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搖滾聲音,三十而立

2020-12-11 虎嗅APP


01 中國有搖滾樂嗎?

 

美國、英國、中國,從搖滾樂的舞臺來看,三者的性格甚是迥異。

 

美國的搖滾聲音像是學校裡的優等生,出身正統,成績優異。

 

它是包容的,能接受各式各樣奇特的人和事。如果你曾聽說50年代「垮掉的一代」、60年代的嬉皮士、70年代至80年代的朋克一族,那就是在紐約東村了。同時它也是狂躁且熱衷思辨的,這裡曾到處充斥著通俗藝術、地下電影、性解放運動、另類報刊以及搖滾樂,它呼喊出的聲音不僅僅是音樂,也包含了自由、平等以及超越日常生活的思辨,試圖引發社會的集體思考。

 

英國的搖滾聲音有點像隔壁新來的轉校生,朝氣蓬勃而又叛逆鬼馬精靈,個性複雜甚至讓人有些琢磨不透。

 

但這並不影響它對搖滾樂極致的喜愛。在這片人口不足1億的土地上,英國所誕生的知名搖滾樂隊數量不亞於美國。古老與摩登,西區與東區,高雅與低俗,足球與流氓,前衛與保守,紳士做派與離經叛道,說不清道不明之間的困惑,你可能會被它特有的英式幽默和誇張恰好吸引。

 

中國的搖滾聲音則不同,它像是班級裡低調獨行的插班生,充滿著少年感,又有些不符合年齡的老成持重的謹慎。既能表現出音樂的張力、偶爾還有詩意的爆發力,又注重把握分寸與平衡。

 

BBC駐中國記者麥笛文曾在近日發表的報導《北京地下搖滾:與世界中心隔絕的中國好聲音》中這樣寫道:

 

「活在中國首都北京的獨立搖滾樂隊,在某種程度上游離在世界音樂之外,但也因為如此,這些音樂人有著他們自己獨特的、原始的聲音。」

 

回到文章開篇提問,中國搖滾樂的存在毋庸置疑。但BBC這篇報導恰恰反證了歷經30年餘年,北京搖滾聲音仍然沒有廣泛被更多樂迷知曉。那麼,游離於世界音樂之外的北京搖滾聲音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02 初試啼聲


作為迪斯科時代代表歌手之一的張薔,在棚裡聽完《新長徵路上的搖滾》的錄製,感慨萬千:「崔健擋不住了,崔健的時代來臨了。」


 

1986年,崔健在北京工人體育館演唱了《一無所有》,近乎嘶吼的演唱方式震撼了現場。當時的人們哪裡聽過這樣的歌曲,感覺內心很快得到釋放。於是,崔健卷著褲腳、拿著吉他的樣子迅速成為當時許多年輕人心中偶像的樣子,風靡一時。

 

年輕人忽然發現,除了跳迪斯科,還有一種音樂能夠如此直白、有勁地幫助他們進行個體表達。


 

魔巖三傑張楚、竇唯、何勇的出現,也被視為中國搖滾歷史上的閃耀時刻。不少人評價:「張楚的歌像詩,何勇的歌像酒,竇唯的歌像散文。」

 

然而這一時期的高潮轉瞬即逝,有人悲觀稱「當時的中國搖滾樂已死」。

 

90年代末,聽著打口帶長大的新一批搖滾樂隊開始掀起「北京新浪潮」。

 

清醒、麥田守望者、地下嬰兒、新褲子,以及花兒樂隊,他們正好踏上內地唱片工作還沒發育多久就開始衰落的節點,花兒樂隊變得流行,到後來單飛的大張偉流量傍身,受到主流關注。

 

而另一面,有一批外來的年輕人住在圓明園以北、北五環外的村子裡,基本靠著家人朋友救濟生活。當地人稱他們為瘋子,而他們自稱「搖滾樂手」,沒日沒夜地排練。

 

