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7月上榜流言,你中招了嗎?
「啤酒肚」是喝啤酒喝出來的?夏練三伏要把汗出透?過午不食有助於減肥……這些說法你一定聽說過,究竟靠不靠譜?2017年7月「科學」流言榜揭開真相。每月科學類流言榜由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
「啤酒肚」真是喝啤酒喝出來的?
流言:很多人說啤酒肚肯定跟啤酒脫不了干係,因為啤酒是「液體麵包」,喝多了就會造成啤酒肚。
真相:啤酒肚是一個比喻性的名詞,真正的成因是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而且同樣重量的啤酒也遠遠不如麵包熱量高。
真正的啤酒肚是肚子上堆積了很多脂肪,脂肪的堆積來源於過量的能量,即使不喝啤酒而身體脂肪堆積較多的女性同志,腹部也會十分肥大。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釀酒工程發展部教授級高工李紅說:「能量過剩來源於兩個方面,第一是能量攝入太多,第二是能量消耗太少。能量過剩後以脂肪形式存在,容易在腹部堆積。所以說,跟啤酒有沒有關係?應該說沒有直接和必然的關係,而真正有相關性的是消費食品的方式和生活方式。」
德國聯邦營養醫學會有研究顯示,「啤酒肚」與男性的遺傳基因有關,就像女性肥胖從臀部開始一般,男性的脂肪大多數貯存於腹部。研究者發現,好飲啤酒者出現啤酒肚乃至肥胖的機率,並不比不喝啤酒的人高,雖然啤酒算不上減肥飲料,但也並非造成飲酒者超重的原因。如果排除如運動及教育等因素,常常喝啤酒的人與那些不喝或極少喝的人相比,腰圍並不會更粗,體重也不會更重。
O型血最招蚊子?
流言:夏季到來,蚊蟲叮咬讓很多人苦不堪言。許多傳言稱o型血比較甜而且香,所以o型血特別招蚊子。
真相:蚊子偵測和定位目標主要是靠二氧化碳、熱量、揮發性化學物質等因素。它能分辨出人體細胞活動所產生的某些分子,只要你在呼吸、出汗或是散發熱量,你的溫度,你釋放出的水蒸氣、二氧化碳,你汗液中的丙酮、辛烯醇、乳酸等化學物質,都在誘惑著蚊子,讓它們循著蹤跡找到你。
那麼血型與蚊子到底有沒有關係?各國的科學家和媒體都做過大量的實驗,目前的結論證明,沒有直接關係。
至於「血甜更招蚊子」一說,根據目前的研究結論,並未發現這兩點有什麼直接聯繫。如果想從驗血報告找相關,不妨留意一下體檢報告常規檢查中,血液檢測一欄內有一個叫「嗜酸性粒細胞」的項目,此項偏高者更投蚊子所好。
夏練三伏汗要出透?
流言:「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不少中老年人運動的口頭語,尤其是在伏天,大道上、公園裡隨處可以看見暴走到大汗淋漓的中老年人。他們表示,很多養生提醒裡都說了:「讓汗出透了才舒服,才能達到健身效果。」
真相:專家提醒,健身不能盲目追求運動快感,特別在夏季出汗多、消耗大的狀況下,健身者更要注意把握運動的度,以免消耗過多,對人的某些機能產生損傷。
夏季要適當出汗,但並非要運動到大汗淋漓才好,事實上,這樣很容易造成身體脫水。同時,夏季運動後人的體溫明顯升高,加上高溫天氣影響,很容易中暑,所以一般人應避免進行極限運動和無氧運動,最好採用有氧勻速運動,心率控制在小運動量區域,即120次/每分鐘左右即可。中老年人還應該慢一些,因為中老年人如果盛夏過度運動,出汗多會導致血液黏稠,再加上天氣炎熱,很可能沒健好身,反而導致心臟病、腦梗的發生。
夏季長時間在陽光下運動,會加劇體內水鹽代謝紊亂。因此運動前、中、後均應該喝些淡鹽水或運動飲料,大約每半小時喝50~100毫升左右。
此外,夏季運動比較適宜選擇早晨或傍晚,地點選擇在有遮陽的地方。運動持續時間不宜過長,以30分鐘到1小時為宜,可根據個人體質和運動強度適當調節。
寶寶吃鹽會喪命?
