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3本書,我為迷茫的人生找到了出口,你呢?

2020-12-20 木曜說

今天拿起手機的你,不知道是不是依舊在為了生活而奔波?

你是否跟曾經的我有一樣的感覺,明明已經努力過了,自己的人生卻依舊是一片黑暗?不知自己的前路在何方?

懷揣著夢想的我們,不知疲倦地重複著別人的人生,這一刻,我們不再是自己,而是一個庸庸碌碌的人,如行屍走肉一般。

記得有這種感受是女兒出生的那一年,看著眼前可愛的小人兒,我卻找不到一點活著的希望和快樂。

身邊人都在勸我,女兒乖巧,別再想那些不該想的事,把孩子帶大,趕緊生個兒子才是好事。

沒有經歷過,只能從別人的口中確定自己即將要走的路,現在想來,確實後怕。

因為這世上歸根結底,人與人是不同的。雖說最後是殊同同歸,多少年以後,都會成為一捧黃土,但你的選擇至關重要。

如果有一天,你也如同昨天的我一般,總覺得自己幹啥啥不會,不如就這麼一天天混日子過活,建議你看看下面這三本書。

1.《斷舍離》

第一次看到「斷舍離」這三個字,是朋友圈中轉發的一篇文章,當時由於一個人帶孩子比較忙,匆匆看了一段,只留下了一個印象,斷舍離,就是將生活中的雜物清除。

簡而言之,就是扔東西。

此後,我每每遇到難以疏通的情緒時,除了用美食來討好自己,就是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都翻一遍,在整理的過程中,去除那些自己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的物品。比如被整齊擺放在箱子裡的高跟鞋,穿了腳會痛,所以買來就沒怎麼穿過;藏在櫥櫃深處的好看碗碟,每次想用的時候,又覺得自己做的飯菜配不上這麼好看的餐具,於是作罷。

就這樣,抱著以為自己通過定期整理雜物,一定會讓生活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的心態,我對自己理解的斷舍離深信不疑。

直到我買下了這本書,仔細品讀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清理廢棄物只是站在斷舍離的門口,只是食知其味,不得其精髓。

作者山下英子在序言裡說,「斷舍離」並非如我理解的那般,就是扔東西圖個痛快,其真正的奧義在於讓一個人學會如何處理自己在精神層面不合時宜的過剩觀念,或者讓自己陷入自我否定、自我譴責境地的消極思維以及情感紀念物。

她說,「只有放手這些東西,才能解放自己,解放人生。」

人生是一場不斷的告別,很多時候,我們都抓不著自己想要的,也遺憾自己錯過了不該錯過的。

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及時清理掉埋藏在我們生活中的無用之物。

讀完這本書,我學著怎麼去避開那些本來不應該存在於我的生活中的烏雲,如今心頭輕鬆,對家人也不再暴跳如雷,希望你也能從中找到一條新的路。

2.《自卑與超越》

人人都有自卑感。而且,我們一旦提到自卑這兩個字,下意識就覺得是貶義詞,是對自己不好的評價。畢竟,誰都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弱點。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在他的代表作《自卑與超越》中的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自卑感的存在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激勵了人不斷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礙,在有限的生命空間內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原來,自卑並不是一件錯事,更不是壞事,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個心路歷程。之所以會感到自卑,往往是覺得技不如人,褪去了優秀的光環,自己一無是處。

可是,你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若想站在高處欣賞不一樣的風景,你需要的不是自卑,是如何解決現在所遇到的問題。

就拿我來說,常年在家帶孩子,可以說是沒有一技之長的,試想一個人連養活自己的能力都沒有,她脫離了婚姻,該怎麼生活?尤其還是一個女人。

這時候的無力感和自卑感都是成倍數放大的。要想找到自己的出路,何其困難?

