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消金界
「哥們,最近有靠譜的異業流量渠道嗎,麻煩推薦個。」幾位持牌消金工作人員對新道財經表示。
據他介紹,目前同業流量質量並不是很好,而且市面上大多數同業流量平臺已經被金融機構們分食殆盡了。
在這種情況下,找尋異業流量渠道成了每家機構導流人員的重點任務。
新道財經發現,一款總用戶數超6000萬、日活達32萬的助眠類APP蝸牛睡眠,通過其內嵌板塊「蝸借錢」,也在為金融機構產品導流。
「蝸借錢」裡合作機構,大多是「蘇寧金融」、「國美金融」等頭部金融機構。
「蝸牛、耳覓、千聊,這些APP在新興導流平臺裡,都算比較乾淨的。它們沒怎麼洗過的流量,很受頭部玩家歡迎。」某三方導流人員介紹。
此外,還有包括用戶數超兩億的女性經期記錄APP美柚、用戶數超8000萬的生鮮類APP多點Dmall,也於近期殺入消費金融導流業務。
這些坐擁大量C端用戶的APP們,正在受到金融金主們的歡迎。然而,雙方的矛盾,正在浮出水面。
按實收利息的15%分潤
異業流量受歡迎的首要原因,在於同業合作平臺數量已達天花板。
「同業渠道我們基本都對接了,到了反向篩選他們的階段,現在我們很希望和一些頭部異業平臺合作。」 一家網際網路銀行導流人員王穎表示。
所謂同業流量引流,大多指原主營業務和金融息息相關,聚集了一批金融流量,通過為金融產品導流形式,最終變現。包括360金融、玖富、微博借錢等頭部平臺。
而金融機構眼中的新寵——異業流量引流,則是指原主營業務和金融關聯不大,但同樣通過導流金融產品實現變現。
事實上,機構們真正想和異業平臺順利開展深度合作,難度很大。
流量平臺關心的是安全、輿情、合作方是否合規、有無牌照、用戶體驗、何時變現和結算方式。
金融機構關心的則是價格、量級、轉化,「最好排他做聯合建模深度合作」。
很多情況下,雙方需求並不能完美匹配。
據王穎介紹,他們銀行目前的分潤模式還是按實收利息的15%分潤,採取月結模式。
舉個例子,通過和異業平臺合作,王穎所在銀行收到了100元的利息收入作為盈利,會將其中的15元返給異業平臺。每月所有利息收入為1000元,下月結算給平臺。
「但是很多異業平臺希望提高分潤比例,以CPS模式(通過實際銷售量分潤)按次結算。」王穎表示。
而異業平臺,對合作金融機構的業務合規、資金體量的要求也不低。
據另一位從業者表示,OPPO錢包從合規角度考慮,要求甲方IRR在24%、甚至18%以內,同樣讓很多金融機構望而卻步。
「真正能從異業帶量的,只佔頭部金融機構的20%。」上述從業者說道。
這其中就包括了樂信,玖富、360借條、百度有錢花、馬上金融等頭部企業。
消金界了解到,類似蝸牛睡眠、美柚等平臺,合作的機構大都是京東金條、小米貸款、有錢花、平安銀行等頭部機構。
其中一個經典案例,要數浦發銀行和瑞幸咖啡此前的合作。
「浦發給瑞幸批了6000萬授信額度,這是其他小貸、小銀行做不到的。」王穎表示。
同業平臺流量質量下降
除了合作平臺數量已達天花板,異業流量受歡迎的另外一大原因,在於同業平臺流量質量本身在下降。
很多同業平臺經營有自營現金貸產品,當申請借款用戶過不了自家風控審核時,他們就將這些「拒量」導給其他平臺。
特別是當前P2P、小貸批量倒閉,多頭借貸用戶激增;疫情影響導致逾期率普遍提升的情況下,很多金融機構拒絕接受這些「同業拒量」。
「用戶分層、風控預篩、利率定價這些基本功很多平臺一直以來做的不好,同業用戶在5、6kw存量裡洗來洗去,逾期居高不下。有些平臺禁不住誘惑,中間還將一部分量導給高炮貸超,導致同業客群越發下沉。」王穎說道。
儘管如此,同業平臺的一大優勢,在於其用戶有明確借款需求。這是異業流量所不能比的。
異業流量應用的優勢在於,用戶存在大額消費意願,有可能接受分期產品,而且流量很乾淨,多頭借貸現象較少。
拿「蝸牛睡眠」舉例,其用戶畫像為睡眠質量不好、注重養生的人群,年齡在30-49歲之間,屬於家庭中的中流砥柱。
「這很適合銀行信用卡客群。」一位從業者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異業流量一般擁有巨量用戶,不是做金融生意的,現在進入金融導流業務,屬於降維打擊層面。也因為不依賴金融業務生存,要對主業負責,所以在選擇金融金主上更為苛刻,容不得損害品牌的風險,對金融機構的要求也就更高。
疫情之下,各大APP線上流量變現加快。這或許會成為金融機構與之合作的契機。但金融風險周期滯後,這裡的流量質量到底如何,還有待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