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題記
我有一個夢,我卻不知何處尋她。
我曾無數次呼喚她,但卻沒有收到她的回答。
夢裡的地方,叫淶水。
淶水從遠古走來,跋涉過黃沙飛舞的蠻荒,如一曲蒼茫的伶倫度過龍門天關,在版畫上那仕女的眉眼間留下柔美的神採。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的,其中黃帝曾經與蚩尤進行了一次關鍵戰役,逼迫蚩尤退出中原,遠走西南蠻荒之地。
淶水,就是這次關鍵戰役的主戰場,象徵著「兵禍息、萬國和」的 「合符釜山」,在淶水縣城西南5公裡處。
黃帝親自發明的指南車,是戰勝蚩尤的秘密武器。淶水人世代口授心傳,保存了這項技藝。如今,淶水民間多能工巧匠,特別擅長紅木家具製作和刀工雕刻。
從明清起延續至今的「京作」硬木家具,能歷經百年而不衰,就在於這些技藝有著民族精神的靈魂。
淶水的這座山上,現在還有一片「小石林」,嶙峋的石頭會說話,這裡可能就是最早的中國。
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淶水的景泰藍技藝,出現在乾隆年間,至今仍主導著北京市場的行情。這裡的古建磚瓦製作技藝,至今也已有300多年。
淶水的雕刻究竟多麼厲害,這麼介紹吧,新中國人民幣雕版專家蘇席華,就出生於淶水縣溫辛莊村。
崛起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土坷垃」版畫會,一度曾紅遍全國美術界,多次赴東亞、西歐展出。淶水畫家的美術作品已有40餘件獲全國、省級獎項,國內外收藏80餘件。
淶水書法家也很多,曾任淶水縣書協主席的朱學武,師古不泥,真草隸篆樣樣擅長,隸書更勝一籌。「不論何字何體,不管何種寫作場合,也不挑剔筆墨」總能寫出好字,被譽為「三不」書家,獨步瀚海,德藝雙馨。
淶水,就像一個美麗的藝人,在富麗堂皇的宮殿裡躍然起舞,舞姿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像一朵驕傲的紅蓮,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度聞?
淶水,就是「宮廷禮樂」誕生地,人類從這裡宣告了文明史的開端。這裡高洛古樂石破天驚的出現,有力佐證了古代禮樂對建立國家秩序的重要性。
如今,我們只能想像,千百年前的伶倫,在淶水的樂平山究竟發出了什麼樣的音符。評書巨匠單田芳,祖籍就在這裡的南高洛村。
淶水精神裡,有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公元266年,祖逖在淶水出生,這位英雄對歷史影響究竟多大?很難概括出來,與其有關的成語很多,比如聞雞起舞、擊楫中流、祖生之鞭、枕戈待旦等。
西晉永嘉年間,祖逖帶領著淶水鄉黨遠走他鄉,避亂於江蘇鎮江一帶。五年之後,祖逖再次以這些淶水子弟為骨幹北徵,希望能夠回到故鄉。最終因東晉內亂迭起,祖逖在內耗中憂憤病死。
身可以死,百年後不過一鞠細沙,隨風散了。但靈魂卻永遠不滅。「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琅琅的讀書聲在拒馬河兩岸一遍遍迴響。淶水人的夢,沒人能奪走。
魏晉南北朝時期,淶水籍的祖衝之率先發現了世界圓周率,其傑出成就成為數學史上的裡程碑。現在的淶水,是世界圓周率的故鄉。
也許你會說,那時候的淶水離我們太遠。現在似乎已經看不到那曲霓裳羽衣的華美,也難以體會秋風瑟瑟時祖家軍的辛酸苦辣,圓周率早已只是歷史上那輕描淡寫的一個數字,那些血淚那些豪情,誰還能夠感同身受。
可淶水的輝煌,從來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散。
1939年1月,蕭克將軍來到淶水,建立了平西根據地,這裡成為晉察冀最鞏固的地區之一。緊接著,丁玲、田間、田華、楊沫、陳強、曹火星等當時的延安文藝青年紛紛來到這裡。
挺進軍宣傳部長羅立斌根據流傳在紫石口的傳說,創作了兩幕歌劇《白髮女神》,在晉察冀根據地不同的地區演出。後來,經邵子楠、賀敬之、丁毅等重新創作,形成了膾炙人口的紅色經典《白毛女》。
1943年9月,群眾劇社中年僅19歲的曹火星,在淶水一座叫「青石板」的小山村暫住,他在這裡共創作出五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後來,名字裡又加了一個「新」字,成為經典唱曲。
就是在這裡,淶水再一次用歌聲喚醒了中國人的骨氣。先人們曾用自己的脊梁撐起了泱泱華夏,淶水人永不屈服。
淶水的夢,做了五千年,現在還要繼續做下去。現在,開放的淶水敞開了胸懷,中電科、北京公交等企業先後入駐。這裡充分尊重每一寸土地價值,挖掘、傳承淶水歷史文化精髓,彰顯一個古老縣域的人文情懷。
很多北京的創業者選擇在淶水置業,縣城裡的花溪壹號院曾多次召開環京社區精神研討會,被譽為「讓夢想生長」的地方,佳園綠影,境自盛開,這裡以古淶水縣域規制為藍本,再現文化涵養和歷史哲思。
回望過去,多少人義無返顧地泅渡在歷史的河流裡,只為與淶水相遇。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火種,但淶水的夢想將我們聚在一起時,就是最暖的烈焰。
夢已起航,我心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