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任:不只是語言學家!

2021-02-23 語言茶座

趙元任(1892.11.3—1982.2.24),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蘇武進人,國際知名的語言學大師,中國現代語言學和現代音樂學先驅。


罕見的語言天才

趙元任先生博學多才,既是數學家,又是物理學家,對哲學也有一定造詣。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語言學家蜚聲於世。他從1920年執教清華至1972年在美國加州大學退休,前後從事教育事業52年。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呂叔湘等都是他的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趙先生永遠不會錯」,這是美國語言學界對他充滿信賴的一句崇高評語。

趙元任生於一個書香、官宦之家,幼年就通過家人或來自各地的熟人,學會了多種方言,開始掌握了學習語言的本領。1910年,他17歲時考入清華留美研究生班,在錄取的72名官費生中,他總分名列第二(胡適名列55)。先在康奈爾大學讀數學、物理,後入哈佛攻哲學,繼而又研究語言學。1920年回到祖國,在清華大學任教。當時適逢美國教育家杜威和英國哲學家羅素來中國講學,清華大學派他給羅素當翻譯。他在陪同羅素去湖南長沙途中又學會了講湖南話。由於他口齒清晰,知識淵博,又能用方言翻譯,因而使當時羅素的講學比杜威獲得更好的效果。從此,趙元任的語言天才得到了公認,他自己也決定將語言學作為終身的主要職業。1925年,清華大學增設「國學研究院」,他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被聘為導師,他教授《方音學》、《普通語言學》、《中國音韻學》、《中國現代方言》等課程。1929年,他又受聘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兼語言組主任。到1938年,他再度去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語言學,經過6年潛心研究,成為名聞世界的語言學家。1945年他被任命為美國語言學會會長,1960年任美國東方學會會長。他先後獲得美國三個大學的名譽博士稱號。

世界各地人民的「老鄉」

趙元任一生中最大的快樂,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當地人都認他做「老鄉」。

二戰後,他到法國參加會議。在巴黎車站,他對行李員講巴黎土語,對方聽了,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巴黎人,於是感嘆:「你回來了啊,現在可不如從前了,巴黎窮了。」後來,他到德國柏林,用帶柏林口音的德語和當地人聊天。鄰居一位老人對他說:「上帝保佑,你躲過了這場災難,平平安安地回來了。」

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巡迴講演,趙元任當翻譯。每到一個地方,他都用當地的方言來翻譯。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學長沙話,等到了長沙,已經能用當地話翻譯了。講演結束後,竟有人跑來和他攀老鄉。

趙元任曾表演過口技「全國旅行」:從北京沿京漢路南下,經河北到山西、陝西,出潼關,由河南入兩湖、四川、雲貴,再從兩廣繞江西、福建到江蘇、浙江、安徽,由山東過渤海灣入東三省,最後入山海關返京。這趟「旅行」,他一口氣說了近一個小時,「走」遍大半個中國,每「到」一地,便用當地方言土話,介紹名勝古蹟和土貨特產。

這位被稱為「中國語言學之父」的奇才,會說33種漢語方言,並精通多國語言。研究者稱,趙先生掌握語言的能力非常驚人,因為他能迅速地穿透一種語言的聲韻調系統,總結出一種方言乃至一種外語的規律。

他還被稱為罕見的通才、一個「文藝復興式的智者」。作為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並稱於世的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語言學是他著力最深的領域,然而他同時還兼授物理、邏輯等課程。

他雅好音樂,曾專攻和聲學與作曲法,會擺弄多種樂器,畢生都與鋼琴為伴。他一生創作過一百多件音樂作品,包括聲樂和器樂。他跟他的女兒們,凡有機會聚在一起,就組成一個家庭合唱團,分聲部地練習演唱他的新作或舊作。難怪人們說,音樂是他生命的組成部分。

趙元任告訴女兒,自己研究語言學是為了「好玩兒」。在今人看來,淡淡一句「好玩兒」背後藏著頗多深意。世界上很多大學者研究某種現象或理論時,他們自己常常是為了好玩。「好玩者,不是功利主義,不是沽名釣譽,更不是譁眾取寵,不是一本萬利。」


