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朝聖之我的藍毗尼:佛祖釋迦摩尼的出生地,萬國來此建寺

2020-12-27 伊印

藍毗尼當然不是我的。

因為在那裡待的時間比較長,所以也有了自己的不一樣的體會。

比起旅遊攻略,我更想告訴你們一個地方的故事。所謂攻略,不過是每個人的見解不同,對風景的喜好不同,便也有了值得與不值得之分。私以為攻略其實是一個很私人化的東西,不可全然效仿。還不如隨便走走逛逛,說不定摸出了自己的節奏,與另一座城市的故事,是不期而會的際遇。

就好像冥冥中有什麼在指引著你。說指引是有點玄了。總之因緣際會,反正是遇到了,碰到了,且停留了。

我跟藍毗尼的開始便是這樣。

那時候我已在尼泊爾待了小半月,一路沒有喝生水,但也嘗試了各種當地的美食,並且都很適應,自認為已經是到了水土已服的地步。

到藍毗尼是一個下午。那天不知怎的,忽然肚子痛。接連幾天的腸胃不適讓我在那座城停了下來。

尼泊爾的景點很多,堪稱景點的城市也有很多。藍毗尼並沒有什麼特殊,至少在我看來,我並不篤信佛教,也不是虔誠信徒。不過是路上旅人一個,再尋常不過。

我出發只是想要出發,沒有那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尋找自己或是發現之旅,於我都是不存在的。我只是對那一個國家好奇。

這就是我出發的原因。好奇。

如今已經是許多年過去了,我依然記得那時候的藍毗尼,記得園子往裡走是一大片的泥土路,記得有一座湖,記得在水泥路的一端,有個小小的孩子指天的神情——那就是小小的釋迦摩尼。據說他出生的時候,便說了一句話,上天下地,唯我獨尊。

傳說不可考據,今人所見才為經歷。藍毗尼有一個大園子,裡面有各個國家的寺廟,其實就是每個國家把他們的寺院和僧侶帶到這裡來,畢竟這裡算是佛教文化的一個重要淵源地,是佛祖釋迦摩尼的出生地點。

我在那住的時候,每天都有許多的印度人前來,有一些還是拖家帶口,也許對他們來說,這裡是信仰的源頭。

六月的藍毗尼是盛夏時節,因為地理位置靠近印度的關係,所以比起尼泊爾其他的城市都要更熱。我住的韓國寺門口有一棵很大的花樹,每天火紅色在樹尖綻放,參觀的遊客到了此處一定會停下來打卡拍照。

而我住在二樓,隔著短短的距離看樓下的人流熱絡。

事實上,很多人不會選擇在這個地方住這麼久,因為萬國園雖說壯觀,卻也不過是一個景點。逛完了也就逛完了。而我卻像是紮根在那裡,看日出日落,聽雨起雨歇,住成了當地人一樣散漫無聊的節奏。

韓國寺的對面是中華寺。中華寺的師傅們燒飯用的是礦泉水,宿舍裡有空調,每天早起敲鐘念經,一日三餐都是家的味道。可是我還是沒有住在中華寺,因為中華寺裡的規矩太嚴,吃飯不能發出一點聲音,清規戒律不是我喜歡的。

我不過是嘗鮮,不過是好奇,不過是俗人一個。所以我去了隔壁的韓國寺。那時候韓國寺修繕到一半,資金不夠了,所以有對外出租的床位。背包客旅行到了藍毗尼,很多選擇住在韓國寺的床位通鋪裡。

一日三餐聽著鐘聲,什麼都不用愁。那是一段無憂無慮的時光,甚至是有點難得的珍貴——如今想來。

藍毗尼萬國園內有許多個國家的寺廟,德國寺加拿大寺新加坡寺泰國寺緬甸寺斯裡蘭卡寺中華寺韓國寺......寺院眾多,信仰佛教的國家多會在此處建寺,不勝枚舉。

最有名的景點,應該要算是佛陀的出生地,也就是摩耶夫人祠。這裡進入是需要門票的,萬國園不需門票,可以隨意來回。

那是個傍晚,我散步到了這裡,天色漸漸昏沉,沒有看到旁邊的題字,只是順著小道往裡走,看到需要門票正打算繞道,裡面一個工作人員說,進來吧進來吧!

於是我就這樣參觀了佛祖的出生地,具體來說,是一個小池子。那個工作人員一邊帶我進去,一邊在前面引路介紹。印象深刻的除了他尼泊爾口音的英語,還有那一個夜幕下的盛情難卻。

本不過是隨手一走,沒有刻意想要去哪裡,也沒想過會有誰做我的導遊。諸此種種的遇見,誰都說不出是誰的因緣。

後來,我在園子裡散步,白天的時候能清晰地看到兩邊路上有許多的芒果樹。芒果一顆一顆碩果讓人垂涎。我期待著能被一顆芒果砸中。在摩耶夫人祠,應該是在這裡面,有一座很大很大的菩提樹,有苦行僧在此處冥想,風雨無阻,一動不動,看著好像雕像。

