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郭帆和餃子在哪裡?中國青年導演和編劇生存狀態一覽

2020-12-25 騰訊網

日前,「2019-2020中國影視行業青年創作者生態調查聯合報告」在各大平臺發布。該報告由《2019-2020中國青年導演生態調查報告》和《2019-2020中國青年編劇生態調查報告》兩份子報告組成。

通過對近400位中國影視行業青年創作者的線下訪談和線上問卷的形式,這兩份報告為讀者描摹出一幅生動鮮活的中國影視行業青年創作者群像。

中國影視行業工業化發展至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遠遠大於人才的供應和儲備,而工業化建設的核心人才——編劇、導演、製片等,需求遠遠大於供給。越來越多的製片公司把目光投向了青年一代,期望能在這批人中發掘有能力者。

而對於青年創作者來說,環境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會帶來困擾和局限,他們自身亦不可避免地經歷著嬗變和迭代。創作者與製片方在立場、需求、對能力的理解以及溝通方式上的差異,也時常導致誤會或矛盾出現。「2019-2020中國影視行業青年創作者生態調查」就在這個背景下誕生了。

調研方希望能夠通過更準確、更直接、更科學的行業調研方式,聚焦在中國影視工業化的核心「人」身上,搭建行業和青年創作者之間互相了解和溝通的橋梁。

導演:作品最重要價值體現在觀眾口碑上

此次聯合發布的第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由凡影·畫外hoWide聯合驚迷影視、藍莓影業、樂創文娛、淘夢和星火計劃共同出品的《2019-2020青年導演生態調查報告》。

該報告調研了187位活躍在電影、電視劇及網生內容等領域的青年導演。他們的平均年齡為32歲,93%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43%擁有海外留學經歷。報告全方位調查了這批青年導演對創作環境的訴求、對內容本身的理解、對行業趨勢的觀察以及對自我身份的認知。

報告顯示,有38%的受訪導演處女作發布於網絡平臺,還有10%的導演明確表示將專注於網生內容領域的發展。此外,有海外求學背景的受訪者中超過八成人接受過導演專業教育,而他們發表處女作時也偏愛專業度更高的電影節。

報告還調研了青年導演們對導演工作的理解。63%的受訪導演認為,自己作品最重要的價值應該體現在觀眾的口碑上,其次是自我藝術追求的實現和業內的肯定。在我們列舉的多種描述中,匠人、藝術家、追夢人是青年導演們最為認同的三種身份。

報告還顯示,受訪青年導演們普遍認為,與中國影視行業相似,國內導演崗位整體面臨著「缺乏行業標準,工業化體系不健全」的困境。

提高各工種專業度是受訪導演們最在意的事情,半數人認為,中國影視產業最缺乏的專業支持就是從業者培養機構。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青年導演們的創作也受到了影響。

年前過半數的受訪青年導演的項目都還在早期開發和籌備階段,只有4%的受訪者的項目因疫情影響直接中斷,多數項目轉到線上繼續進行溝通和籌備。同時,參與補充調研的121位青年導演中有54%的人明確表示,此次疫情對其2020年的整體收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編劇:希望對自己的作品多一些主導權和話語權

而此次聯合發布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則是由華語國際編劇節聯合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凡影·畫外hoWide共同出品,與編劇圈、好劇邦、劇本君的電影世界、拍電影網、派樂傳媒、上科大-南加大影視培訓項目、影視工業網等機構和媒體聯合發布的《2019-2020青年編劇生態調查報告》。

相較於導演、演員這類高光職業,作為故事創作核心的編劇群體常常顯得過於低調。而處於事業起步階段的青年編劇,則更是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境。

基於此,調研方儘可能地觸及了行業內大多數符合條件的青年編劇,一對一發出並收回208份有效問卷,形成了這份報告。

參與此次調研的編劇平均年齡30歲,其中84%的受訪編劇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和青年導演類似,這批青年創作者都具備較高的基礎素質。

比較明顯的不同在於,此次受訪的 208 位編劇大多是在中國本土接受高等教育,其中只有13%的編劇有海外求學經歷。有編劇表示,華人導演在海外發展或還有機會嶄露頭角,而編劇所面對的文化隔閡似乎很難通過劇作消弭。

報告顯示,作為行業資歷不深的青年編劇,有七成受訪者都是經由老師或朋友的介紹來獲得項目機會的。超過七成的受訪編劇上一年的稅後年收入在20萬元人民幣以下。

同時,有50%的受訪編劇明確表示未來會向製片人、導演等崗位發展,這群人中男性略多於女性。究其根本,多是希望對自己的作品多一些主導權或話語權。

談及自己作品最重要的價值時,超過半數的編劇把「觀眾口碑」「業內的肯定和榮譽」以及「自我藝術追求的實現」放在了前三位。

至於整個編劇行業面臨的主要困境,大多數受訪編劇的意見集中在「製片方專業度參差不齊」以及「行業缺乏評判標準和定價體系」上。

同樣,在新冠疫情補充調查中,參與的109 位青年編劇中的61%在疫情發生前有項目處於創作和開發階段,22%的編劇處於暫時沒有項目的狀態。

受到疫情的影響,有45%的受訪青年編劇明確表示 2020 年度收入將會有不同程度的減少,36%的人稱尚不明確。

當被問及是否考慮疫情相關題材的創作的時候,62%的受訪編劇表示會考慮,也有38%的編劇明確表示不會進行相關創作。

這兩份報告集結了近四百位中國影視產業核心青年創作者的態度、觀點和生存現狀,除了挖掘他們對創作、職業身份和行業的認識之外,還對其喜好、作息、身心狀態等個人情況做了深入了解和調查。