單音字寫成的「神文」

趙元任曾編了一個極「好玩兒」的單音故事,以說明語音和文字的相對獨立性。他用九十一個字,創作了一篇名為《施氏食獅史》的短文,通篇只有「shi」一個音,寫出來,人人可看懂,但如果只用口說,那就任何人也聽不懂了。

全文是這樣的: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十獅屍。食時,始識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現代音樂的先驅

趙元任在音樂上也有天賦,在南京上中學時開始學鋼琴,到了大學時代,無論主修那一門功課,他總要進修「和聲學」、「對位學」、「作曲」、「聲學」等課程。他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歌詠團,並擔當過歌詠隊指揮。

1936年,他在「百代」公司灌錄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唱片,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膾炙人口。1981年當他最後訪問北京期間,多次被邀請唱這首歌。一次在音樂學院唱完這首歌后,人們向他提問:這是不是一首愛情歌曲?其中的「他」究竟是誰?趙老回答說:「『他』字可以是男的,也可以是女的,也可以是指男女之外的其它事物。這個詞代表一切心愛的他、她、它。」他說這首歌詞是當年劉半農先生在英國倫敦寫的,「蘊含著他思念祖國和懷舊之情。」

趙老當時還向大家講了一段有關這首歌曲的趣聞。他說,當時這首歌在社會上很流行,有個年輕朋友很想一睹歌詞作者的風採,問劉半農到底是個啥模樣?一天,剛好劉到趙家小坐喝茶,而這位青年亦在座。趙元任夫婦即向年輕人介紹說:「這位就是《教我如何不想他》的詞作者。」年輕人大出意外,脫口而出說:「原來他是個老頭啊!」大家大笑不止,劉半農回家後,曾寫了一首打油詩:「教我如何不想他,請進門來喝杯茶,原來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趙元任創作的家庭音樂作品,有些是為女兒寫的,也教她們唱。連上郵局寄信的當兒,也不放過,讓女兒坐在長凳上學唱。他很會利用時間,把許多歌曲寫在小五線譜本子上,隨身攜帶,一有靈感就寫。他的大女兒趙如蘭說:「他的許多音樂作品,都是在刮鬍子的時候創作的。」趙元任從20年代到30年初所作歌曲的歌詞,大部分系劉半農所作。當1933年劉半農因病逝世時,趙老曾深情地寫一輓聯:「十載奏雙簧,無詞難成曲;數人若一個,教我如何不想他!」


語言學大師被「嘲笑」了

語言學家陳原在回憶文章中寫道:「趙元任,趙元任,在我青少年時代,到處都是趙元任的影子。」少年時,他著迷於趙元任翻譯的《阿麗思漫遊奇境記》(這本是趙先生興之所至偶一為之,卻成就了一部兒童文學經典譯作)。長大了,想學「國語」,就用趙元任的《國語留聲片課本》當老師。後來迷上了音樂,迷上了趙元任的音樂朋友蕭友梅介紹的貝多芬《歡樂頌》,也迷上了趙元任譜曲並親自演唱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上世紀20年代,趙元任為商務印書館灌制留聲片,以推廣「國語」(即普通話)。有一則軼聞,難斷真假,但頗可見趙氏當年的風光。趙元任夫婦到香港,上街購物時偏用國語。港人慣用英語和廣東話,通曉國語的不多。他們碰上的一個店員,國語就很糟糕,無論趙元任怎麼說他都弄不明白。趙無奈。誰知臨出門,這位老兄卻奉送他一句:「我建議先生買一套國語留聲片聽聽,你的國語實在太差勁了。」

趙元任問:「那你說,誰的國語留聲片最好?」

「自然是趙元任的最好了。」

趙夫人指著先生笑曰:「他就是趙元任。」

店員憤憤:「別開玩笑了!他的國語講得這麼差,怎麼可能是趙元任?」

漢語言學之父

趙先生是中國第一位用科學方法作方言和方音調查的學者。他的耳朵能辨別各種細微的語音差別。在二三十年代期間曾親自考察和研究過吳語等近60種方言。趙元任對方言的研究非他人所能及,他會33種方言。他的治學嚴謹和刻苦,令人嘆為觀止。

