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惡,叫中國式逗娃:請不要跟孩子開這樣的玩笑,一句都不行

2020-08-12 瀟媽聊育兒

文/瀟媽聊育兒

在親朋好友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只要有一家帶著小孩,那麼這個孩子必定會成為所有人逗樂的焦點,因為孩子們天真的表現,大人們就會感到很滿足,尤其是老一輩覺得這很正常,但是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卻不這樣認為。

中國式逗娃:請不要跟孩子開這樣的玩笑,一句都不行

如今二胎政策開放,很多家庭都選擇再要一個孩子,表姐的孩子已經4歲了,在上幼兒園,非常活潑開朗,在幼兒園表現的也非常不錯,表姐這時發現自己又懷孕了,既然懷孕了,又趕上二胎政策,孩子就留下來吧。

轉眼半年過去了,表姐的肚子也比較明顯,表姐的孩子經常摸表姐的肚子,期待自己有一個弟弟或者妹妹來陪伴自己,但是在一次家庭聚會過後,表姐的孩子開始變得鬱鬱寡歡,再也不願意參加家庭聚會了。

這天表姐帶著孩子去家庭聚會,伯母看見了孩子本來很高興,但是孩子對伯母比較拘束,於是就逗孩子說:「你看媽媽肚子裡有小寶寶了,等小寶寶出生後就不要你了。」孩子一聽這話有點不開心,但是卻說:「不可能,我媽媽最愛我了。」

伯母看著孩子這麼說覺得很有意思,依舊不依不饒的說:「小寶寶出生後,媽媽就去照顧小寶寶了,就不管你了。」孩子聽到伯母依舊堅持,眼睛裡充滿了淚水,見到表姐的那一刻,「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孩子抽搐的問表姐:「媽媽,是不是有小寶寶了就不要我了?」表姐立刻抱著孩子安慰道:「傻寶寶,你永遠是媽媽的孩子,媽媽永遠都會愛你,絕對不會因為有小寶寶了就不要你的。」表姐安慰了好久,孩子才停止哭泣。

其實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也許就在我們身邊,很多親戚都喜歡這樣逗孩子,覺得這樣很有趣,家長如果無法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孩子身上,就要教會孩子一些處理問題的方式,這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父母怎麼做才能避免孩子遭遇「中國式逗娃」?

1、經常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

通常逗娃的理由就是「爸爸媽媽不要你了」這樣的話,孩子一聽到這樣的話,就會手足無措非常沒有安全感,家長從小就要給孩子足夠的溫暖,經常對孩子表達愛,讓孩子有足夠的底氣,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時,第一時間告訴孩子父母對他的愛,讓孩子更加堅信不疑,這樣孩子才不會因此感到失落和難過。

2、讓孩子學會拒絕

很多孩子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是非常不情願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孩子遵循自己的意願,令你開心的事不要拒絕,令你感到不舒服的事情,就要拒絕,誰都不可以勉強,就算是父母勉強也要學會說不,遵循自己的底線,勇敢的表達自己不滿的情緒,這樣以後孩子也不會遭遇別人的「中國式逗娃」。

