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應該怎麼讀?釋迦摩尼從5個思維角度,指引你到達智慧源泉

2020-12-11 蜻蜓FM大咖開腔

01前言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它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包含著無窮的智慧。我們如何學習它,實踐它,乃至做到某種程度上的開悟呢?釋迦牟尼從這5個維度解讀《金剛經》,指引我們獲得智慧源泉。

圖片來自網絡

02角度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按照常規解釋說,「波羅蜜」是指到達彼岸,「金剛」最為堅硬鋒利,所謂「金剛般若波羅蜜」最堅硬最鋒利的到彼岸的大智慧,但是釋迦摩尼佛說:般若波羅蜜實際上代表了一種特別的思維方式而已,也就是說,般若波羅蜜並非般若波羅蜜。

圖片來自網絡

03角度二:道理非道理,佛法非佛法

釋迦摩尼佛又問須菩提:你覺得我是講了什麼道理嗎?講了什麼佛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其實您老人家什麼也沒說。

這個對話聽起來蠻奇怪的,釋迦牟尼確實講了一堆道理,但是他自己說什麼也沒說。從《金剛經》的思維出發,就不難理解了。釋迦摩尼佛講完一個道理,一套體系,他會擔心你會把這套體系當作一個教條,所以他會馬上自我否定。那麼它真實意思是,你千萬不要把我說的,當作絕對的真理去框定自己的生活。

圖片來自網絡

04角度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釋迦摩尼從微塵和世界的角度上,得出了一個結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微塵」是用來分析物質構成,相當於我們現在講的原子。「世界」是指時間和空間的一個結合。

釋迦摩尼用「微塵」提醒我們:物質實際上是可以無限微小的。「世界」提醒我們:物質可以無限地大。小小的微塵也有自己的世界,大的世界裡也布滿微塵,那麼都是因緣聚合而成的,都是名為微塵,名為世界而已。

圖片來自網絡

05角度四:不能以生相見如來

眾生可不可以「生相見如來」? 釋迦摩尼回答不可以,因為佛的法生是無相的。

相傳釋迦摩尼佛有32相,通過長期的修行成佛後,你在身體上會呈現32種非常美好的特徵,有時候我們在很多廟宇裡面可以看到佛的32相。但釋迦牟尼佛說他32相其實也是一個假名,你不要執著於他,他根本上是無相的。

角度五:向他人講述《金剛經》,你會佛德無量

釋迦摩尼佛強調了,如果你能為他人說金剛經,哪怕只是四句,你獲得的福德就無量廣大。

圖片來自網絡

06結語

在《金剛經》中,你會領悟到很多句子在表達空性。表達的含義看似肯定,同時又在否定,就是我在肯定的同時又否定,否定了同時又肯定。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每天都會有這種語言思維,但我們自己沒有感覺到,或者說沒有覺察到。

