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這塊湖南文化的品牌擦得更亮——省會文藝家《湖南日報·湘江...

2020-12-25 華聲在線

7月3日,省會文藝家《湖南日報·湘江周刊》提質創新座談會在新湖南大廈召開。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陳薇 李婷婷

深情的回憶,熱情的鼓勵,深切的思考,剴切的建言……7月3日,新湖南大廈會議室,清風習習,湖南日報盛邀的省會15位文藝界專家匯聚一團,為湖南一方重要的文藝陣地——《湘江周刊》如何提質創新,建言獻策,普渡真針。3個半小時的座談會,情真意切,話鋒新銳,讓人如坐春風,獲益良多。

湖南日報文藝副刊:文學愛好者的出發地

王躍文

「我的文學夢是從湖南日報文藝副刊起步的。」省作協主席王躍文說,1989年8月8日,他在《湖南日報·湘江》發表了散文《書房小記》,這是他最早公開發表的文學作品。從那時算起,他從事文學創作31年了。

「以前我沒想過能當作家。第一篇文學作品發表後,我收到《湖南日報》的10元稿費,很受鼓舞,產生了有沒有可能把稿費攢到500元的想法,於是抓緊學習、寫作。如果沒有這篇文章的發表,我很可能不會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王躍文說,《湖南日報》在發掘文學新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譚談

「我離開湖南日報37年了,這次是回娘家,她一直溫暖著我的心。」中國作協副主席譚談曾經是湖南日報文藝副刊編輯,在報社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一直鮮活地湧動在他的心裡。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風雨山中路》和中篇小說《山道彎彎》都是在這裡工作時寫成的。

「與文藝期刊比,報紙的文藝副刊與現實連接更緊密。」譚談建議,每年編寫一本優秀副刊作品集。

劉克邦

「《湘江周刊》的每一期,我都會看。現在每周五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新湖南客戶端閱讀《湘江周刊》電子版。」省散文學會名譽會長劉克邦說,20世紀80年代初,剛剛從學校畢業參加工作的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第一次投稿《湖南日報》,沒想到就見報了。從此,他與《湖南日報》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7年4月27日,《湖南日報》刊登他的散文《再進雅安村》,文章受到時任省文聯主席譚談的青睞,他由此成為了省作協的一員。劉克邦認為,《湘江周刊》的每期都很精彩,4個版面各有特色。建議多召開座談會,多與作者讀者交流。每年出精選文集。

紀紅建

「2012年,我的報告文學《夜宿雪峰山》就在《湖南日報》上以將近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發。」青年作家紀紅建說,《湘江周刊》是培養作家的搖籃,更是溫暖的家園。

緊跟時代,聚焦重大事件,打造文藝高地

《湘江周刊》每周五在《湖南日報》出刊,5年來,全省廣大文藝家和文藝愛好者閱讀、討論《湘江周刊》已成為一種文藝現象。

祝平良

「《湘江周刊》作為省級黨報的文藝副刊,是我省最重要的文藝陣地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祝平良認為,《湘江周刊》有4個特點:立足權威,全面反映湖南文藝的歷史與現狀;緊跟時代,努力讓辦刊更加貼近生活;體現多樣,涵蓋了文學藝術的各個門類;注重品質,始終讓辦刊質量在高位運行。

他提出,要緊跟湖南文藝的重點工程和重要大事,打造綜合性文藝平臺,繼續發揮在推介文藝新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培養適合新時代和當下特色的採編隊伍,進一步探討融合發展的方式方法,打造文藝高地。

夏義生

「《湘江周刊》要站在湖南文學史的角度推廣本土名家。」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夏義生表示,《湘江周刊》要與省文聯、省作協以及各個專業研究機構合作,從研究的角度,成系統、成體系地推廣名家,覆蓋文學和藝術的各個門類。

他還提出,現有文藝欄目要向網絡文藝靠近,「當下,網絡文學已成為一個獨立的文學類別,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青少年更多地通過手機終端進行閱讀,網絡文學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大。《湘江周刊》作為主流媒體,不能放棄這一重要陣地,應該主動出擊,以網絡思維研究思考,引導青少年形成高雅的文學審美趣味。同時,加強對深度報導的策劃。」