這個地方又稱「樹村」,東北方向就是迷笛音樂學院。房租便宜,150元/月;環境優美,排練無幹擾;民風淳樸,困難時可賒帳,這是樹村的「三好」。

 

後來,竟是這些樹村年輕人又扛起來中國搖滾的大旗,他們是木馬、舌頭、痛仰等另類先鋒的樂隊。巔峰時期,樹村「樂手八百、樂隊一千」。很多年後世界都再沒有出現過1969年伍德斯託克式的烏託邦,但如果類比的話,只有北京這個叫樹村的地方。

 

二十世紀最後十年的搖滾聲音,那麼真誠、有力、充滿希望,儘管窘迫,卻是可供無數音樂愛好者懷念的黃金年代。

 

03 樂與怒,樂與路


進入到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商業化運作模式的成熟使得音樂行業的娛樂化、平民化得到空前繁榮。

 

2001年,電影《北京樂與路》上映,講述了北京樹村那幫搖滾人的故事。


 

這部電影在當時引起不小的爭議,不少搖滾圈人士覺得故事沒有反應真實的「北京聲音」,過於將樂器、窮困、憤怒這些元素標籤化,「是商業文化工作者對地下音樂一如既往的誤解」。

 

但電影的名字挺有意思,指向著這一代的搖滾樂手面臨的核心命題——「尋求出路可能比表達憤怒更重要」。

 

此時搖滾世界和商業世界之間的裂縫,更多只能靠搖滾樂手個體去彌合。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鮑勃·迪倫,可以一邊咒罵著「你所賺到的錢永遠無法買回你的靈魂」,一邊和星巴克、亞馬遜、汽車廠商合作暴富,同時在暢銷的自傳《編年史》中寫著:「我翻轉鏡子能夠看到自己的未來,就發現有一位落魄的老先生在昔日輝煌的劇場外翻撿著垃圾。」

 

當健康的音樂商業體系姍姍來遲,那些沒有超強個人能力去彌合裂縫的哪怕是搖滾殿堂樂手,只能成為「死了的張楚、瘋了的何勇、成仙了的竇唯」。

 

大張偉在幾年前接受採訪,談起自己為何不做朋克音樂,他說有兩個原因:一是要掙錢;第二,自己不如竇唯、樸樹這些樂手那麼勇敢,能在惡劣的大環境裡,在非常少人理解與認同的情況下,孤獨地堅持自我。」

 

「我如果堅持以前的音樂,現在有三結果,一個是轉行,一個是自殺,一個是變成神經病。」

 

這道「理解」與「麵包」的二元高階選擇題,難倒了不少音樂人。在這十年,搖滾樂再度興起,鄭鈞、汪峰、許巍、五月天、信樂團、萬能青年旅店等樂手登上舞臺,出現一批憤怒並關心公共議題的作品。只是,源於麵包的困擾,一些搖滾樂手在發展的過程中選擇與過去的自己告別。

 

2006 年痛仰發布了自己的第二張專輯《不》,然而全國巡演後專輯銷售十分慘澹。樂隊沒了經濟來源,生活就又回到他90年代末剛到北京時,在搖滾音樂人聚集的北京郊區「樹村」生活時的窘態。

 

高虎鬱鬱寡歡,在2007年去了一趟西藏,回到北京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足不出戶。第二年痛仰發布了《不要停止我的音樂》,專輯封面從之前拔劍自刎的哪吒,變成了雙手合十的哪吒。

 

這張專輯是痛仰和以往的自己告別的證據,但也讓他們的部分早期粉絲給他們扣上「重型音樂的叛徒,搖滾樂的逆子」這樣罪名。

 

2010年,一場浩浩蕩蕩的演唱會在北京工體舉行,這個名為「怒放 搖滾英雄」的演唱會,網羅了中國搖滾樂的旗艦級人物:崔健、鄭鈞、汪峰、許巍、樸樹、何勇、張楚、唐朝、齊秦、信、黑豹、Beyond黃家強、爽子,陣容無比工整,好像就差竇唯了。

 

