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面對一種存在傳染性的疾病時,無論它是否會隨著普通接觸傳染,大家總是會發自內心的產生恐懼,甚至是連和對方共同就餐時,都充滿了擔憂。部分較為嚴重的惡性病,無論它是否有傳染性,大家都會不由得敬而遠之,比如「癌症」就是這樣一種疾病!
在聽說一家人接連患癌、幾代人共同患一種癌症的病例時,很多人都沒有深究為何如此,甚至是對癌本身沒有絲毫了解,就盲目的給癌症扣上了傳染的「帽子」,甚至是將這種想法無限放大,並散播給周圍的人群。
其實,在很多時候,疾病本身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就是我們這種無知的觀念!
就拿癌症疾病來說,它真的具有傳染性嗎?錯!
我們所說的癌症,都是起源於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比如肺癌、消化道癌、肝癌一類。它們的病發主要是細胞在各種致癌因素影響下,DNA發生了變異,其脫離了正常細胞調控,又躲過了免疫系統追殺。
這些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永生的能力,只要人還活著、有營養供給,它們就能源源不斷的分裂,從1個癌細胞到1克左右的癌腫,僅僅只需幾十次分裂而已!
而且,癌細胞還有向著周圍浸潤、隨著血液、淋巴渠道轉移的能力,最終會在患者體內形成大面積的轉移和浸潤。但是,如果說癌症是傳染病,這顯然並不科學!
因為癌細胞在脫離人體之後,就會因失去營養迅速死亡。它並不具備傳染源、傳染渠道等特點,所以癌症的本質就是基因病,與傳染沒有任何關係!
不過,造成癌症出現的原因,卻與某些病原體感染有關。比如以下四類病原體感染,就需要提高警惕:
1、幽門螺桿菌:
現如今只要是科普胃癌的文章,都會提到這小小的病原體,它是截止目前唯一發現可以在胃酸環境下生存的細菌,其傳播渠道包括了口口、糞口等。由於我國多採用共餐、共用餐具等飲食習慣,所以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相當高,有超過60%以上的國人都感染了該病菌。
越是感染年齡小、感染年代長,就越容易出現各種慢性胃病,包括胃炎、胃潰瘍等。除此外,在慢性胃病基礎上感染幽門螺杆,還會增加後期患胃癌的機率;
2、B型肝炎病毒:
該病毒是造成B肝出現的原因,它的傳播渠道包括了性、母嬰、血液等。我國是B肝大國,即便是B肝疫苗普及、5歲以下兒童感染率下降到了1%以下,我國仍然有近7000萬的B肝病毒攜帶者。
長期感染B型肝炎病毒,不僅可能會造成慢性B肝出現,同時受病毒反覆攻擊肝臟細胞的影響,後期癌變率也會逐漸增長。從B肝發展到肝癌僅僅只需要四步:B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
3、高危hpv病毒:
想必女性都對這種病毒不陌生,特別是前段時間國產hpv疫苗的問世,更是掀起了一陣關於宮頸癌的熱潮。根據數據調查顯示,持續感染高危hpv病毒,特別是16、18型病毒感染,與宮頸癌發作有直接關係。我國全部的宮頸癌患者中,有超過86%以上都感染了這兩類病毒;
4、eb病毒:
和以上三類病毒比起來,大家對這種病毒可能都比較陌生。數據調查顯示,這類病毒主要是通過唾液傳播,而人類正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大部分情況下,eb病毒都能與人類和平共處。
但是,數據調查顯示,eb病毒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出現有密切關聯。雖說eb病毒感染未必會出現癌變,但鼻咽癌患者卻都感染了該病毒!
總之,癌症本身並不具有傳染性,但和癌相關的病毒、細菌等卻具有傳染的特點。除此外,造成家族聚集、夫妻共同患癌的因素,還與遺傳基因、共同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多個因素有關。所以,大家面對癌症患者時,根本不需要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