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顏真卿真跡,日本天皇夫婦分別說了句話

2020-12-11 大河報網

日本明仁天皇夫婦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參觀「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圖片來源:日本《每日新聞》)

記者 陳洋

中國國寶、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目前仍在日本東京展出。《每日新聞》消息,日本明仁天皇夫婦20日晚前往東京國立博物館參觀了「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

據《每日新聞》描述,顏真卿代表作《祭侄文稿》是首次在日本公開展出,因此天皇夫婦在參觀期間,一邊認真聽有關《祭侄文稿》的講解,一邊認真地欣賞顏真卿的書法作品。由於現存的顏真卿的真跡數量有限,所以明仁天皇在看到《祭侄文稿》後,感慨道「很好地保留下了」,美智子皇后則讚賞「珍貴的東西啊。」

另據報導,截至2月8日,此次「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參觀人數已突破10萬。

此前相關報導

原標題:我們質問日本如何保護顏真卿真跡,對方改口再改口!

針對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將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單方面借給日本展出,有可能給文物造成傷害一事,環球時報英文版(Global Times)記者今天致電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對方工作人員回應如下:

1 借《祭侄文稿》來展示是為了文化交流,不僅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合作,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博物院也有合作。

2 此次活動並非文物交換,是東京國立博物院從臺北故宮博物院借《祭侄文稿》來展示,並未交換文物展示。

3 東京國立博物院的特殊展示部門人員今天沒有上班,但據該工作人員了解,《祭侄文稿》是被放置在玻璃櫃中,平攤陳列。採訪中,該人士沒有提及會對真跡進行特殊保護。

4 遊客可以在指定區域隔著玻璃櫃對《祭侄文稿》拍照,但不能開閃光燈。(採訪:徐可越/GT)

東京國立博物館網站截圖

對於日方上述安排是否會對《祭侄文稿》造成傷害,中國文物專家似乎有不同意見。

一名中國文物保護專家對環球時報英文版記者表示,故宮博物院展覽也會使用玻璃箱,不允許對著文物開閃光燈拍照,是因為會發生光化學反應對紙張造成傷害。該專家表示,只要遊客不離太近拍照應該是可以的,日本現在的文物保護技術還是比較成熟的。

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教授龔德才認為,從光線波長及強度角度上講,遊客隔著玻璃櫃對《祭侄文稿》拍照,或多或少會對文物真跡造成影響。他介紹說,紫外線照射對真跡的損害最大,因此不能在室外展出。

作為另一事件當事方的臺北故宮博物院14日下午也接受了環球網記者採訪。其工作人員承認隔著玻璃櫃拍照對文物是有影響,但表示只要不開閃光燈應該影響不大。她還表示,「相信日本方面會小心對待展覽品」。對於為何將如此珍貴的真跡借給日方,工作人員則稱,「這是上層的策略,具體原因無法告知」。

該工作人員還反覆強調,「借出去還是會還回來,日本方面也會送給我們一些東西,之前有一些漆器或字畫真跡也會『回饋』過來」,但環球網記者問,這一次對方回饋過什麼來?對方表示,「還不清楚」。(採訪:小七)

但就在記者要發稿前,試圖再次向東京國立博物館確認有沒有特殊保護措施,這次對方工作人員的說辭有所不同。這項特別展覽的負責人對環球網記者說,《祭侄文稿》將被放在玻璃櫃中展示,「肯定會有特殊的保護,但具體會採取何種保護措施,需要明天親自看到實物才能得知」。

此外這位姓大山的負責人還表示,由於遊客直接進行拍照會對文物造成損傷,因此在展覽時是不允許遊客直接對展品進行拍照的。在明天(15日)還會就此次展覽召開記者會,會對相關問題進行回答。(採訪:崔天也)

如此矛盾的說法,會在16日開展時揭曉。

抱歉,就在環球網記者真要發稿前,再次與大山進行了溝通,他表示需要得到領導確認才能回復。最終,東京國立博物館給環球網的回覆是,會對《祭侄文稿》採取特殊保護措施。具體回應如下:

「《祭侄文稿》屆時將會在單獨的房間裡,裝在玻璃櫃中進行展示。遊客是禁止對其進行拍照的,只有擁有許可的媒體記者可以進行拍照,但也必須隔著玻璃櫃進行拍攝,並且不能使用閃光燈。」(採訪:崔天也)

此前報導↓

原標題:這都能借給日本,誰幹的!

