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國平
經魏渠撰寫的新聞稿在上級部門的內刊上發表了。
魏渠第一時間轉發了朋友圈。
沒隔多久,魏渠收穫了不少點讚,裡面居然有局長的點讚。
這篇新聞稿形成過程中,魏渠曾經向局長反映過兩次,日理萬機的局長都沒有回應。第一次私信局長是在郝石把自己的稿子改得一塌糊塗後,魏渠貼了部分文字讓局長看,裡面出現自己名字的兩處都改成了「郝主任」,另外除了有文理不通之處外,竟然還有複製了會議流程序號的硬傷;第二次是自己撰寫好稿件後沒有再讓郝石把關,魏渠給局長匯報自己痛快地「搞了一個小動作」「用了一點鬼心機」,直接發送上級部門的宣傳報導郵箱了。
對這兩次私信都熟視無睹不置可否的局長竟然為自己撰寫的新聞稿點讚了。
魏渠明白了,這是局長最好的回應。
魏渠是優化局辦公室的文秘人員,被單位人稱為「筆桿子」,但不知為何卻沒有得到辦公室主任郝石的認可。
郝石,優化局辦公室主任,魏渠的頂頭上級。魏渠背後總叫他「套中人」,認為他和俄國作家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筆下的別裡科夫有很多相似性,譬如對社會秩序的維持,譬如對權力的關切,譬如對自己「主任」頭銜的看重,譬如對下屬思想的轄制,譬如看不慣老年人倚老賣老,譬如看不慣年輕人科裡八張(方言「科張」「科裡八張」,張揚跋扈的意思)……
優化局的領導班子隊伍由一個書記、一個局長、三個副書記、八個副局長組成,郝石排名十四。郝石官不算大,卻喜歡人家稱他郝主任。起初,魏渠剛到單位上班時,沒大沒小地喊了一聲「郝哥」,被郝石教訓了一通。辦公室一位資深老兄,曾喊郝石一聲「小郝」,被郝石不點名地批評有些老同志居功自偉,倚老賣老。郝石為了彰顯威嚴和權力,科室什麼事情都親自過目,獨斷專行。
魏渠作為辦公室文秘人員,事事小心,處處留意,輕易不得罪郝石。這個新聞稿初稿拿出來之後,魏渠秉承著這一工作原則,恭恭敬敬地拿給辦公室主任審閱。誰知郝石接過稿子之後,竟然弄出如此小兒科的錯誤,把會議策劃方案的一段文字貼了進去,新聞稿一下子變得不倫不類起來。
這個會議策劃方案是辦公室的另外一個文秘弄出來的,她喊郝石表姑,郝石目前正在著手培養她取代魏渠的位置,無奈小姑娘文字功夫不夠,如扶不起的阿鬥。
尤其貽笑大方的是,郝石還在文稿最後加上「在郝主任的帶領下,全場振臂高呼」這樣有個人崇拜傾向的文字。一篇二三百字的新聞稿,「郝主任」的名號竟然出現了三次,大有蓋過局長的風頭。
「搞了一個小動作」,用了一點鬼心機」的新聞稿總算差強人意地發表了。看著朋友圈那一個個點讚,沒人知道這篇新聞稿的前世因緣,除了心照不宣的魏渠和局長。
記得哪位專家講過,領導不能停留在名義的權力上「意淫」,而應該有實際的權力,實際的權力來自於下屬的認同和接受。
魏渠想在朋友圈評論區域,掛出專家的這句話。轉念,還是作罷,郝石是不會關注自己朋友圈的,他只關注職位比他高的人。
作者簡介:
徐國平,新鄭市第一中學語文教師。中小學高級教師,河南省特級教師。鄭州市教育局、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鄭州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政協新鄭市第五屆委員,民盟鄭州市委優秀盟員,民盟河南省委優秀盟員,民盟河南省委防疫先進個人。有百餘篇雜文、論文等作品散見於報章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