倪文華

省文旅廳藝術處處長倪文華認為,《湘江周刊》風格清新,版面時尚。他建議,增加戲曲、書法等中國傳統人文方面的內容,注重中國當代前沿的生活現象和重大事件;增加重大主題的專題性策劃;加強對各藝術門類的代表性人物的報導。

打造精品:貼近人民,發掘新人

新聞性、社會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以及內容形式上的綜合性,構成了《湘江周刊》的獨特性。

吳友雲

新聞性是報紙副刊的獨特性之一。省演藝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吳友雲認為,《湘江周刊》可以更多關注我省文藝界的新人、新事、新潮流,解讀當代文藝的新潮流、新趨勢,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梁爾源

省詩歌學會會長梁爾源強調,《湘江周刊》要放開眼界,不能局限於湖南,應適當引進全國優秀文學作品,好的文章會給人們以知識和享受,對於陶冶人的性格,培養人的情操,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彭國元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副總編輯彭國元透露,他曾做過多年的副刊編輯,對副刊有極深的感情。他強調「精品」概念,認為《湘江周刊》今後要多做重點策劃、深度報導。在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的當今時代,人們的視野變得廣闊,思維也變得活躍,因此,副刊也要做到多元化定位,雅俗共賞。

報紙副刊是培育文學新人的重要園地。《湖南日報》曾以將近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發紀紅建的報告文學作品《夜宿雪峰山》,當時給予了這位青年作家莫大的鼓舞與溫暖。如今紀紅建已在報告文學領域闖出一番天地,擔任了湖南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

王躍文寄語《湘江周刊》,繼續在發掘文學新人的方向上多使力,爭取推出更多的名家大家,把文學湘軍聲勢造得更大。紀紅建則認為,《湘江周刊》培養了很多文藝家,有許多粉絲和擁護者,今後可以組織更多規模化的策劃,刊發更多沁潤心靈的佳作。

謝宗玉

省作協副主席、毛澤東文學院管理處主任謝宗玉坦言,自己喜歡網絡文學,也非常關注網絡文學寫得好的作家。在他看來,這些網絡作家的視野很開闊,他建議《湘江周刊》能夠敞開胸懷,海納百川,接納更多新人,發表更多新題材的文章。

融合創新:應加強互動和引流

5年來,新湖南客戶端「湘江」頻道和「新湘江」公眾號,作為新媒體與《湘江周刊》互為補充、融合發展。「三個湘江」形成的文藝矩陣,是湖南日報在內容生產上一塊重要的改革試驗田,是黨報在新傳媒業態下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新舉措、新開拓。新媒體產品拓展了《湘江周刊》文化報導的「維度」,打通「從紙上到指尖」的融合傳播,建立「線上藝文館」,用更貼近新時代和年輕人的語言,解碼湖湘文化,講好湖南故事,描繪時代精神圖譜。

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斷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湘江周刊》如何更加充分地發揮新媒體的聯動效應?如何加強與省文聯、省作協、各文藝學會和協會等單位的合作與互動?如何更好地開門辦刊、開拓創新,形成更多新的內容產品和線上線下活動機制?

「文藝作品的深度和可留存性,與新聞產品的即時性要求有很大區別。」夏義生說,文藝反對快餐消費,是超越時空、超越當下的,當文藝作品面臨新媒體包裝的時候,要與新聞作品的做法有所區別,「比如新媒體的文藝作品可以往網絡文藝作品靠。網絡閱讀的特點決定了作品的題材,它之所以能從傳統文學中獨立出來,證明了新時代語境下人們對它的強烈需求和呼喚。我們不能放棄這塊陣地,它將吸引一大批年輕的讀者。」