「怒放」作為一臺拼盤商業秀,見證了「搖滾老歌聯歡晚會,他們沒有新歌可唱。當年桀驁不馴的搖滾英雄們淪落為靠著「同一首歌」博得人們一點點來自記憶的掌聲和眼淚」。鄭鈞這位「90年代最性感的搖滾歌星」和搖滾樂市場化最到位的汪峰,都公開承認了這一點。


04 逆流而上


到了21世紀的第2個十年,北京搖滾音樂節越來越繁盛,「中國好聲音」和其它電視歌唱節目的聲音越來越高亢,《我愛搖滾樂》《通俗歌曲》等搖滾刊物向大眾告別,北京搖滾聲音同期也進入了搖擺期,不少樂迷持續追問:中國搖滾樂還活著嗎?

 

在郭誠看來,2011年是中國音樂市場最差的一年,許多唱片公司紛紛倒閉,不少音樂人選擇轉行了。大家都覺得行業沒戲了,數位音樂在網上隨便聽,隨意下載,沒什麼人花錢去買實體唱片。

 

但也正是這一年,郭誠開始在鼓樓經營獨音唱片,也是國內第一家以唱片店為名的獨立音樂廠牌。

 

2012年,汪峰加盟《中國好聲音》。此時的他已經與當年那個鮑家街43號主唱的形象漸行漸遠,人們開始習慣於在各種電視節目、八卦新聞中看到他。有人調侃道,中國搖滾又死了一個。

 

2013年,獨立音樂公司摩登天空快速「轉型」,將自我認同更換為「網際網路思維的音樂公司」。沈黎暉說道: 「在今天這個時代裡,科技就是搖滾樂,而賈伯斯、扎克伯格則是這個時代裡真正的搖滾明星,他們用科技的手段顛覆了世界原來的遊戲規則。」

 

2018年,「草東沒有派對」的冷門搖滾爆火,在北京疆進酒LiveHouse現場的門票一度從百元炒到數千元。

 

《讀書雜誌》評論:


「找到了新世界的一個批判入口。在消費主義和物質至上的年代如何找到搖滾樂和精神力量的位置?這支樂隊基本奏效了。他們發現了今天的反叛者那無比可笑的姿態,看到了那無處可逃的迷局。他們無情地嘲笑自己的醜、頹、沒用、無望和荒唐,在一攤爛泥中找到了搖滾樂的立足點。幾個毛孩子,只差還拖著鼻涕,唱得軟弱又暴虐,低聲下氣又十足霸道,從爆騰起的音牆中升空的陣陣悲啼怒喝,就像是從繁華都市如痴如醉的青少年頭頂掠過的一股股大風。」

 

而搖滾地標也從樹村遷移到了鼓樓。

 

在不少搖滾音樂人的眼中,鼓樓白天是旅遊人的鼓樓東大街,晚上才是他們的東大街。

 

以北京鼓樓為圓心輻射,曾經的LiveHouse MAO,SOS小酒館,鼓樓大道一拐彎可見的獨音唱片、666搖滾唱片店以及周邊的DDC酒吧、DaDa、各類LiveHouse以及潮流復古的古著店、球鞋店逐漸將鼓樓塑造成頗具音樂文化的區域,有點像美國洛杉磯的日落大道。在鼓樓東大街上,背著吉他的長髮少年、遛鳥的北京大爺以及拿著相機的遊客有種奇妙的兼容感。

 

「頭一年真是連房租都付不出來。」郭誠回憶起2011年決心創業,拿著攢下來的所有積蓄和朋友開始經營唱片店,尋思著「要是能行就留下,都虧了就去修行」。

 

經營中,郭誠發現如果經營一家唱片店裡面的唱片全是自己喜歡的風格,一定不能長久存活下去,因為太小眾了,所以選擇加入部分流行唱片。現在,走進店裡,你會被密密麻麻的國內外唱片包圍。唱片架上用著隨意的字寫著包含搖滾、爵士、朋克等等紛繁的流派和分類,唱片卻一張不亂。

