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因其產量高,成熟期在立冬以後,能夠長期儲存,味道尚可,所以深受大眾喜愛。當然不喜歡能怎麼著,畢竟在北方冬季的蔬菜價格可是很感人的。尤其是在過去農業生產水平較低,大眾生活質量低下,作為冬季平民菜,白菜更是各家各戶餐桌上的「常駐菜」。
隨著社會飛速發展,物質水平大大提高。白菜作為「平民」菜也未被驅除出餐桌,反倒是有一種「重獲新生」的勢頭。尤其是在隔壁的「思敏達」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聊一聊大白菜
咱們先說說白菜的賤
白菜作為華北地區的特色菜,其起源於膠東,所以又名「膠菜」因其產量高,耐寒,病蟲害較少,便於冬儲所以在華北地區開始大範圍種植。而最初的白菜也因口味清爽,口感「肉頭兒」跟其他輔材,主材都能很好搭配,深受喜愛。
大範圍種植之後更是作為北方民眾冬季的主打菜
所謂,天天吃龍肉也得膩,更何況白菜呢?
所以白菜尷尬了!「白菜豆腐保平安」「白菜價」「你當我這是大白菜呢!」紛至迭來。有對平淡生活的詮釋,有對白菜的「蔑視」
至此白菜淪為了讓人「無奈」的蔬菜,「不好吃」不吃它吃什麼?
隨著民眾的生活水平提高,白菜在餐桌上隱匿了一陣子,隨後又有些「王者歸來」的味道。
尤其是隨著韓國的白菜荒,白菜貴。讓白菜上了幾波熱搜,而後對白菜的議論也隨之而來——它——回來了。
韓國對白菜的依賴
韓國泡菜對韓國人來說,不光是不可或缺的餐桌美食,也成為了一種文化。棒子對泡菜的執著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當然,小編認為辣白菜的確很好吃。
白菜,辣椒,胡蘿蔔,韭菜,姜,蔥,蒜,蘋果,梨,食鹽,在合理搭配下成就了辣,脆、酸、甜,色白帶紅,四季皆宜的朝鮮辣白菜。既下飯又美味,關鍵還能和烤肉、涮肉等搭配,作為一種佐菜已經將白菜發揮到了極致。
(當然,其實泡菜並不是朝鮮發明的……唐朝名將薛仁貴同志與劉仁軌橫掃朝鮮半島後,唐朝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當時其二人所帶兵士多為四川人,川籍兵士將四川泡菜方法帶到平壤後被朝鮮民眾所學習,因地理氣候原因無法做到如四川泡菜般種類繁多,於是專心一意的整那老三樣,而後也是將辣白菜的製作精進到如斯地步。)
白菜在朝鮮半島,以辣白菜的形式發揮到了極致,而在中國雖然沒有那種將某種製作形式發揮到「極致」的情況,但「百花齊放」的陣勢卻也正符合中央大國的格調。
最簡單涮,作為火鍋涮青菜類的「基石」白菜在華北地區的地位已是不可撼動。
若說是炒
小編家鄉有句話「給廚子一顆大白菜,看他能炒幾種菜出來,味道怎麼樣。再說留不留,給多少錢。」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
而白菜這種簡單的食材,正是考驗一個廚子水平的尺子。
像白菜頭,切絲,配上肉絲蔥姜清炒,火候掌握不好,不是「青性味」就是「老的沒味」若是再加點辣椒味道又是不相同,幹辣椒吃著 「 竄「 「香」「辣」而用鮮辣椒(小米椒)的辣又不一樣了,這種辣味下沉,有一種潤的感覺。
菜幫順著削片,醋溜白菜酸甜爽口,若是炒老了不脆,炒的嫩不入味。再加上幹辣椒或鮮辣椒這就是三種做法了(白菜就是這麼任性)
白菜燉豆腐,豆腐的豆香味入到白菜裡,使白菜的清爽中又帶有豆腐特有的豆腐香,就像明朝開國皇帝老朱的「珍珠翡翠白玉湯」
豬肉白菜燉粉條,更是東北地區的硬菜。小編是很喜歡吃的。
另外白菜陰乾,做成乾菜。將其放入各種燉菜中能更好的吸收主材的味道。
放在缸裡積出來的酸菜,既口味獨特又保留了白菜「吸」的特性。在北方的涮羊肉裡出鏡率也是很高的。
經過改良培育的娃娃菜聚白菜各種優勢於一身的同時,更加的鮮嫩小巧在各種蔬菜中也是殺出一條血路,強勢的佔據了餐桌的一角。
白菜作為「平民菜」,大眾、多變和百搭的特性為其在餐桌上能夠如此「獨特」提供著強力支持,在一次次的沉浮中使其依舊強勢,是「平民」還是「王者」可能再過一百年都無法定論,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餐桌離不開白菜。
今天的白菜就寫到這裡,如果你喜歡小編的文章,點讚、評論、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