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PI Media 2020 「ERROR!」
7月藝術線上展
錯誤可以消除,而誤差不能避免
錯誤可以是主管打破常規的再創作
誤差可能是不可控生成的意外結果
「參展人」
陳濛婕 馮嫣 桂俊豪 魺鯭
馬澤賢 任宴徳 蘇葵 孫珂 張偉宸
「策展」
The MPI Media | Yuyao Hou
發布時間:2019年7月31日
同步發布知乎專欄:The MPI 對話藝術
微博專欄:The MPI 對話藝術
在線展覽沒有身臨現場的空間感,沒有面對面的對視
這是現下新形式的Way of Seeing,觀看之道。
張偉宸
「相音」、「愛如潮水」
201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現繼續讀研,學習生活於北京
在「相音」這一詞彙中,「相」即是通過仔細觀察進而做出某種判斷的行為,「音」代表著具有特定含義的可識別的聲音。「相音」一詞便是立足於對聲音的一種觀望立場。因此,「相音」中呈現出的情境就是我看待不同特定聲音的態度。就好像裁紙刀的聲音本身帶有前進感和頓挫感、跳躍的聲音本身帶有空間的置換感那樣,任何獨自成立的聲音都有其抽象的語義,我所做的只是把這些語義找到並抽離出來,以看似配音的方式使其安立在一個怪異卻合理的語境之中。以此所營造的意外感來給觀眾提供重新審視聲音秩序的可能性。
張偉宸,「相音」,視頻
這個短視頻作品記錄的其實就是我和像我一樣的大多數人的生活。視頻中包含了自然的聲音,加速滑動的信息畫面,和暗含的人的身體動作與生活狀態。面對瀑流一樣的信息,我們的選擇是主動還是被動很難說清,其中情緒也許就像張信哲那首歌所唱,「緊緊跟隨,愛如潮水它將你我包圍。」。
張偉宸,「愛如潮水」,視頻
蘇葵
「系統」、「出口」、「散熱」
攝影藝術創作者。
作品圍繞「物與日常」,從微觀角度以陌生化手法,探討物的表現力與自我言說。
這三件作品屬於「物體系」,這個系列希望從攝影與圖像的角度,通過一種「非常態景象」,創建一個個反常虛擬的坐標,藉此重構現代居住環境。
蘇葵,「系統」
黑白的風格似乎進一步為圖像確保了真實性。但在這真實性的表象下,此系列卻通過物的堆疊與拼接,呈現出荒誕與反常;關注「品味」、「空間劃分」、「想像物與功能物」等議題,試圖以「現實主義」手法表現「非現實」以及隱匿於現實下的「秩序」與「張力」,思考物、個體、社會性之間的複雜關聯。
蘇葵,「散熱」
蘇葵,「出口」
孫珂
「不合時宜的光」
1978 生於內蒙古
2003 畢業於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 學士
2009 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藝術碩士
如果你還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光
那只能在黑夜中獨自上下求索,不眠不休。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所有將來,皆是可盼」
———莎士比亞
孫珂,「不合時宜的光」, 紙本彩鉛,2020
馬澤賢(馬銳)
「噓,別被發現了紅領巾!」
1996年生於黑龍江
2014-2018年於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
2016- 2018年北歐國際視覺藝術工作室
2017年丹麥皇家美術學院
現生活工作於內蒙古
戴紅領巾的年紀,做眼保健操時總會偷看,不敢發出聲音
馬澤賢,「噓,別被發現了紅領巾!」,數碼繪畫,2019
魺鯭
「兩個房子」
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現就讀於羅德島設計學院
獨立創作者
ERROR對於我來說是創作過程中的可能性和契機。「兩個房子」就是基於ERROR 創作出來的一組作品。最開始,我只完成了第一張繪畫:兩個粉紅尖頂的房子,一棵燃燒的樹從未知的陰影中長出,捨棄了時間與空間特性的平面;物與物就這樣被擱置在了一個模糊的敘事結構之中。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重新打開了這張畫的文件,不小心刪除了其中某一個圖層,而由此造成的誤差卻讓我看到了畫面更多的可能性——於是就有了第二張,第三張和第四張畫面。在這些畫面中,主角依然是同樣的物體,但由於顏色,尺度,以及空間關係的改變,畫中的故事變得更加神秘和未知,同時也更加開放。ERROR是不可控的。在最終畫面完成之前,我並不知道它會是什麼樣子;在最終畫面完成之後,我把講故事的權利讓渡給觀看者。也許這些故事也會充滿ERROR,但它們大概就是我畫中的趣味所在。
