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教育:這4種教育千萬不能少,值得所有父母學習

2020-08-29 每周IT

前兩天,在微博上刷到一則「小學生拿第一份工資請父母吃飯」視頻,深受觸動。

視頻中,這個小女孩放暑假就在自家店裡幹活,總共做了9天,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資「180」元。

拿到錢之後,小姑娘沒有想著給自己買零食或衣服,轉頭請父母吃了一頓飯。

在吃飯的過程中,一家三口其樂融融,還時不時地碰杯慶祝。

最後結帳時,爸爸問道女孩「心疼不心疼」時,小女孩滿臉笑意地說:

「掙錢就是為你們花的」。

那一瞬間,全網都被這個小女孩給暖化了,這真是小天使本使啦,試問哪個父母不想要這樣一個「貼心小棉襖」呢~

據說女孩父母本想讓孩子體驗下掙錢的不易,但沒想到孩子不僅做得有模有樣,還懂得「烏鴉反哺」。

用第一份工資請他們吃飯,這真是一個意外又驚喜的收穫~

對此,很多網友都毫不吝惜自己的讚美:

我的天哪,這要是我的小棉襖,我當場就得淚流滿面,掏了我的心哪這是!
有孝心的好姑娘,平時家庭教育和氛圍一定好好......


看完這個視頻,大家都很問問這對父母:究竟是怎麼養的娃,居然這麼優秀!

其實優秀沒有統一標準,但只要家長們肯用心,給到孩子寬容又有愛的成長環境,他們都能茁壯成長,綻放自己的光芒。


給到孩子適當的「吃苦」鍛鍊

近幾年,吃苦教育開始盛行。

本著鍛鍊孩子的心態,很多家長都開始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綜合能力。

關於這一點,晨媽也是贊同的,因為沒有真正磨鍊過心智,又如何有劈波斬浪的勇敢?

一直生長在溫室中的花朵,又如何能獨自面對外面的風雨?

所以,吃苦不是目的,鍛鍊孩子的獨立品質才是終極奧義。

而且所謂的吃苦教育,不是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讓孩子具備吃苦耐勞的能力,在困難挫折面前,選擇勇敢面對而不是怯懦逃避。

這一點很喜歡閨蜜的做法,她不會特意讓孩子去吃苦,只會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鍛鍊孩子獨立的品質。

比如日常生活中,她絕不養成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性,會引導孩子自己摸索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當孩子孩子的考試、考級成績不理想時,她也從不打擊焦慮,而是讓孩子在挫折中越戰越勇;
平時寒暑假會帶娃做些社會實踐,帶孩子去體會不一樣的大自然生活......

正是這些細水流長的「吃苦」教育,才給了孩子展翅翱翔的勇敢與底氣,讓他不懼前路風雨,一往無前。

因而讓孩子吃苦,其實就是在為孩子的未來奠牢根基!


教會孩子感恩

為人父母,最大的心願莫過於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更是在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質。

但現實是生活中,家長們往往以孩子為中心,為孩子付出一切,包辦孩子的大小事,卻忘了教會孩子感恩和給予的權利。

但過猶不及,家長的愛太過濃密、付出越多,越容易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就像熱播劇《三十而已》中的那個活在頂層的王太太,為了兒子「什麼都能接得住,同樣任何也能放得下」。

會多花錢送孩子去最好的學校,什麼時髦流行就讓孩子學什麼;
還會想要買小行星命名權,來作為兒子的成人禮......