 

也曾有外國顧客到店問:「北京有搖滾樂嗎?」

 

郭誠當時一怔,這麼多搖滾聲音流淌在中國大地上卻又相對孤立,卻不為外國樂迷所廣泛知曉。

 

在郭誠心裡,唱片店應該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唱片店是一個窗口,能夠讓更多喜歡音樂的人介入。還有一些不知名的樂隊想要發專輯,我們也可以去跟他們溝通,幫助他們完成這件事。除了經營店面,郭誠開始協調自己的資源發行唱片、做巡演、音樂周邊IP零售等等,曾助力蝦米尋光集、旅行團樂隊、聲音玩具樂隊等的專輯發行。

 

當資本和技術開始介入音樂行業,「懷疑」「批判」「憤怒」的故事講不通了,要開始講網際網路的故事、商業的規則。這在很多音樂從業者眼裡,就被打上了「過分商業」「吃相難看」的投名狀。許多傳統音樂行業從業者,顯然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聊到這些,郭誠的態度相對包容,他認為只要音樂人能堅持初衷,這並不是一件壞事。比如近期愛奇藝與米未傳媒正在打造的主打搖滾音樂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有可能會讓更多樂迷走近中國搖滾樂。

 

「這些年黑膠復興然後再遇冷,期間也有不少的資本進軍,但只有真正對搖滾樂和唱片還心存熱愛的人,才會一直留下來。」 面對居高不下的店鋪租金成本及經營壓力,郭誠語氣依舊平和。

 

2005年,北京的唱片店,確切的是音像店是 3000 家左右。3000 家的概念就是無論你走到哪,基本上都能看見音像店。但是從 06 年以後,每年以至少 500 家的數字遞減,直到現在北京只剩下15家左右了。其他城市更不用說了。

 

那為什麼還在堅守唱片店生意?

 

曾有一位讓他印象很深的客人,那位建築設計師每周都要來獨音兩三次,只聽後搖的音樂。再後來兩人熟了,郭誠被邀請到他家裡,才發現這位建築師家中有一面牆的音樂都是從獨音買來的,上面是CD,下面是黑膠,這讓他很感動。郭誠覺得,這與之前的公司工作不同,當你真實跟這些愛音樂的人發生聯繫,就明白音樂給每個人生活帶來的能量,以及自己做獨音的意義。也正是這些人讓他覺得,中國的音樂以及搖滾樂還很有希望:「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大家需要時間,去真正的了解音樂。接觸了足夠多的音樂,大家自然可以定義,什麼是真正的好音樂。」

 

不過,聊到唱片店的未來,郭誠說:「沒想好。不是不願意聊,而是確實沒想好。太多因素需要兼顧、平衡了。」

 

05 三十而立


20世紀90年代至今,有人因為熱愛而留下,有人因為失望和窘困而離開,也有人因為懷抱希望選擇回來,從北京工人體育場到樹村,再到鼓樓東大街,北京搖滾聲音已到三十而立之年。

 

三十而立,不是從金錢世俗的角度地衡量搖滾樂成功與否,比如是否賺到了錢,而是回過頭來看,北京搖滾聲音是否已形成其獨特的人格與精神特質。

 

對此,文章開篇的BBC記者似乎比多數國內樂迷更樂觀,「就像1980年代雪梨的音樂圖景,今天的北京音樂圈有種特別的氣息,因為遠離搖滾世界的中心,因為國際樂迷較少問津,更加重了這種味道。這裡的音樂本身是原始的,少有修飾,卻有著濃重的熱情和對音樂純粹的、別無其他的愛」。

 

搖滾音樂作為一個相對獨特的文化產品,既不是大多數人的日用品,也尚未成為熱購的奢侈品,必然面臨著種種天生的缺陷以及因此而來的困境。

 

