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納米尺度上,一個基本物理定律失效了!

2021-02-15 宇宙探索

(加微信:yzts111111,拉你進微信群,一起探索宇宙奧秘)

普朗克輻射換熱定律在一個世紀的激烈試驗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但一項新的分析發現它在最小尺度上失敗了。

確切地說,這意味著什麼還不太清楚,但如果定律失效,新的發現就會接踵而至。這樣的發現不僅會影響到原子尺度上的物理學,它還會影響到從氣候模型到我們對行星形成的理解等一切問題。

最近,來自維吉尼亞威廉與瑪麗學院和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量子物理的基本定律進行了測試,他們對這個古老的規則是否能夠描述納米物體發射熱輻射的方式感到好奇。

這一定律不僅失效,而且實驗結果比預測值大100倍,這表明納米級物體能夠以遠比現有模型所能解釋的更高的效率發射和吸收熱量。

威廉與瑪麗學院的物理學家穆塔茲·齊茲巴什說:「這就是物理學的問題,對某物進行實驗測量是很重要的,但實際上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也很重要。」

人類自古以來就知道熱的東西會發光。我們也很久以前就知道,光的顏色和溫度之間有關係。

為了更詳細地研究這個問題,19世紀的物理學家通過一個小孔來觀察在一個黑色加熱的盒子裡光的顏色。這種「黑體輻射」為這種關係提供了一個相當精確的衡量標準。

想出簡單的公式來描述顏色的波長和它們的溫度被證明是相當有挑戰性的,所以普朗克從一個稍微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它。

他的方法是把光的吸收和發射方式當作鐘擺的擺動,用離散的能量被吸收和吐出來。這並不是說他真的認為是這樣的-這只是一種方便的建模方法。

雖然剛開始看上去很奇怪,但這個模型運轉得很完美。這種「數量」的能量方法引發了幾十年來對現實本質的爭論,並逐漸形成了我們所知道的物理學的基礎。

普朗克輻射傳熱定律提供了一種理論,該理論描述了在給定溫度下物體所能散發的熱能的最大頻率。這對於在可見距離內分離的可見物體非常有效。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些物體推到一起,那麼它們之間的空間是不是發出的光的單一波長呢?「鐘擺」會發生什麼?

精通電磁學動力學的物理學家們已經知道在這個被稱為「近場」區域的地方會發生奇怪的事情。

首先,電磁場的電磁方面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

這可能會如何影響受熱物體的相互作用,這已經成為前人研究的焦點,與普朗克觀測到的遠場相比,在近場中熱的運動方式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如果這個間隙被限制在一個比輻射波長更小的距離內,就可以做到這一點。物體本身的大小呢?

研究人員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他們必須設計出小於10微米(紅外光波的近似長度)大小的物體。

它們在兩層只有半微米厚的氮化矽膜上,隔開一段距離,使它們很好地進入遠場。

加熱其中一個並測量第二個使他們能夠以相當精確的程度測試普朗克定律。

齊茲巴什說:「普朗克的輻射定律說,如果你把他的理論應用到兩個物體上,那麼你就應該得到兩個物體之間的能量轉移速率。我們在實驗中觀察到的是,如果物體非常小的話,這個速率實際上比普朗克定律預測的要高100倍。」

齊茲巴什把它比作吉他弦在不同地方沿著它的長度彈撥的過程。「如果你在這些地方摘下它,它在特定波長的共振會更有效。」

這一類比是將這一現象形象化的一種有用的方法,但了解這一發現背後的物理細節可能會產生一些重大影響。不僅僅是在納米技術領域,而是在更大的規模上。

這種高效率的能量傳遞率可能會改變我們對大氣中或行星大小的冷卻體中的熱量傳遞的理解。這種差異的程度仍然是一個謎,但有一些潛在的深遠影響。

齊茲巴什說:「無論在哪裡,輻射在物理學和科學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就是這一發現的重要之處。」

