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師節致敬·感恩專題系列報導(一)之「最牛數學老師」
九月金秋,
是感恩的季節,
也是一個屬於教師的季節。
教師,
一個平凡的稱謂,
一生不平凡的使命。
是您,為年輕的夢想插上翅膀,
是您,為青春的心靈點燃希望,
是您,為迷途的少年指引方向。
您的教誨,
是這一生讀不完的書;
您的相伴,
是成長路上永亮的明燈;
感恩有您,
偉大的人民教師!
從本期開始,本公眾號將陸續推出感恩教師節專題系列報導。感恩有最牛的一中教師,成就最牛的一中學子!
肖 俊
最牛數學老師
平易近人,精益求精
——記我們的數學老師肖俊老師
我們高三1班高考數學平均分達128分,遠遠高出其他班,這讓許多人都詫異萬分的數據,在我看來,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為什麼我們班的數學成績遙遙領先?原因無它,因為我們的數學老師是肖俊老師。
樸素,是肖俊老師給我們的第一印象。他總穿著一雙平底布鞋,身上一件平淡色調的襯衫,稍有歲月掩蓋的眼神仍然如火炬明亮,寬厚有力的手臂手握粉筆,引領我們衝出數學的陷阱,走在攀登的山路上。
初見肖俊老師之時,他還是我們班的代課老師,卻給我們班留下了深刻印象。滿滿一黑板的板書,可謂是入「木」三分的字跡,雖說招來了擦黑板的同學的「抱怨」,但大家都深知老師用心之良苦,教學之認真,為的是使同學更好理解學習的內容。代課結束後,不少同學戀戀不捨,希望肖俊老師能繼續教導本班。後來終於如願以償,分班後肖俊老師成為了我們的數學老師。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長時間的教學讓肖俊老師對師生相處之道、教學育人之道擁有獨特的理解。老師備課時精益求精,提前規劃上課內容進度,還主動向我們分享他的計劃,讓所有人能夠持著相同的目標,朝著清晰的方向一起努力。他授課時認真,細緻,在課堂上總是充滿激情與活力,那份對教學的投入與熱愛會感染我們,讓課堂氛圍更上一層樓。大家學的入腦,學的盡興。講題分析他總親自上陣,一筆一划將規範過程書寫,加深我們腦中的印象。作為一個以競賽學習為前期重點的班級,同學們普遍基礎知識掌握不算完美,而為了讓我們對一些套路知識點了熟於心,「線線平行想性質,線面平行想性質」、「三點共線證法多,斜率向量均可做」等押韻巧記語應運而生。朗朗上口的句子被他重複吟唱,關鍵重要的知識點隨著聲音進入同學的腦海。這一做法最終使同學們解題時思路明確,越戰越勇。
肖俊老師對於我們每個人的獨特需求也都十分關心,經常詢問我們是否特別需要某些資料或輔導。有一次我在大課間去找肖俊老師,他非常主動的詢問了我的需要,並細心地將其記下,不久後我就收到了肖俊老師精心整理的資料,讓我得以突破弱點、穩步前進,正是肖俊老師的悉心幫助,讓我們受益匪淺。
不僅如此,肖俊老師更是「身先士卒」、勤奮付出。每逢周三下午周測,肖老師總會督促技術部門及時將試捲髮送至他的平板,在其他人下班吃飯看電視的時候,他便對著電腦仔細批改每一道題。39份試卷,總能在當天晚上晚修放學前改完,他說:「犧牲一下自己的休閒時間,能讓同學們及時對錯題進行反思,打鐵要趁熱,值得!」是的,值得!正是肖俊老師的付出,我們班的數學成績才能突飛猛進,最終百戰不殆。
在學習生活上肖俊老師給予我們許多幫助,同時在道德社會層次上他也給我們帶來引導。身為順德區人大代表,他積極關心國家大事以及與學生教育有關的事件,有選擇性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他的見解總是深刻、一針見血,無論對錯,我們總能在其中得到經驗或教訓、思考的方法或角度。
肖俊老師平易近人,富有人格魅力。如今畢業我們即將分離,我們的感激何以言表!我們的不舍又何以言表呢?