搖滾樂的特質,決定它具有內在的突破性,能夠衝突我們所能聽到看到的情緒、事件,甚至可能有點玄乎,時代的格局。我們的城市生活,應該不滿足於電影院和商場;不滿足於播放器只剩下流行歌、民族腔、美聲、嗨曲或是杜撰出來的情感。在鋼筋水泥叢林中,在虛無和真實徹底的表達之間搖擺的人們需要這樣的出口。

 

北京搖滾聲音不缺支持者。只是在這個特別的探索期,當曾經的主力80後、70後等人逐漸老去並且面臨生存的壓力,急缺更多的新鮮血液。

 

在大洋的另一側,美國洛杉磯日落大道上的老牌唱片零售店Tower Record陪伴著音樂行業浮浮沉沉。許多樂迷曾在店內購買心儀的搖滾唱片。2006年,Tower Record終於因不堪財務重負而最終破產。對此,唱片店老闆Russell Solomon及其員工在紀錄片中感慨:「我們是人們生命裡的一部分,因為音樂是人們生命裡的一部分。」

 

我熱切期盼著,這片土地對於搖滾聲音的熱忱有著持續的遙遠的相似性。

 

相關焦點

  • 聲音玩具樂隊:成都搖滾歷史的開場
    聲音玩具樂隊主唱歐珈源的老家內江距離成都100公裡。1999年,歐珈源在老家辭去美術老師的工作,來到成都,這是離他距離最近的、可以找人做搖滾樂的城市。21年過去,他創建的聲音玩具樂隊已經和成都密不可分,在某種意義上,聲音玩具樂隊可以看作成都搖滾歷史的開場。
  • 黑人女性的聲音才是真正的搖滾之聲
    搖滾融合了布魯斯、福音、爵士和鄉村音樂,但究其根源,搖滾其實是誕生自黑人女性的聲音。黑人女性對搖滾的影響,並未獲得歷史的認可,也鮮有被史料記載,但我們必須要致敬這些黑人女性,因為是她們打造了搖滾力量。仔細研究,你就會發現黑人女性對搖滾的影響無所不在。
  • 劉卓和他的樂隊:《好聲音》、《歌手》背後的搖滾青年
    說是正式成立,過程其實很隨意。錄《中國好聲音》第二季時,劉卓臨時起意,對眼前合作了多年的十幾個人說,咱給樂隊起個名吧。《中國好聲音》的英文名是「Voice of China」,他們就取了首字母「V」,叫V Band。說是隨意,其實也有寓意。Voice有聲音之意,手勢V代表勝利,而樂隊成員也是因為這個符號為V的節目聚在了一起。
  • 聲音玩具|詩樣的搖滾與搖滾的詩
    聲音玩具是個特殊的樂隊。他們從來不像大多數的國內地下樂隊一般熱衷於在無數的音樂節和地下酒吧中趕場,甚至連專輯都屈指可數——成軍十幾年只有一張DEMO專輯《最美妙的旅行》和一張正式專輯《愛是昂貴的》。;他們的風格也難以界定——與人們通常觀念中的搖滾音樂不同,他們的作品並不激烈,曲調幾乎不帶情緒,甚至略顯冷漠。
  • 三十而立!與鄭雲龍一起尋光,一起去摘遙不可及的星!
    三十而立,鄭雲龍作為音樂劇演員,一直在不斷完善、修行自己。他就像是一束光,讓許多粉絲學會堅持夢想,為更多的人傳遞正能量。鄭雲龍一直在致力於讓音樂劇發光鄭雲龍是國內青年音樂劇演員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男一號,出演過《變身怪醫》、《搖滾年代》等較受歡迎的音樂劇。
  • 古代三十而立VS當代三十而立
    孔子三十而立是孔子提出來的。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當代理解錯誤:三十而立很多人都把孔子的這句話,當作自己人生的理想狀態。但很多人都理解錯誤,誤解這句「三十而立」。很多人都把他理解成三十歲應該是「成家立業,有車有房」,可孔子並不是這個意思。