相關焦點

  • 物理公式獲拓展!MIT團隊突破經典電磁理論在納米尺度下失效問題
    我們應該從中學物理課本上就了解過「麥克斯韋方程組」。2004 年,英國的科學期刊《物理世界》舉辦了票選科學史上最偉大公式的活動。麥克斯韋方程組力壓質能方程、歐拉公式、牛頓第二定律、勾股定理、薛丁格方程等」方程界「的巨擘,高居榜首。麥克斯韋在 1865 年提出的最初的方程組形式,由 20 個等式和 20 個變量組成。
  • 摩爾定律失效 還有什麼方法讓計算性能暴漲
    福布斯發布文章稱,即便摩爾定律失效,矽晶片逼近物理和經濟成本上的極限,也還有其它的創新方法和技術繼續驅動計算性能的指數級增長,比如內存中運算、量子計算、分子電子學、神經形態計算等等。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摩爾定律假定,微處理器的電晶體將每兩年翻一倍,它們的計算性能也隨之翻倍。自戈登?摩爾(Gordon Moore)1965年提出以來,該定律一直生效。不過近年來業界一直預測該定律即將失效。早在2000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就矽技術在大小和速度上的極限提出了警告。實際上,摩爾定律並不算是定律。它更多的是自我實現的預言。
  • 孫吉寧:在納米尺度上追求極致
    但是在物質的世界裡,無論形態多麼豐富,都離不開構造物質的最小單位粒子——它們是構成物質最基本的單位,是組成各種各樣物體的基礎。要想深入地探究粒子的結構,就進入了微觀的世界,這是一次微米甚至納米級別的窺探。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孫吉寧研究聚焦離子束的微納製造和超精密的微納複合加工,成功研發了第一代可以用於大尺寸微納加工製造的納米級金剛石切割工具,他就有著這麼一雙「火眼金睛」。
  • 除了巨大的擺鐘,納米尺度上也有擺耦合!
    早在1665年,克裡斯蒂安·惠更斯勳爵就發現,掛在同一木結構上的兩個擺鐘,會自發地、完美地在一條直線上振蕩,但方向相反:時鐘是反相振蕩的。從那時起,自然界中耦合振蕩器的同步被描述為幾個尺度:從心臟細胞到細菌、神經網絡,甚至在雙星系統中——自發同步。
  • FinFET逐漸失效不可避免,英特爾研發全新設計的電晶體GAA-FET
    英特爾最早在22納米的節點上首先使用了FinFET電晶體技術,不僅提高了晶片的性能,也降低了功耗,隨後,FinFET電晶體也成為全球主要晶圓廠製程發展的選擇,一直用到現在的7納米及5納米製程節點上。 FinFET與FD-SOI兩大工藝各有千秋,但隨著製程推進到5nm節點,工藝技術的發展又將面臨一個新的分水嶺。
  • 納米材料熱傳導中的新奇物理效應
    》2020年第10期摘要   納米尺度熱傳導是物理科學、材料科學和工程熱物理等相關學科的研究熱點。傅立葉定律定義了材料的熱導率,並且指出對宏觀材料,熱導率和電導率類似,都是材料的本徵性質。在確定溫度和材料組分的情況下,熱導率是一個只依賴於材料種類的常數,與材料的形狀和大小無關。此外,公式(1)中的負號表示熱流從高溫端流向低溫端。隨溫度差增加,熱流密度線性增加。在溫度差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溫度梯度的方向,只改變熱流方向,而不會改變熱流的大小。這些都是通常我們講到的傅立葉定律揭示出的物理現象。
  • 當牛頓穿越到二次元的世界,他可能會被氣炸,物理定律完全失效了
    力學上牛頓的三大定律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數學上牛頓和萊布尼茨獨立發展出了微積分學;光學上牛頓使用玻璃球製造了原始形式的摩擦靜電發電機,並且提出光的微粒說;熱學上牛頓確定了冷卻定律;天文學上牛頓創製了反射望遠鏡;基本上我們在初中高中要學的物理科學知識,很多都是由牛頓發明創造出來的,如此偉大人物的存在真的是人類的幸福。
  • 物理極限:普朗克尺度
    #普朗克#普朗克尺度是我們這個宇宙中存在的最小尺度之所以存在這些物理極限的尺度,是因為量子力學,根據不確定性原理,長度越短,說明位置就越確定,那麼速度就越不確定。時間間隔越短,也就是時間越確定,就意味著能量越不確定。速度越不確定,能量越不確定的情況下,那麼能量的平均值就會越高,極大的能量在普朗克尺度下就會超過臨界值,也就是會形成非常微小的黑洞。
  • 宇宙中,能量守恆定律失效?
    每個學物理的學生都學過這條基本定律。但當我們考慮整個宇宙時,卻發現宇宙學紅移似乎讓宇宙丟失了能量。難道說,能量守恆定律在這裡被打破了?接下來,天體物理學家塔瑪拉·戴維斯將從時間的對稱性出發,為我們揭開這一悖論的答案。能量既不能被創造,也無法被銷毀。這一原理被稱為能量守恆(conservation of energy),是我們最珍視的物理學定律之一。
  • UCLA教授Jason Woo:摩爾定律不是物理定律,是經濟學的預測
