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技計劃績效評價的實踐、問題及對策建議

2021-02-25 科技中國

我國科技計劃績效評價從無到有、從逐步探索到形成制度化的實踐,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開展項目結題驗收評價。1982年中國科學院成立基金局,以項目形式支持科研人員在基礎研究領域開展自由探索。在那時,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科技計劃體系及科技計劃的績效評價體系,這一階段以項目結題驗收的方式評價項目的完成情況及效果,為後續開展科技計劃層面的評價打下基礎。

 

第二階段,開展科技計劃評價。1993年,原國家科委開始將科技評價手段引入科技宏觀管理環節,作為調整和評價國家科技計劃及其項目的重要依據。從1994年開始,科技管理部門開始了對科技計劃的評估。隨著國家對科技計劃評估的重視,科技評價機構和人才隊伍的建設也逐漸規範化。1997年科技部成立了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並依託科技部評估中心開展科技計劃的評估工作,先後對「863」計劃、「973」計劃、重大專項等開展了多次評估。這一階段的評估工作更側重對科技計劃自身科技內涵層面成效的評價,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績效評價。以「863」計劃「十五」評估為例,2006年科技部委託國家科技評估中心開展「863」計劃「十五」評估,旨在通過此次評估,完善國家科技計劃評估體系建設,促進形成科技計劃評估規範化、制度化、常規化的工作機制,並將科技計劃評估作為計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評估結果的應用,實現計劃評估「分析診斷、決策參考、增強責任」等方面的功能。此次評估工作以「十五」期間「863」計劃總體執行情況為對象,圍繞戰略調整與目標定位、組織實施與管理、效果與影響三個維度,採取綜合評估與專題評估相結合的方式,採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評估。最終形成了包括總報告、專題報告、案例分析報告,以及相關支撐研究和調研報告在內的系列報告。同時,也形成了若干快報、專報,並向主管部門領導提交評估成果。

第三階段,探索開展科技計劃的績效評價。2000年以來,隨著我國政府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逐步推進,開始探索科技領域的績效評價。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2010年開展、歷時一年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與管理績效國際評估」。此次評估由財政部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下簡稱基金委)聯合開展,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和《中央級民口科技計劃(基金)經費績效考評管理暫行辦法》,結合公共支出績效評估需求和科學基金髮展需求,圍繞科學基金戰略定位、資助績效、管理績效和社會影響等四個方面的內容進行評估,全面總結了科學基金設立25年以來的經驗、成效與不足,充分了解了科技界對科學基金的觀點、意見和建議,為之後完善科學基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次評估採取了「國內準備+國際評估」的組織模式,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作為獨立評估機構負責整個評估活動的設計和開展,在基金委的配合下獨立準備評估所需證據材料。財政部和基金委作為評估組織方,積極支持但不幹預第三方獨立評估,為國際評估專家的客觀評估提供保障。13位國際評估專家來自6個國家,構成國際評估專家委員會,由美國科學理事會原主席傑爾教授擔任專家委員會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院士和德國科學基金會原主席溫奈克教授擔任副主席。國際評估專家委員會根據評估結果出具評估報告,評估報告向社會公開,基金委對評估報告提出的評估結論與建議高度重視,並在之後的項目資金管理中積極採納改進。此次評估是我國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戰略性、綜合性績效評估,受到國內外科技界的廣泛關注,也是科技計劃績效評價的成功嘗試。

 

第四階段,科技計劃績效評價步入正軌。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中發〔2018〕34號)的出臺,將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2020年《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績效評估規範(試行)》的發布,標誌著我國科技計劃的績效評價工作全面展開並步入正軌。

 