可她越是付出良多,孩子和她的距離越是逐步加深,甚至孩子還會反過來嫌棄母親的文化低。

敲重點,愛孩子不是一味地付出,重要的是在付出中,讓孩子明白感恩與給予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又懂得感恩的孩子。


允許孩子犯錯

晨媽一直都很認同一句話:允許孩子犯錯,其實是給了孩子一次成長的機會。

因為堅持不讓孩子犯錯的背後,是父母一次次地嚴厲苛責,與孩子如履薄冰般的小心翼翼。

長此以往,孩子定然會缺乏嘗試的勇氣,自身的安全感也會有所缺失。

記得演員小陶虹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她的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沒忍住,對孩子吼:」你怎麼回事啊?」

女兒聽到這句話,一下子愣住了,就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地看著媽媽,嚇得不敢說話也不敢哭。

看到女兒如此驚恐的模樣,小陶虹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太大了,不應該給女兒留下一個印象,就是媽媽不允許」我「犯錯。

之後,小陶虹看了許多育兒書,開始反思、改變自己,想要給孩子充足的支持和信任。

後面,當女兒又不小心打碎東西時,小陶虹第一時間沒有指責,而是抱住孩子,輕聲安慰道:「害怕了吧?沒事的。「

就是這樣簡單的動作和話語,讓女兒放聲哭出來,因為她在母親這裡找到了安全感,和自己可以犯錯的底氣。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面對犯錯的態度,只有允許孩子犯錯,多讓孩子嘗試,才能讓他們不斷成長進步!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毋庸置疑,每一個孩子,都寄予了父母無數的期望。

但當期望過了度,也會成為束縛孩子成長高飛的枷鎖。

因為很多時候,家長所謂的期望就是讓孩子,承載了自己曾經沒有實現過的夢想,讓孩子來幫實現。

而當孩子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或者有某方面的缺失時,家長的失望也是溢於言表的。

但其實,只有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才能讓孩子真正地做自己,找到自身閃光點,並不斷地發光發熱。

就像電影《叫我第一名》中的男主,從小患有妥瑞氏症,手腳會不受控制地亂動,還會發出怪叫。

遭到周圍老師同學的異樣眼光,連父親也對他失望透頂。

只有他的母親,接納他的不完美,一直鼓勵他不要輕易被打倒,勇敢做自己並追求夢想。

雖然男主最後無法戰勝病魔,但卻憑藉自身努力追夢成功,也組建了自己的幸福小家,人生很圓滿。

晨媽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像電影中的媽媽一樣,不急於否定孩子,教會孩子勇敢追夢,直面人生的風浪,活出自己的精彩。


養孩路漫漫,每一步都是家長們的一場修行。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在這條修行之路上,不斷進步和成長,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做彼此強大的依靠。

與大家共勉!