從萬國園往外走,是藍毗尼的村莊。有小賣部販賣當地的小甜食,我買過幾款餅乾,在啟程前往加德滿都的時候充當一頓飯吃,沒想到會這麼美味。可惜當時買的太少,只因為嘗鮮,害怕買錯。

藍毗尼園子外面,有釋迦家族的後人——據說是佛祖釋迦摩尼的後人經營的飯店。當時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去到那裡,每個人點自己喜歡的一樣,彼此分享,都能吃到喜歡的菜,也能嘗到不同的精彩。十來個人坐了一桌,吃喝談天,都成過往。而那十幾個人,也不過是萍水相逢。小小的聯合國,每人故事卻不同。

前塵往事在此處匯攏,海晏河清從來與記憶無關。有一天跟著院裡的師傅們去藍毗尼的郊野。當時英文翻譯過來,是說已經離去的人剩下的東西所在之處。因為這話的主語是釋迦摩尼,所以我猜可能是舍利子。麵包車載著我們往外去, 往村莊的村莊裡面一路駛進,我看到有一處凸起的小土包,像是國內的土墳那般。

師傅們在那做著儀式,我們幾個像是觀光的遊客被帶入全新的世界。我看到外面漸漸有許多小孩子圍過來,髒髒的,眼睛乾乾淨淨的。有當地人從麵包車上搬下一箱又一箱的東西,我看到裡面是文具和麵包。只聽那個搬運的人說了句什麼,那些小孩子一下排出了一條長長的隊伍。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施捨——也是因緣際會的相逢。

出發之前我從不知道還會有這樣的場景。但是看到那些小孩子從我手上接過東西,我感覺並不是我給出了什麼,而是從這份所謂的施與儀式裡找到了什麼。那什麼二字,很難形容。

施比受更有福,再也不是一句乾巴巴的句子。因為真實的體會過,感受到了當下的無法言說。因為那清澈的眼神是再髒再破的衣服都無法掩飾擦除的美好。

那時的韓國寺不富裕,建造的大殿只到了水泥階段就停工在那,因為資金已然不夠,所以會用出租房間來聚攏一些錢用於後續的建造。

藍毗尼當地的那些小孩子也不富裕,甚至可與貧窮掛鈎。現實不是負負得正的關係,但人心向善是金錢物質抗衡不了。

我想多年後我沒有忘記藍毗尼,不是因為我曾與佛陀多麼接近,也不是我如何信仰佛教,紅塵割不斷,俗世拋不卻,我不過是庸人一個。但是在藍毗尼,我感受到了跨越國界的大愛無言,我看到了一個普通人身上可能有的榮光,也在千裡的跋涉中聽到風吹過田野,帶來了遠古的輪迴。