這本書裡告訴我,很多人會為了逃避自卑感,想方設法找到自己比別人優秀的地方,從而讓優越感來壓過自卑感。

殊不知,逃避只會讓問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唯有克服自己所面臨的問題,你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活著的意義。

3.《菜根譚》

關於這本書,百度百科是這樣介紹的:

有句話說,心靜自然涼。

可惜的是,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心浮氣躁,急於給自己的人生錦上添花。靜下心來,簡直就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

眾所周知,一個內心頻頻泛起波瀾的人,往往看不到事情的本質,忙著追求結果,卻失去了事情本身的樂趣。

而「菜根」二字,是出自北宋學者汪信民

的一句話,「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能在清貧的生活中怡然自得,那他無論做什麼,都會有所成。

還是那句話,靜下心來,你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如此,方能成就一番事業。

受此啟發的洪應明,寫下了自己對人生的感悟,令人深受啟發。

邀千百人之歡,不如釋一人之怨;希千百事之榮,不如免一事之醜。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當少壯之時,須念衰老的辛酸。

生活不是你做出了一個選擇,就能一勞永逸。

人生的十字路口是一個接一個,如果你不能堅守本心,很可能會迷失在追逐的過程中。

做出一個選擇並不容易,我希望你是在冷靜以後才做出的。過往的選擇造就了現在的你,如果你的內心不平靜,不妨拿出這本書,讀一讀。

今日話題:

你覺得還有哪些書,為你點亮了一盞燈?

