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呼和浩特4月6日電 題:內蒙古產假增至158天:有人歡喜有人愁
作者 張瑾嫻
30歲銀行職員王靜「不生娃」的觀念在最近有所變動,很少關注新聞的她,在聽說內蒙古自治區生育假增加至158天的消息時,不禁上網搜索了相關諮詢,以確定這一政策真實且與她相關。
幾天前,內蒙古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對《內蒙古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修改。修改後的條例明確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取消晚婚假並增加15天婚假(增加後婚假為18天);夫妻女方除享受國家規定98天產假外,再增加產假60天(增加後產假為158天),並給予男方護理假25天;休假期間的工資、福利等待遇不變。
王靜告訴記者,結婚三年來,她始終沒認真考慮過生孩子的事,「別人是恐婚,我是恐生。」王靜笑著說,儘管家人時常勸她,早生風險小,但她還是不願將這件事提上日程。
「總感覺時機不成熟,生活工作節奏快,沒時間生孩子。備孕、懷孕、生產、哺乳,這前前後後需要很多時間。所以,先不生,以後再說。」秉持這種理念的王靜在「催生」壓力下堅持了三年,終於在158天這個對她來說「超長假期」的「刺激」下決定認真考慮一下,「或許該做準備了。」
面對利好生育政策,就職於一家新聞媒體單位、如今已是一個8歲孩子媽媽的楊女士談起當初生孩子的事情,仍有所感慨。「差點把工作丟了,請完3個多月的產假後,由於身體狀態不好,只能再請假2個月,結果由於休假時間長,對工作有所影響,返崗時只好按要求調動了職位才保住飯碗。」楊女士說道。
如今超過5個月的法定假期,讓楊女士不再有後顧之憂。她說:「之前都不敢想再要一個孩子,現在國家鼓勵二孩,我也可以放心地給孩子添個弟弟或妹妹了。」
然而,也有人因新政策而犯愁。去年離職創業、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成立一家廣告公司的梁月正琢磨如何破解可能面臨的難題。記者了解到,梁月的公司職員女性為多,財務、文案、設計、以及對外業務的工作人員更全部為適婚、育齡女性。同時,已有孩子的女職員也因產假延長而對要二孩「蠢蠢欲動」,這讓梁月對未來一段時期內人員可能大面積「缺席」而倍感壓力。
「我這兒的人員崗位幾乎沒有替補或換崗的設置。如果一名員工休假5個月還可以勉強應對,要是多名職員同時請這個長假,那麼這期間屬於她們負責的工作就會面臨癱瘓,臨時招聘新人也存在各種掣肘因素。」梁月表示,對於這事兒,他也諮詢了多位朋友,但現在依然無解。
2015年,中國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為推進二孩政策的落地,全國多個省區相繼修改了本地區的計生條例,相應延長了產假時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