對大部分人來說,中國式逗娃也許只是為了逗樂,調解下氣氛,也可以說這樣的方式成為了大人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方式,相信這種情況很常見,但是大人卻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內心想法,這樣的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會造成很嚴重的傷害,所以愛孩子就要拒絕「中國式逗娃」。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遭遇過「中國式逗娃」嗎?你又是如何處理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有一種狠毒叫「中國式逗娃」,家長:請別和我的孩子這樣開玩笑
    導讀:有一種狠毒叫「中國式逗娃」,家長:請別和我的孩子這樣開玩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有一種狠毒叫「中國式逗娃」,家長:請別和我的孩子這樣開玩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有一種惡叫做「中國式逗娃」請家長們務必要拒絕
    等你媽媽有小弟弟了,就不喜歡你嘍!  你爸媽不要你了,晚上跟我回家吧。  給我們唱個歌,紅包就給你!  親戚朋友聚在一起,不少大人喜歡拿孩子開玩笑,覺得把孩子逗得驚慌、哭鬧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可是很多大人逗孩子似乎沒有了底線,總覺得沒什麼,就是開個玩笑而已,可是殊不知在孩子的心理卻被深深的傷害了,孩子終究是孩子,孩子的心理是非常簡單的,大人覺得是開個玩笑,可在孩子的心理卻當真了,記得小小時總有鄰居朋友說你不是你媽媽生的,是撿來的要來的,孩子是真的會當真的。
  • 有一種惡,叫中國式逗孩子,如果家長不制止,會影響孩子心理
    可沒想到我這句話剛說完,大寶竟然哭了起來:「不要弟弟妹妹,有了他們,爸爸媽媽就不喜歡我了。」我趕緊抱住孩子安慰道:「怎麼會呢?都是媽媽的寶貝,爸爸媽媽怎麼可能不喜歡,就算有了弟弟妹妹,你也是家裡最大的寶貝啊!」大寶這才止住眼淚,小聲問道:「真的嗎?可是鄰居家的張奶奶說,你們有了弟弟妹妹就不要我了。」
  • 請不要再這樣跟孩子開玩笑,有一種傷害,叫中國式「玩笑」
    在生活中,經常聽到周圍的大人對孩子開這樣的玩笑,「你不是親生的,是撿回來的。」、「有了弟弟,你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不要你了。」、「你爸媽把你送給我了,跟我回家吧!」小時候絕大部分人都被大人開過這種玩笑,記得聽完我哇哇大哭,周圍的大人哈哈大笑,晚上做噩夢,都哭著大喊「我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 「請不要和我的孩子開這樣的玩笑」:有一種壞,叫長輩式逗孩子
    小的時候你身邊的人一定給你開過這樣的玩笑。「你爸媽不要你了!」、「你不是你父母親生的,是垃圾桶裡撿的!」、「有了弟弟妹妹,媽媽就不要你了」…… 這種長輩式的玩笑我小時候是經常聽到。很多大人都覺得很小孩子開玩笑很有趣的,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又不會記仇。但其實大人的一句玩笑對小孩子來說卻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很可能給孩子留下陰影,甚至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 停止「中國式逗娃」,這種開玩笑的方式對孩子的傷害,比想像更大
    每到過年過節的時候,相信每一個人的家裡都非常熱鬧,不管大的,小的都聚在一起。但是有寶寶的媽媽也就變得苦惱了,因為自己的長輩總是用「中國式逗娃」來讓寶寶著急,用這種方式去滿足自己的開心。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聽到過「你看你媽媽走了,不要你了」「你是你媽媽在垃圾桶裡撿來的」等諸多這樣的的話,殊不知這在大人們看似開玩笑的話,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
  • 因一句「玩笑」,5歲女孩將弟弟扔下樓:中國式逗娃的後果擔不起
    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對小孩子都有一種莫名的寵愛感,這一點在我們國家尤其明顯。可中國式逗孩子的現象,真的不是喜歡孩子的一種表現,而是一種傷害。2018年,一名只有5歲的小女孩,將自己的親弟弟從5樓扔了下去,弟弟當場死亡,原因竟然只是鄰居對孩子說了一句「你媽媽不喜歡你了,只要你弟弟」。類似這樣的悲劇,還有很多,而且已經不是個例,家長要重視「中國式逗娃」的現象。
  • 「請不要跟我孩子開這樣的玩笑」:有一種惡,叫中國式逗孩子
    「可是因為媽媽都沒死……這個是假的……但是我想跟媽媽一起……我真的想……」話沒說完,妹妹的眼淚就忍不住地往下流。你媽媽昨天打電話跟我說啊,雯雯在家沒聽奶奶話,他們不要你了!」。雯雯聽完,直接「哇」得一下哭了出來。
  • 「你媽媽不要你了」中國式逗娃毀了多少孩子?不要把傷害當做玩笑
    於是,就強行的把孩子抱走了,帶到一旁去玩,媽媽很不放心就跟在後面,後來孩子的奶奶叫媽媽回來,說:「沒事的,沒事的,給舅奶奶抱走有什麼事情啊,不要太擔心,哭幾次孩子就不哭了,你這樣孩子更喜歡粘著你。過來,幫我把這個衣服曬一下。」
  • 「中國式逗娃」——別拿無知當有趣
    「你媽媽不要你了,你今晚跟我回家」「你是撿來的」「爸爸媽媽有了弟弟就不喜歡你了」現在都2020年了,鋪天蓋地的育兒知識席捲了所有人的朋友圈。我以為這樣的玩笑話已經很少有人在說了,不知道是我太天真還是中國式逗娃真的那麼有趣。