請在下方評論區告訴我吧。我是木曜說情感,歡迎你的到來。

相關焦點

  • 誠意推薦:人生迷茫的時候必讀的4本書
    我自己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也抑鬱過,迷茫過,所以嘗試讀了一些書去尋找答案。現在給你介紹三本我讀了之後覺得比較有啟發的書,希望你迷茫的時候可以讀一下,重新找回自我。這本書講述了若菱——一名名校畢業、擁有著光鮮體面工作的女人,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從而開始一段尋找真我的旅程。這本書主要關注心靈成長,偏靈性,可能有些讀者會覺得太懸、太虛,不科學。但我認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天生具有靈性,能夠找到我們的靈性,順天而為,讓其自然生長,相信我們會少了與靈性作對而產生的糾結和痛苦。
  • 告別迷茫,這3本書,助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張萌是近幾年成長起來的「自我管理」領域知識IP,她人生中的兩個重要逆襲,都是從零開始。如果你想要找一些簡單可行的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推薦你讀這本書。4.這本書對我的改變這本書完善、細化了我對於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的認知,並且幫助我把個人管理體系落實到行動上。(1)讀完書後不久,我開始寫周總結。
  • 迷茫時候讀什麼?9本書帶你走出迷茫
    當事情找不到解決的辦法,我們便禁不住處於迷茫的狀態。精讀君認為,讀書能使人擺脫各種黑暗混亂的胡思亂想,帶人走出迷茫焦躁的人生谷底。當你迷茫時,不妨靜下心來,從書本中找到我們苦於摸索的答案。1溫情治癒有這樣的一類書,它能讓你在寒風中,看得到陽光和溫暖,在冬天也可以和煦如春……這些特點可以說是治癒系書籍所特有的。
  • 麥肯錫精英讀完1800本書,總結出這3條高效閱讀法
    為什麼越是優秀的人,越容易堅持閱讀呢?我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作者赤羽雄二曾在麥肯錫公司工作了14年,創辦了麥肯錫韓國分公司。作為一名諮詢師,他的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仍然堅持每個月閱讀10本書以上,已經讀完了1800本書。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能讀這麼多書,把讀到的知識活用到工作中,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 讀完這5本書,我找到了答案
    回顧最近讀的5本書,看到自己的劃線和筆記,整理到筆記本之後,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東西,於是想要記錄下來。看的第1本書是《人生十二法則》看完這本書印象深刻的就是大道至簡,最重要的東西往往看上去簡單。難的是把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另外一個是讓我在疫情期間保持積極樂觀的秘訣,每天留出一些時間集中思考危機和應對方式。
  • 3個月讀完21本書,這10本好書推薦給你(建議收藏)
    這句話放到&34;的今天,也許可以這樣說: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你會不會主動、高效地利用碎片化時間,以及你是不是一個會讀書的聰明人。在2020年的前3個月,我讀完了21本書。我在讀這本書被兩個因素吸引:一是阿富汗的風土人情,二是兩個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因身份差異而不同的成長經歷。讀這本書,相信每個讀者心路歷程都是從揪心到釋然再到牽掛。 最經典的語句是:為你,千千萬萬遍。
  • 讀完這2本書後,你會找到自己的答案
    活在世界上,我們總希望給自己找到生存的意義。因為不同的選擇,生命便有了不同的目的:有些人為事業而活;有些人為愛情而活;有些人為自己而活;有些人情願犧牲自己成全他人。但是,無論選擇是什麼,最終你的生命便成了你的選擇。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 治癒書單|迷茫時建議你讀讀這九本書
    當感到迷茫、焦躁時,你會通過什麼方式來進行排解呢?我會選擇閱讀,將閱讀作為避難所,從文字中汲取力量,整理好心情,繼續前進。這些年來,我經歷了幾次至暗時刻:大學畢業職業選擇;屢次考公不過;工作繁重卻又毫無收穫的無力;生完孩子後體重驟增、自由被壓縮……這些至暗時刻,都是書籍給了我勇氣,拉我走出泥沼。
  • 一年讀完700本書,別不信,看看這本書你就知道了
    他在接受採訪時提到:「我人生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沒有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如果能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就能多看很多書,相信我會更成功」。不可否認成功人士很多都是快速閱讀的受益者。那具體如何提高閱讀速度呢?作者在書中分享了「流水式閱讀」的四個步驟:步驟一:仔細閱讀封面、序言和目錄我們拿到一本書,會好奇書中講了些什麼?作者寫這本書的初衷是什麼?以及讀這本書可以獲得什麼?這些疑問可從一本書的封面和序言中找到初步答案。而目錄則向讀者展示了一本書的架構,我們通過閱讀目錄,可以快速鎖定自己感興趣的章節,有選擇性的閱讀。
