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面,每一分成功的背後都有十分的汗水,公考就是一次苦行僧的修行,堅持到底才有可能收穫上岸的喜悅。
對於我而言,讀大學(省屬院校的一般專業)之後才思考了以後做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懵懵懂懂到大二結束有了從政的想法,大三忙於學業,但是身邊兩個學長備考的經歷給我了很深的印象,最終兩位學長畢業之際都成功上岸。我自然而然從他們那裡抱走資料和面授經驗。自此,對公考有了初步的認識:弄懂考什麼,就去練什麼,一點一點進步,做好持久戰準備。
我們知道,小白入門都很難,學長甲向我推薦了&34;,關注了微博、微信等,但是囑咐我沒有必要報班,平常看看他的群消息掃盲,記住他的若干小時若干題理論即可。接觸屏幕上的&34;之後,我很茫然,一塊屏幕上的公考專家可信度有多高?翻閱資料、查看信息、了解歷史之後我主觀認定選擇&34;作為我公考路上的導師,選擇無條件相信老師的教學,自然而言也買了申論課程。從大三暑假開始了我的公考之路,搭上了&34;的便車,但是我深知最重要的關口的自己的付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分的調查研究才會讓你不走彎路。當然以下看法是建立在考生掌握每類題型的基本知識點之上而談的,僅供參考。
(一)題海戰術搞行測
一是著重突出三大模塊:言語、判斷和資料。言語的選詞填空普遍認為是最難的,想要做好最基本的是懂常考成語的意思,比如差強人意、首當其衝等,這就需要自己下功夫了,另外要結合文段前後的語義和語氣,最後運用排除法綜合選擇;片段閱讀沒什麼好說了,轉折之後是重點這些入門知識只是用來入門,要達到不用這些所謂的技巧的水平,而是通讀文段之後用居高臨下之姿態直接把握全段的主旨。圖形推理是考思維能力的,幾類考點銘記於心,看到什麼圖想到什麼考點,看不懂時不要猶豫相中哪個便選哪個;類比推理注意縱向思維、第三角度找突破口,現在的考題喜歡和常識結合出題;定義判斷就是抓主體,抓要害,考題定義什麼就是什麼,不多讀不多想;邏輯判斷對於我一個理科生而言是最難的也是最感興趣的,弄懂那些邏輯關係是基礎,然後做一個無情的機器,不要摻雜任何個人情感,去推理去論證。資料分析需要眼快手快算得快,資料分析必須每天做題,但凡一天不做就會退步。二是著重發揮好常識判斷的調節作用。常識判斷涉及面太廣,是用來考察考生人生20年的積累,每天學也學不完,所以要學會選擇。學其它模塊累的時候可以看一眼常識、感興趣的常識要看一看以及當前社會熱點要看一看,運用髮捲子到考試開始的幾分鐘把常識做完,答對8題以上就贏了。三是著重關注數量關係的錦上添花效應。坦白的說,我的數量關係很爛,考場上經常在最後用一分鐘做題法。如果有時間的能力就學一學,萬一考場上所有題都很簡單時間充足呢,但是請記住不要花費5min去完成一道數量關係。
(二)邏輯縝密答申論
一是務必提高語言概括能力。可以說,整套申論都是在考概括能力,概括又分表象概括和二次概括,先把考點概括出來,再把概括出來的總結分類凝練出來。其它題型注意一下形式,把概括出來的考點套進去即可。二是務必注意做答的邏輯性。概括是基礎,答題是要尋找某一種邏輯,比如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又如準備階段、實施階段、查看成效、結果反饋、總結經驗,再如基礎設施、人才儲備、產業發展、文化進步等等,按照某一種邏輯作答。三是務必搞清站位的準確性。注意,每一位考生都不是體制中人亦都不是大筆桿子,考官也不看誰答卷上中國夢出現的次數給分,不可答大話官話套話,應當結合材料有條理地突出主旨,腳踏實地地做答。四是務必保證卷面的整潔性。方格內做答不要讓字碰到放個四周,不要連筆,不管字寫得好不好,一筆一划寫出來,一眼看去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總而言之,申論之路很長,平常多讀《人民時評》、《南風窗》、《中國新聞周刊》這樣的主流媒體文章沒有錯。
投機取巧、臨陣磨槍都不會讓你上岸,而是一步一步慢慢來。注重實戰練習,場下做十套不如場上來一套。我在大四的第一個月,剛接觸公考之際就報名參加了鄰省的一個公務員招錄考試,純粹抱著以試促進的態度上了考場。大四一年先後奔赴各地參加了六次公考,最終選擇選調生上岸。回憶備考過程,更多的是堅持,教學樓有我,圖書館有我……當然也有不想堅持的時候,那便去打一下午籃球,看場球賽直播等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調節。
最後,每一名公考生都要告訴自己,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最好的準備就是不斷努力,堅定理想信念,永遠熱淚盈眶!願每一位上岸進入體制的人都可以堅守初心,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