魏懷亮

湖南省美協副主席、湖南美術館館長魏懷亮則表示,希望未來湖南美術館能與《湘江周刊》達成更深入的戰略合作,「湖南美術館自開館以來,除了大型的重要展覽,還一直大力打造大眾美育平臺。此外,我們還在醞釀湖南著名美術家推介工程。以前我們在媒體上大都是美術家及其作品的簡要推介,但對其更深入的研究還不夠,希望未來能與《湘江周刊》、尤其是湘江新媒體有更多形式的合作。」

歐陽翀

瀟湘電影集團副總經理歐陽翀說,湖南電影一年有5000多萬人次的觀眾。「這麼多觀眾,實際上也是《湘江周刊》的潛在讀者,我們能不能通過我們的紙媒、尤其是新媒體,跟我們的院線進行合作,互相引流和導流,我覺得未來可以作為一個課題來進行深入的探討。比如通過影院,你能購買電影票,同時可以下載『新湘江』公眾號;通過新媒體策劃組織觀影活動,可以享受一些什麼樣的優惠,這些方面完全是有合作空間的。」另外,他認為,現在觀眾對電影的第一印象往往來自豆瓣、貓眼等網絡媒介,「作為主流媒體,《湘江周刊》如果能掌握這塊陣地,比如開闢影評專欄,發出官方的聲音,可能能做一些很好的拓展。當然,影評要符合新時代的風格和語境。」

胡述斌

「據大數據統計,我國現在的網絡作家、寫手有1750多萬,每年生產的作品超過2000萬部,這其中不乏非常好的作品,而且他們每個人背後都有成千上萬的粉絲。」 長沙市委宣傳部部務會成員、詩人、詞作家胡述斌認為,大力推介網絡作家是當今媒體人的責任,同時,他們的參與和入駐也能為我們的媒體帶來流量,「我們湖南即將擁有一個『網絡文學小鎮』,我覺得《湘江周刊》可以在網絡文藝特別是網絡文學湘軍的推介上發力。另外,我認為可以在推動文藝產業化上再多做一些探索和文章。」

唐櫻 本版圖片均為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張京明 攝

「今年以來,我們《創作》雜誌與『新湘江』公眾號合作打造了一個欄目——『露珠計劃』。通過展示貧困山村孩子們的攝影作品,引導他們看見更細微、更廣闊的世界,也讓更多人看到他們眼中的世界。」長沙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長沙市作協主席,《創作》雜誌社社長、主編唐櫻說,「同時,『露珠計劃』欄目也是文化扶貧的一個窗口,通過雜誌和公眾號不同呈現形式的聯合發力,讓大山裡孩子有了更豐富的展示平臺,也讓美育進鄉村更加深入地落地。」她希望,未來在文化扶貧、傳統普及、經典傳承等多個項目和欄目上,雜誌能與《湘江周刊》展開更多合作,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加強互動和引流,讓報導和內容產品深深地走進讀者心裡。

