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文化研究有新進展,考古發現二里頭遺址網格型都城布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安徽禹會村遺址、河南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發現。這五項重要發現,將有力推動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等重大學術課題。
-
【媒體看離石•新華社】山西離石區發展中藥材「種植旅遊」
【媒體看離石•新華社】山西離石區發展中藥材「種植旅遊」 2020-04-24 23: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兩處新考古遺址為何邁不進夏王朝的門檻?
徐旭生約略地統計一下:在先秦書中關於夏代並包含有地名的史料大約有 80條左右……僅只不到 30條關於夏后氏都邑的記載……在研究這些名稱的基礎上,他們認為有兩個區域應該特別注意:第一是河南中部的洛陽平原及其附近,尤其是潁水谷的上遊登封、禹縣地帶;第二是山西西南部汾水下遊(大約自霍山以南)一帶。」(張光直)。
-
山西文博界大事件!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館)二合一
月1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在太原文廟大成殿廣場掛牌成立。新組建的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整合了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民俗博物館2家單位。院館合一將完整從考古發掘到研究解讀,再到展覽宣教的鏈條,「讓文物活起來」。2020年4月1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在太原文廟大成殿廣場掛牌成立。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本文回顧了石峁遺址的發現經過及考古歷程,介紹了皇城臺、外城東門等地點的最新考古成果及綜合研究進展,並對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述評和反思,以期進一步推動石峁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 本文回顧了石峁遺址的發現歷史及考古調查、發掘收穫,對研究進展及取得的成果進行了述評,重申了考古發掘、文物保護與展示利用三結合的大遺址工作模式,以期反思不足,進一步推動石峁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走向深入。
-
青塘遺址入選中國考古新發現
▲瑪雅文明科潘遺址8N-11號貴族居址遺址全景(上為北)▲西側北部建築龍頭神鳥的頭部本報訊(記者 王巖)據國家文物局網站消息,1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
-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獲"2018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國網4月11日訊 近日,備受矚目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在京揭曉,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發掘的廣東英德青塘遺址榮獲「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由國家文物局組織、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聯合舉辦的評選活動,集中展示每一年中國考古最新成果,呈現中國考古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
-
渠縣城壩遺址 入選2018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
渠縣城壩遺址 入選2018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 出土的瓦當和簡牘蘊含巨大學術價值 1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召開。開幕式上公布了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六項入選項目,四川渠縣城壩遺址入選。這是城壩遺址被授予2016-2017年度全國「田野考古獎」一等獎後獲得的又一重磅獎項。
-
考古重大進展!蚌埠禹會村遺址發現龍山文化城址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蚌埠日報全媒體消息,日前,記者從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安徽隊了解到,在前段考古工作的基礎上,蚌埠禹會村遺址聚落考古取得重要成果,考古人員在遺址範圍內發現了龍山文化城址。據悉,為響應「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重大項目的啟動,今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蚌埠禹會村遺址新發現的龍山文化城址進行了解剖發掘,獲得了大批陶質、石質和骨質文物,發現了距今四千多年的龍山時代規模至少18萬平方米的城址,是目前淮河中遊地區規模最大、級別最高龍山文化城址。
-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19-03-29 五年內,廣東考古界第二次獲此殊榮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報導:今天上午11時,被譽為中國考古界
-
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考古成果入選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曾在「世界屋脊」留下清晰足跡,甘南州白石崖溶洞遺址考古研究具有世界性意義。近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甘南州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發現的下頜骨化石研究成果在古人類學界和考古學界引起轟動,獲得科技部「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教育部「2019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Science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科學突破」、Archaeology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和ScienceNews
-
邾國故城遺址田野考古取得重大進展
邾國故城遺址田野考古取得重大進展 ——訪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教授王青 2019年06月21日 08:4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杰 張清俐 字號
-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 廣東青塘遺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1月10日在北京揭曉公布,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
青塘遺址等六項目入選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
論壇揭曉了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6個入選項目,即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此外,宏都拉斯瑪雅文明科潘遺址8N-11號貴族居址獲評國外考古新發現項目。
-
山西省呂梁市信義遺址發現了12座廟底溝二期房址
記者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於今年3月至8月在山西省呂梁市信義遺址主要揭露了12座廟底溝二期(距今4800年至4300年)房址,它們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為探索史前中原與北方地區間的文化交流及不同建築模式的空間分布提供了新素材。
-
夏朝在山西,運城絳縣西吳城牆遺址入選2019年十大考古新發現
原來,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新鮮出爐,其中山西絳縣西吳牆址成功入選。現在讓我們看一下「西吳壁」的古老。西吳牆的位置在哪裡?西吳Bi站點位於山西省絳縣古絳鎮西吳壁村南,他位於涑水河的第二梯田上,南距中條山只有幾公裡。
-
河北康保興隆遺址等五項考古新成果揭示早期中國的文明基因
近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了河北康保興隆遺址、浙江餘姚井頭山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陝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遺址等五項考古工作新成果,填補了史前考古中國的多項空白,多維度揭示了早期中國的文明基因,對研究中華文明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
上虞區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入選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已公示上虞區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成功獲選啦!!!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位於紹興市上虞區上浦鎮大善小塢村鳳凰山麓,是紹興地區首個青瓷主題的考古遺址公園。公園依山而建,風景優美,擁有鳳凰山窯址、禁山窯址、尼姑婆山窯址等上虞早期越窯重要考古發掘遺存,其中的鳳凰山窯址群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禁山窯址榮獲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新疆北庭考古最新進展:故城遺址為兩套四重八塊格局
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民族與宗教研究室副主任、新疆北庭考古隊領隊郭物研究員透露,北庭故城考古最新發掘研究顯示,該遺址最終呈現的格局是兩套四重八塊,內外兩套城牆及護城河可能是唐代早晚兩個時期建造。
-
廣東考古界又一大喜訊!英德青塘遺址入選「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今天(1月10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宣布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六項入選項目,其中,廣東省英德市青塘遺址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