不僅因為其中一件是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紙卷出爐近1400年後的脆弱性可想而知,可謂「展一次傷一次」,還因為這篇書法所代表的「氣節」。

然而,臺北故宮博物院為平息島內網民憤怒,還公開互相推卸責任,截至去年11月29日都未談定日本博物館的「回饋」展品。

觀察者網就此採訪到了華東師範大學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青年研究員樊波成,他表示,顏真卿《祭侄文稿》幾乎可以說是唐代書法的最高代表,而且是富有感情的真跡,和他平時的字大不相同,同時具有文物價值、藝術價值、鑑定價值,還有精氣神價值。

樊波成還指出,一般而言,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有制定一些不得出境展覽或是具體展覽規格的文物。例如,根據中國大陸規定,元代以前的書畫、絲作品都被禁止出國(境)展覽。

早在去年,黃智賢便在《夜問打權》中多次抨擊,稱「如果在日本展出,寧可這個國寶回到北京去!」

「顏真卿『復活』也寫不出的真跡」

13日,一條指責臺北故宮博物院,質疑《祭侄文稿》外借的微博引發眾多網民好奇和憤慨。

社交媒體截圖

上傳的海報顯示,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東京博物館將舉辦「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展出的文物中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有聲音提出,《祭侄文稿》去日本是正常的文化交流,為什麼網上這麼義憤填膺?還有人好奇這件國寶的珍貴程度。

但這從爆料者@黃昏的復活之藥 的簡單回覆中就可略窺一二:「《蘭亭集序》正本失傳已久現在只有複製品,所以現在來看可以說是最珍貴的行書手稿。」

臺灣一名有25年收藏經驗的專業古董收藏家在《故宮外借國寶,文物保存掀危機》一文中指出,《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是唐朝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後世譽為「在世顏書第一」、「天下行書第二」,與王羲之《蘭亭集序》、蘇軾《寒食帖》合稱「天下三大行書法帖」。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兵變,勢如破竹般直搗京城,顏真卿堂兄顏杲卿及其子顏季明鎮守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縣),顏氏一門30餘口被害。兩年後,顏真卿收復常山郡,命人至河北尋得顏季明屍骸,悲憤莫名,揮淚寫下《祭侄文稿》。

文章指出,「顏體字」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並不陌生,從小寫毛筆字的時候,多是臨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麻姑仙壇記》入門。顏真卿在面對巨大的國難與家變,更不舍其侄遇難之後,竟只剩一顆頭顱,無比悲憤和激動下,揮淚振筆疾書,寫下《祭侄文稿》,其文章敘述了一段國讎家恨的歷史,其字跡酣暢淋漓、一氣呵成,後世書法名家輩出,但臨帖《祭侄文稿》雖千百遍也無法達到它的氛圍。

及至公元784年,李希烈叛亂,75歲的顏真卿孤身前往敵營勸降, 被縊身亡 。

難怪微博人文藝術大V@蘇耷水 質疑道,「《祭侄文稿》已經不只是一件書法作品了,它不僅記錄了一代宗師的一生,也記錄了盛唐的毀滅。顏家滿門忠烈,被叛軍碎屍萬段,留下這麼個遺蹟。這種東西是可以借到海外展出做政治獻媚的嗎?」

社交媒體截圖

所以,華東師範大學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青年研究員樊波成向觀察者網總結道,顏真卿《祭侄文稿》差不多可以說是唐代書法的最高代表,而且是富有感情的真跡、無法複製,屬於即便顏真卿「復活」,也寫不出的那種,因為書中帶著真情、悲憤,和他平時的字大不相同。北宋書法家米芾等都是顏魯公的「粉絲」、「迷弟」,而顏真卿的東西除了文物價值、藝術價值、鑑定價值,還有精氣神價值。

他還指出,一般而言,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有制定一些不得出境展覽或是具體展覽規格的文物。例如,根據中國大陸規定,元代以前的書畫、絲作品都被禁止出國(境)展覽。

「展一次傷一次」

除了文物所蘊含的「氣節」與歷史轉折意義,此次出借之所以令眾多網民氣憤不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文物保護。粗略算來,《祭侄文稿》面世已近1400年。

實際上,早在去年11月24日,臺北故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出借顏真卿《祭侄文稿》和懷素《自敘帖》給東京國立博物館時,就已引發島內民眾質疑「對日本太大方」,臺北故宮內部還為此互相推諉。

據臺灣《聯合報》當時報導,《祭侄文稿》和《自敘帖》都經「文資法」核定為「國寶」,等級比核定為「重要古物」的翠玉白菜還高。考慮到書畫的脆弱性,臺北故宮1984年起陸續精選出70件名作列為限展品,規定每次僅能展出42天,展後須休息三年以上,其中就包括上述兩件文物。

