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奶是一個技術活,也是一個比較愁人的活,大多數寶媽,選擇了母乳餵奶,基本上會愁兩個問題,一個問題就是,為啥自己的奶水不夠,如何,才能讓自己有充足的奶水,讓自己的寶寶吃飽,吃上營養豐富的母乳。第二個愁人的問題,就是餵奶的時候,該怎麼問,到底餵多少奶水比較合適?怎麼去判斷,寶寶吃飽了呢,上午剛餵了奶,現在我還用餵嗎?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辛勞的寶媽。
對於第一個問題,還是比較好解決的,要是寶媽是有奶水的,僅僅出現了奶水不足的情況,乳腺是通的,就是產奶量不夠,是可以通過奶多湯來調理,讓自己的奶水充盈起來的。奶多湯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科研成果,專家表明:奶水不足時需要補氣生血,血旺能載氣,氣足能生血。奶水不足時可以通過富含植物蛋白的奶多湯來調理,植物蛋白中的大豆卵磷脂具有乳化脂肪的作用,可補充乳汁中的蛋白質含量以及更順暢的排出乳汁,預防因乳腺淤積導致乳腺炎。
然後就是第二個問題了,如何知道寶寶怎麼才算吃飽了,到底該給寶寶為多少次奶,一次餵多少,這個其實也簡單,只需要寶媽學會計算,寶寶的奶量需求是多大,就可以安心的給寶寶進行母乳了。計算奶量需求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按月齡算,另一個是按寶寶體重算。
1.按月齡算
寶寶在不同月齡的時候,需要攝入的熱量是不同的,隨著寶寶慢慢長大,除了吃母乳之外,還得添加輔食,下圖是寶寶6個月大到24個月的時候,每天需要的熱量總和,這樣的話,就可以計算出每一天寶寶,需要從母乳攝入的營養是多少。
圖片1
註:母乳平均每盎司(約30毫升)能提供22千卡熱量。
很多媽媽認為,寶寶越大,奶量需求也會逐漸變大。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加輔食後,寶寶對奶量的需求只有下降沒有提高。從上圖也可以看出:6個月以後,雖然寶寶全天對卡路裡的需求總量在提高,對輔食的需求也在提高,但是對奶量需求是逐漸下降的。
2.按體重算
除了上面的按照月齡計算寶寶每天的奶水需求量,還可以通過寶寶體重來計算奶水的需求量,計算公式如下,寶媽可以自行計算一下。
0到3個月:(89 × 體重 – 100) + 175
4到6個月:(89 × 體重 – 100) + 56
7到12個月:(89 × 體重 – 100) + 22
13到35個月:(89 × 體重 – 100) + 20
比如一個四個月寶寶的體重是8公斤,那麼能滿足他每天所需的卡路裡攝入大約是:(89×8-100)+56=668千卡。四個月的寶寶顯然還沒有開始添加輔食,所有能量靠母乳供給。根據母乳平均每盎司(約30毫升)能提供22千卡熱量,668千卡折算成母乳大約是:668/22×30=911毫升。
比如四個月7公斤的寶寶,那麼每日所需卡路裡大約是:(89×7-100)+56=579千卡。折算成母乳大約是:579/22×30=790毫升。
母乳餵養過程中關於奶量方面寶媽比較關注的一些問題:
1.全瓶餵的寶寶是否吃飽或者吃撐?
媽媽可能擔心餵的量不合適,那麼可以通過計算出的總奶量需求,跟自己實際瓶餵的總奶量對比,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瓶餵量是否合理了。
如果出入不大,說明餵得比較適合寶寶的攝入需求;如果明顯地低,那麼可能表示餵得不太夠;如果明顯地多,比如多出3成或5成,那麼可能存在過度餵養的風險。如果發現過度餵養的可能,考慮是否存在錯誤瓶餵、寶寶作息混亂的情況。
2.全親餵的媽媽好奇自己的產奶量到底是多大?
用計算出來的總奶量需求除以每天親餵的次數,就可以估算出每次親餵的量了。比如一般來說,親餵少的時候只有8次,餵得多的時候能吃15次,那麼就可以估算出每次親餵奶量的區間了。當然可能也存在差異,寶寶吃得多也會促進多泌乳。
但其實親餵媽媽不必太在意寶寶具體吃的毫升數,用寶寶的大小便和體重數據就能判斷寶寶的攝入情況了。
3.背奶媽媽不知道自己該背多少奶量?
想要知道自己應該要背多少奶,可以用奶量需求測算值除以大多情況下每天親餵的次數,就可以知道寶寶每頓大致吃了多少量就基本吃飽了。
但考慮到多數寶寶在媽媽上班後不太願意接受奶瓶,會傾向於吃個七八分飽就不吃了,然後等媽媽回來再好好吃的情況,所以可以將每頓親餵量乘以70%-80%,這樣就知道寶寶在媽媽上班後每頓很可能吃了多少就停了。
另外,考慮到媽媽不在家後,寶寶吃奶瓶的間隔會比親餵吃奶的間隔長,也就是說,寶寶自己在家吃的次數可能會比媽媽在家時,同時間段裡吃奶的次數少,比如少一次,那麼將次數乘以一次瓶餵所得出的量作為參考量,來知道媽媽一天大致要背多少奶了。媽媽可以先按此數據背奶試試,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再進一步修正,畢竟有的寶寶會吃九分飽,有的寶寶只吃六分飽就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