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陳瑋 來源|瑋哥說書(ID:weigetalk)
人生好像不斷在爬坡,在爬一座座金字塔。
這些金字塔中,有財富的金字塔、有權力地位的金字塔,也有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的金字塔。
這些金字塔,最頂端的都是窄門,能夠登頂的永遠是極少數。但即便這樣,太多人孜孜以求,渴望登頂。老實說,能夠登頂的,除了勤奮、能力和人脈,還少不了命運的眷顧。
有的人求財,追求財富自由;財富自由了還嫌少,多了還要多,永遠不嫌多;當然聚到多時人去了的故事也時有聽到。
有的求權力地位,高了還要高,永遠不嫌高;但高處不勝寒,身居高位,難免孤獨、焦慮、膽戰心驚,如履薄冰。而身居高位,最後以自由落體速度摔下的也曾發生。
也有的人,攀登的不是世俗成功的金字塔,而是自我實現、自我超越的金字塔。在他們看來,財富和權力,都是自我修煉的副產品。他們求的是自身潛力的充分釋放、自身價值的充分實現、自我生命的充分綻放;他們中還有一些人,關注的不只是獨善其身,更關注兼濟天下。在他們看來,他們這一輩子「為著一件大事而來」,他們說,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他們追求的是,世界因我而不同。
他們中的佼佼者,甚至發出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樣的最強音!
求財得財、求位得位、求仁得仁。人各有志,各按天命,只要手段正當,本來就無可厚非。我的人生我做主,自己開心了就好。因此最好不要用一種價值觀攻擊另一種價值觀,用一種活法鄙視另一種活法。但話雖這麼說,每個人還是可以對以上三座金字塔做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和偏向。
稻盛和夫看來比較傾向於攀登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這座金字塔。稻盛和夫認為,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他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靈魂能否變得更美麗一些。他對錢和權位看來興趣不大,儘管他早就身居高位、廣受愛戴、家財萬貫。
不管你攀登的是哪座金字塔,都需要兩個輪子、即兩個助推器:一個是能量、一個是能力。
要爬上去,你需要能量。缺乏能量,即使你有能力也幹不動呀!特別是遭遇挫折、困難、挑戰的時候,你沒能量就是沒能量,腦子告訴自己應該做什麼,怎麼做,身體就是不聽指揮,這時候,你覺得身體不是你的!到頭來,身懷絕技、學富五車都沒用!有人說,這是心力不夠!
要爬上去,你還需要能力。雄心勃勃、元氣滿滿,但能力不夠,難免在原地打轉轉。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了戰略上的懶惰,為什麼?根本還是不願思考或者思考力不夠。於是拼盡全力,終無所成,人難免灰心、沮喪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是這塊料。
能量大、能力小的人,不斷努力,實踐中多少總能產生一點真知,所謂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世俗意義上的結果可能so so(不過如此),但人生體驗卻至為寶貴。實踐多了總能取得王陽明所說的「事上練」的一些效果。因此,只要擁有平常心、減少功利心,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最後總能有所收穫。人生如果做到問心無愧,最後兩首一攤,對自己說我盡力了,也就沒什麼好抱怨的了。
但有能力沒能量的人卻不一樣,你有本錢,本錢還不小,你怎麼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你與生俱來的天賦,因為沒能量而浪費了,你不覺得很怨嗎?
其實有才的人,心裡壓力也大。非才之難,其實自用者實難。我的偶像蘇東坡在大約千年前就說,有才不難,如何用好自己的才才真他媽的難!
用不好自己的才、用不好自己人生的本錢,原因很多。例如過於恃才自傲、目空一切;或者性格古怪、難以接近等等,最後變得人見人厭、甚至人見人恨,縱使擁有萬世之才,恐怕也不為人所待見,談何自用其才?
用不好自己天賦的人當中,因為能量不夠而浪費才華的人最為可惜。原因是能量這東西,比其他性格上的致命傷,更容易通過修煉而提升。
能量提升是有方法論的。我在「深度領導力」一書中提出了「人生的五大精進」,很多方面都與能量提升有關。
首先要在身體能量上下功夫!人還是可以在飲食、睡眠和鍛鍊上下功夫,身體能量很多是我們自己可以努力的。比如從身體鍛鍊來說,很多人沒有這個習慣。我把人分為兩類,有運動習慣的人、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每次做演講我常常會做個現場問卷調查,發現只有20%的人有運動習慣。如果再常常開夜車、生活沒規律、飲食胡吃海塞,時間一長,身體有可持續的能量才怪!
認知能量的提升也非常關鍵。人都有好奇心,好奇心就是強大的能量。小孩子的認知能量高得驚人,隨時有十萬個為什麼!聖人的認知能量也令人吃驚,子入太廟每事問。充滿好奇、喜歡琢磨問題、解決問題的人,認知能量就高。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交八方友,不斷在「事上練」,就會提升自己的認知能量(當然有有助於提升認知能力)。
情緒能量也許是我們最容易感知到的能量了。我們每天的情緒,如潮漲潮落,起起伏伏、高高低低。人每天大約有6萬個念頭,這些念頭要產生多少次情緒地震啊!暴跳如雷,把人罵得狗血噴頭的時候,當然很容易被我們自己感知到;但有些低落、惆悵、沮喪等等微弱的情緒,就像我們沒感知到的微地震一樣,同樣在消耗我們的能量。這大概可以解釋,我們好像今天並沒有幹多少活,但為什麼覺得這麼累?身體累,心也累。
學習覺察自己的情緒波動、學習駕馭自己的情緒波動,把自己的情緒管理當成是一門重要的人生功課,一步步向王陽明所說的「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的境界邁進,是需要我們努力的。
社交的能量,是人生重要的能量。人是群聚動物,我們需要群聚並有歸屬,才能保持身心健康。社交需要能量,社交又給我們帶來能量,我們最好能學會從每次相遇中,都能獲取能量。
精神與靈魂的能量,可能是最被我們忽略、但又是最持久的能量了。如果我們相信「人生都是為一件大事而來」,如果我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並且找到了這件大事,那我們就會找到與自己天命的連結,甚至常常會有上天眷顧、有如神助的感覺。
找到自己這輩子「那件大事」的過程,其實是靈魂探索的過程。重要的不是結果,或者說結果固然重要,但悲喜交加、痛並快樂的。
作者:陳瑋,北大滙豐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北大滙豐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主任,原滴滴出行高級副總裁、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兼CHO,合益集團Hay Group東北亞區總裁
本文來源瑋哥說書,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