我們也能看到,越來越多的製作公司和平臺向青年創作者們伸出了橄欖枝,更為寬鬆和良性的行業發展環境正在慢慢形成。

相關焦點

  • 《中國銀幕》年度導演 郭帆餃子等青年導演上榜
    郭帆攜中國科幻橫空出世、餃子打破動畫片票房天花板、曾國祥交出青春片完美答卷、騰叢叢帶女性題材引發廣泛關注……青年導演鬥志昂揚、朝氣蓬勃引領中國電影邁向新時代,開啟新徵程。,在中國夢、電影夢的共同感召下,由陳凱歌掌舵,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集結在一起,組成中國電影導演夢之隊。
  • 內地最強的9位80後導演:《哪吒之魔童降世》導演餃子排名第二
    第九位:田羽生這位名字有點像武俠小說人物的80後導演,畢業於中戲的戲劇文學系,早年主要做編劇,最著名的編劇作品是徐崢、王寶強主演的那部《人在囧途》。第三名:郭帆《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喜歡蓄短鬍鬚,看上去年齡不小,實際上他比吳京還要小六歲,他稱呼吳京為「京哥」。郭帆並非科班出身,他大學學的是法學,個人熱愛畫畫,這倒很像《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餃子。
  • 看了郭帆黃曉明周冬雨等明星的好消息後,你就會很喜歡
    一、最佳導演郭帆:《流浪地球》非常成功郭帆參與導演的《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電影,和其它現實題材的電影相比,帶有科幻色彩,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如果說百花獎的評選標準是優質電影,那麼《流浪地球》便是優質電影中的王者。
  • 專訪丨《流浪地球》導演郭帆的「理智與情感」
    關於「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討論已經持續了很久,2019是否能成為「元年」尚不得而知,但《流浪地球》的確為這一年開了一個好頭。除了電影本身外,非科班出身的八零後導演郭帆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他是如何接下劉慈欣第一部影視化作品的導筒的?郭帆測試指骨骼。
  • 郭帆:一切歸零,再啟徵程
    12月26日,海南大學優秀校友郭帆在思源學堂大禮堂作主題為《開始的力量》的演講,與青年學生分享追夢歷程。學校黨委書記武耀廷,副校長梁謀出席活動。活動由校團委書記俞花美主持。武耀廷在思源學堂A102與郭帆親切交談。他代表學校熱烈歡迎郭帆回訪母校,感謝郭帆對母校的關心、關注和支持,並介紹了學校近年來各方面取得的新進展、新突破。
  • 「專訪」《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我們的科幻片還是小學生,一片蠻荒...
    吳京飾演劉培強是一名太空站的太空人要用國際先進的工業體系講述中國的科幻故事並不容易,導演郭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從小就希望拍攝科幻電影的他,在拿到版權後並沒有跟《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直接會面,直到影片即將拍攝完成,兩人才第一次見面進行探討。在此之前,郭帆完全依靠自己和團隊的力量,在推進這個不受人相信的項目。
  • 新《終結者》中國首映 施瓦辛格:我回來了!「流浪地球」導演郭帆...
    回歸這部新《終結者》電影擔任製作人兼編劇詹姆斯·卡梅隆專程為中國首映活動發來特別視頻。首映現場,「終結者」系列忠實粉絲、《流浪地球》導演郭帆驚喜亮相向主創們贈送禮物。郭帆表示:「就是因為23年前我看了《終結者》,因為這個影片我在那個時候下定了一個決心,我要去拍科幻片,於是23年之後我們看到了《流浪地球》。」
  •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做客《今日影評》:強大祖國哺育優秀科幻
    紐約時報以《中國電影工業終於躍入「太空時代」》為題對電影做出了專題報導,表示「中國作為科幻電影後來者的局面即將發生改變」。在《流浪地球》中,中國人帶著地球開展了一次充滿浪漫詩意的流浪冒險之旅。2月8日,《今日影評》特邀《流浪地球》導演、編劇郭帆帶領觀眾共同領略「中國表達」給科幻電影帶來的獨特情懷。
  • 208位編劇年收入過百萬隻有11人,青年編劇之死背後的青年編劇們
    這份工作在邀約生產機制下生存。2019年,影視行業有一千多家公司破產,如果甲方製作機構停止工作,編劇就沒有合約。大部分青年編劇們已經做好了2020年減少收入的打算。這折射了影視編劇行業的一個事實:項目死亡率高,從業者超時工作成常態,許多人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一份調查了200多位青年編劇的報告顯示,編劇本身就是一個要面對複雜關係的職業,發展空間更是堪憂。這份工作在邀約生產機制下生存。2019年,影視行業有一千多家公司破產,如果甲方製作機構停止工作,編劇就沒有合約。
  • 沒有天賦別做導演?《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不一定