數學課代表眼中的肖俊老師:
在我們一班同學的眼裡,肖俊老師總是一副慈祥父親的模樣。在數學課上,他熱情洋溢,妙算代數,巧解幾何;在日常生活中,他和藹可親,耐心解惑,暢談人生。還記得肖俊老師剛接手我們班時,因為數學競賽導致課程進度快,我們班許多同學基礎不牢固,簡單題失分總比難題多。肖俊老師會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基礎的重要性,並且扎紮實實地幫我們「填坑」,這是他的因材施教。更是記得高三學業加重,壓力驟增,許多同學的數學成績忽上忽下,對自己沒了信心,肖俊老師會與同學們仔細分析原因,並且開導同學,使其重樹信心,這是他的潤物無聲。恩師諍友,如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我想,我們班數學在高考能取得好的成績,離不開肖俊老師的付出,謝謝您,肖俊老師。
餘 力
我們的數學老師,我們的人生導師
——餘力老師小記
在餘力老師的帶領下,2020屆高考中,高三6班、7班兩個平行班的同學披荊斬棘,在高考中分別取得平行班第一與第三的佳績,直逼實驗班。我們取得如此佳績絕非偶然,這得益於我們敬愛的數學老師——餘力老師。
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餘老師經常教導我們,要不懼困難,勇往直前。他說學習就像遊泳一樣,從不會遊泳,慢慢在水裡泡久了,也漸漸學會了。它不僅教導我們數學學科知識,還是我們生活中的引路人。他將學科與生活相結合,讓我們在學習中領悟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數學。
餘老師的課堂嚴肅認真,又不失幽默風趣,他常常會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活躍課堂氣氛,化抽象為具體,將一個個複雜的數學公式具體化,通過讓學生在黑板上書寫解題的過程,從中找出共性問題,有針對性的講解題目,便於我們理解認知。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餘力老師重視學生學業收穫,輕鬆把握教學進度,課堂幽默風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習,並能對知識點具有深刻的記憶。對自己嚴格要求、堅持每日跑十公裡的他,堅持以德樹人,在學科教學中穿插思想教育與愛國教育,以身作則,教導學生踐行「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健身」的校訓。
餘力老師認真負責,即使在遇到家人生病需要照料的情況下,仍不忘爭取上課的機會,早上6:30就趕到學校給我們上課,盡他所能保障我們的課堂質量與學業收穫;他關心關愛學生,待學生如自己的孩子:班上有學生腳部受傷,他自己開車載學生去醫院並親自背學生去檢查,當他把送回學校時,那個學生感動地叫了一聲爸爸老師。他那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在無形中激勵著我們。
對於數學教學,富有經驗的餘老師有自己的方法。他從高一便使用自己的題庫給學生提供每日一練,精心選題,力求讓學生會一題懂一類。為了讓學生的收穫最大化,他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學習指導,讓問的人更善於思考,答的人更熟知題型,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在最後的總複習中,他不僅課間總是坐在兩班之間的值班室給學生答疑解惑,而且還經常來到班上關心學生,和學生們聊天以舒緩學生緊張的備考情緒。餘老師結合往年經驗和本班學習狀況,制定適合班級的高考總複習計劃,以自主複習為主,教師講課為輔,以此助力學生衝刺高考。
餘老師,不僅是我們的數學老師,更是我們的人生導師。當我們迷茫時,他猶如一盞明燈,指引我們找到通往成功的航線;當我們失意流淚,他猶如早晨初升的太陽,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三尺講臺育桃李,一支粉筆寫春秋,餘力老師的課堂不僅僅是數學的課堂,更是人生的課堂,他追求卓越、關愛學子的精神將由萬千桃李傳遍四方,終身難忘。
