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現在每一個家庭都在培養孩子的才藝,參加各種興趣班,比如鋼琴、聲樂、舞蹈、美術等。要想學好這些藝術,單靠老師是不夠的,最終孩子的成功與否還在家長手裡。大家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是家庭,第一任老師則是父母,孩子的好壞習慣都是在這所「學校」被「老師」所塑造,一所好學校,一位好老師培養一位「好學生」,那麼家有琴童的家長該如何做好「好老師」呢!下面我談一下孩子學習鋼琴家長如何去陪伴。
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說,孩子回家不練琴,或者帶情緒練琴等一系列負面表現,導致孩子過了對鋼琴的新鮮勁兒便不喜歡練琴了,孩子失去興趣、家長失去耐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在我教學過程中也曾會有這種情況存在,一開始我只認為是孩子厭學或者老師教學方法上的問題,後來經過很多事兒的發生和我自己也是一位母親的身份上,發現了這個最重要的原因出現在家長身上,在孩子學琴的那一刻起,家長有沒有為孩子學習過程中做出明確的目標,沒有正確態度與觀念,父母沒有建立統一戰線!
第一:家長的目標,學習鋼琴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走專業?為了將來可以謀生的一個技能?還是為了培養興趣愛好開發智力、熱愛生活、培養情操呢?大家都知道學習鋼琴有很多好處,所以不同的目標對教學和學習的要求就不一樣了。
第二:家長的態度與觀念,我說的這個態度是上課的態度與課下練琴的態度,每一個家長的觀念不一樣,針對學習的態度就不一樣,那麼最後得到的成績就不一樣,無論學習哪樣知識和技能都會遇到困難,這是學習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有的學生會因為沒練好琴不按時上課,家裡來客人不來上課,天氣不好不來上課等,這就是導致孩子學琴散漫厭學的原因,沒有嚴謹的學習態度。
如果學校裡布置的作業沒有完成難道就不去上學了嗎!答案是肯定不會逃課,因為上學是每天必須做的事且很重要,無論如何都會去上學,那麼一開始把學習鋼琴的態度與上學的態度並為一起,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學習鋼琴散漫痛苦的麻煩了。更多的快樂是孩子克服了學習中的困難,過了枯燥期、練習期、興趣才會產生,技能上的進步帶給孩子成就感,這種成功的喜悅促使孩子進一步去學習。家長千萬不要認為沒練好琴去上課是一種浪費,為什麼沒練好琴,是不會?是沒練?只有來上課了才能幫助解決問題。
請假一次落下的不僅僅是一節課的內容,積累的是一次惰性,這一習慣就是一個壞習慣的開始,請假兩次,孩子學會了原來不想去上課可以用請假的方式來逃避,請假三次,喪失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和配合度,下次上課更難。萬一彈錯不能及時改正,時間長了就是一個不良循環!
第三:教育戰線是否統一,父母雙方一定要有一致教育戰線,所以買鋼琴一事要達成一致,說是一種消費不如說是一種投資!家裡有鋼琴可以隨時練琴,節約了去培訓學校路上的時間。另外,有的家長工作比較忙,會把孩子給爺爺奶奶幫忙帶,然而隔代親是大部分家庭都會出現的現象,孩子學琴練琴爺爺奶奶怕累著孩子,一會送水一會送吃的,導致孩子練琴不專心,一定要告訴老人你們的教育方式要統一,配合你們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練琴習慣。
還有家裡鋼琴的擺放位置的問題,如果鋼琴擺放在客廳的話千萬不能出現這一幕,父母坐在沙發在看電視或者和朋友聊天,讓孩子去練琴,這樣的環境孩子也練不好琴,父母一定要意識到這一點,最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練琴環境,可以規定時間內練琴,這樣都不會影響到大家。最後練完琴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讚美和獎勵,提高下一次自覺練琴的動力和高效率的練習,慢慢這種動力就會變成一種習慣,習慣好了一切成績都會提高。
不要指望一個幾歲的孩子靠自己的堅持勤奮地學習,每一位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足夠勤奮和堅持的家長,為了孩子在支持在鼓勵在督促。
我評:本文這個問題提得好,沒有練好琴有些家長就不來上課,會不會孩子作業沒有寫完就不去上學呢!表面上節省了一節課的學費,而實際上家長帶領孩子學會了惰性,這樣不僅不利於鋼琴的進步,更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要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