即使在臺灣,顏真卿《祭姪文稿》和懷素《自敘帖》也已10年沒展出。《祭侄文稿》上次展出是在2008年「晉唐書法展」,海外展則是1997年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展出。島內網民為此「哀嚎」:「故宮對日本真的太大方了」,在臺灣都看不到,為何突然送到日本展出,而且連個公開說明會都沒有?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島內「立委」柯志恩就質疑此次國寶等級展品出借,東京博物館的宣傳物料上卻是連故宮博物院的字樣也未見,「如此重要的國寶外借,到底是誰決定的?」

林正儀 圖自臺媒  

對此,臺北故宮回應稱「這是在三年前馮院長時期就談定的交流展」,但遭馮明珠否認稱,「拿出合約來看看」,經她查實,《祭侄女文稿》外借東博是前任院長林正儀18年5月敲定的。

據報導,臺北故宮在社交媒體上稱去年七月已發新聞稿,而其官網上並無相關稿件。臺北故宮又表示,此事他們正在查,會再進一步說明。

關於東京博物館將出借什麼展品,現任院長陳其南也表示「還在談」,被指「明顯標準不一」。同時,微博認證為軍事博主的@防務微觀察 還提到了《西泠八家印存》在出借日本期間丟失的往事。

社交媒體截圖

上述臺灣古董收藏家則在臺媒撰文指出,站在文物收藏和鑑賞的角度而言,「紙壽千年絹五百」自古有雲,這是所有收藏家都明白的事,臺北故宮沒道理不知道。《祭侄文稿》和《自敘帖》皆為唐朝的作品,距今已逾千年,能完好保存到現在,全賴一千多年來歷代收藏家和博物館悉心呵護才達成。

這類紙本文物,本身就屬極脆弱、極易損的國寶,可謂展一次傷一次,其重要性不言可喻。文化交流確實重要,但未必要出借《祭侄文稿》這種國寶等級的文物,何曾見過或聽聞法國羅浮宮將鎮館之寶,《蒙娜麗莎的微笑》出借(連離開羅浮宮都不行)。

微博網友@某個張佳瑋 也提出,「縱然是臺北到東京,一路鄭重無比地運輸保存,然而陽光的紫外線會讓紙本泛黃褪色發脆。塵埃蟲卵會讓紙本風化。水蒸氣更是不能沾。換言之,除非這帖完全擱真空裡,否則是必然會受損的。」