1927年春天,趙老在清華大學研究所擔任指導老師時,曾到江、浙兩省專門調查吳語。經常是一天跑兩、三個地方,邊調查邊記錄,找不到旅館就住在農民家裡。一次,他和助手夜間由無錫趕火車去蘇州,只買到硬板椅的四等車票。由於身體太疲乏,上車後躺在長板座上就呼呼地睡著了。等醒來時,滿車漆黑,往外一看,才知道前面幾節車廂已開走,把這節四等車廂甩下了。助手問他怎麼辦?他說:「現在反正也找不到旅館,就在車上睡到天亮吧!」助手見他身體虛弱,勸他每天少搞點調查,他詼諧地說:「搞調查就是要辛苦些,抓緊些,否則咱們不能早點回家呀!將來不是要更費時間,也更辛苦嗎?」

在那次調查吳語的行動中,他不辭勞苦,經鎮江、丹陽、無錫,每站下車,再乘小火輪到宜興、溧陽,又轉回到無錫等地,冒著嚴寒,輾轉往復,深入群眾,多訪廣納,記錄了大量的當地方言。3個月後,回到北京,他把調查的材料寫成一本《現代吳語研究》。在出版此書時,語音符號採用國際音標,印刷廠沒有字模,他和助手就自己用手寫,畫成表格影印,每天工作在10小時以上。這本書出版後,為研究吳語和方言做出極為珍貴的貢獻,趙元任也成為我國方言調查的鼻祖。

他為中國語言學研究開闢了新路

趙元任教授對音位學理論、中國音韻學、漢語方言以及漢語語法都有精湛的研究,撰寫和發表過大量有影響的論文和專著,在國內外學者中享有很高聲譽。他在美國除了在大學任教外,又用英文和中文寫下了大量語言學著作:《中國語言詞典》、《中國語入門》、《中國語文法之研究》、《現代吳語研究》、《鍾禪方言記》及《湖北方言報告》等。

1972年,趙先生退休後,仍不斷致力著述,寫出《語言學跟符號的系統》、《白話讀物》等書。在他病逝前不久,還構想以同音替代的辦法,把《康熙字典》上1萬多個字合成一本2000字的《通字》,以用於日常行文,可惜未能如願。

趙元任早年曾和語言專家黎錦熙先生致力於推廣普遍話工作,為此他創造了國語羅馬字(注音字母第二式),並灌錄了國語留聲唱片。趙老經歷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他一貫提倡徹底的白話文。他晚年曾對大陸人們的口語有這樣的感慨:「現在教育水平高了,人們的說話受廣播、報刊、電視等媒體的影響,出口書面語多,不大愛講白話了。如現在北京人愛說『開始』,不說『起頭兒』;把長外衣不叫『大氅』,而叫『大衣』。連小孩說話也是文縐縐的,人們的日常生活語言顯得缺少生活氣息。」

著名相聲藝術大師侯寶林見到趙老時,兩人興致勃勃地用方言對話,逗得大家捧腹大笑。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社會科學院語言所所長呂叔湘稱讚趙老對中國語言學的貢獻,一是他以現代的語言作為語言學的研究對象,給中國語言學研究開闢了一條新路;二是他給中國語言學的研究事業培養了一支龐大的隊伍。