    在大多數人看來,電影導演,是一個屬於"天才"的職業。《我不是藥神》的導演及編劇文牧野,無疑就是一位極其富有天賦的電影人。和大多數行業需要多年積累才能有所成就不同,太多的電影導演,靠處女作就驚豔了全世界。
  • 一個青年編劇之死
    作者/雅莉 一周前的一個夜晚,獨居的青年編劇魯念安被發現死在家中。 一切都來得很突然。誰也不知道他死之前經歷了什麼。這個30歲的年輕人安詳地躺在床上,蓋著被子,桌上的電腦裡還存著他未完成的劇本,房間裡的貓無助地叫著。
  • 周冬雨易烊千璽捧百花獎 《我和我的祖國》獲最佳影片
    《我和我的祖國》無懸念問鼎本屆百花獎最佳影片,備受觀眾喜愛的現實題材作品《我不是藥神》榮獲優秀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歸屬《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導演兼編劇餃子
  • 中國電影博物館開館!郭帆吳謹言胡先煦「雲遊」經典
    在六位主持人的帶領下,電影藝術家王曉棠、陶玉玲、李前寬、肖桂雲,電影人郭帆、吳謹言、胡先煦、王嘉、鄧恩熙、王鏘、張婧儀,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索亞斌、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姬少亭、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李劍平,青年配音演員瀚墨、擬音師毛碩、王子威,中國著名影視造型藝術家白麗君等老中青三代電影人齊聚一堂,帶著網友一同「雲遊」中國電影博物館,講述中國電影時代故事,傳承中國電影的優秀文化。
  • 十多名電影人探討青年編劇未來發展 為他們創作和成長提供長期扶持
    「編劇的寫作是有一套系統完整的培訓方式,我們也希望進一步深化青年編劇的培養,讓孵化率更高,對編劇進行更精準和更深入的培養,這是我最近在思考的問題。」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主任、中國電影編劇研究院院長黃丹介紹,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編劇研究院成立於2015年,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包含招生、培養、教學、路演、推薦等完整的模式。
  • 訪青年影視編劇、導演「沙縣俠」羅谷
    人物名片羅谷,青年影視編劇、導演,44歲,沙縣高橋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曾任CCTV-2「經濟半小時」民營企業家人物節目《財富與夢想》欄目編導這個「沙縣俠」出生在沙縣高橋一個叫山坊的小自然村,家中6個兄弟姐妹,羅谷排行老么。幼年的羅谷和村裡所有的孩子一樣,上山砍柴,下地耕作,農閒放牛,最開心的是去外婆家。羅谷的外公曾在國民黨軍隊服役,因為歷史原因去了臺灣,與家人失聯。外婆溫婉賢淑,每臨大事有靜氣。在羅谷的印象中,她和其他農村婦女不一樣。在外婆和哥哥姐姐們的影響下,羅谷從小就喜歡讀書。
  • 郭帆導演的成功是《論語》「己欲達而達人」的一次成功「變現」
    電影看完了,人們將目光轉向創作的人,它們的導演郭帆、寧浩、韓寒。在創作過程中的幕後故事,似乎如同影片《流浪地球》中所表現的某些精神氣質一樣,打動人心,勵人神志。如果說《流浪地球》是以中國人生活哲學的家國情懷為背景思維的話,那麼在這些導演身上則繼承著、體現著、發展著忠與仁及義與智的文化精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哪吒》成中國影史票房第二,《流浪地球》導演手繪慶祝圖
    郭帆的手繪賀圖其實,說到郭帆導演,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在微博上為哪吒加油助威了。在7月29日到8月31日,他共5次發博,均表示自己對這部動畫的喜愛,和對導演餃子的祝福。而他的評論也得到了餃子導演的回應和感謝,正可謂是惺惺相惜!
  • 2017 NEXT IDEA青年編劇大賽啟動 最具潛力編劇新星即將上線
    2017 NEXT IDEA青年影視人才計劃中青年編劇大賽已於6月6日啟動並開始徵集報名,下一個將夢想照進現實的人就是你!大賽開啟之際,在2016年青年編劇大賽中脫穎而出的NEXT IDEA學員們,紛紛帶著自己的經驗講述「前輩」與NEXT IDEA的緣分。
  • 北影節行業對話:編劇轉型導演後每一步都是困難
    1905電影網訊近年來新導演力量頻頻崛起,這一現象背後,編劇轉型導演的趨勢尤其值得關注。4月18日下午,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由編劇幫承辦的行業對話:第五屆中國電影編劇研討會——「從編劇到導演的成長之路」在京舉行。
  • 劉德華並未出演《流浪地球》,導演郭帆為何在片尾鳴謝劉德華?
    2019年2月,一部《流浪地球》重新讓大家刷新對於國產科幻片的想法,這部電影可以說的國產科幻片的裡程碑,導演郭帆也是憑藉這部電影一躍成為知名導演。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太陽極速衰老膨脹,在不久的將來地球將面臨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