有什麼是亙古不變的?信仰是,善也是。

朝聖之路不僅僅是去相信,也不是歷經辛苦就可逢人便說的誇誇其談。朝聖只是一個過程,無論遠方有誰,你的心都是你的承載。

花朵借泥土而生,終會腐爛成泥。石獅子堅硬,打破了那些石塊,便也剩了虛無。藉靠外物得來的,終有喪失去處。

萬國園內日升日落,不過是普普通通的一天一天。

相關焦點

  • 是泰國著名的佛教避暑勝地,至今塔中仍供奉著釋迦摩尼的舍利子
    雙龍寺又稱素貼寺,因有兩條長龍在兩側臺階坐臥而得名,是泰國著名的佛教避暑勝地,站在素貼寺的觀景臺上,可以俯瞰整個清邁城,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的信徒前來朝聖。在主殿後方設有觀景臺,在這裡能俯瞰整個清邁市區,也很適合拍照留念。
  • 印度朝聖之旅,感受佛教文化,菩提樹下靜靜心
    曾經帶領中國的宗教團體,專門赴印度朝聖之旅,自己內心也得到一次升華。典型的印度教徒我們這一次是沿著釋迦牟尼佛祖的足跡而行,佛教朝聖聖地有著名的八大景點。除藍毗尼在尼泊爾,是釋迦牟尼佛祖出生地之外,其餘七大景點全部在印度。
  • 讀《金剛經》,學習釋迦摩尼和孔子的育人之道!
    接下來挑來挑去選了兩本書,不,是兩本語錄,一本是釋迦摩尼的《金剛經》,開頭就是「如是我聞」,的確是釋迦摩尼的語錄,錯不了;另一本是孔子的《論語》,書裡到處都是子曰子曰的,更錯不了!人常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先保證語錄的正確性,以後就可以放心研究了!好,研究開始,首先咱看《金剛經》,因為《金剛經》一開頭,釋迦摩尼就在大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給學生們上課。
  • 泰國北部香火「最旺」寺廟,20米高大金塔存有佛祖釋迦摩尼的舍利
    去泰國中北部旅行,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一場佛寺歷史文化之旅,尤其是有著泰北玫瑰的清邁,不僅在清邁古城,在清邁周邊都分布著數不勝數的名剎古寺,這些寺廟都有其漫長的故事。而說到泰國北部香火最旺盛的寺廟,那應該非帕辛寺莫屬。
  • 邱承彬遊記:尼泊爾藍毗尼德國寺奇觀十四
    作者:邱承彬   德國寺位於尼泊爾藍毗尼園,是德國在尼泊爾藍毗尼修建的寺廟。   藍毗尼園是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地。 將來如果繼承王位,一定是位「轉輪王」(印度古代稱能以威望統一四方天下的君主),因此我為國王高興。但據我的觀察,太子必定要出家學道,並能得到最高成就,成為人天至尊的導師,拯救世人離苦海。可惜我已經老了,聽不到太子的教誨了,所以我為自己悲哀。淨飯王聽到佔相仙人的話,也是又喜又憂。他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統一天下的轉輪王,國王從此千方百計防止太子出家修道。
  • 釋迦摩尼從5個思維角度,指引你到達智慧源泉
    :你覺得我是講了什麼道理嗎?釋迦摩尼佛講完一個道理,一套體系,他會擔心你會把這套體系當作一個教條,所以他會馬上自我否定。那麼它真實意思是,你千萬不要把我說的,當作絕對的真理去框定自己的生活。圖片來自網絡04角度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釋迦摩尼從微塵和世界的角度上
  • 朝聖是一場頓悟 淺談印度朝聖的意義
    佛旅網印度朝聖之旅歷時十五天,依據《佛說右繞佛塔功德經》之開示,以印度恆河流域為核心,跟隨佛陀足跡,貫穿印度北部、東部和南部地區以及尼泊爾藍毗尼,以佛教順時針的方式繞聖地一匝,歷經佛陀一生最光輝的時刻故此,為助緣大眾更多了解印度朝聖之殊勝,蟬友圈耀彪從「經典記載、名師開示和團員分享」三個方面,分別闡述印度朝聖之意義,以此供養大眾,以便在朝禮聖地之餘更好的體悟佛陀之教言,增進圓滿朝聖之功德等。
  • 倘若孔子和釋迦摩尼、穆罕默德、耶穌4人相遇了,他們會說些什麼
    「如果孔子、釋迦摩尼、穆罕默德和耶穌這四位聖人相遇,他們會說什麼?」我想他們說的話,肯定比我們想的有些水平吧?比如:在某個時空某個世紀某個地方的某一天,孔子、釋迦摩尼、穆罕默德和耶穌,四個人相遇了,孔子那麼好客,肯定會先說話:一、孔子那麼謙虛好禮,肯定會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朝聖之地,人間天堂,被譽為世界中心的西藏
    西藏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心中的朝聖之地,被譽為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在這裡仿佛能消盡了所有塵埃,心靈和身體都得到了升華。下面讓我們一起領略它的神聖壯美,感受它的風土人情吧猶如仙境一般!有一首曾經流行的歌曲唱到:「回到拉薩,在雅魯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淨,在雪山之巔把我的靈魂喚醒…回到拉薩,回到這個眾城之上的城的感受將是來自身體。」遊走於金碧輝煌的佛殿,靈塔,寢宮,迴廊之間,燈光渺渺,床幃低垂,酥油的味道四處瀰漫。整個好像落入了一個古老的夢境之中。
  • 世界上最大的釋迦摩尼佛像,高度達88米,相當於30層樓!
    中國最大的釋迦摩尼佛像,高度達88米,相當於30層樓!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我國擁有的一尊露天佛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釋迦摩尼佛像,其高度相當於30層樓的高度,更顯威嚴。這座以規模巨大而聞名的釋迦摩尼佛像就位於我國江蘇省的無錫市境內,與當地的太湖緊密相鄰,成為了太湖靈山景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西遊記》如來佛祖二弟子是金蟬子唐僧,名不見書傳的大弟子是誰
    既然大家問的是如來佛祖,那麼,我們就只談以《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二書為核心構建的中國二元神話體系中的情況,就不要提及現實佛教中的釋迦摩尼佛祖的現實情況了。因為,中國神話世界和實際宗教世界,那是兩碼事情。
  • 「果中貴族」臺灣釋迦,奶香味的「佛頭」果!
    EDEN果咖瀋陽水果店大當家說,釋迦是最有佛性的水果,因為它長得像佛祖釋迦摩尼的頭部,內裡的果肉又無比的潔白溫柔,有人說,釋迦是愛的化身,畢竟它是世界上最甜的水果之一,軟軟甜甜纏纏綿綿,像極了愛情。
  • 世界上最大的釋迦摩尼佛像有多高?得知身高:丈六金身
    世界上最大的釋迦摩尼佛像有多高?得知身高:丈六金身無錫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是太湖。但要說太湖沿岸的標誌性建築,那一定是靈山景區的靈山大佛,是中國第三大露天銅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釋迦牟尼佛像。
  • 藏民朝聖的別樣「聖寺」,來一場心靈的洗滌之旅吧!
    這八座白塔是為了紀念佛祖釋迦摩尼的八大功德所建,它們深具藏族特色,下方上圓,白潔純淨。寺廟內滿是四面八方來的遊人,當然還有很多朝拜的藏民。遊人遊覽的是優美的景色、神奇的建築和濃重的藏傳佛教文化,而藏民進行的是宗教活動,兩者相映成趣,互補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