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勢頭,《追光吧!哥哥》首播。感受就如同《追光吧!哥哥》這個綜藝名一樣,追的什麼光,令人一頭霧水。《追光吧!哥哥》的劇本真的是浪姐嗎?那別打光了,直接拍死在沙灘上吧。
從一開始《追光吧!哥哥》節目組似乎並不忌諱被說成蹭《乘風破浪的姐姐》熱度,還坦言不怕被比較。《乘風破浪的姐姐》無疑是成功的,「浪姐」掀起了一股旋風,收視率和話題度居高不下,堪稱一場綜藝盛宴。如果《追光吧!哥哥》只是簡單地轉換嘉賓性別就想複製「浪姐」的成功,未免也太不夠誠意。
現在姐姐們帶著光環乘風破浪而去,哥哥們就能接棒而來?看過首播,哥,你還是別來了。
首先,《追光吧!哥哥》選角不夠話題度,人物本身事業難言成功。看看人家「浪姐」的選角,多麼的良苦用心,技藝多麼的爐火純青。寧靜、張雨綺、伊能靜、黃聖依哪一個名字不是響噹噹的霸氣,人家《吐槽大會》一次也只敢請一個。「浪姐」這陣容,即便姐姐們不唱歌、不跳舞、不成團,你都會感受到「浪欲來風滿樓」,也很難不期待。再看看「哥哥們」的知名度和辨識度,不追點光,確實看不下去。節目又不是來走辣秀,請陳志朋;付辛博跟井柏然早就不組BOBO組合了;人家插刀教杜淳跟印小天都澄清和好啦。一個綜藝節目,不知道請人咋就這麼耿直。
其次,《追光吧!哥哥》選題角度沒有新意,也沒有吸引力。新時代新女性的成長,一直是當下輿論聚焦的重點。「浪姐」試圖為女性發聲,強調女性價值的實現,就很切合大眾的關注點。「浪姐」唱跳成團的方式,展現的是一種勵志,呈現的是女性心路歷程的剖析,即便是明星,也需要像普通人一樣埋頭苦幹、迎難而上,需要突破自我、重新出發。這也契合節目的主題「乘風破浪」。反觀《追光吧!哥哥》,哥哥們追的光是什麼光?文案說道:「這束光,是男人突破桎梏的力量;這束光,是男人不畏前險的勇氣;這束光,是男人終其一生的追逐與信仰。」看完還是令人一頭霧水。千百年來人們對男性的定義就是剛毅與力量的,油膩的中年男人在臺上唱唱跳跳就是展示男性魅力,就是突破桎梏的力量,就是終其一生的追逐與信仰?未免牽強,有點兒戲。
並且,《追光吧!哥哥》哥哥們的舞臺表現太中規中矩,也乏善可陳。反觀《乘風破浪的姐姐》,姐姐們身材管理和狀態都極佳,舞臺驚豔,觸動人心。其實,不管是實力派還是流量明星,兩者都有其相應的核心受眾。說直白一點,哥哥們無論是不紅的,還是想翻紅的,似乎都讓觀者提不起興致。
其實,要做好一檔有影響力的綜藝絕非偶爾。選題視角要能打動核心受眾;選角要有恰到好處的人設;節目形式要耳目一新,要打動觀眾;營銷運作,豐富多彩的綜藝元素,宣傳等。一味蹭熱度,是很難掀起波瀾的。《追光吧!哥哥》需要拿出更多的努力和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