本文1873字,閱讀約需3分鐘
易思普/編輯
——以下是正文——
信息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是推進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在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智能化體育需求迅猛增長。
作為體育信息化時代的見證者與實踐者,易思普經過13年行業打造,深入分析場館信息化技術應用,與體育人共同回顧「中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信息化15年發展歷程」。
1
2005-2010年
場館基礎信息化應用階段
2005-2010年第一階段是場館基礎信息化應用階段,刷卡進場,票據列印,財務對帳,解決了傳統紙質無法進行長時間存儲、收費誤差率高問題,同時方便了財務進行場館對帳。
我國體育場館信息化的工作是從1987年廣東省第六屆全國運動會開始的,經過十幾年發展,體育場館信息化建設逐步得到各個方面的重視。
2004年,國家體育總局立項了一些關於體育場館建設方面的標準,《體育場館設備使用要求及檢測方法》從2005年12月1日起實施。
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出「數字奧運」。總體目標是「保障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出色舉辦,建立以人為本、個性化、符合國際慣例、體現中國特色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加速『數字北京』建設,帶動產業發展,展示中國信息化水平和成就」。
其目標是基本實現「4A」服務,即「任何人(Anybody)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奧運相關場所(Anywhere),都能夠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獲取可支付得起的、豐富的、無語言障礙(Any language)的個性化的信息服務」。
2
2010-2016年
智能場館管理階段
伴隨著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出臺和第3次人工智慧浪潮的興起,「體育+人工智慧」的研究重新活躍起來。
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現代體育中,應用「電子裁判」在羽毛球、足球、排球等比賽的判罰中。體育人工智慧化,由傳統的體育向具有一定感知、思考和反饋的體育升級。
2010-2016年第二階段智能場館管理階段,在原有信息化管理基礎上加持網際網路技術應用,助力集團連鎖化管理,同時通過指紋等生物技術應用,在場館收費及教練管理方面更加嚴謹。可以看出,在這個階段,體育場館開始逐漸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向著智能場館發展。
3
2016-2020年
智慧化場館管理階段
特別是最近幾年,國內的智慧場館逐漸興起。從目前智慧場館的發展態勢來看,基本特點是,會員通過人臉識別或其他可穿戴設備完成門禁、淋浴等自主化產品服務,通過智能設備在手機等終端工具上實時顯示鍛鍊的數據變化,最後生成健身數據報告和反饋等。
智能技術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場館的無人化,包括人臉識別打卡和啟動設備,智能燈控、智能儲物櫃等,通過人臉識別、手環識別等技術對不同用戶進行分辨,讓用戶可以自主進入場館、打開儲物櫃等。
2)設備的智能化,包括數據驅動,為用戶提供體脂稱、運動可穿戴設備以及各種家用健身設備,場景驅動,通過智能設備掌握了用戶在特定運動場景下生成的數據後,反哺課程體系,提供更針對性的訓練,通過算法與產品去幫助用戶制定健身目標以及生活方式的推薦。
2016-2020年智慧化場館管理階段,在網際網路應用基礎上加持物聯網,如人臉識別及溫控感應等技術應用,將原有場館的管理進行了立體化,全方位的管控,客戶體驗感更好,加入智能場館大數據分析技術,讓場館的管理更加透明化,可預知。
簡言之,智慧體育就是在傳統體育的基礎上,把移動通信、大數據、AI、雲計算、VR技術等與體育深度融合,以用戶為中心,以增強體育消費者的體驗為目標,最終實現體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說到底,體育產業服務升級的本質是提升服務,其方法是全面提升體育的信息化水平。
結束語
隨著數據可用性的增加,雲計算能力的增強和算法的不斷改進,人工智慧浪潮的掀起,高速5G網絡的加持,將使數字體育更加豐富和社會化,讓體育活動成為一種更具吸引力的體驗。
通過5G、AI、VR、雲服務等技術領域的跨界合作,將共同推動體育裝備、場館運營、賽事組織等領域的智慧化產品打造與應用孵化,為智慧場館提供科技保障,推動體育行業的科技創新與合作發展。
註:文章來自「易思普」微信訂閱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參考文獻 :
[1] 人工智慧[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2] 人工智慧化體育用品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
[3] 智慧體育-體育信息化必然趨勢[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1.10.
[4] 體育產業:新的機遇與挑戰[J].體育科學.2019.
[5] U15青訓首次引入體育大數據[EB/OL].人民日報.2016.6
[6] 人工智慧技術在體育比賽中的應用[J].遼寧體育科技.2015.
[7]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導論[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7.
[8] 大數據[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