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剛剛結束的一場「選秀」,7個姐姐從30個人中脫穎而出,成功成團「出道」,毫不誇張的說《乘風破浪的姐姐》們風靡了整個夏天。
由於她們帶來的蝴蝶效應,更多人開始好奇男版的《浪姐》,於是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21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哥哥們開始了新綜藝《追光吧!哥哥》的徵程。
和《乘風破浪的姐姐》模式相同,所有人同臺競技,最終選擇7位哥哥成團出道。但作為觀眾的角度殘酷地說:《追光吧!哥哥》不會成為下一個《浪姐》!其中具體原因有很多,接下來就簡單的分析一下。
男女兩方面的差異
首先就是男女差異,《浪姐》定位明確,雖然是由一群30+的女人組成,但是這些女人多才多藝,都有已成名多年,有自己的代表作;
體力、身材管理、才藝樣樣在線,雖然在訓練的過程中可能有些比較吃力,但是當站在臺上時,她們就是一道風景線。
對於這些女人來說,她們雖然年齡大,但是卻「凍齡」,實際上很難看出分別來。
而《追光吧!哥哥》卻是一個年齡不統一的混齡群體,雖然也有凍齡的存在,但未免差的有點太多,年齡最大的陳志朋,他是1971年的,年齡最小的丁澤仁是1999年的,兩人整整差了21歲!
更重要的是,因為彼此之間的年齡相差太多,很多年輕的「後輩」又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作品,導致很多「老人」並不認識這些「後輩」……
還有姐姐們雖然30+,但卻不油膩,一直有看點,可你再設想一下21歲的哥哥,帶著49歲的哥哥一起在舞臺上唱跳,是不是有些怪異?完全是在兩個世界。
其次八卦程度、矛盾衝突
綜藝綜藝,作為吃瓜群眾很多觀眾,其實就是奔著其中的八卦和這些人之間的衝突去的,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證明有女人的地方就有衝突,更別提30個姐姐了。
可哥哥不同,大多數男生都是心胸開闊的,他們不會多想,也不會玻璃心,即使產生了衝突,兩人搭個肩膀喝頓酒就好了,這樣雖然好,可對於觀眾來說卻沒了看點。
當然凡事沒有絕對,畢竟節目裡還是有兩個毒舌的存在,金星和鄭爽兩個人都是說話毫不留情的,有她們在自然可以創造話題。
最後成團後的發展方向
作為姐姐們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處理,可以說《姐姐的愛樂之程》策劃的很成功,節目新穎有內涵,觀眾也肯買單,可哥哥們難不成再出一個《哥哥的愛樂之程》?那還有什麼可看的?
而且不說成團後,就說這個成團就很難想像,一群上了「歲數」的男藝人,年輕人是否還能接受?
或許對於一些人來說,這只是一個「翻紅」的機會,參加這個節目他們的代言會有所增加,曝光量也會隨之上升,其他的比如發展方向,感覺根本不存在。
那因為這些就不看《追光吧!哥哥》了嗎?真的不值得一看嗎?
不,《追光吧!哥哥》值得一看!
說了那麼多,其實恰恰也說明這個綜藝很有看的必要,作為觀眾哥哥們的成團後的發展不是我們考慮的,我們只要安心看節目就是了。
更重要的是這些藝人參加這個綜藝的勇氣,他們明知道「前途未卜」還是來了,面對大眾的爭議,他們不僅有勇氣來,還能保持好自己的態度,努力的想要留下來,這種態度正是我們該學習的。
而且對於很多男生來說,他們真的很難接受被大眾這樣指指點點,也就是「大男子主義」的作祟,這一點對於年輕藝人還好一點,對於已經成名的藝人來說,這簡直就是煎熬。
可為了自己能夠「翻紅」,他們能夠做到這一點,難道不值得尊敬?雖然男團不會有女團那種爭執,但他們的「兄弟情」不是另一種看點?
還有因為上節目的人是「混齡」,雖然對於節目的發展不是很好,但對於觀眾來說接受度可能會更大一些,因為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認識的藝人,也算是「投其所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部分。
說了這麼多,你覺得《追光吧!哥哥》怎麼樣?值得一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