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微博上刷到一則「小學生拿第一份工資請父母吃飯」視頻,深受觸動。
視頻中,這個小女孩放暑假就在自家店裡幹活,總共做了9天,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資「180」元。
拿到錢之後,小姑娘沒有想著給自己買零食或衣服,轉頭請父母吃了一頓飯。
在吃飯的過程中,一家三口其樂融融,還時不時地碰杯慶祝。
最後結帳時,爸爸問道女孩「心疼不心疼」時,小女孩滿臉笑意地說:
「掙錢就是為你們花的」。
那一瞬間,全網都被這個小女孩給暖化了,這真是小天使本使啦,試問哪個父母不想要這樣一個「貼心小棉襖」呢~
據說女孩父母本想讓孩子體驗下掙錢的不易,但沒想到孩子不僅做得有模有樣,還懂得「烏鴉反哺」。
用第一份工資請他們吃飯,這真是一個意外又驚喜的收穫~
對此,很多網友都毫不吝惜自己的讚美:
我的天哪,這要是我的小棉襖,我當場就得淚流滿面,掏了我的心哪這是!
有孝心的好姑娘,平時家庭教育和氛圍一定好好......
看完這個視頻,大家都很問問這對父母:究竟是怎麼養的娃,居然這麼優秀!
其實優秀沒有統一標準,但只要家長們肯用心,給到孩子寬容又有愛的成長環境,他們都能茁壯成長,綻放自己的光芒。
1
給到孩子適當的「吃苦」鍛鍊
近幾年,吃苦教育開始盛行。
本著鍛鍊孩子的心態,很多家長都開始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綜合能力。
關於這一點,晨媽也是贊同的,因為沒有真正磨鍊過心智,又如何有劈波斬浪的勇敢?
一直生長在溫室中的花朵,又如何能獨自面對外面的風雨?
所以,吃苦不是目的,鍛鍊孩子的獨立品質才是終極奧義。
而且所謂的吃苦教育,不是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讓孩子具備吃苦耐勞的能力,在困難挫折面前,選擇勇敢面對而不是怯懦逃避。
這一點很喜歡閨蜜的做法,她不會特意讓孩子去吃苦,只會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鍛鍊孩子獨立的品質。
比如日常生活中,她絕不養成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性,會引導孩子自己摸索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當孩子孩子的考試、考級成績不理想時,她也從不打擊焦慮,而是讓孩子在挫折中越戰越勇;
平時寒暑假會帶娃做些社會實踐,帶孩子去體會不一樣的大自然生活......
正是這些細水流長的「吃苦」教育,才給了孩子展翅翱翔的勇敢與底氣,讓他不懼前路風雨,一往無前。
因而讓孩子吃苦,其實就是在為孩子的未來奠牢根基!
2
教會孩子感恩
為人父母,最大的心願莫過於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更是在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質。
但現實是生活中,家長們往往以孩子為中心,為孩子付出一切,包辦孩子的大小事,卻忘了教會孩子感恩和給予的權利。
但過猶不及,家長的愛太過濃密、付出越多,越容易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就像熱播劇《三十而已》中的那個活在頂層的王太太,為了兒子「什麼都能接得住,同樣任何也能放得下」。
會多花錢送孩子去最好的學校,什麼時髦流行就讓孩子學什麼;
還會想要買小行星命名權,來作為兒子的成人禮......
可她越是付出良多,孩子和她的距離越是逐步加深,甚至孩子還會反過來嫌棄母親的文化低。
敲重點,愛孩子不是一味地付出,重要的是在付出中,讓孩子明白感恩與給予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又懂得感恩的孩子。
3
允許孩子犯錯
晨媽一直都很認同一句話:允許孩子犯錯,其實是給了孩子一次成長的機會。
因為堅持不讓孩子犯錯的背後,是父母一次次地嚴厲苛責,與孩子如履薄冰般的小心翼翼。
長此以往,孩子定然會缺乏嘗試的勇氣,自身的安全感也會有所缺失。
記得演員小陶虹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她的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沒忍住,對孩子吼:」你怎麼回事啊?」
女兒聽到這句話,一下子愣住了,就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地看著媽媽,嚇得不敢說話也不敢哭。
看到女兒如此驚恐的模樣,小陶虹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太大了,不應該給女兒留下一個印象,就是媽媽不允許」我「犯錯。
之後,小陶虹看了許多育兒書,開始反思、改變自己,想要給孩子充足的支持和信任。
後面,當女兒又不小心打碎東西時,小陶虹第一時間沒有指責,而是抱住孩子,輕聲安慰道:「害怕了吧?沒事的。「
就是這樣簡單的動作和話語,讓女兒放聲哭出來,因為她在母親這裡找到了安全感,和自己可以犯錯的底氣。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面對犯錯的態度,只有允許孩子犯錯,多讓孩子嘗試,才能讓他們不斷成長進步!
4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毋庸置疑,每一個孩子,都寄予了父母無數的期望。
但當期望過了度,也會成為束縛孩子成長高飛的枷鎖。
因為很多時候,家長所謂的期望就是讓孩子,承載了自己曾經沒有實現過的夢想,讓孩子來幫實現。
而當孩子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或者有某方面的缺失時,家長的失望也是溢於言表的。
但其實,只有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才能讓孩子真正地做自己,找到自身閃光點,並不斷地發光發熱。
就像電影《叫我第一名》中的男主,從小患有妥瑞氏症,手腳會不受控制地亂動,還會發出怪叫。
遭到周圍老師同學的異樣眼光,連父親也對他失望透頂。
只有他的母親,接納他的不完美,一直鼓勵他不要輕易被打倒,勇敢做自己並追求夢想。
雖然男主最後無法戰勝病魔,但卻憑藉自身努力追夢成功,也組建了自己的幸福小家,人生很圓滿。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像電影中的媽媽一樣,不急於否定孩子,教會孩子勇敢追夢,直面人生的風浪,活出自己的精彩。
養孩路漫漫,每一步都是家長們的一場修行。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在這條修行之路上,不斷進步和成長,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做彼此強大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