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說出蠶卵和蟻蠶的形態特徵。
2.通過觀察蠶卵及蟻蠶的形態特徵,學會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高觀察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3.養成敬畏生命、愛護動物的意識,培養嚴謹的科學探究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蠶寶寶觀察日記的製作。
教學難點:從哪些方面記錄觀察日記。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課前展示蟻蠶出殼的動畫,並提問學生看到了哪種小動物。引導學生思考黑黑瘦瘦的蟻蠶是怎麼變成白白胖胖的蠶寶寶的,又是怎麼吐絲的?進而引入本節課題《觀察蠶寶寶》。
(二)新課講授
教師播放視頻:蠶的一生,提問學生:蠶寶寶在一天天長大,我們怎樣才能記錄下它的成長曆程?(拍照片、寫日記、做標本……)引導學生為蠶寶寶記日記並附上繪圖或照片。
將學生分為四人一小組,給每個小組分發兩張紙,一張粘有蠶卵,另一張蠶卵正在孵化。請學生仔細觀察並討論可以記錄哪些特徵,並將內容記錄在草稿紙上。
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結果總結:可以觀察蠶卵和蟻蠶的顏色、形狀、大小、蟻蠶是如何破殼的。蠶卵是橢圓形的,呈淡灰色,中間有些凹下去。蟻蠶樣子像螞蟻,只有兩三毫米長,大部分呈黑色有少量呈深棕色,有稀疏的毛。
請學生根據大家的總結,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製作創意環保卡片,並在旁邊配上插畫和圖解。並提問,學生蠶寶寶的日記上還可以記錄上什麼內容,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還可以補充上蠶寶寶的作息時間、食量、記錄時間、記錄人以及記錄標題。
學生分小組完成任務,教師展示優秀成果,並對全班同學予以肯定。
在完成第一環節後,教師設置「小小科學家」,提問學生:你還想在日記裡加什麼?並提示學生,我們可以觀察蠶發生了什麼變化,或者人為的改變一些蠶生活的外部條件,觀察蠶的生活是否發生了改變。請同桌兩人討論,並和全班同學表達交流。
教師進行學生觀點總結:
1.在每次日記之間還可以加上兩次觀察發現的變化,例如顏色逐漸變白、吃的桑葉逐漸增多;
2.給蠶餵養不同的食物,觀察蠶是否進食,進食後是否有改變,是否可以正常完成生命周期;
3.可以繪製出蠶體重和身高的增長曲線,觀察變化。
4.蠶蛻幾次皮,什麼時候蛻皮,蛻皮之後發生了什麼變化
教師對學生的觀點予以肯定,並提示學生在進行小實驗時,動作要儘可能輕柔,用軟毛刷刷動蠶寶寶,儘可能不傷害蠶寶寶。並且進行實驗時,最好只改變環境中的一個量。
(三)鞏固提高
學生分小組提前製作蠶之後幾個生長階段的卡片。
(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的知識點。
將學生分為幾組,合作養蠶,並記錄下蠶寶寶成長的點點滴滴,繪製成小故事卡片,在班級科學角展出。
四、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