流言:最近有消息稱,「一位母親聽取鄰居的建議,在粥裡加了鹽,沒想到竟然斷送八個月孩子的性命。」
真相:鹽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對於嬰幼兒來說,少鹽是總原則。
之所以要少鹽,一個是因為生理限制。人體內的鹽主要由腎臟代謝,90%以上進入尿液,其餘的通過汗液排出體外。因為嬰幼兒腎臟發育並不完全,所以,攝入過量鹽分很可能加重腎臟負擔、導致代謝異常、引起水腫等。當然,不可能立刻喪命那麼誇張。
少鹽的主要原因還是長遠考慮。高血壓的發生和高鹽飲食密切相關,而要想降低成年人的鹽攝入量,必須從控制嬰幼兒的口味開始。嬰幼兒的味覺系統尚處於發育過程中,對調味品非常敏感。過多的食鹽不僅可能長遠影響其飲食習慣,還可能引起拒食。
也就是說,不是「一歲以內嬰兒不能吃鹽」,而是遵循少鹽的總原則,既不需要給嬰兒額外添加鹽分,又要擦亮眼睛,注意查看輔食的配方表,合理調配嬰兒的食譜。
吃反季節蔬果危害健康?
流言:一則講述「反季節果蔬危害」的帖子在網上熱傳。這則帖子言之鑿鑿地稱,反季節果蔬的種植過程,並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樣安全。農民種植時為了達到高產和穩產,往往會過量使用高毒農藥和催熟激素。
真相:很多人會說,反季水果都是用了很多農藥之類的化學物,所以有毒、不能吃。其實,即使是應季的水果,在種植過程中也會使用農藥,存在農藥殘留是正常的,而且「存在」並不等於「超標」或者「過量」,也不能說明吃了反季節水果會對身體有損害。而且,一般水果只要是規範種植的,農藥殘留都不超標,正常食用就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還有說法認為,反季水果需要用植物激素來「催生」,吃了會讓人性早熟。其實不論是反季水果,還是應季水果,在現代種植過程中都會用到一定量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植物激素。除此之外,所有的水果也都天然含有一定量的植物激素。不過,植物激素的效力一般都很低,而且,它們跟人體激素的分子結構和作用機理都不一樣,並不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擔心使人性早熟也只是杞人憂天。
對反季水果,人們還存在另外一個擔心,就是認為反季水果的營養差。
反季水果與應季水果的營養價值的確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不過,這些差異並不意味著它們沒有營養,更不意味著它們有害。從營養供應角度看,吃水果的作用也比不吃要好得多。
「過午不食」有助減肥?
流言:「過午不食」大概意思是「正午」(中午11點到下午1點)以後,直到次日黎明,都不再進食了。在很多減肥人士心中,把「過午不食」看成「減肥良方」。甚至有人當它是「養生秘法」,並多年堅持。
真相:人如果長時間處於空腹狀態,那麼身體就會出現一些異常反應——調節體重的兩種激素含量將大幅度偏離正常值。
能夠增長食慾、刺激飢餓感、加速胃排空及胃酸分泌的腦腸肽會急速增加;能夠降低食慾、抑制脂肪細胞合成的瘦素則會大幅減少。如果這樣,人在過午不食後不僅不會瘦,反而會更容易胖。
相比不吃晚飯來說,吃對晚飯更有助健康。最好在5點至7點間吃晚餐,並儘量保持規律;晚飯要吃得清淡些,可以適當吃些肌纖維短、好消化的瘦肉或蛋類;多吃些蔬菜和粗糧。
和古人相比,現代人夜間活動量大,常常到凌晨才睡覺,如果不吃晚飯,甚至斷食,會使身體缺乏能量,而且人體胃中存在胃酸,如果長時間不進食,可能會導致胃酸對胃黏膜造成損害,久之就會出現潰瘍等疾病。如果當潰瘍沒有及時被發現,很可能會出現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等更嚴重的疾病。
「過午不食」並不適合每一個人。認真把握好飲食的節奏和習慣,才能在健康的前提下實現自己對好身材的追求。過午要吃,而且還要高質量地吃,這才是正確的養生方式。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