(整理自網絡)本文來源: 有聲媒體語言資源網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語言學家趙元任是如何給孩子們起名字的?
    ,那就是趙元任先生給孩子起名的方法。趙新那教授是《趙元任年譜》的編者之一,而年譜是這樣記載她的命名的:5月14日二女兒在Symmes Arlington Hospital出生,取名新那(Nova),寓有新中國(新支那)之意。
  • 語言||語言學家趙元任是如何為孩子起名字的?
    本文轉自:雜鈔與拾零今天是趙元任先生的逝世紀念日,有必要出來冒個泡。記得2013年的時候,讀完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趙元任年譜》,其中一個細節令我很感興趣,那就是趙元任先生給孩子起名的方法。趙元任先生一生有四位女公子:長女趙如蘭(Iris,1922年4月19日生,拉德克利夫學院中國音樂博士,哈佛大學教授。2013年11月30日在波士頓家中去世,享年91歲。
  • 「玩」到世界級大師:趙元任
    王力:「趙元任可以稱為中國第一代語言學家,我學語言學是跟他學的,我後來到法國去,也是受他的影響」。陳原: 「趙元任,趙元任,在我青少年時代,到處都是趙元任的影子。」呂叔湘:一是他以現代的語言作為語言學的研究對象,給中國語言學研究開闢了一條新路;二是他給中國語言學的研究事業培養了一支龐大的隊伍。
  • 趙元任與中西文化交流——以語言學為中心
    他成功構建中國現代語言學的重要因素就是研究不拘泥於國界——從西方語言學中「拿來」所需,結合漢語語言實際,構築中國現代語言學並將其推向世界。在中西文化交流的旋律中,趙元任譜出了一段引人注目的樂章。在趙元任這裡,學問決沒有高低貴賤,沒有資歷深淺,沒有國界的差別。趙元任善於學習,但不是一味地接納,他更善於在學習中創新,在吸收中超越。他曾受過不少歐美現代語言學家的影響,但是,最後的結果是:他的研究並不與任何一個語言學家雷同;他的研究跳出了原有的框框,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 方言大師趙元任
    胡適還這樣稱讚趙元任:「他學方言的天才確是很驚異的。……他不但能說許多方言,並且能在短時間之中辨別出各種方言的特別之點。」「他有兩隻特別精細的音樂耳朵能夠辨別那極微細的,普通人多不注意的種種發音上的區別;他又有一副最會模仿的發聲器官,能夠模仿那極困難的,普通人多學不會的種種聲音。」(《國語留聲片課本》序》)。趙元任本人並不滿足於這種異常的天賦,調查記音是他語言研究準備工作之首。
  • 淺談趙元任的語言學研究
    美國語言學家豪根曾在《現代語言學的方向》(D irec tio n s in M o d e rn Lin gu istic s)中把趙元任和布拉格學派的代表人物特魯別茨科依同等看待,認為他們的成就已經超過19世紀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奠基人拉斯克和格裡姆。   先生在語言學方面的成就並不是憑空而就的。他有天生的語言才能,有一副非常敏銳的耳朵,能夠辨別細微的語言差別。
  • 趙元任的《施氏食獅史》
  • 方言大師趙元任-清華大學新聞網
    胡適還這樣稱讚趙元任:「他學方言的天才確是很驚異的。……他不但能說許多方言,並且能在短時間之中辨別出各種方言的特別之點。」「他有兩隻特別精細的音樂耳朵能夠辨別那極微細的,普通人多不注意的種種發音上的區別;他又有一副最會模仿的發聲器官,能夠模仿那極困難的,普通人多學不會的種種聲音。」(《國語留聲片課本》序》)。趙元任本人並不滿足於這種異常的天賦,調查記音是他語言研究準備工作之首。
  • 趙元任:一不小心就「玩」成了世界級大師
    他是如此博學,以至於給他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都不足以涵蓋他的成就。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有位非常愛「玩兒」、一不小心就「玩」成了世界級大師的人物。他,就是趙元任。趙元任乃著名詩人趙翼之後,原籍江蘇常州,1892年生在天津一個官宦之家。趙有極高的語言天分,從小就愛學別人說話,很早就學會了各種各樣的方言。
  • 趙元任:一不小心就「玩」成了世界級語言學大師
    哲學系主任、趙的導師霍金(Hocking)非常不舍,極力勸阻他們,說你要走也可以,但必須找個哈佛畢業生來頂替。趙元任就寫信給陳寅恪,陳寅恪倒乾脆,說:他對美國一無所戀,只想吃波士頓醉香樓的龍蝦;這時胡先驌也在哈佛,向趙元任推薦了梅光迪,最後由梅光迪頂替了趙元任的職位。
  • 這位語言學家的論文,讓家鄉話聞名學術界 是你家鄉話嗎?
    相信有不少人知道世界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王力故鄉是廣西博白縣,他是中國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詩人,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1926年(民國十五年),考進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師從趙元任。國學院有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
