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康進入術後鞏固治療期。(醫院供圖)
半島記者 王鑫鑫
一次普通的右腳踝扭傷,卻讓即墨6歲男孩康康闖了一次鬼門關。從2018年12月18日起,他扭傷後反覆高熱,家長誤以為病毒性感冒輾轉3個醫院治療,均不見好轉。後在青島市婦兒醫院確診為急性骨髓炎、膿毒敗血症、化膿性心包炎、肺膿腫、重度貧血等。前後歷經三次全麻下手術,病情才趨於好轉。1月8日,記者從醫院了解到,目前康康已過了危險期,進入鞏固治療階段。造成孩子此次病重的罪魁禍首竟是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MRSA)。
當感冒治轉院時已昏迷
2018年12月22日凌晨,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急診科燈火通明,一輛來自即墨的120救護車呼嘯而至,病號是一名6歲的男孩,名叫康康,從當地醫院轉診而來,來到時高燒不退,意識昏迷。
據孩子父母介紹,孩子反覆高燒的症狀是在扭腳後出現的,已經持續多天。康康去年12月18日在家玩耍時不小心扭傷了右腳踝,當時疼得哇哇直哭,不敢走動,肉眼可見扭傷處發紅腫脹。但是,家長覺得孩子扭傷不算嚴重,就未做相關處理。
然而扭傷第二天,康康突然發燒了,體溫持續高於37.5℃,最高達40℃,父母立即給他服用退燒藥,體溫降到了37.5℃左右後,立即帶他到當地醫院就診,但X射線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於是就回家了。不料,到家後康康又燒了起來,正值感冒流行期,家長以為孩子得了病毒性感冒,於是自行給康康配了退燒消炎藥,但是仍不能退燒。
到了2018年12月22日凌晨,康康突然出現了抽搐,持續了大約5分鐘,家長急壞了,趕緊撥打了120,救護車緊急送至當地醫院,診斷為高熱驚厥。接下來的血常規、生化檢查等依舊顯示未見明顯異常。可是,一系列的藥物輸注後,康康體溫持續高於38℃。在醫生的建議下,當晚緊急轉院至青島市婦兒醫院。
多學科會診治療助脫險
青島市婦兒醫院急診科負責人、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徐迎軍聽了家長的敘述,結合患兒的症狀分析:若是單純的腳踝扭傷,為什麼小腿也腫脹?而且輕輕一按,小腿就十分疼痛?除了疼痛,為什麼小腿的皮溫還非常高?醫生據此推斷,有兩種可能:要麼是肌炎,要麼是骨髓炎。
於是,緊急安排對康康右下肢核磁共振檢查,結果提示右脛骨有異常信號,極有可能感染了,必須入院治療!很快,康康進強症監護室(ICU)。入院第二天,外科醫生在全麻狀態下在康康的右脛骨遠端進行開窗引流,膿液培養及血培養均為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據介紹,MRSA在所有細菌排行榜中致死率排前三名,危害不容小覷。
重症醫學中心李自普教授、小兒外科楊傳民教授、骨科等匯集一處進行多學科會診,共同商討治療方案。接下來,胸腔、腹部、膽囊、肺部等一系列的檢查最終確診康康為:急性骨髓炎、膿毒敗血症、化膿性心包炎、肺膿腫、重度貧血等。
2018年12月26日,心外科為康康在全麻下進行心包切開引流術,引流出100多毫升膿液,緩解了心包填塞。2018年12月29日,康康又在全麻下接受了右下肢膿腫切開引流+創面密閉負壓吸引術。由於康康的血液裡感染了MRSA,導致了血行散播性肺膿腫,醫生又給予了一系列抗感染治療。
1月7日,醫生再次進行清創縫合和負壓吸引。1月8日,記者從醫院了解到,經過多學科聯合系統治療,康康已經脫險,目前進入了鞏固治療期。康康家人包括醫護人員在內,所有人都稍微鬆了一口氣。
扭傷後反覆發燒立即就醫
徐迎軍告訴記者,扭傷後得骨髓炎本就十分少見,骨髓炎又繼發感染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更是罕見。而這兩種情況卻同時發生在康康一個人身上,不得不令人吃驚。
那麼,扭傷後為什麼會得骨髓炎呢?骨髓炎嚴重嗎?骨髓炎又為什麼會繼發感染MRSA呢?對此,徐迎軍解釋稱,康康才6歲,年齡小,正值骨骼快速生長發育期,本身骨頭就比較脆弱,所以扭傷後得骨髓炎並不奇怪。但令人心痛的是,由於家長缺乏專業醫療知識,對扭傷後反覆發燒未作出及時正確的判斷,耽誤了正規送醫。至於會繼發感染MRSA,徐迎軍表示,康康扭傷後,皮膚屏障破裂,給MRSA提供了可乘之機,才釀成了這次大禍。
為此,徐迎軍提醒大家,扭傷後一定要引起重視,若出現反覆發燒,除扭傷部位外還有其他部位腫脹等症狀時,應警惕出現骨髓炎的可能性,立即送至有救治能力的大醫院。若只是單純的骨髓炎,只要給予及時的抗炎治療,應該恢復很快,不至於累及心肺。
此外,醫生強調,為避免感染MRSA,人們平日應加強個人衛生,少去人群密閉的場所,回家後及時脫外套,並避免外套和家居服混在一起。同時,要加強鍛鍊,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