以2020年7月開展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以下簡稱「傑青」)項目績效評價為例,本次績效評價由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組織專家和第三方機構成立績效評價工作組,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4—2019年傑青項目展開了績效評價。重點圍繞傑青基金的決策管理機制、管理模式、項目成效等情況展開績效評價,旨在加強財政資金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提高科技資源配置效率。本次績效評價綜合採用「因素分析法」「專家評分法」和「公眾評價法」等方法,評價指標設置為決策、過程、產出、效益4個一級指標,下設8個二級指標,總分值設定為100分。績效評價結果根據評價分數分為4個等級:綜合得分在90(含)~100分為優,80(含)~90分為良,60(含)~80分為中,60分以下為差。績效評價最終形成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績效評價報告》,以附件形式反映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9年度部門決算》中,並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經費決算」欄目向公眾公開。此次評價是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背景下,依據財政預算管理相關文件的規範要求,對計劃層面的科技活動進行績效評價的重要實踐,在「五大類科技計劃」中尚屬首次。

相關焦點

  • 新時代我國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研究
    但是,受歷史遺留的問題、改革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新時代出現的新問題三重疊加影響,我國科技評價體系還不能很好地滿足科技治理現代化的要求。如項目評審中評價指標和方式「一刀切」;人才評價中人才計劃多頭重複申報,人才稱號錯用、濫用,唯論文、唯學歷、唯職稱、唯獎項,評價結果福利化、終身化,地區間人才惡性競爭等,機構評估中機構職能定位不清等。
  • 績效評價 || 全過程績效評價探究
    在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背景下,繼續推進並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是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硬化預算與責任約束以及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的重要舉措之一。自1996年我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開創至今,經過各地不斷地實踐與發展完善,我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全過程」績效評價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評價程序、內容、方式和結果應用等方面仍需改進。
  • 我國英文社科學術期刊走出去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英文社科學術期刊走出去的問題及對策 ——以《中國經濟學人》為例 2017年02月18日 08:58 來源:《出版發行研究》 作者:李鋼 字號 內容摘要:
  • 績效評價探究
    在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背景下,繼續推進並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是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硬化預算與責任約束以及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的重要舉措之一。自1996年我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開創至今,經過各地不斷地實踐與發展完善,我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全過程」績效評價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評價程序、內容、方式和結果應用等方面仍需改進。
  • ...建議擴大「傑青」數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類項目績效評價結果出爐
    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託,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作為第三方機構承擔了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績效評價工作。本年度績效評價對象為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重大項目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績效計劃:確定績效目標、績效指標、績效評價標準和行動方案
    (一)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是績效計劃的目的績效管理的戰略性集中體現為績效管理實踐要體現並支持組織戰略,具體到績效管理的績效計劃環節,就是要將組織的戰略目標轉化為組織層面、部門層面和個人層面的績效目標,使每個員工的工作行為和結果都能夠有效促進組織績效的持續改進和提升。
  • 卓越績效企業評價管理體系的優缺點
    企業卓越績效評價準則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需要,為激勵和引導企業追求卓越質量,增強國際競爭力,國家發布了《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和《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實施指南》,這為我國的質量管理工作提出了不斷發展,追求卓越的新要求。
  • 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摘錄)
    此次標準修訂以我國組織經營管理的實際為落腳點,並借鑑了國外卓越績效模式研究的最新成果,對提升我國組織的產品服務質量及經營管理水平、增強組織核心競爭力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和現實意義。現將新標準的部分內容刊登如下,供讀者參閱。
  • 李培楠等:科技評價制度—What?Why?How?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不僅需要資源要素的支撐,更需要有將這些要素進行合理配置的制度安排,需要新的模式來激發新的創造力。文章從回歸科技評價的本源出發,探究科技評價異化的體制問題,從改革主線、改革結構、評價體系 3 個方面提出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科技體制改革建議,為建成百年科技強國提供政策依據。
  • EVA在企業績效評價中的應用分析