    在「摩爾定律的終結」研討會上,史丹福大學博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兼副主任、CMOS研究實驗室負責人Jason C. S. Woo指出,摩爾定律不是物理定律,是具有經濟學基礎的一個預測。相同的研究組又發表了新的論文,有三種不同的收縮比,這是一開始的收縮比,基本有通用的收縮指數,還有是跟它的功能面成正比的。其中一個非常有意思,就在它的線速,在底層上放了這麼多的元件,它的結果是摩爾定律並沒有起作用。
  • 「波普定律失效,詹姆斯支持中國導致湖人輸球?!」
    而大家所信仰的《波普定律》,也於公元2019年12月2號失效了。有才的網友也總結了新的定律,騷話連篇:波普定律適用條件: 凡是騰訊視頻直播的比賽才能成立當比賽北京時間凌晨5點開打時,波普定律失效當比賽中波普吃T時 波普定律失效
  • 阿爾法狗勝利:摩爾定律的終結和科技的 3 個啟示
    尺寸  人類對尺度的理解能力是極弱的。例如,摩爾定律說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每兩年翻一番,這是什麼概念?大多數人無法從直覺上體會到。  舉個例子。1965 年的某一天,小明下決心按照摩爾定律的指引跑步。
  • 大咖 | UCLA教授Jason Woo:摩爾定律不是物理定律,是經濟學的預測
    在「摩爾定律的終結」研討會上,史丹福大學博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兼副主任、CMOS研究實驗室負責人Jason C. S. Woo指出,摩爾定律不是物理定律,是具有經濟學基礎的一個預測。隨著摩爾定律的放緩乃至終結,計算機領域正在尋找新的創新路徑,基於現有技術從架構創新,算法提升等方式推動計算性能的提升。
  • 力學所納米結構陶瓷塗層界面粘結性能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在納米結構陶瓷塗層與合金基底的界面粘結性能、納米結構塗層的導熱性能和彈性性能等研究上取得了新進展,揭示了界面粘結性能及相關力學性能的微結構尺度效應及其物理機制。  陶瓷塗層由於具有良好的熱絕緣、抗氧化及耐腐蝕等優異性能,在機械工程、化工、生物醫療、電子、航天航海等眾多領域都有廣泛應用。
  • 違抗物理定律:你可能未曾聽過的5個看似違抗物理定律的材料發明
    納米和智能材料風靡一時。而最近,材料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創造出不少令人驚嘆的新型材料。當然,這些材料似乎只是在違抗物理定律,而不是破壞或違反了物理定律。這是因為我們只能在物理定律的範圍內創造任何東西。然而,一些神奇的材料確實改變了我們對材料的物理和性質的看法。
  • 在納米尺度修正開爾文方程,中國這個重大突破登錄《自然》
    12月10日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刊登了一篇論文,題為「Capillary condensation under atomic-scale confinement」,給出了開爾文方程在納米尺度下的新形式。
  • 在納米尺度修正開爾文方程 中國這個重大突破登錄《自然》
    原標題:在納米尺度修正開爾文方程,中國這個重大突破登錄《自然》   12月10日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刊登了一篇論文,題為「Capillary condensation
  • 在原子尺度揭開結構材料超高強度與超高韌性的面紗
    由於原子間的排列距離大約為2—3埃(0.2—0.3納米),相當於頭髮絲的十萬分之一,因此如何從物理上能夠看到原子,探索原子或其團簇在外力作用下的演化規律,並在亞埃尺度精確操控由原子組成的結構材料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標。
  • 納米尺度下的神奇應用:LED、雷射LD與量子點
    關於量子局限效應,相信很多學過大學物理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我寫文章不喜歡放入一大串公式,尤其是艱澀難懂的薛丁格方程式,我曾經整理了一篇PPT關於量子物理的教材,發現用這個教材讓同學理解量子物理的難度都非常大,何況要用文字幫沒學過大學物理的同學講授這塊難啃的量子骨頭,現在我就試著用圖與文字來解釋一下這個效應:在微觀世界裡,尤其是在納米尺度之下,所有的光與電的現象,都會與我們看到的大尺度世界那麼的不同
  • 【經濟日報客戶端】在納米尺度修正開爾文方程,中國這個重大突破...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記者:佘惠敏12月10日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刊登了一篇論文,題為「Capillary condensation under atomic-scale confinement」,給出了開爾文方程在納米尺度下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