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歡請點擊上面的藍字關注我
喜歡《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不是因為它是暢銷書,因為喜歡塔拉講述的每一個故事。有人說這不是一本勵志書,但書裡的每一個小故事都不斷地讓自己反思,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能做到的,我們成人為什麼做不到?塔拉危險的勞動場景,塔拉努力讀書的情景,給我這個成人無限力量。比起塔拉十歲時的勞動強度,我們有什麼事情不能幹呢?永不抱怨,努力向上!
下面是摘錄了幾段和塔拉學習有關的片段(灰色字為原文內容,紅色字為批註或感悟)
72頁
爸爸要是看見我在看書,就會試圖把我拽走。也許他想起了泰勒。也許他認為如果能再讓我分心幾年,危險就會過去。所以不管有無必要,他千方百計給我找活兒幹。一天下午,他又逮住我在看數學書,就讓我和他抬水穿過田野,去澆他的果樹,整整一小時裡抬了一桶又一桶。這原本也沒什麼反常的,但當天正在下暴雨。
泰勒上學走了以後,塔拉的父親害怕塔拉日後像泰勒一樣離開,一旦發現塔拉看書學習,就給她找活兒幹。一個10幾歲的小姑娘,對學習渴望,對一切都好奇,但是她無法擺脫自己父親的阻撓,因為她太弱小了,她只有服從。
73頁
我讀了兩遍《魔門經》,快速看完了《新約》,看第2遍時放慢速度,停下來做筆記,相互參照,甚至就信仰和獻祭等教義寫了短文。沒有人讀我的文章,我是為自己寫的,正如我想像泰勒只為自己而學習一樣。接下來我讀了《舊約》,然後讀了爸爸的書,主要是早期摩門教先知的演講、書信和日記彙編。他們是用19世紀的語言寫的---生硬、拗口,但極為準確。起初我看不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感官逐漸適應了,我開始對講述我的先輩,穿越美國蠻荒之地的歷史故事倍感親切。雖然故事很是生動,但訓誡極其抽象,論述的是晦澀難懂的哲學主題。(這麼小的孩子就懂得了「知性閱讀」)
回首往事,我發現這就是我的教育,將產生重要影響的教育:我學著棄我而去的那個哥哥的樣子,在借來的書桌前枯坐,努力而仔細地研讀一條條摩門教教義,我在學習的這個技能至關重要,那就是對讀不懂的東西耐心閱讀。
塔拉家裡最多的書就是有關摩門教的書,因為爸爸是虔誠的摩門教徒,父親不讓孩子們上學,孩子們只能讀這些書。10歲的塔拉不但仔細讀這些書,還寫短文,可能相當於我們的讀後感吧!相比塔拉,我們10歲的孩子能做什麼呢?10歲相當於一個小學4年級的學生,我不知道能不能自己主動寫讀後感,好像很多初中生,老師留了寫讀後感的作業大多數也是去找度娘幫忙。很少有自己的的想法。塔拉是值得學習的,包括成人。受這個小女孩兒的影響,我把讀書時深受感觸的地方寫下來分享。
147頁
每天晚上,小工隊正要收工離開馬拉德時,爸爸會給家裡打電話,以便母親在卡車開到山上時備好晚飯。我留心聽著那個電話,電話一打過來,我就開母親的車離開。我不明白為什麼。我會到蟲溪劇場,坐在包廂看排練,在面前攤開一本數學書。自從學完除法,我就沒再學過數學,對概念也不熟悉。我能理解分數的理論,但做起來很費勁,而且一看到頁面上的小數,我就心跳加速。連續一個月,每天晚上我都坐在劇場的紅絲絨椅子上,在舞臺上的演員背誦臺詞時,練習最基本的運算---如何做分數乘法?如何運用倒數?如何將小數加減乘除?
我開始學習三角學。奇怪的公式和方程讓人安心。我被勾股定理及其通用性深深吸引---它始終能預測任意一個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關係。我對物理的認知全部來自廢料場,那裡的物質世界似乎極不穩定、反覆無常。
我從勾股定理轉向學習正弦、餘弦和正切時,痛苦開始了。我無法理解如此抽象的概念。我能感知其中的邏輯,能感覺到他們賦予秩序和對稱的力量,但我無法破解其中的奧秘。他們嚴守秘密,成為一扇大門。我相信這扇門外是一個規則而理性的世界,但是我無法通過那扇門。(這時的塔拉不是15歲就是16歲)
在哥哥泰勒的鼓勵下,塔拉決定考大學,最難過的是數學這一關。她白天要勞動,晚上要躲開爸爸學習,而最難的是沒有人輔導她。她只能自己啃,她想敲開大學之門,舉步維艱。但是她並沒有放棄,依然執著的用心去學。這就是「要我學」還是「我要學」的區別。我們身邊的很多孩子都是家長、老師強迫ta學習。自己有強烈學習願望的孩子,有夢想、有目標的孩子就有內在的學習動力,不怕學習中的困難,遇到困難也會憑自己的毅力攻克難關,而很多孩子遇到困難就扔了筆,給老師、父母甩臉,等待老師和家長餵食。學習沒有內在動力,一切都是枉然。
後來,在塔拉的姨媽家,泰勒給塔拉進行了輔導,塔拉才算打開了數學這扇門的一點縫隙。
無需多言,故事本身就會讓我們充滿力量。希望更多孩子看到我的分享就點在看或轉發。
圖片來自網絡
掃碼關注我,喜歡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