    由於EVA績效評價指標的優越性和我國企業內部業績考核急需改善的需要,EVA這一績效評價體系在我國普遍推廣已是大勢所趨,具有重大的現實經濟意義。如果每個企業都以經濟增加值EVA為導向,結合相應的激勵機制和職業經理人市場,則能夠使企業的管理人員與股東一樣,具有相同的經濟效益目標,從而解決企業所有權缺位等諸多問題,真正實現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
  • 農村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存在問題的調查研究
    農村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存在問題的調查研究殷麗華(雲南師範大學 雲南 昆明 650500)【摘 要】為了保證教師的工資收入,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提升教師隊伍的質量,我國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的政策。
  • 淮安市啟動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績效評價工作
    ■記者左文東本報訊 為充分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客觀公正評價財政科技支出效果,進一步推進科技計劃與經費管理改革,根據省科技廳《關於做好2018年省基礎研究計劃(自然科學基金)資金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於近日啟動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績效評價工作
  • 簡練網軟考知識點整理-易混概念項目績效評估與團隊績效評價
    團隊績效評價和項目績效評估,都在人力資源知識領域,團隊績效評價是建設項目團隊過程的輸出,項目績效評估是管理項目團隊的工具。團隊績效評價,隨著項目團隊建設工作(如培訓、團隊建設和集中辦公等)的開展,項目管理團隊應該對項目團隊的有效性進行正式或非正式評價。有效的團隊建設策略和活動可以提高團隊績效, 從而提高實現項目目標的可能性。團隊績效評價標準應由全體相關各方聯合確定,並被整合到建設項目團隊過程的輸入中。
  • 2018年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發展回顧
    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戰略與策略[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8,33(12):1358-1365.[21] 何滿潮,佘詩剛,林松清,等. 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的戰略與對策[J]. 編輯學報. 2018,30(4):337-343.[22] 鮑芳,張月紅,吳堅. 中國英文學術期刊綜合數據與國際影響力解析(1887—2017)[J].
  • 專家觀點|王學軍:我國政府績效管理的治理轉型
    自引入我國以來,目標責任制考核契合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特別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追求經濟增長效率的發展目標,從而使其成為推動政府效率提升和促進政府改革創新的重要抓手。因為目標責任制考核在我國長期、廣泛和深刻的存在,政府績效管理在大部分地方政府實際上被簡單化了,政府績效管理多被視為對照績效目標或計劃進行控制和考核的工具或手段,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卻也廣受詬病。
  • 市財政局七項措施推動績效評價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0年,市財政持續推動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立足本市實際,積極探索實踐,著力規範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努力提高評價結果應用水平。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分工協作機制。一是成立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任組長,成員單位包括市督查考核辦、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等,將審定重點績效評價管理及結果運用作為領導小組重要職能之一。二是成立預算績效管理科室,組織開展績效評價管理工作,建立財政部門、主管部門、預算單位、項目單位間的分工協作機制。二是深化制度建設,全面規範評價流程。
  • 中國體育科技、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體育科技發展戰略是指我國在未來整個體育的發展過程中,依靠科學技術不斷促進體育發展的戰略。因此,客觀地、全面地、實事求是地回顧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我國體育科技發展所走過的歷程,對總結和評價我國體育科技的發展,展望未來,制定我國「十一五」體育科技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 省科技研究與開發專項(後補助部分)資金政策績效評價工作開始啦!
    》的要求和《湖北省省級預算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省財政廳委託湖北衡平楚天會計師事務有限公司對省科技研究與開發專項(後補助部分)項目資金進行重點評價,請配合做好相關工作。相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績效評價目的從政策制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政策執行的效率性和合規性、政策目標的實現程度等方面,對省科技研究與開發專項(後補助部分)資金開展政策績效評價,綜合衡量政策效果,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成因,提出省科技研究與開發專項(後補助部分)後期政策調整的意見建議。
  • 我國中小學教師工資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卞秋實
    我國中小學教師工資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卞秋實摘 要:我國的中小學教師工資制度是隨著中國的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演進的。2006年開始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以及09開始的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改革形成了現在的教師工資制度。這一系列改革調動了廣大中小學教師的積極性,對我國教育行業的整體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全過程」績效評價探究(上)
    經過各地不斷地實踐與發展完善,我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全過程」績效評價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來源:《績效新時代》專刊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作者:姜愛華 楊瓊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