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我市部分縣區陸續報告多起學校急性病毒性鼻炎暴發疫情,讓不少家長緊張。面對「鼻病毒」,大家該如何應對?
5月18日,從市疾控中心召開的媒體通氣會上了解到,鼻病毒感染疾病屬於常見的普通感冒,症狀較輕,為自限性疾病,家長不必緊張,及時做好預防就可以。
「鼻病毒是導致普通感冒最常見的病原體,佔全部病例的20%-40%。其傳染性強、潛伏期短,容易在學校、託幼機構暴發。」市衛健委黨委委員、市疾控中心主任龍術國介紹,在秋冬季和春季多發,臨床症狀主要為流淚、噴嚏、鼻咽部刺激症狀,3歲以上兒童很少發熱。
該病症狀較輕,為自限性疾病,尚未有因該病死亡的報告,一般不導致肺炎。同時,該病可經直接接觸和飛沫傳播,也可經鼻、喉分泌物汙染的手和物品間接傳播,潛伏期為12小時至5天,一般48小時。
春季為鼻病毒感染高發季節
學校復學,容易短時間內引起暴發?為何我市部分縣區陸續報告多起學校急性病毒性鼻炎暴發疫情?
龍術國表示,當前是鼻病毒感染的高發季節,加上復學時間不長,大量學生人群自社區集中到學校,為病毒在學校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一旦個別傳染源進入學校,容易短時間內引起暴發。「該病症狀輕微,很少出現發熱,難以通過晨午檢發現,未能阻止有急性上呼吸道卡他症狀的學生進入校園和班級。」
「鼻病毒」可防可控,家長莫恐慌目前,我市的衛健、教育及疾控等部門已展開聯防聯控機制,加強了學校的晨午檢、因病缺勤登記等,一但發現咳嗽、流涕、打噴嚏、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狀的學生病例,會禁止其進入校園。同時,禁止教職員工帶病入校、上課、工作。
同時加強管理,要求患者發病後進行居家隔離,患病師生需要持當地醫療機構開具的複課證明才可返校;嚴格進行疫情報告,學校一天內一個班級(宿舍)發生3例及以上或3天內發生5例有相同臨床症狀表現的病例,要立刻向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和疾控中心報告。如疫情持續發展影響學校正常教學活動時,經疫情風險評估後,可自班級、年級、學校逐步實施停課或調整休息日措施。
「預計未來一個月的時間內,我市城區中小學以鼻病毒感染為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可能繼續呈高發態勢。」株洲疾控專家提醒,要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場所的空氣流通,開窗通風。
學生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共用毛巾、手帕等。咳嗽和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袖子遮住口、鼻,出現相關症狀後或接觸類似病例時要戴口罩。孩子還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加強體育鍛鍊,增強免疫力。
信息來源:株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