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老巷記錄著這座城市的驕傲與遺憾,珍藏著人們的回憶與夢想。
儘管時光匆忙,對於那些曾經在老街老巷生活過的舊時光,卻如此難忘。
對於很多樂山人來說,窄小狹長的巷子也是兒時不可缺少的回憶。
幾十年如一日的時光,經由它們,留下刻痕,每一條巷子都那麼不簡單……
新城的高樓大廈一棟棟拔起,現在也只能在老城區看到老街老巷了吧,但很多樂山人小時候最愛做的事,就是和小夥伴們在巷子裡穿來穿去~
灰色或者紅色的磚,被太陽曬得發黃的木門,還有老舊的門牌號,好像都停駐在那裡,靜靜的細數著時光。
放學後,晚飯前,和鄰居小夥伴們在巷子裡玩鬧的時間總嫌不夠,趴在巷子角落彈彈珠,或是追逐打鬧。
傍晚時分,誰家做了什麼好菜都能聞出來,那飯菜的香氣可能從街頭飄到街尾。家長們高音喇叭似的的呼喚聲也此起彼伏:「回來吃飯吶!!!」
夏天的街巷是最有人情味的,人們總喜歡搬出家裡的藤椅或者躺椅,放在路邊,叔叔們打著赤膊,一手端一瓷杯茶,一手搖一把大蒲扇。
那時候的快樂,那麼簡單又樸實,乘涼時一塊冰西瓜就足以讓人滿足,無憂無慮的時光多半耗在這些巷子裡了。
走進小巷子裡,會發現各家門口曬著不同的東西。有的人家曬衣服,有的人家曬鹹菜……
錯綜複雜的晾衣繩與各種電線交織在一起,抬頭望去,像是織了一張大網。
街道兩邊的商鋪,老舊斑駁,一家接一家,一戶連一戶,柴米油鹽醬醋茶......出個門就能全部買到。
還有許多老行當,例如磨菜刀、理髮刮臉、修鞋、縫衣服、舊書攤等等,是那時候人們眼中一年四季不間歇的風景。
還有小販騎著三輪車馱著小吃,叫賣聲在巷子裡迴蕩:「蘇稽米花糖、花生糖、桃片糕、綠豆糕、絲絲糕、油果子......」
御史巷
御史街,顧名思義是因為街上曾出了一名御史(趙啟充),隱藏在婺嫣街中段(小屋裡書屋的對面)。
這裡對於外地的遊客很陌生,但是在老樂山人的眼中,它是樂山生活和文化的縮影。
住在老居民樓「平安樓院」的人們,每天在這條巷子上來回走上數遍。
巷子裡的一處茶館,一到下午總是坐滿了人,一杯茶一根煙,伴隨著麻將清脆的撞擊聲,滿是人間市井氣。
巷子裡有「樂山味道」的代表美食,老嘉州甜皮鴨。住這條巷子的人,幾乎都是她家的老顧客了。
皇華臺巷
皇華臺巷,這條被人遺忘的百年老巷,你知道嗎?
古時水上交通便利,朝廷大臣們來樂山都是坐船到平江碼頭停船上岸。
而皇華臺就成為了樂山地方官員們等候的地方,且普通百姓禁止靠近!所以說這裡曾是名臣簇擁一點也不為過。
走進巷子,你會發現「此處危險,請勿靠近」的警示牌到處都掛著,尤其顯眼。
曾經住在這裡的人都搬走了,房子失去了人氣兒便慢慢腐壞,這些凌亂破敗的房屋,又是誰曾經的家園呢?
而在巷子深處還是住有人家,巷子裡還曬著花樣復古的床單。
雖然隔著一條街就是都市繁華,但他們的生活絲毫沒有被影響,生活還是那樣的不慌不忙。
一條巷,一把椅,一個老人,在陽光下,一坐就是一下午。
範家巷
說起範家巷大家可能不知道,但一說起審計局對面的那條穿到王浩兒的巷子,可能大夥就一下清楚了。
住在這裡的大多都是老年人,還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住在這裡,這裡到處都掛著招租信息,一個單間一個月才幾百塊錢。
比起帶電梯的商品房,這裡也許更有溫度吧。街頭巷尾的鄰居,在這個空間也會打開話匣子,充滿溫暖。
巷子裡的老宅院,門口還留著春節張羅的對聯和紅燈籠,在老舊的建築下襯得更加色彩鮮豔。
巷子不長,茶館卻不少,在這裡娛樂的幾乎都是上了歲數的人,也許是退休生活太過無聊,下午都來這裡打發著時間。
也許不久,這些老街老巷將會變為另外一種模樣,有人不舍、有人遺憾、有人無動於衷......無論何種情感,老巷任世外繁華衰敗,而無一聲嘆息。
大抵也正因如此,有些人心裡有老巷,這裡才多了幾分韻味、幾許情懷吧。
老城區的舊巷子裡,和幾十年前或許並沒有太大不同。帶上你的心,讓我們一起去重溫……
哪條樂山小巷裡又有你的足跡呢?
來源: 樂山同城會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