<< 左右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魺鯭,「兩個房子」,數碼繪畫,2020
任宴德
「修正手術」
本科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 繪畫
研究生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 Fine Art
這是一部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為基礎的作品,如何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做出隱喻性的理解。我的意圖是隱藏我對這項工作所賦予的意義。我希望我的作品表達的是本質,而不是單一的事件。我相信觀眾在理解你想表達的東西的本質方面比在講述一個事件時更有力量。
,任宴德,「修正手術」,影像,2019
首先,這種行為可以看作是一種治療。如果把每一顆植物都當作一個個體來對待,當鐵網進入植物的身體時,我們需要對它進行治療和異物剝離手術,這樣它才能康復。當然,這是我們人類的觀點,但這種對植物的治療是沒有意義的。其次,當我們提到改正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改正錯誤。它可以被用來作為一種政治表現或一種根深蒂固的認識,什麼是對的和錯的,或者在多數面前有時候少數就是錯的,只有某種形態才是對的。這是一種強烈的非自然幹預。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沒有對錯。錯的是糾正它的行為發出者。
<< 左右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桂俊豪
「無風起浪」
1993出生於中國江西
藝術家
最近沒咋做東西,在生活
拍了一張清澈平靜的湖面,列印出來後用手捏了一下
<< 左右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桂俊豪,「無風起浪」,行為,2020
陳濛婕
「HER」
1994年生於上海,現居上海
2012-2017就讀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
2017-2020就讀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碩士
作品多關注時間和身份,研究拓寬展覽邊界
在知乎上有個問題是「被叫做招娣、引娣、亞男、若男的女孩們以後準備改名字嗎?」
我們生來是否就存在性別錯誤?我們並不是被盼望出生的性別?父母經常告誡我不要大聲說話,因為我是女孩。父母經常告誡我不要太晚回家,因為我是女孩。父母經常告誡我要有女孩子的樣子,我想知道什麼是女孩子的樣子?
作品用使用拍立得結構重組了一個「她」的異世界。什麼時候她開始認為她是一個錯誤?什麼時候她開始認為她有一種標準?什麼時候她來月經卻感到羞恥?什麼時候她可以正視自己的身體,需求,欲望?
<< 左右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陳濛婕,「HER」,拍立得 相盒現成品,2018 - 20
馮嫣
「五感 No.1 & 2」
馮嫣,1999 年出生於湖南長沙。
2018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同年保送至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現造型學院版畫系大二在讀。
夢與醒,情感視角裡斷言真實,客觀賦予臆想的圖像,五感內外,彼此拉扯,遊遊蕩蕩。
馮嫣,「五感 No.1」,布面丙烯,2020
馮嫣,「五感 No.2」,布面丙烯,2020
----- ⚡️ -----
感謝觀展 「ERROR!」藝術線上展
感謝「參展人」
陳濛婕 馮嫣 桂俊豪 魺鯭
馬澤賢 任宴徳 蘇葵 孫珂 張偉宸
The MPI Media 是基於在線、限制最小化的平臺,面對最多的觀者,卻只想選擇最小一群的、有想法的創作者。
2020年,the MPI會以這樣的分享方式去對話、去講述,去接收在這個步履匆匆的生活中零落下的美好的散漫。
掃描海報二維碼關注公眾平臺了解最新信息
©2020 The MPI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