  • 徐立剛:珍貴檔案折射趙元任的精彩人生
    趙元任留學第一年自製的賀卡文|徐立剛,江蘇省檔案館研究館員作者授權發布,轉載須取得授權江蘇常州在近現代名人輩出、群星璀璨,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趙元任則是其中在國際上耀眼的學術巨星。
  • 趙元任:「言有易,言無難」
    當趙元任發現擴音器的效果不理想時,他運用學過的物理學知識,自己設計了一種超高效率的擴音器,請中國電氣公司製造,結果不僅音質清楚,音量也比原來的擴大了一至兩倍,總體效果比美國製造的要好許多倍。  趙元任在語音實驗方面發明的一項技術,被語言學家李榮稱讚為「簡直是神乎其技」,它就是「聽倒寫英文」。
  • 王力先生:懷念趙元任先生
    懷念趙元任先生王力去年(1981)5月17日,趙元任先生從美國回到北京。在去年6月10日北京大學授予趙元任先生名譽教授稱號的盛會上,我致了頌詞。我勉勵我的學生向元任先生學習,學習他的博學多能,學習他的由博返約,學習他先當哲學家、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音樂家,最後成為世界聞名的語言學家。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樣
    網絡上曾流傳這樣一張畢業證書,上面有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的名字,即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毫無疑問,清華四大導師是真正的大師,他們個個都是天縱奇才。四大導師中,趙元任的名字排在最後,可他的能力絲毫不比其他三個人弱。
  • 趙元任檔案中的冰山一角
    趙元任的學術思想曾經影響了中國20世紀主要的語言學家和人文學者,例如王力、羅常培、呂叔湘、陳原等多位著名學者。2018年10月,筆者應邀赴史丹福大學作學術講座期間,順訪了伯克利大學東亞圖書館,受到多位圖書館研究人員的熱情接待。後來經過周欣平館長批准,東亞館特別提供了趙元任與外祖父鄧嗣禹的九封往來信札,時間從1941-1962年。
  • 趙元任,中國語言學之父,開創音樂新紀元,史無前例的學界全才
    據說他精通9國語言,靠背誦《浮士德》學成德語,靠背誦莎士比亞戲劇學成英語……但是咱們今天談論的主角並不是他們兩個,有人說他是物理學家,有人說他是數學家,有人說他是哲學家,有人說他是音樂家,有人說他是語言學家……比起辜鴻銘來說,他更是一個語言天才,精通7國語言的他看似比辜鴻銘少,但口音標準到讓巴黎人、柏林人誤認作老鄉。而且,他能講中國33種方言,學習速度之快,學習能力之強,令人咋舌。
  • 錢鍾書6種,趙元任8種,他33種!
    王力(1900.8.10—1986.5.3),王力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有諸多頭銜,中國的語言學家、教育家、也是著名的翻譯家、散文家和大詩人。王力曾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嶺南大學任教,他有40多種語言方面的著作,200多篇論文,涉及到語言的各個領域,許多都是具有開創性的。
  • 趙元任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賞析
    考慮到她還僅僅只是一位高二的學生,這樣的文字已經足夠精彩了,讀完讓我頗有種「後生可畏」的感覺。甚是欣喜,甚是期待。到了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時期,新音樂獲得了發展,再加上蕭友梅、趙元任、周淑安等第一批專業的音樂家留學回國,中國音樂出現了新的面貌,同時也湧現出許多優秀的藝術歌曲。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趙元任先生早期的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他》。 趙元任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學家、作曲家,早年留學美國。他博學多才,在語言學、哲學、數學、物理學等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 轉載分享 | 趙元任先生臺大演講
    趙元任是舉世公認的語言學大師,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者。曾在哈佛大學任哲學和中文講師並從事語言學研究。其後,任清華大學教授開設中國音韻學、普通語言學、中國現代方言等課程。後赴美歷任夏威夷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密西根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