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我「斜槓」我快樂

2020-12-20 新民晚報

「斜槓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斜槓青年」這兩年挺火,這個詞來源於英文Slash(斜槓),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面對四字頭的年齡,我很自覺地將自己劃分到中年一類,披著中年的外殼,捧出一顆百分百純正斜槓的心。

參加活動的破冰環節通常都是自我介紹,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的身份中需要越來越多的斜槓來做區分,「斜槓」本身就成了一個代名詞。

上班,我是嚴謹求實的編輯;下班,我是一群小可愛的學習規劃師。八小時內,做個靈感多多、創意無限的設計師;八小時外,就變身深諳傾聽技術的心理諮詢師;偶爾做個寫手,周末當個跑者,有空的時候還幫閨蜜做一次服裝顧問……諸多斜槓的多重身份,應該就是對斜槓中年的完美詮釋吧?

無論何時,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斜槓這事可不挑人;無論何事,角色,興趣,養家謀生的能力,職業生涯規劃……只要你願意,統統都能畫上斜槓。

身為70後,彼時爸媽千叮嚀萬囑咐的終極目標便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日後尋著個好工作,平安一生。轉眼到了2020年,突然發現從一而終對於很多人已成為了傳說。網際網路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也模糊了職能和身份邊界,在某個行業深耕的螺絲釘開始自由跨界。

常常被羨慕好像把一天過出了48小時的感覺,回家不刷手機,不追劇,為了做個合格的斜槓中年,學習再造這事除了讓媽媽快樂也讓我自己挺樂呵。

靜下來想想,「斜槓中年」的出現絕非偶然,而是這幾年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見證。這種多元化的發展宛若一場「身份革命」,突破身份的限制和束縛,釋放天性,更接近真實的自己。追求自主、多元化和有趣的生活狀態,同時又能獲得一份不錯的經濟回報,何樂而不為?

斜槓化,悄悄變身有效延長自身職業壽命和生涯質量、拓寬生命寬度的有效途徑。樂在其中的「斜槓中年」發現了更多的可能性,獲得了更多的安全感,我「斜槓」,我快樂!(葉子)