相關焦點

  • 家有孩子,這4種教育千萬不能少,值得所有父母學習
    ,試問哪個父母不想要這樣一個「貼心小棉襖」呢~據說女孩父母本想讓孩子體驗下掙錢的不易,但沒想到孩子不僅做得有模有樣,還懂得「烏鴉反哺」。用第一份工資請他們吃飯,這真是一個意外又驚喜的收穫~對此,很多網友都毫不吝惜自己的讚美:我的天哪,這要是我的小棉襖,我當場就得淚流滿面,掏了我的心哪這是!有孝心的好姑娘,平時家庭教育和氛圍一定好好......
  • 李玫瑾:家有男孩,這4種教育不能少,不然會後悔莫及
    家有男孩,望子成龍是父母們共同的期盼。但經常聽到有家長說,男孩比女孩難管多了,小時候調皮,長大了叛逆。期望中的那個陽光少年,漸漸變了模樣,讓人很難走進他們的內心。李玫瑾教授說,對於男孩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陽光教育。
  • 這4種垃圾教育方法,千萬不要用在孩子身上
    要說最近最受大家關注的熱點,絕對少不了垃圾分類,而率先進行垃圾分類的示範城市——上海,可謂是壓力山大,每天都要接受直擊靈魂深處的拷問:「儂zi撒喇希(你是什麼垃圾)?」,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卻是不可逆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用這4種垃圾教育方法對待孩子。
  • 父母是小孩教育的第一任老師,小孩成長的關鍵時期要引起重視。
    小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瞬間即逝的過程,也是一個不能回頭的過程。父母充當著小孩教育的第一任老師。小孩能不能健康成長?能不能成為社會有用之才?父母的教育確實是非常關鍵的,每個父母都應該引起重視。全叔也有三個做法供你參考。
  •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不能缺席
    早期教育主要是以家庭為中心,父母是第一責任人,早期教育工作者將嬰幼兒運動、智力和情緒發育的規律知識教給家長,指導家長用豐富的環境,科學的方法促進嬰幼兒全面發展。在早期教育時要注意些什麼?早期教育的關鍵是「早」,早期教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又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地方。1.必須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
  • 作為父母你是如何教育孩子學習英語的?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關於孩子學習英語的一些事情,作為父母,大家都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 這幾年,不少家長們都發現很多親子節目越來越火熱,成為暑期檔的霸屏綜藝。
  • 這4種教育方式,家長都不要再信了
    有4種教育方式,是千萬要不得的,那就是:包辦教育、包庇教育、打壓教育、快樂教育。一開始孩子可能是真不會做,但父母不教,甚至完全幫他們做的話孩子最後就會真的成為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用「他還是個孩子」這樣的藉口給孩子犯的錯打掩護,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和你一樣愛你的孩子,會無條件地原諒他。孩子犯錯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教育,讓他意識到邊界和規則的存在,生活在這世上是需要遵守一些規則並且對他人保持尊重的。
  • 日本4個教育細節,教出的孩子讓人「佩服」,值得每位父母學習
    朋友跟我感嘆地說:日本的「變態」教育觀念和國內教育真的有大大的不同。每個國家的教育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和不同,但日本教育孩子哪些方面投入最多,並且每一個教育都特別「細心」,確實值得中國人借鑑和考慮。值得家長學習日本的「變態」教育方式1、 「界限分明」的自立教育自立教育是日本教育中最重要的之一。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父母教育孩子要自主獨立,不要總想著依靠或依賴別人。
  • 這8種錯誤的教育方法對小孩危害巨大,可每天仍有很多父母在犯
    2、對小孩發脾氣大多父母都有過對小孩發脾氣的經歷,尤其是催小孩起床、上學,或者是陪小孩做作業的過程中,父母總會生氣一股莫名的怒火。但是父母也要注意,發脾氣、吼小孩,也會影響到小孩的情緒,也有可能會導致小孩出現嚇呆、哭鬧等,反而對小孩的教育不利,所以說,父母要儘量心平氣和的對小孩說,不要對小孩大吵大鬧、發脾氣。
  • 你現在對小孩的教育方式,是否也變成'有毒父母'了?
    各位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呢?為了教出會讀書的孩子?為了教出運動全才的孩子?或者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人人都愛、朋友很多?第一次擁抱自己小小的孩子時,我相信你一定想像過各式各樣的未來。開始養起小孩,原本的生活就大幅改變了。不只是嬰兒期如此,小孩上小學的階段也是如此。每天忙著顧小孩,不知不覺中光是眼前的事情就焦頭爛額,往往忘記應該做到的目標,這也是無可厚非。