  • 大學生暑假讀完這10本書,瞬間提升你的境界!
    我們總抱怨自己學業繁忙,沒時間看書,但一到暑假,就整日熬夜追劇、上網打遊戲?要知道,差距總在不經意間拉開。《生命的活法》 也許你曾看過關於心想事成法則、吸引力的奇蹟、自我實現的秘密等等類似主題的心靈讀物,並從中獲得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勇氣。但是,為什麼你卻越來越迷茫,那些堂皇的說教聽起來怎麼都有點像霧裡看花,不太真切呢?你需要一個更加簡單可行的、透徹有力的實踐工具,這正是《生命的活法》一書的貢獻——宇宙心靈法則。NO3.
  •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完本書再讀書
    做過企業高管正在創業的向師兄,在交流小朋友教育理念時,忽然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只一句話,不用解釋,就忽然有了茅塞頓開的感覺。除了背目錄,還有什麼讀書學習的好方法呢?本周見經濟學大咖彭教授,在短期內讀了20幾本AI書的他,微微一笑,去讀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再開始重新閱讀吧。
  • 2020年,我讀完的50本書!
    2020年我讀完的50本書📚📚。我對書籍的刪選比較嚴格,買書前,做足功課,要麼是喜歡的作者推薦、要麼是專業人士推薦,所以,以下書籍,如果碰巧你也對這個領域感興趣,可供參考。書籍排列,大致做了分類。實際讀完的書,不止這50本,但是,有些書,翻過就翻過了,並沒有給我留下什麼印象,就不寫上去啦。
  • 大快人心,讀完50本書後,我終於找到了有效讀懂一本書的方法
    我們在讀這類型的書籍,只需要記住這本書大概講些什麼內容?你最喜歡哪部分?為什麼會喜歡?這本書對你產生了哪些影響?它的優點在哪裡?只要記住了這些,那麼這本書你也大概讀懂了。所以,在讀書前你首先要做的是,選擇每一本能滿足你當下需求的書,然後真摯地與它們對話,努力地吸取書中的內容。
  • 迷茫時的3個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但是,有人在迷茫中迷失了自己;有人從迷茫中走出來,闖出一片新天地。前一種叫普通人,後一種叫高人。普通人還在繼續迷茫,而高人已經攀上人生巔峰,或者正走在通往巔峰的路上。今天我們講一講從3個層次應對迷茫的方法。這3個層次的選擇,將決定你人生的高度。3個層次由易到難,可操作性很強,而且一定對你有用。不管你未來做什麼,為此花的時間,都不會浪費。
  • 讀完這6本書
    2、《親密關係》作者:羅蘭米勒 (Rowland Miller)豆瓣評分:9.0讀完這本書,我們可以對於自己的和戀人之間的親密關係進行階段性的劃分,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知道當前關係處於哪個階段,以及如何達到美好的親密關係。
  • 迷茫的時候,不妨看這幾本書
    很多時候我們的迷茫和無助是因為周圍沒有一個可以感同身受的人,之所以我們能夠從一本書中得到治癒,是因為內心深處產生了強烈共鳴。今天為大家推薦7本能引起共鳴的書,大家先趕緊收好!1.記得裡面有這樣的幾句話「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不論結果是喜是悲,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我不是什麼二代三代,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的兒子,想要出人頭地只有靠自己,路就在前方我會勇敢的走下去!@Larry:一向對中國當代作品不感冒,尤其是長篇小說,直到讀了《平凡的世界》。在讀《平凡的世界》之前,先讀了他的《人生》,然後又讀了《早晨從中午開始》。
  • 長大成人真的太難了,8本書為你保駕護航
    小蝸今天推薦的8本書,將會從7個方面為你提供各種實用幫助。加油吧少年們,成長中遇到的每一處困難,翻過後都會變為前進的墊腳石。作者不是像灌輸知識那樣,告訴讀者要如何改善自己的人生,而是提供寶貴的思考方法,讓你自行設定有意義的人生旅程。「搞清楚什麼是我們這輩子最重要的東西,才是如何評價自己人生的關鍵。」做好人生規劃的途徑,便在於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工作呢,作者提供了四個參考:重點原則、平衡原則、執行原則、堅持原則。
  • 如何用半個小時讀完一本書,哪類書籍適合快速閱讀呢?
    我們都渴望成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也渴望成為閱讀達人,但是面對生活的重擔,好多時候,會不會有一些力不從心呢?你渴望得到書中的知識,卻不得不面對現實生活,每當深夜,抖落一天的灰塵,想打開書房那一盞燈的時候,困意襲來,又想著睡覺吧,明天又是要早起的一天。那麼,本篇文章就是帶你如何利用生活的縫隙,快速讀完一本書,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知識。
  • 對人生感到迷茫時,不如讀一讀《活著》
    也許是因為工作上夜以繼日的忙碌,或者是疲於生活的瑣碎,有段時間的心情特別壓抑,情緒也非常低落,迷茫而又不知所以。有一日,因為手機的問題前往華為售後中心,在手機檢測等待的期間,偶然間瞥見書架上的《活著》。
  • 7月推薦 | 這6本書熬夜也要讀完,讓你在人生路上少走彎路
    在這本書中,你還將學到:利用冷讀術,快速贏得陌生人的信任;通過微表情心理學,摸透他人需求;四兩撥千斤的談判溝通必勝絕技;從識別到免疫,給自己種上「謊言疫苗」;利用心理暗示,激發自我潛能;用「心」看世界,讓人生不斷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