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黃一家有五口人,他自己於2017年被查出得了肝癌,經過積極治療,病情暫時得以控制。可是不幸,去醫院複查的時候,妻子說自己身體不舒服,就順道做了體檢,結果也被查出了肝癌。沒過半年,老父親也被查出了肝癌。這一家五口就有三個人被查出癌症,還都是肝癌!
「難不成這癌症還會傳染?!」老黃懷疑道。
癌症真的會互相傳染嗎?
首先在臨床上可以明確肯定的是,癌症本身不具有任何的傳染性,否則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癌症患者,都是很危險的傳染源了。所以公眾不必因此而擔心。不過,癌症本身雖然不會傳染,然而引發癌症的某些致病病毒,卻具有傳染性。
老黃一家三口都得了肝癌,極有可能是B肝病毒在搞鬼。
B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B型肝炎的病原體,這是一種外部入侵式的病毒因子。而且,該病毒有極強的傳染性。它的傳播途徑主要是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密切接觸傳播以及醫源性傳播。
B肝病毒在血液中大量存在,病毒攜帶者的血液若是接觸了健康的人體,比如輸血或者是傷口接觸的話,都會造成病毒的傳播。
如果女性攜帶B肝病毒,懷孕的話會直接傳染給胎兒,不過目前可以採取母嬰阻斷治療的方式,能夠避免將病毒傳播給下一代。
密切接觸傳播的話,比如性接觸,如果皮膚出現破損哪怕是輕微的,攜帶病毒的一方也會將病毒傳染給另一方。而人體的唾液、汗液、乳汁、陰道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所以親密的接觸都有可能導致被感染。
醫源性傳播的話,主要是在醫療場所,操作不規範或者失誤,從而導致病毒出現了傳播。
B肝病毒本身並不會直接致癌,但是B肝病毒一旦患病,病情的逐步發展,有很大的機率會演變成癌症,國內目前80%的肝癌患者,基本都是B肝病毒攜帶並且發病者。
B肝病毒一旦發病,會導致肝臟長期出現炎症感染,進一步會病變成肝硬化,而肝硬化的進一步演變則是肝癌。
而且,肝病的發病進程相對隱蔽不明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並為察覺,一旦出現嚴重症狀的話,基本都是肝癌而且還是晚期。所以,老黃一家,有可能在很早之前就有人感染了B肝病毒,而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病毒可能有傳染給了家裡的其他人,並最終引發了肝癌。
小心這幾種致癌病毒會傳染
因此,癌症本身不用擔心其傳染性,但是誘發癌症的一些病毒卻有傳染性。除了B肝病毒之外,還有以下三種:
人乳頭瘤病毒(HPV),是存活於生殖系統的一種病毒,它可以通過性接觸、密切接觸、間接接觸、母嬰傳播以及醫源性感染等途徑進行傳播。
HPV是誘發女性宮頸癌的主要因素之一。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持續性感染,將會直接誘發宮頸的癌變。目前,除了預防傳播之外,國際上已經有了二價、四價、九價等不同種類的疫苗可以供大家接種疫苗。
幽門螺旋桿菌,是唯一一種可以生存在胃中的微生物病菌,它屬於一類致癌物。幽門螺桿菌導致的長期胃部感染,可以誘發胃癌、十二指腸癌、賁門癌等。
幽門螺桿菌是有傳染性的,主要的傳播途徑是唾液的交換。我國的習慣是共餐制,多人一起吃幾盤菜,如果有一人有幽門螺桿菌的話,就有可能會傳染給其他人。幽門螺桿菌的直接危害是引起慢性胃病,而如果慢性胃病久拖不治,發展成胃癌便是時間問題了。
EB病毒,可以導致急性淋巴組織增生,還可以引發鼻咽癌。它的傳播途徑主要是口對口之間的傳播,接吻、共用水杯和餐具,都會導致傳播感染。
目前,針對該病毒的預防性疫苗還沒有完全上市,抗病毒的藥物也相對缺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儘量避免跟陌生人的親密接觸。
癌症有遺傳傾向
除了一些誘發癌症的病毒有傳染性之外,一些癌症還具有遺傳傾向,比較常見的一些腫瘤疾病比如乳腺癌、結腸癌、子宮內膜癌以及黑色素瘤,都有相對明確的遺傳傾向。
在乳腺癌患者中,有5%到10%的患者是遺傳性的乳腺癌,所以直系親屬中有患病的都屬於高危群體,平時就應該注意自己的乳腺健康。到了一定的疾病高發年紀後,可以定期體檢,做必要的癌症篩查,儘量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狀態。
其他具有高遺傳傾向的癌症,如果有家族患病史,那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以注意,一般來說,30歲就要開始癌症早篩。普通人群也不能大意,45歲以後,儘量每年定期體檢。
綜合來看,傳染性病毒誘發的癌症,日常生活中要預防病毒的傳染。比如要做到潔身自好,避免高危性行為,在跟外人的聚餐中,儘量採取分餐制等等。遺傳性的傾向,則要定期做好身體的檢查。
參考資料:
[1]《我國現有B肝病毒攜帶者約7000萬》.科技日報.2020-8-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