  • 邁克學搖滾北展不插電 演繹原汁原味抒情搖滾
    12月3日,邁克學搖滾樂隊將在北京展覽館劇場為北京觀眾帶來一場不插電演唱會。這場演唱會將是到中國內地演出的第一個歐美不插電現場演唱會,屆時歌迷將欣賞到一個原汁原味純正本色的抒情搖滾演唱會。像我們孩童時代腦海中種植的童話世界一樣,來自童話王國丹麥的的邁克學搖滾樂隊的歌曲有著旋律優美、安寧與快樂的風格。
  • 亞洲鼓王回憶搖滾往事:許巍的成功標誌著中國搖滾時代的轉變
    作者:灰小仙如果要選一位與中國搖滾密切相關的日本人,小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亞洲鼓王Funky末吉老師。了解中國搖滾樂的同學一定會對這位造型奇特打鼓瘋狂的鼓手印象深刻。那麼這位與中國搖滾一同走過26年的大神級鼓手,是如何與中國搖滾結下不解之緣的?其中又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最新一期海豹觀點,丁太升邀請了日本鼓手Funky末吉暢聊當年的搖滾往事。
  • 「搖滾女王」畢夏空降澳洲「好聲音」海選 傳授經驗傳遞「幸運」
    隨著《中國好聲音》新一季的即將到來,「好聲音」海選也如火如荼的舉行著。近日,澳大利亞賽區迎來最後的總決賽,「搖滾女王」畢夏受邀擔任特別嘉賓,並給現場的觀眾一連帶來三首歌曲。在第二季《中國好聲音》節目上獲得優秀成績的畢夏此次以「學姐」的身份現身「好聲音」海選。談及海選現場,畢夏表示「如果喜歡音樂你一定要熱愛它,我非常幸運地從13年能一步一步的走到現在,所以我今天看臺上的每一位選手我真的就一下子回到了那個夏天」。
  • 中國第一搖滾吉他手:搖滾很震撼,但最後是犧牲
    用和弦撫慰千萬人心的搖滾巨匠|趙衛1989年,很多搖滾前輩都活躍在搖滾party裡面。黑豹、唐朝、崔健,給我們太多的震撼。我覺得唯美的東西就是要好聽。搖滾的認同更多是包容,從事過程,最後是犧牲。他是中國第一代搖滾人,與beyond樂隊黃貫中、唐朝樂隊老五並稱中國十大吉他大師,他是迷笛音樂學校吉他教授。出身音樂世家,28歲卻投身搖滾。
  • 汪峰,究竟是真搖滾?還是個虛偽的皮褲搖滾?請聽我一言!
    前兩天我的一篇文章關於國內搖滾歌手的事情,引發了大家很大的討論,其中爭議最多的就是關於汪峰老師的,那麼今天我就來講講汪峰老師究竟是真搖滾還是皮褲搖滾?實際上,在討論汪峰是否是真正的搖滾之前,我們首先試圖定義什麼是真正的搖滾小編在高中叛逆的時候,也曾想過,真的搖滾也好,真的搖滾也好,真的搖滾也好,真的搖滾也好,真的搖滾也好,都是假的那個小編時,我總覺得我的,商業的利益關係的人,或者自由不足叛逆不足的人,但他們都不是真正的搖滾,這一點很多人汪峰老師也許譴責了一分我很清楚,
  • 聲音玩具樂隊主唱歐珈源:一邊煮茶 一邊搖滾
    聲音玩具樂隊主唱歐珈源:一邊煮茶 一邊搖滾 原標題: 幾個月後,第一次站上舞臺演唱,歐珈源在音樂中舒展、表達,致敬那個單純而詩意的搖滾年代。  「音樂就是聲音,而聲音也是一種玩具。」意識到這一點,2002年歐珈源遂將樂隊改名為「聲音玩具」。「我喜歡這個名字,取這個名字主要還是覺得你做音樂,應該首先想到它是富有想像力的,是最有創造力的,這也是音樂帶給我的。