  • 這種「中國式逗娃」,正在悄悄傷害孩子,家長再愛面子也要拒絕
    文/寧媽媽育兒經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裡的寶貝,自孩子出生以後,家長恨不得把好吃的好喝的都給孩子,哪怕自己再苦再累都沒關係,因為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開心快樂的長大。但有些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是對娃說一些不恰當的話,自己笑的很開心,其實孩子心裡是很害怕的,這種「中國式逗娃」正在悄悄傷害孩子,希望家長再愛面子也要拒絕。
  • 逗孩子=傷害孩子?「中國式逗娃」有你想像不到的傷害
    殊不知有時候一句話就能給孩子留下童年的陰影,有些成年人的玩笑,對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傷害,不得不說「中國式逗娃」包含了太多的惡趣味。>不少家長表示,有的親戚真是生活中的一枚定時炸彈,有時候出去走親戚,本來孩子玩的非常開心,但是親戚一句沒由來的「媽媽準備生弟弟,以後就不要你了」或者「你媽媽要把你送給別人了,你以後就見不到媽媽了」讓正在開心玩耍的孩子瞬間大驚失色,哭了起來。
  • 「中國式逗娃」該抵制,別讓「玩笑」傷害到孩子,父母要多上心
    大部分人在年幼的時候,應該都有過被「中國式逗娃」的經歷,有的孩子大大咧咧沒有把這種事情放在心上,而有的孩子心思細膩,當時被「逗哭」的感覺還在深深地影響著自己。有些父母並不覺得「中國式逗娃」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陰影,反而覺得看到孩子被逗哭特別好玩,甚至加入到了「中國式逗娃」的隊伍中去。他們並不知道這種行為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如果他們了解清楚的話,絕不會任由他人對自己的孩子隨意開玩笑。
  • 如果有人這樣對你的孩子說話,請立馬懟回去
    導語:有一種惡叫「中國式逗孩子」,害慘了多少中國孩子。「中國式逗娃」。有很多心理研究表明,孩子在三歲左右就已經形成獨立的人格,對周圍的一切都是有感知能力的,情感表達更加敏感。看到孩子被嚇得擔心害怕的模樣或者哇哇大哭,一些大人們覺得孩子的反應很有趣,就開始拿孩子開玩笑,仿佛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小孩子的感情直來直去,判斷能力還處在發展階段,大人說的玩笑話孩子真的會當真。以孩子開不起玩笑為由來倒打一耙的人都是推卸責任,對於這樣的人要嚴厲制止。
  • "你媽媽走了不要你了",中國式逗娃對孩子影響很大,父母要注意
    &34;,中國式逗娃對孩子影響很大,父母要注意寶媽小娟這天帶孩子回了趟奶奶家,家裡的老人做壽,來了很多的親戚和孩子,小娟便放心地把孩子留在客廳裡玩耍,自己則去超市幫買食材。在最近熱播的《以家人之名》中,也有中國式逗娃的一幕。
  • 玩遊戲蔡少芬女兒被嚇哭:愚蠢的「中國式逗娃」害了多少孩子?
    應該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是被家長或者親戚朋友逗弄過吧,但是可能有的玩笑說者無心,但是卻在內心中留著了很重要的傷痕,至今無法痊癒。這種逗弄孩子的方式,可能是中國獨有的,而這種中國式逗娃,簡直不可饒恕!【01】什麼叫做中國式逗娃?
  • "請不要這樣逗孩子!"中國式逗娃帶給孩子的傷害,遠超你想像
    你以為只是隨便跟孩子玩玩兒,卻在無意間給孩子的幼小心靈帶來了傷害,甚至留下深深的心理陰影。這種行為娛樂大人,卻傷害了孩子。NO.1「你媽不要你了」千萬別跟孩子說這種話,否則極容易造成孩子的不安全感。尤其孩子在3歲左右時,正需要父母的關愛,頻繁說這樣的話會引起孩子的厭倦感。 父母是孩子的全部,當聽到「你媽媽生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呦。」
  • 請停止「中國式逗娃」不要用你的無知,摧毀我孩子的未來
    「中國式逗娃」不要用你的無知,摧毀我孩子的未來每次逢年過節我拎著孩子串門的時候,就能遇見那麼1個2個「毒親戚」,有一次我給孩子買了一個新型益智的一個電子遊戲機,串門心思孩子無聊讓孩子玩,這個時候就能看見那個親戚來逗我家孩子,給我家孩子逗笑了我也感謝他,他的逗法俗稱「:中國式逗娃」,一次兩次給我家孩子逗哭,礙於都是親戚我也沒說什麼,那真是次次都給我家孩子整哭啊。
  • 「中國式逗娃」該停止了!這種開玩笑的方式,對娃的傷害難以想像
    文|秘籍君有一次,我在路上看見一位寶媽抱著2歲左右大的孩子,迎面跟一位老人打招呼。結果,兩人剛寒暄一會兒,孩子就在媽媽懷裡哭鬧起來,想必是餓了,或者無聊了。寶媽趕緊安慰,可是孩子還沒停止哭聲,旁邊的老人就故作莊重,拿捏著聲調說:「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結果小孩兒嚇得嚎啕大哭,孩子的媽媽面露心疼,但礙於面子,也不好意思回懟。
  • 「中國式逗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看完大人趕快停手吧
    逢年過節帶孩子回家,總會遇到熱情的親戚,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孩子成了所有人的焦點,於是就開啟了瘋狂的「中國式逗娃」模式,這對於年輕的爸媽來說是不是很熟悉。一些大人抱著看熱鬧的心,毫無顧慮的逗孩子玩,孩子天真的表現、驚慌難過的表情反而成了他們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