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我國法治建設中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
清遠市清新區人民檢察院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和檢察自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的重要指示,在組織全院深入學習民法典的同時,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總要求,帶頭學習宣傳民法典,帶頭貫徹實施民法典,帶頭保障民法典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一、部署落實,抓好組織學習,彰顯《民法典》高度
5月28日《民法典》表決通過後,清新區人民檢察院黨組高度重視,認真研究部署,要求全體幹警充分認識頒布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把學習民法典作為當前一項重要學習任務來抓,堅持學原文、悟法條、研究深、琢磨透,深刻領會民法典的精神內涵,更新法律監督理念,切實提升依法履職能力。
一是組織倡導,鼓勵全院幹警自學民法典。迅速買回一批《民法典》,發放給全院檢察官,要求大家通讀《民法典》1260個條文,原原本本學習研讀《民法典》,組織檢察委員會集體討論學習貫徹執行《民法典》。
二是積極組織收看高檢院舉辦的系列講座,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俊臣所作的民法典專題講座等。
二、積極普法,抓好社會宣傳,體現《民法典》溫度
深入宣傳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踐行中央「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的重要途徑。清新區人民檢察院在抓好《民法典》學習的同時,由辦公室制定了民法典普法責任清單,運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方式,為民法典貫徹實施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通過「兩微一端」等平臺轉發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法典》頒布實施的重要文章,轉載有關《民法典》學習資料、宣傳圖文等9篇,如《關注民法典——隨手一扔?清遠一工廠賠了71.5萬元》,堅持以案釋法,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同時,積極上門送「法」,共建法治雨花,取得明顯效果。
一是送法進校園,護航青春成長。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檢察院「一號檢察建議」,積極履行法治副校長使命,為師生講解民法典相關法條;
二是送法進企業,送上法治宣傳書籍,盡心盡力幫助企業復工復產,讓企業家安心經營,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三是送法進鄉村,帶頭宣傳、推進、保障《民法典》實施。從今年6月起,我院已開展送法進鄉村活動8次。
三、更新觀念,融入司法辦案,拓展《民法典》廣度
民法典頒布後,清新區人民檢察院積極學習領會民法典的相關精神,並將其融入到「四大檢察」的辦案實踐中,努力實現民法典學習貫徹與民事檢察創新發展「同頻共振」。
(一)刑民交叉案件的應用。民法典出臺後,明確了民事責任的承擔與行政、刑事責任的承擔相互獨立。該院在司法實踐中對於「同一事實」的認定更加謹慎,在普遍地存在於民間借貸、商業交易、金融服務等民商事領域的刑民交叉案件中,嚴格區分經濟犯罪與經濟糾紛,謹慎處理涉及民事糾紛的刑事案件,極力避免「以刑代民」「刑民混同」,堅決防止出現以涉嫌犯罪為由插手經濟糾紛的情況出現。
(二)民事檢察業務的應用。民法典的出臺為民事檢察提供了最重要的實體法依據,指引了重要方向。把民事檢察作為貫徹實施民法典的重要一環,將民法典的制度優勢切實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三)公益訴訟業務的應用。民法典頒行後,我院加大對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擦亮清新公益訴訟檢察品牌。在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中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注重巧用方式方法,致力追贓挽損。如我院在辦理對劉某林環境汙染一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時,創新辦案模式,運用「認罪認罰從寬從寬」政策,促使35萬元生態損害賠償款在起訴階段就賠償到位,及時有效地為國家挽回生態環境損害損失。
撰稿 | 林韞
編輯 | 兔八哥 歐陽倩
校對 | 謝瑞琴 代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