  • 北京搖滾馬拉松奧森起跑!全北京最靚的仔和妞全城出動
    搖滾樂!俊男美女!個性裝扮! 這個活動,聚集了全北京最靚的仔。 話不多說,上高清大圖 炫酷出發,特立獨行 從賽前領物到集體熱身, 從賽道開跑到場外互動,就是要奔跑、跳躍、玩樂、盡興!
  • 搖滾樂隊現場伴奏《搖滾紅與黑》,這個「於連」有點燃
    細數這兩年上海的爆款音樂劇,《搖滾莫扎特》是繞不開的一個,它不僅讓小米、老航班等一眾演員持續飄紅,更讓法語音樂劇這個小語種音樂劇人氣旺盛,變成極致浪漫的代名詞。從製作人、導演到詞曲作者,《搖滾紅與黑》的主創團隊都與《搖滾莫扎特》重疊,就連音樂風格都相似,走的是法式搖滾風情。
  • 環境危險之搖滾危險 圈內豪華陣容助陣
    搖滾危險!物質條件在改變,人們價值觀的混亂,真實情感和聲音正在逐漸消失。生活壓力的增大,使大家變得脆弱起來。  近日,由圈內資深搖滾音樂人驊子先生發起並帶動的一場關於保護身邊環境的系列搖滾音樂演出——環境危險之搖滾危險,將於2009年11月6日在北京星光現場音樂廳舉辦。
  • 崔健:中國搖滾一無所有的日子
    後來提起搖滾,人人都覺得可惜。但今天再回頭看,其實希望的火種已在不知不覺中埋下,而締造這一切的搖滾人,依然堪稱偉大。前奏1986年,北京舉辦了一次選秀活動,第一屆孔雀杯全國通俗歌曲大獎賽。參加比賽的歌手很多,有毛阿敏、韋唯、成方圓、郭峰······這些人後來在中國內地都挺火,尤其是毛阿敏和韋唯,一個唱了《同一首歌》,一個唱了《亞洲雄風》。
  • Chosen one樂隊同名專輯首發 選擇音樂唱響搖滾
    近日,一支獨立搖滾樂隊攜最新同名專輯《Chosen one》與大家見面,樂隊2018年成立於北京由鼓手錢曉偉.貝斯手招炳坤.吉他手王大夫.吉他手HONI.主唱更是由來自彝族的姑娘迪莫奭璽組成了一支有著Britpop indiepop風格的樂隊。
  • 一邊煮茶一邊搖滾,聲音玩具樂隊主唱歐珈源 在音樂世界裡精雕細琢...
    )聽過聲音玩具的歌,大眾很難定義他們的音樂風格。因為相對於那些風格化的樂隊來說,聲音玩具的音樂元素過於多元化。而沒有風格,恰恰成了聲音玩具的最大風格。「沒有風格就是不局限自己,就像古龍小說裡最最厲害的劍客,可以做到手中無劍但心中有劍。的確,沒有一個既定的風格,這也可能是聲音玩具的理念跟大多數的樂隊不太一樣的地方。」
  • 搖滾青年?《中國好聲音》「空靈男聲」錢江濤:我沒有籃球...
    上周五的《2020中國好聲音》裡,導師李宇春在聽完學員錢江濤的原創演繹《Foolish Heart》之後,曾經有此一問。這個聲線空靈的大男孩在舞臺上是不是真的還有不為人知的更多可能,尚有待揭開;但在結束了對他的採訪後,我們已經可以告訴大家,舞臺下他錢江濤確實還有一個「B面」!樂隊主唱是個籃球健將?
  • 你真的理解「三十而立」嗎?那又做到「三十而立」了嗎?
    你真的理解「三十而立」嗎?那又做到「三十而立」了嗎?文/讀一點書三十而立從我們呱呱落地,慢慢學會坐、爬、走、跑,開始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知識,慢慢的通過學習,長大成人,在這些過程中我們總會聽到「三十而立」這四個字,腦袋裡面也總回想著這四個字,希望快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