日本的「前科」、出借程序受質疑、推諉責任等事實讓一些網民認為,臺北故宮難逃「獻媚」之論。

去年9月,網絡上還曾有消息稱,臺灣決定將臺北故宮文物中的2000件與日本交換,換取100件日本文物,交換展期50年,但臺北故宮博物院予以了否認。

上述臺灣古董收藏家建議,故宮文物不僅是全民的,更是全人類的資產,希望臺北故宮能改弦更張,改以其他適合的文物參與這次展覽,實為全人類之幸。

來源:環球網 編輯:裴申申

相關焦點

  • 顏真卿唯一的楷書真跡,曾經被日本人搶走,書法史上最大的遺憾!
    顏真卿楷書《自書告身帖》晉朝的楷書高手很多,以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但是目前我們看到的均為小楷,大字楷書沒有見過。如今,顏真卿的楷書傳世真跡僅有一冊,那就是這件楷書長卷《自書告身帖》。這件《自書告身帖》書與公元780年,這一年顏真卿71歲,正是他人生當中書法藝術最為醇厚的時候,這個時候其書法已經爐火純青,達到了入神坐照的境界。
  • 顏真卿72歲楷書真跡,曾被日本人搶走,如今世上只有這一件了!
    顏真卿楷書《自書告身帖》這件《自書告身帖》乃是顏真卿72歲所寫一件墨跡,也是顏真卿傳世唯一的楷書真跡了。也是學習顏體楷書最佳的一本入門法帖。啟功先生說:學習碑刻作品,要具備「透過刀痕見筆痕」的能力,若是沒有這種能力,學習墨跡本才是最合適的!所以對於初學者而言,儘量避免學習碑刻書法,這樣便不會走彎路,而這件《自書告身帖》便是學習顏體書法唯一的入門之選了。
  • 顏真卿真跡被臺北故宮借給了日本,卻不歸還給國家,這是什麼行為
    印著「子孫保之」的《祭侄文稿》,被臺北故宮博物院借給了日本。2019年1月,東京國立博物院門口張貼著一張海報:從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東京國立博物院將舉辦一場「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
  • 顏真卿唯一的楷書真跡,這字有千鈞之力,曾被日本人搶去,可惜了
    眾多周知,對於學習書法的人而言,單純學習碑刻作品是很難體會到真正的筆法的,就像啟功先生所說,要有「透過刀痕見筆痕」的眼力,才能真正學好碑刻作品,但是這對於初學者而言,顯然是比較難的。顏真卿的楷書其實是有真跡的,只不過這幅真跡沒有在中國。
  • 顏真卿書法真跡,在日本問世!有廟堂高古之氣,啟功:登峰造極
    書法史上,對歷代書家的做了排名,公認前兩名是:王羲之、顏真卿!可以說,書法成就上,顏真卿僅次於王羲之!能做到「字如其人」,並能將書法賦予「人格」力量,顏真卿算是「第一人」!真正的藝術品,往往都是「無意於工,而反極其工」,沒有絲毫做作,順其自然,一氣呵成,蘊含顏真卿悲憤交加的情感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因而也成了一幅有「生命力」的作品。
  • 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網友驚呼:真是絕了
    原創 覓渡君、令羽君 博物館丨看展覽#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近日衝上了微博熱搜。即便不曾專攻書法,也應該都練過顏真卿的字帖。他和柳公權是書法界的「頂流」,二人所創的字體被稱為「顏筋柳骨」。顏真卿《祭侄文稿》局部去年,許多「顏粉」都衝著《祭侄文稿》漂洋過海到日本看了顏真卿的書法特展。
  • ...顏真卿書法 日本旅遊 日本人氣 趙星 東京國立博物館 門票 紀...
    《祭侄文稿》來源:臺北故宮博物院網站  最新的數據顯示,此次展覽在日本人氣火爆,還吸引數以萬計中國遊客遠赴日本看顏真卿作品展,國內一些訂票網站高峰日的門票被搶光,遊客在平臺留言說熱淚盈眶,不忍離去。
  • 日本天皇夫婦會見川普夫婦,雙方用英語流暢交流忽略翻譯官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5月27日,作為日本「令和」時代第一個到訪的外國首腦,川普同德仁天皇夫婦會晤。在會談上,川普被德仁流利的英語驚到了,還詢問他是在哪裡學的英語。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天上午,迎接美國總統川普夫婦的歡迎儀式在日本皇宮宮殿前的東庭舉行。 歡迎儀式後,天皇夫婦與川普夫婦在「竹之間」舉行會見。
  • 川普會見日本天皇夫婦,歡迎儀式後雙方互換禮物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天也】日本廣播公司(NHK)剛剛消息,當地時間27日9時20分左右,川普夫婦來到皇居,會見日本新天皇德仁夫婦。歡迎儀式開始作為新天皇即位後的日本首位國賓,川普夫婦27日上午在皇居參加了歡迎儀式。NHK稱,為迎接川普夫婦的到來,德仁天皇夫婦早9時就乘車來到皇居等待。
  • 亞洲|明仁天皇今日退位 日本第一位訪華的天皇
    天皇夫婦首先登臨了對奈良、平安時代的日本文化產生強烈影響的長安舊跡大雁塔,尋覓遣唐使的足跡。巍峨的大雁塔昔日曾迎接一批批來自日本的遣唐使、留學僧。天皇夫婦登臨大雁塔二層,環視四周,傾聽身穿紅色袈裟的住持介紹大明宮、玄奘院遠景,仿佛時空倒轉,又看到了大批日本僧俗先人跋涉入唐的盛況。