  • 父母影響孩子未來,這4種教育方式最不受兒女待見,你家中招了嗎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除了一些先天遺傳方面的因素不能人為幹預之外,其它的很多方面都能受到家庭教育方式以及成長環境所改變,比如:性格。都說,一個人的性格會決定他的命運,而性格是在後天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要想自己的孩子擁有良好的性格,將來有非常不錯的發展,下面的4種教育方式家長千萬不要採取,因為它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決定孩子的性格。
  • 小學低年級,千萬別用這4種教育方式,容易把孩子推向深淵
    父母養兒育兒,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模樣,然而現實中,很多父母都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就要避開這4種教育方式,不要誤導了孩子。於是一邊訓斥孩子太懶太笨,一邊直接上手幫孩子做好所有事情。父母的心思很容易理解,總是覺得孩子做不好,做得太慢,更怕孩子做錯,或者弄傷自己,乾脆自己把所有事情打點好。
  • 中學生情侶開房事件警醒父母:女孩「4要」教育,男孩「3不」教育
    這兩個新聞告訴我們,家庭教育不可馬虎,且刻不容緩。我們的女兒,需要這4種教育;我們的兒子,不能做這3件事。女孩「四要」聽過這麼一句話:不養女兒,不知道世界險惡。疼愛你、體貼你的父母,會因為你的離去傷心欲絕,而那個傷害你的人,依舊可以長長久久地活下去。生命很重要,千萬不要草率地做出錯誤的選擇。
  • 值得父母收藏的6大教育魔法
    前幾天,我讀完了一本書,名字是《兒童時間管理親子手冊:30天讓孩子的學習更快樂》,這本書是我覺得,在我最近所看的育兒書籍中最好的一本。書中提到了教育孩子的六大魔法,我覺得很實用,在這裡分享給大家。3..當我們感覺傷心的時候,孩子的行為目的就是報複比如說,有些孩子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會打父母,或用言語傷害父母。這時千萬不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
  • 不屑於超前學習,美國的教育方式,是否值得中國學習?
    與我們國家的教育方式相比,美國人似乎不太重視孩子的超前教育。他們在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對於孩子的教育重心更多的是放在孩子的生活技能上。很多家長在了解到美國的教育方式時,基本上都會想這樣一個問題:美國的教育方式是否值得我們中國家長去學習呢?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文化也不同。
  • 為什麼很多父母都是教師,卻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看完這篇就懂了
    跟她聊天的時候聊到她孩子的教育問題,我一直以為老師的孩子不上輔導班,可是她的孩子基本所有的假期都在上輔導班,孩子基本沒有反抗過,甚至自己主動去輔導班,成績也是相當不錯!!就像我們經常說的,這個小孩腦子很聰明,但是就是不用在學習上。總體上教師的子女教育其實是還是不錯的,因為他有更好的教育條件。說大多數教不好自己子女,其實是以偏概全。
  • 疫情下,家長如何教育小孩呢?
    碰上疫情,所有的小孩在家裡上網課,我覺得,也恰恰考驗了家長們教育小孩的能力。有網友說,「不用奔波生計,天天守著孩子嗎?」從題主的言語中,可以判斷出,您的小孩可能上小學吧,覺得您可能有點心急了。我認為,教育小孩需要耐心的,教育是一個很大的學問,講究規律,講究方法的。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小孩呢?
  • 這些教育孩子的方法,99%的父母不能堅持,很多第一條都搞不明白
    許多人認為教育是一種超前學習,但是超前學習並不一定會產生好的效果,還會助長和傷害孩子的心智。對兒童的教育不能與超前學習相提並論。教育不盡然是花錢買教育資源,這僅僅是父母減輕焦慮和內疚心理的方法。也可能只是為了面子。教育者不能讓孩子聽話,聽話的孩子也許是個好孩子,但是也可能是個懦夫。任何一種教育,任何一種場景,任何一種細節、愛,總是一個主題,一個核心,一個基礎。
  • 教育孩子「不能說」的三種話,最後一種大多數父母都說過
    教育孩子「不能說」的三種話,最後一種大多數父母都說過溝通是每個生命的需要,在家庭中,語言溝通、肢體溝通和情感溝通是建立家庭成員情感橋梁的重要方式。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做了什麼、說了什麼都會原封不動、不差一毫地複製到孩子身上。雖然現在打孩子的家長較之我們的父母輩已經少了很多,但是語言暴力卻是比行為暴力更加殺人於無形之中。
  • 火遍家長圈的12條「父母規」,太精闢了!值得所有父母認真學習!
    大家好,歡迎關注【內容匠人說教育】,記得右上角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親子教育專家總結的12條「父母規」,這12條內容火遍了家長圈,非常精闢,值得所有父母認真學習,看完之後讓人受益匪淺,會更清楚家庭教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