相關焦點

  • 讀《金剛經》,學習釋迦摩尼和孔子的育人之道!
    你就吹吧!你說俺吹,誰說偉大的老師一定要教師資格證,偉大的學校一定要辦學許可證,偉大不偉大不是看這些!你想想,一提到清華北大,大家都說「乖乖,不得了,百年名校!」百年夠長了吧,不「名」能辦一百多年!厲害,確實厲害!可你看看釋迦摩尼和孔子的事業,百年?「百年」連個小弟弟都不算,人家都兩千多年了,而且還要二千二千下去;再看看分校,世界各地,那真是遍地開花。
  • 不懂《金剛經》的意思,念《金剛經》有意義嗎?
    現在有很多人,認為讀《金剛經》是好的,但是心中有疑問,什麼疑問呢?就是覺得自己不懂《金剛經》的意思,念《金剛經》還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您這樣想,那就太多慮了!為什麼呢?首先來說,佛經,特別是像《金剛經》這一類的般若經,是佛自性的流露,講的是佛的自性。而咱說的「懂」或者「不懂」,是靠大腦的思維,大腦無法思維自性的東西。
  • 一個人的朝聖之我的藍毗尼:佛祖釋迦摩尼的出生地,萬國來此建寺
    就好像冥冥中有什麼在指引著你。說指引是有點玄了。總之因緣際會,反正是遇到了,碰到了,且停留了。我跟藍毗尼的開始便是這樣。那時候我已在尼泊爾待了小半月,一路沒有喝生水,但也嘗試了各種當地的美食,並且都很適應,自認為已經是到了水土已服的地步。
  • 倘若孔子和釋迦摩尼、穆罕默德、耶穌4人相遇了,他們會說些什麼
    「如果孔子、釋迦摩尼、穆罕默德和耶穌這四位聖人相遇,他們會說什麼?」我想他們說的話,肯定比我們想的有些水平吧?比如:在某個時空某個世紀某個地方的某一天,孔子、釋迦摩尼、穆罕默德和耶穌,四個人相遇了,孔子那麼好客,肯定會先說話:一、孔子那麼謙虛好禮,肯定會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金剛經》是只有高智慧的人才能讀,還是人人可讀?
    佛經所說,本是佛祖為了教化世人而成,《金剛經》更是其中的優秀佼佼者,其簡單明了,本是指引人們快速破除迷障到達成佛彼岸的一條捷徑,可以讓人少走許多的彎路。網圖佛教徒們將《金剛經》神秘化,是為了宗教服務,但卻違背了《金剛經》所提倡的思想,《金剛經》全文只講了二個問題:破法、破相,論不空之空,見無相之相,世間萬象,無非夢幻泡影,所有一如
  • 《金剛經》中有兩句處世名言,悟透了,受益終生
    所謂的金剛,不是四大金剛,而是一種原產於印度的金剛石,這種石頭異常的堅硬,被印度人視為世間至堅之物,般若則是一種大的智慧,是成佛之人具有的一種智識,可以看透世間的無上道理,波羅蜜是一種修行的道,是從此岸到彼岸的結果。《金剛經》就是一本讓人能夠斬斷煩惱,去掉妄執的佛教經典。
  • 修行:不可思議的《金剛經》?
    釋迦摩尼佛從罪業和功德來講不可思議的《金剛經》。如果有人受持讀誦《金剛經》,如果被人輕視賤待,原本此人先世的罪業應該要墮入惡道,但因為被人輕賤的原因,先世罪業就被消滅,應該得到無上大智大覺。如果有人受持讀誦《金剛經》,這個功德是不可思議的。釋迦摩尼佛供養所有佛所得到的功德,這個功德與受持讀誦《金剛經》的功德相比,連千萬億分之一、任何算數譬喻都比不上。釋迦摩尼佛說,如果詳細去說受持讀誦《金剛經》的功德,有人聽聞可能會內心狂亂,狐疑不信。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金剛經》的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不可思議。
  • 《金剛經》讓你放下煩惱走向智慧
    【讀經史子集,讓經典浸潤人生。閒行萬裡路,體悟百味人生。敬請大家關注蘭舟點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代典籍浩如煙海。古人讀書向來是以研讀經典開始的,今天的我們也決不可數典忘祖。前些日子讀了一遍《金剛經》,感覺自己對人對己的認識有了徹底的變化。《金剛經》的全稱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意為到達極致智慧的彼岸。這是一本開啟人生智慧的書籍,不同的人可以讀出不同的智慧。「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世界上最大的釋迦摩尼佛像,高度達88米,相當於30層樓!
    中國最大的釋迦摩尼佛像,高度達88米,相當於30層樓!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我國擁有的一尊露天佛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釋迦摩尼佛像,其高度相當於30層樓的高度,更顯威嚴。這座以規模巨大而聞名的釋迦摩尼佛像就位於我國江蘇省的無錫市境內,與當地的太湖緊密相鄰,成為了太湖靈山景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讀《金剛經》文章匯集|在紅塵中錘鍊金剛心
    《心經》完結後,沒想好下一步讀什麼經。偶爾翻看評論,一位師兄說,已經看完了《心經》十九篇,希望我能解讀一下《金剛經》。茫茫人海中,能有人懂你,是一件非常感動而快樂的事。於是,決定邊讀邊聊《金剛經》了。寫完第一篇文章後,我明白了,我的確應該選擇解讀此經。此經感覺就是《心經》義理的展開。