相關焦點

  • 王藝:2019還剩100天,我成了「斜槓中年」
    昨天是2019年倒計時100天,日子過得飛快,讓人感到可怕的那麼快。但是我很驕傲,2019年我沒有虛度,我驚喜的發現,我成了一名「斜槓中年」。斜槓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例如:王藝——環境工程專業講師/賦權型性教育講師/賦權型性教育系列圖書作者,「斜槓」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 從青年時代打好基礎,為了成為斜槓中年而努力
    畢竟要寫斜槓青年,我還是先百度了一下: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Marci Albonher 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選擇擁有多重職業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例如:記者/演員/攝影師,斜槓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 人到中年不如狗的真相:有的人30歲死去,80歲才埋葬。
    曾經工作中認識一個80後前輩,入行很早當年也是中流砥柱,但因為結婚生子後滿足現狀,後來公司不斷湧入年輕員工,有衝勁有思想,剛30多歲的他總是抱怨: 快被中年危機壓垮了……還有個姑娘說,現在男25歲、女23歲的初婚都算晚婚了,意味著很多90後早已經進入晚婚年齡,跟別提80後了,家裡父母在催促,外面親戚在比較, 年紀越大越難辦了……都說 「人到中年不如狗」 ,這還沒到中年呢就愁眉苦臉
  • 《我是餘歡水》——人到中年,生活不易
    電視劇《我是餘歡水》正在熱映。主人公餘歡水是個特別普通的小人物:在家要當好老公、好爸爸,在外還是職場裡被欺負的老實人,人到中年,生活不易啊。不少觀眾覺得他是中年危機的代表,這次就來聊聊中年危機。什麼是「中年」?
  • 「斜槓中年」的鄉村「致富經」
    黨支部書記、洋姜產業帶頭人、鄉村規劃師……2016年,他把公司交給兒女打理,自己從西安回到射洪老家,當起「斜槓中年」。「回老家看到道路泥濘,連自行車都騎不出去;大片土地被撂荒,田野裡荒草比人還高。那段時間睡不好,總想起村裡人唱的『改板溝,溝又窮,出來就是背篼籠……』」範海全和妻子商量後下定決心,把公司交給兒女,自己回村裡創業。 回鄉前,範海全和妻子花了半年時間,到全國各地考察調研創業產業,最後選中洋姜。
  • 我愛斜槓媽媽|母親節,大聲說出你的愛
    那麼,擁有多重身份的媽媽就可以被稱作#斜槓媽媽#。<< 左右滑動查看百變#斜槓媽媽#>>在母親節到來之際,勵步君要向所有#斜槓媽媽#大聲表白。花式表白一將製作好的賀卡曬到微博、抖音平臺,就有機會為媽媽贏得「勵步好家長」勳章一枚~抖音平臺 關注「勵步英語」抖音號,帶話題#我愛斜槓媽媽#,並發布孩子的賀卡作品以及對媽媽的表白
  • 什麼是斜槓青年?如何做一個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一本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中。其實很簡單,舉個最熟悉的人作為例子,我們語文課本上的魯迅,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 人到中年,保持「天真」,你才會擁有快樂
    你要知道,人到中年,保持「天真」,你才會擁有快樂。01我們在這個複雜的時代活著,我們在這個充滿壓力的時代一步步向前。我們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追尋著最真實的我們。我們在這個時代,我們有那麼多的期待,於是,也有那麼多的努力。可是,我們在這個時代,我們發現,生活從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 斜槓青年:我的副業收入是我工資的3倍
    在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不安於只做一件事,你永遠不知道你那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同事,下班之後在做著什麼炫酷的事情。這群人被稱之為「斜槓青年」,他們身上貼著多個標籤,每一個標籤都是一種能力的表明,這些標籤聚集在一起,讓他們變得耀眼奪目。
  • 人到中年,我的一點感悟
    人到中年,才發現家庭是那麼的重要,親人的關懷是那麼的溫暖。儘管偶爾會為孩子的教育而煩惱,也會為事業的不順而糾心。但至少已學會了理性的面對人生,感性而不感傷。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一路上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每個角色都曾佔據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位置。從為人之子到為人之夫再到為人之父,每個角色都有過溫馨的喜悅,也有過失意的感傷,但更多的卻是感動。
  • 我的斜槓生活
    早早離開父母,讓我變得很獨立,敢闖敢拼,但是也有副作用,那就是跟父母、家鄉的感情淡淡如水,沒有那麼濃烈,我不像其它人那樣一遇到節假日就想回家。到現在都是,春節我覺得出去旅遊是個更好的選擇。從小到大,我是別人家嘴裡的好孩子,乖乖女,爸爸媽媽以我為榮。
  • 她能量丨斜槓中年姐姐,如何「浪」過中年危機?
    本期她能量:索信達控股首席市場營銷官(CMO)蔡彥芳如果用一個詞來定義蔡彥芳,那就是「斜槓」。在大多數人連一件事情都堅持不下去的浮躁社會中,她卻觸及多個行業。蔡彥芳有著一段精彩的職業生涯:她負責過阿里巴巴企業文化的傳播,在滴滴負責過僱主品牌,科技品牌從0到1的建立和運營,還是正面管教認證講師、六秒鐘情商教練、芳香療法精油講師,同時還幫著兩個親妹妹指導經營她們家自己的奶茶店和社交電商生意。妥妥的斜槓經歷,讓她能以更多的角度看待職場中的中年女性危機。
  • 斜槓才是你的歸宿!
    晚上準備約好友子睿出去浪,被他嚴詞拒絕: 「上班累成狗,難得周末休息想出去放鬆一下還是單休,一覺睡醒都到了下午!超過10元的活動都別叫我,上個月的工資半個月就花光了。也別問我花在哪了,總之信用卡帳單分期了10次,下個月發了工資也只能還最低額度了!」
  • 宋丹丹:人到中年,我終於學會了如何去愛
    散文名家董橋對人到中年的狀態有過一段堪稱精闢的概括:「中年最是尷尬,天沒亮就睡不著的年齡;只會感慨不會感動的年齡;只有哀愁沒有憤怒的年齡。」對宋丹丹而言,年近五十,她已不忌諱被追問年齡,不在意提起與演員英達的那段失敗的婚姻,不再覺得「女笑星」的稱謂「硌耳」。    3月下旬,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宋丹丹的情感自傳《幸福深處》。
  • 人到中年,喜歡將這些話掛在嘴上的人,內心多半不快樂
    有些人還時常會擔心自己的丈夫會變心,如果一個女人喜歡將這些話常掛在嘴邊,說明了她的內心多半是不快樂的:你是不是不愛我了?如果一個女人總是問她的男人愛不愛她,這說明她的內心很沒有安全感,也說明她的男人沒有表現出愛她的信號。
  • 他,副業過萬,標準的斜槓青年,我總結了這幾點
    我相信這是一個非常普遍情況,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為希望能利用空閒時間掙更多錢的人提供了可能。比如下班跑個滴滴、做個代駕、送個外賣、視頻直播、朋友圈帶貨等等。而這一切還被當下的人賦予一個非常正能量的名字——「斜槓青年」。那什麼是斜槓青年呢?
  • 當代斜槓青年:「你看我的斜槓夠多嗎?」
    Z時代的年輕人,身上不背條/斜槓/,還真不好意思去social場裡亮相。不僅斜槓已經成為有為青年的象徵,並且斜槓的數量還得越多越好。就連姐姐們要想「乘風破浪」,不僅得演技過硬,還要能唱會跳,當然如果有些才藝之外的技能那就更圈粉了。所以誰才是娛樂圈裡斜槓最多的青年?
  • 「加這道斜槓,是我對人生的鄭重選擇」
    「加這道斜槓,是我對人生的鄭重選擇」 ——透析「斜槓青年」現象白天,西裝革履,言談儒雅;下班後,背心短褲,熱情奔放;閒暇時,化身寫手,在自己的專欄更新文字。這是公司職員/健身教練/自由撰稿人成宇的日常。眼下,成宇這樣的年輕人有一個很「潮」的標籤——「斜槓青年」。
  • 人到中年當翻譯,我是怎麼做到的
    我真正意義上作為一名口譯者工作,是在四十歲左右。《論語》裡說「四十不惑」,但我到了四十歲仍然有很多疑惑未解,臨近中年才總算「跑出來」了。但是反過來說,口譯的工作可以說是不管幾歲都可以開始做,而且不管到了幾歲都不用退休。
  • 【斜槓創業者大會】潛水達人戎英傑:創業的快樂之道
    )深圳】7月22日報導(文/柏蓉)今天,獵雲網聯合Wedo聯合創業社舉辦的2017遇見斜槓創業者大會在深圳舉行。此次大會有6位斜槓創業者分享他們的斜杠人生。以戎英傑的體型,很難讓人聯想到他有長達11年的潛水經驗。正如他的入場詞:潛水已經成為了他生活,甚至是管理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他看來,水下的世界充滿樂趣,也和創業一樣——開始很難,堅持很難,但是總有一刻讓你感覺充滿驚喜與瑰麗。自2002年開始創業,四次跨行業的創業經歷,涉及到了遊戲、直播、VR、網絡音樂、動漫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