  • 日本天皇夫婦全程無翻譯溝通 川普被嚇到「英文在哪裡學的?」
    日本德仁天皇27日正式在東京皇居歡迎來訪的美國總統川普,為日本進入令和時代以來,德仁天皇首次接見外國領袖。曾經在牛津大學留學的德仁天皇全程以流利英語與川普交談,川普似乎非常驚訝,不止誇讚德仁英語講得很好,還忍不住問「英文在哪裡學的?」 綜合日媒報導,川普27日上午偕同夫人梅拉妮婭,先出席了官方舉行的歡迎儀式,在東京皇居東庭與天皇德仁和皇后雅子會面。隨後,川普下午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展開會晤,晚間再出席宮中舉行的國宴。
  • 日本明仁天皇夫婦抵達北海道 將首次實地考察利尻島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讀賣新聞》8月3日報導,日本明仁天皇及皇后美智子於3日下午從東京羽田國際機場搭乘民用專機抵達北海道,並計劃出席即將在札幌市舉行的「北海道命名150周年紀念典禮」。明仁天皇夫婦此次訪問為期3天2夜。這是明仁天皇即位後第9次訪問北海道,夫婦二人則是第8次。此次訪問旨在慰問日本各偏遠島嶼的人民,並寄予深厚的思念之情。明仁天皇夫婦二人還將首次實地考察利尻島。報導稱,到達新千歲機場的明仁天皇夫婦將前往北廣島市一家殘障者工作的果園進行參觀。8月4日,明仁天皇夫婦將從札幌市結束訪問後當日返回並前往利尻島,計劃視察利尻島上的特產——海膽的培育基地。
  • 雅子妃讓日本天皇「心勞」
    12月9日,日本宮內廳宣布,天皇胃出血。皇室醫務主管金澤一郎說,「心勞」是天皇病倒的主要原因。  「祝賀御膳」是日本皇室使用的專有名詞,每年在天皇生日、皇后生日等日子才舉行,只有天皇夫婦、皇太子夫婦和皇次子夫婦參加。但是在2005年,天皇夫婦的女兒黑田清子夫婦也參加了「祝賀御膳」。皇太子夫婦的女兒愛子公主、皇次子夫婦的女兒真子、佳子公主不能參加晚宴,須在晚宴前祝賀天皇生日。
  • 日本天皇有意退位?日本宮內廳回應
    從左至右分別為雅子太子妃、愛子公主、德仁皇太子、真子公主,加古公主、文仁親王、悠仁王子和紀子王妃。2010年11月29日,明仁天皇和皇后美智子在東京皇宮的花園裡散步。  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天皇明仁因身體原因有意生前退位,提前讓位給皇太子德仁。
  •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外借日本,日本人看得懂嗎?
    最近顏真卿《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展覽這一件事在兩岸三地都引起了軒然大波,即使最溫和的朋友也都認為類似《祭侄文稿》這種一級國寶外展一次傷一次,臺灣故宮博物院這麼做實在太欠妥當。 所以我們想和大家聊一聊另外的話題,就是標題所寫的,顏真卿《祭侄文稿》在日本展覽,日本人會欣賞書法的美嗎? 於是我們搜集了許多關於日本漢字相關的資料,看完這些材料我們不得不說,相比徹底廢除漢字幾十年的韓國,現在日本還真有許多人會欣賞書法之美。 在談日本漢字書寫之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 日本明仁天皇夫婦觀看「小鮮肉」山崎賢人主演的電影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楊子晴】日本明仁天皇夫婦5月24日出席電影《羊與鋼的森林》特別試映會,同導演橋本光二郎、主演山崎賢人等一同觀影。《羊與鋼的森林》根據2016年榮獲日本本屋大獎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名青年調音師與各種各樣的人相遇相識,最終收穫成長的溫情故事。山崎賢人在其中搭檔三浦友和出演一對師徒。據日本《每日新聞》當日報導,日本明仁天皇觀影后嚮導演橋本光二郎稱讚道「謝謝你的付出,這真是一部好電影,電影中的場景非常貼合原著,很不錯」。
  • 天皇在日本至高無上?但被神秘機構牢牢控制,幾代天皇夫婦被折磨
    不過,在封建與現代的對抗中,日本既保留了傳統的封建特色,又注入了現代社會的政治元素。首相和天皇在他們國家是可以並存的,說白了這就是君主立憲制度,同英國的女王是一樣的。不過看似高高在上的天皇也會受制於人,那便是日本的一個政府機構即日本宮內廳。今天這個小故事就一起來分析一番。
  • 日本明仁天皇退位
    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劉秀玲日本明仁天皇4月30日正式退位,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明仁天皇在位30多年間,日本多次經歷天災,沒有戰爭。平成最後一天講話,明仁寄望下一個時代依然和平。【結束公務】30日清晨,日本多地降雨。上午10時許,明仁身穿「黃櫨染御袍」,依次前往皇宮「賢所」「皇靈殿」「神殿」,向三座宮殿供奉的天神和歷代天皇報告即將退位,結束在位期間最後一次宮內祭祀。皇太子德仁身穿黃丹袍一同行禮,明仁的次子文仁夫婦和其他皇室成員列席。
  • 日本天皇夫婦抵達越南 學生舉兩國國旗歡迎
    日本天皇夫婦抵達越南 學生舉兩國國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