相關焦點

  • 省會大學生交響音樂周|湖南大學專場!
    省會大學生交響音樂周|湖南大學專場!10月28日晚,2020省會大學生交響音樂周·湖南大學專場交響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湘江大廳舉行。本場音樂會由旅美青年指揮家吳博指揮,湖南大學交響樂團表演,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唐珍名在現場觀看表演。經典而優美的曲調,喚起了現場近千名觀眾的強烈共鳴。點擊觀看交響音樂會現場視頻節選。音樂會在雄壯的《紅旗頌》中開始。
  • 湖南與湖北分家以後,湖南的省會,為何只能選擇在長沙?
    湖北省的省會自然選擇了武昌,湖南省的省會則選擇了長沙。湖南省的管轄區並不小,為何省會只能選擇長沙呢?我們分析一下長沙的優勢。早在秦漢時期,已經出現了長沙郡,長沙馬王堆更是證明當年的長沙也是重要的文化聚集地。長沙位於湘江平原上,無論是水路交通還是陸路運輸都非常的方便。長沙周圍是土地肥沃的平原,豐富的農業產量能夠保證省會的基本生活需要。由於良好的地理位置,從長沙前往其他地區並不遙遠。
  • 湖南長沙、湖北武漢,這2座中部省會城市,誰更有發展潛力?
    我國中部地區發展日新月異,其中湖南省和湖北省變化明顯,都具有十分突出的地理優勢,在歷史人文方面,可謂是緊密相連,作為省會城市,湖南長沙和湖北武漢格外引人關注,這2座中部省會城市,未來誰更有發展潛力呢?湖南省長沙市湖南人傑地靈,長沙市作為省會城市,更是可圈可點,這裡不僅是著名的「星城」,更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古稱潭州,處於湘江、瀏陽河交匯的河谷臺地,並且是洞庭湖平原南部向湘中丘陵盆地過渡地帶,四周多山,境內最高峰是大圍山七星嶺,海拔高度在1616米,著名的湘江貫穿全境,整體來說長沙市是山水環繞、人文璀璨的寶地。
  • 湖南高校何其多,從長沙到衡陽看湘江兩岸大學各具特色
    湖南高校雲集,且聽湖南老嘉娓娓道來!湖南省內大學首推中南大學!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長沙市,佔地面積31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7萬平方米,居嶽麓山下,臨湘江之濱,環境優美,是求知求學的理想校園。
  • 湖南湘江新區紮實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紀實
    (本文圖片由湘江智能提供)王晗 段知歲末年初,湖南湘江新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或將迎來一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12月21日,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南)(以下簡稱「國檢中心」)籌建論證會在湖南湘江新區召開,權威院士專家齊聚一堂,為國檢中心籌建工作「問診把脈」。
  • 2016湖南湘江新區梅溪湖元宵燈會啟動
    「奇裝異服」的各路天宮神仙登上舞臺,一場逗趣搞笑的「蟠桃盛會」為「溪遊記新春廟會」熱鬧開市,也標誌著2016湖南湘江新區梅溪湖元宵燈會正式啟動。由湖南湘江新區管理委員會主辦,梅溪湖投資(長沙)有限公司、中廣天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16湖南湘江新區梅溪湖元宵燈會活動將持續到2月23日(正月十六),市民可免費欣賞「溪遊記新春廟會」的各類精彩演出。
  • 湖南第二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AMC)在長沙湘江新區正式授牌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李永華)6月11日,湖南省第二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長沙湘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湘江資管)在湖南湘江新區舉行授牌儀式,現場與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12家銀行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授信總額超200億元。
  • 湖南新動作!嶽陽、衡陽確立副中心,助力長沙衝刺省會第一梯隊!
    如果說我國有哪些省會城市被低估,那麼目前為止,長沙無疑就是其中一個。當然,長沙所在的湖南省同樣是一個被低估的經濟大省。長沙的GDP數據與鄭州相近,在我國省會隊伍中,也是僅次於廣州、成都、杭州、南京和武漢。
  • 湖南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位於湘江西岸的湖南省十大文化遺產
    湖南省內有很多景點,從旅遊的角度來看,各地區之間的景觀價值和吸引力也有差異,但並非說所有的景點都為遊客所熟知,而且隨著一個地區的發展,還會出現很多容易被忽視的景點,這一點在一個省內的風景名勝被低估了,從風景的發展過程來看,它仍然具有很強的地域吸引力,也是不可忽視的。
  • 問路湘江——湖南路橋第四次承建湘江長沙段大橋主橋