審核:關曄姬
呂德榮
朋友+姐姐+媽媽
——呂德榮老師小記
自16班組成以來,呂德榮老師便一直相伴,陪伴我們學習,更見證我們成長。作為文科數學重點班的老師,她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呂老師總能化壓力為動力,帶領16班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最終在高考時,16班數學單科斬獲全校第一,平均分接近130,包攬年級單科前十名。
「大愛無疆」是我能想到形容呂老師的第一個詞。在上一個學期期末生完寶寶後,呂老師在下一個學期堅持正常上課。她說:「我想陪伴16班走完三年。」我們驚訝、感動,更多的是下定決心不負她的期待。疫情期間開學後,呂老師帶著幼小的孩子回到學校住下,只為不缺席每一節珍貴的數學課。
「潤物細無聲」是呂老師的真實寫照。她在課餘時間搜集無數資料,默默製作了許許多多高質量的習題。我能想像,她的面前放著一堆參考資料,電腦打開許多瀏覽界面,經過好幾天的甄選刪改,最後,一張A4紙來到我們手上。我們能感受到,這輕飄飄的紙,承載著呂老師沉甸甸的愛。
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呂老師,我想,用「踏實」二字是最恰當不過的了。課堂上,呂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將解題過程寫在黑板上——即使一道解析幾何往往要佔據4塊黑板以上。她告訴我們:規範是制勝的法寶。於是正確的格式、表達都深深刻在我們腦海裡。16班的高考勝利,與這些良好的習慣息息相關,這樣細緻的老師更是功不可沒。
高三(16)班郭筱悠與呂德榮老師合影
呂老師是我們的老師,她教給我們知識;呂老師是我們的朋友,和我們打成一片;呂老師又是我們的姐姐,有好吃的不忘我們;呂老師更是我們的媽媽,與我們談心,關心、開導失意的我們……
我從小學起,至今已擔任了十年數學科代表,呂老師是我最喜愛的老師之一。她的認真負責、細緻體貼,對即將成人的我、即將成人的十六班的每一個孩子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想,呂老師之所以桃李芬芳,其原因就在於此吧。感謝您的一路相伴,我們定將懷著您的期待,奮鬥出五彩斑斕的青春!
撰稿:張文倩
審核:關曄姬
丁崇芳
馥鬱芬芳,令人崇拜
——記高三19班數學老師丁崇芳
人如其名。丁崇芳老師用春風化雨般的叮囑與教導,手捧玫瑰,散播著教育的芬芳,縱身懷六甲,亦堅守三尺講臺,她值得我們19班每一位同學的崇拜、尊敬。
119的數學平均分,11人數學130分以上,對於一個文科普通班而言,實在是不容易。不容易於同學們的努力奮鬥,更不容易於科任班任的傾心付出。在這份數據的背後,離不開班主任董欣老師高一高二兩年以來指導我們重視數學,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數學對於文科生的重要性。「砸數學!」於19班的同學而言,是口號,更是行動。當然,數學成績的提升,更是離不開丁崇芳老師在高三對我們的栽培。
課前,她總與我們如朋友般聊天談心,令我們倍感親切,無形中洗去我們上一節課的疲憊;上課之時,她化身嚴厲教師,讓我們在黑板上寫題鍛鍊自我,即使是細小的計算錯誤也不輕易放過,以此鍛鍊我們的數學能力;課後之時,她亦扮演人生導師的角色,給我們講一些數學題外的人生道理,帶領我們遨遊更廣闊的一片天地。
平時上課,法一法二,幾何代數,她總不放過一個好的解題思路方法,只為幫我們開拓思維尋求最適合自己的解題方式;網課期間,孩子搗亂,網絡不佳,她都會嘗試各種方法排除萬難來錄製課程,只為給我們講好每一道題;高考前夕,懷著孩子,撐著身子,她仍堅持來到班上為我們一一答疑,只為幫我們堵住每一個知識漏洞。
感恩有你,我們一路前行,走過無悔的奮鬥青春。
撰稿:梁曉璇
來自順德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