  • 《金剛經》對現代人的啟示 - 2
    離上次發文友一段時間了,看到評論希望可以繼續發文,這裡就會開一個長篇,試著來從一個現代人的角度,理解下佛教經典《金剛經》。上回我們說到了第一品,今天我們來說下第二品。再說第二品之前,有人私信問我為什麼佛陀的僧團要依次化緣,而且這個和南傳佛教很像,但是和中國佛教又有不同。
  •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清淨心,是通向幸福快樂生活的源泉
    讀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金剛經》的核心內容就「無住生心」四個字,相傳六祖慧能就是聽五祖宏忍法師講解這四個字而頓悟的。在《金剛經》的第十品(莊嚴淨土分)裡說「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佛陀為什麼會說 金剛經智慧不可思議
    受持讀誦此經,能夠理解金剛經,能明白佛陀在金剛經說的實現正等正覺的方法,能夠接受領悟金剛經的般若智慧,能夠按金剛經般若智慧的要求,不斷努力修持。讀誦此經,對一般人,就是不斷讀誦金剛經,反覆地讀誦金剛經。對於有止觀禪修功力的修行者,就是要逐字逐句地進行實修體驗,用實修體驗來一字一句地解讀。
  • 請問師父,讀誦金剛經有什麼功德?
    法清法師:首先要明白,讀和誦是不同的。像學生那樣出聲念課文就叫讀;而誦有點像唱歌,誦的時候,每一個字音最後都要歸到「om ah hum」三個音上,這樣誦經,有助於打開體內的氣脈,對自己利益很大。當然,出聲讀經對自己也有利益,只不過沒有誦的利益大。讀誦佛經,除過對自己有利外,還對看不見的眾生有好處。
  • 佛教人物系列之一:釋迦摩尼佛
    釋迦摩尼佛,本姓喬達摩,名悉達多。釋迦是其種族名。牟尼意思是「能仁」、「寂寞」。釋迦摩尼合起來就是「能仁」、「能忍」、「能寂」等,也就是「釋迦族的聖人」的意思。釋迦摩尼生於公元前565年,在公園前486年涅槃,大約於中國聖人孔子同時代。
  • 佛教:讀《金剛經》時,忽然聞到一股「異香」,是怎麼回事?
    佛教中講:「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只要一個人,能誦讀佛經,就能得到無量智慧。除此之外,只要誦讀方法正確,還能得無量的福報。《金剛經》中說,只要一個人,能受持此經中的一個四句偈,或者為他人解說此經,他也會得到無量福報。
  • 世界上最大的釋迦摩尼佛像有多高?得知身高:丈六金身
    世界上最大的釋迦摩尼佛像有多高?得知身高:丈六金身無錫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是太湖。但要說太湖沿岸的標誌性建築,那一定是靈山景區的靈山大佛,是中國第三大露天銅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釋迦牟尼佛像。
  • 《金剛經》所講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怎麼理解?
    《金剛經》上有句話「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佛法都應該放下,不應該執著,何況是其他東西呢?這句話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呢?下面我們簡單探討一下,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大德批評指正。佛陀在菩提樹下開悟後第一句話就是:「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管你學不學佛,本來就是佛。只是因為妄想、執著、煩惱障礙了自性,雖然本身是佛,但卻得不到佛的智慧德相,無法受用。但是我們的智慧德相併沒有損失,沒有丟掉,只是暫時被障礙住了,只要我們把這個障礙去掉,自性就能恢復。怎麼去掉呢?
  • 巨人思維:你的茅塞頓開,可能別人早就明白
    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這兩句矛盾的話,不知道網友更加贊同哪一句?因為從本質上來說它們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頓悟成長成本高:大部分人滿足不了高級的精神需求你的頓悟就是你的自我反省,這種成長模式雖然可以更加深刻地探索自己的內心,探尋自己的在海面下深藏的潛意識。但是古往今來在樹下頓悟成佛的只有釋迦摩尼一個,這種頓悟用了釋迦摩尼的幾十年。
  • 金剛經賞析:讀金剛經有什麼用
    念金剛經,即可以獲得大智慧,同時又是獲得很大的功德,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事情,所以我一定要堅持用心的去誦讀,功到自然成!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念金剛經的功德吧!金剛經內容中講述了,讀,誦、抄寫以及幫人解說金剛經,都是可以獲得很大的功德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