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就自己讀哲學書籍的感受簡單進行了總結,之後一位老師給予了非常中肯而專業的評論。
老師同時認為在探索人生意義的問題上,鑑於絕大多數人不是哲學專業出身,所以更多的人是用非哲學的方式來考慮問題,所以從這個角度去認識孤獨,去尋找人生意義的人更為普遍。
我仔細想了想,確實是這樣。聯繫之前個人的經歷,在那段陷入孤獨的時間裡,我閱讀的書籍可以歸屬於哲學類的非常少,大多數還是普遍意義上那種勵志或治癒類的文字。但這些書的確撥雲見日,讓我能夠正確認識孤獨,走出困境。
其中一本書是《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這本書的作者是劉同,書籍發表於2014年。現在已經是2020年,算起來這時間真的有點久,但是,書中傳達的理念是一直延續的。正是因為 ,這種精神層面去剖析孤獨的文章不會受限於時間。
孤獨是什麼?每個人眼裡的孤獨都是不一樣的。以往寫孤獨的書籍也不少,但這一本書除了書名比較文藝化之外,還有一點特別的地方,就是不雷同。
是的,這本書的不同之處恰恰在於,作者沒有把孤獨像過去的書籍一樣特定化,而是通過講述三十三個不一樣的故事,來讓讀者自己去感受不同人眼裡不同的孤獨是什麼樣子,從而有的放矢地去置換場景,產生共鳴。
在這些故事裡,每個曾經或者正在經歷孤獨的人都有可能發現,其中有自己的影子。你會恍然大悟,覺得原來我經歷的孤獨並沒有那麼可怕,因為在相似的語境裡,在孤獨這個詞語的背後,有那麼多人在感同身受。
書中每一個故事 ,都是主人公成長的一次蛻變。這說明,人啊,正是在接受孤獨的仿徨和無措,學會了適應和調整 ,然後才慢慢實現跨越式成長。
我個人也正是在這一本書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像,然後發現,原來我這樣的孤獨並不稀缺,每個人都可能會經歷這樣的情景。不管這種孤獨是源於什麼樣的深層次原因。
孤獨的本質很複雜,孤獨的表象卻比較容易理解。比如職場不太順利的時候,感情遇到挫折的時候,需要傾訴找不到合適對象的時候。這些情況之下你會感覺被孤立了,好像所有的人和事都在和自己作對,有許多話想說,又無話可說。於是人會變得越來越迷失,情緒會變得鬱結而孤獨。
於是,經常有很多話藏在心裡最角落,不願意讓人看見。即便周圍環境熙熙攘攘,你的內心也是孤獨的。奇怪嗎?寧願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流淚,也拒絕融入外部環境。實際上,這些都不奇怪 ,孤獨就是這樣。但我們要正確看待孤獨,在經歷孤獨的時候正確認識自己。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真的不能苛求自己。越是苛求自己,越是陷入一種孤獨,越是苛求他人,越是拒絕融入。所以不要封閉心靈,不要怨天尤人,而是積極面對,走出困境 。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中有一段話很有意思,大意就是孤獨的時候,人容易處於低谷中停滯不前。這個時候,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孤獨,你停止了,這就真的成了你人生的低谷;如果你能夠正確認識孤獨,然後繼續往前走,那麼,低谷變成了新的起點,前面是一段向上的路。
說的真好啊!這就是提醒我們,千萬不要在孤獨時自我憐憫,沮喪於一時一事的困擾,只有堅持往前走,才是新的高度。
忽然想起了那首著名的唐詩《江雪》。此時此刻再去感悟 ,何嘗不是一場極致的孤獨呢 。
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千山萬徑圍繞之中的靜寂,對詩中的老人家來說 ,冰冷的環境並沒有對他造成困擾。相反,他孤獨而傲然地接受這種現狀,頂著風雪在江邊獨釣。好一副「雖敗猶榮」的傲氣!
從這種獨釣寒江雪的氣勢,再聯繫到採菊東籬下的悠然,真的是不一樣的景致 ,註解不一樣的孤獨情懷。好一副「雖敗猶榮」的從容。
世事紛繁複雜,這註定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孤獨。我們需要記住的是不忘初心 ,穿越迷茫。
正如有句比較俗套的話:「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後是成長」。雖然,當你走過一個階段的孤獨, 還會有另一個新的階段會遇到孤獨。但是,每一次與孤獨相逢,都是一次成長的見證。
此時此刻,我獨自躲在小屋裡,靜悄悄的寫著這些文字,孤獨也在周遭瀰漫開來。
但是,我不害怕 ,不拒絕。我知道,不管怎樣,遇到困苦 ,遇到失敗,遇到孤獨,你停下來, 生活不會停下來。
所以,再孤獨,也要往前走。記住,你的孤獨,我們的孤獨,雖敗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