    站在湘江之畔,詩人筆下的豪情畫卷盡收眼底。而如今,這幅山水畫中更添了數筆濃墨,那就是湘江長沙段上,那一座座氣勢如虹的大橋。大橋跨江而生,連通著河東與河西的經濟命脈,也與山水洲城相得益彰,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大橋背後,凝結著「路橋湘軍」的智慧與汗水。
  • 湖南招募「民間河長」保護湘江母親河
    湖南招募「民間河長」保護湘江母親河 2017-06-05 00:48:4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 [大家談]把首義品牌擦得更亮微遠
    《湖北日報》3日報導:武漢市部分政協委員建議將辛亥革命博物館申報世界遺產,以此整合資源,提升城市世界知名度。為實現這一目標,該館擬復原清政府湖北諮議局議員所,修建具有收藏史料、學術交流功能的共和樓,但目前該館面臨的最大難題是資金不足,希望社會各界關心文化建設,以實際行動支持我省這一知名文化品牌的開發。
  • 「辣妹子」:設計師眼中的湖南「辣文化」
    「我吃湘菜的第一感覺就是辣,越辣越想吃,菜餚裡的紅辣椒看上去鮮豔嬌媚,吃起來卻讓人覺得火辣辣,真就像是湖南女孩子的性格一樣。」他回憶說,多年前,新疆便開始流行吃湘菜,湘菜館開滿大街小巷,也正因為這種上癮「辣」文化擦出設計靈感的火花。 那鼎浩告訴記者,參賽前曾在湖南待過一段時間,印象最深的就是湖南人熱情好客、直爽果斷、敢說敢做的性格。
  • 尋鎮湖南湘潭|窯灣古鎮,千裡湘江第一灣古韻悠悠
    湖南,湘潭,窯灣古鎮。這是千裡湘江第一灣中部,一座建制於晉代的千年古鎮。據史料記載,窯灣古鎮於秦代立壺山港,建制於晉代公元313年,已歷經1700餘年的滄桑巨變。窯灣望衡亭,一座由花崗巖砌成的三層亭屹立在湘江之畔,亭聯「地維天柱此孤石,嶽色江聲萃一亭」。位於湘江北岸石嘴堖陶公山下。始建於晉。相傳陶侃曾在此屯兵,在江邊建有望衡亭,取陶公望嶽之意。現建築為民國年間修建。大唐興寺坐落在湘江邊十八總的陶公山內。晉朝時名石頭寺,唐朝時改名大唐興寺。
  • 瀟湘八景 湖南永恆的文化地標——訪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院長張京華...
    最近,湖南日報記者採訪了地處瀟湘源頭的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院長張京華教授。1「瀟湘八景」是一個覆蓋湖南全省的實景概念湖南日報:張教授好。說起「瀟湘八景」,人們總是耳熟能詳,但又有點語焉不詳。它具體是哪八景?
  • 湘江新區:實施「三高四新」戰略 當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排頭兵
    2021年,湘江新區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一城五基地、五區四小鎮」,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當好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排頭兵。紅網時刻記者 王娟娟 長沙報導開工、落戶、啟航,重點項目建設在湖南湘江新區1200平方公裡大地上已湧動成熱潮。
  • 湘江保利時代與湖南師範大學附屬學校成功籤約
    12月19日上午,湘江保利時代項目湖南師範大學附屬學校籤約儀式在項目營銷中心舉行。據了解,依據合作辦學協議,湘江保利時代項目將引入湖南師範大學附屬學校,為整個片區實現全新的教育賦能與升級,切實滿足人民對於優質教育的需求。
  • 成熟季節,「軟硬」兼收丨湖南一周
    這一周,無論是文化軟實力,還是經濟硬實力,湖南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榮耀時刻,展現出自己的擔當作為。文藝湘軍 再續輝煌這個暑假,你讀了幾本書?看了幾部電影?觀潮君告訴你,以下4部作品值得一看。文藝創作領域欣欣向榮,除了骨子裡的創作基因,觀潮君認為,這與湖南大力實施的文化強省戰略不無關係。近年來,湖南把推出精品力作作為重中之重,採取多種措施促進文藝創作繁榮,點燃了文藝工作者的創作激情,激發出文藝創作的生產活力。
  • 湖南湘江新區創業就業學院扶持大學生就業
    2020-09-07 10:40:55 來源:新華網新華網北京9月7日電 8月下旬,湖南湘江新區創業就業學院組織了來自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15所高校的200餘名高校「準畢業生」開展了為期六天的集中培訓。
  • 魯獎「雙響炮」——湖南文藝出版社兩書同獲魯迅文學獎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 8月11日,「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揭曉,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山河袈裟》《流水式的走馬》同獲散文雜文獎。這是該社繼王躍文中篇小說《漫水》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後的「雙響炮」。一個地方出版社兩書同時獲獎,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