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論文的署名,你需要知道這些規範

2020-09-03 輯思編譯專業SCI編輯

科學發展的早期,很多工作都是個人獨立完成的,發表文章也自然成為個體行為。比如弗萊明和青黴素的發現。

但是近年來,隨著全球化合作的開展,參與一篇文章工作的人越來越多,這種情況在科學和醫藥領域尤為突出。這個時候,誰應該被列為作者,如何給眾多的作者們排序,這些都成為了科研人員,特別是初出茅廬的研究生們經常提及的問題,可能有些高校對此有特殊的規定,我們暫且不做考慮,今天只來看看國際慣例是怎樣的。

一、國際規範

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ICMJE)在 1979 年首次發表了「生物醫學期刊投稿的統一要求」,之後多次修訂以適應時代的變化。

ICMJE 規範裡提出了應該怎樣確認文章的作者身份,這一規範目前被很多醫學甚至生物領域的期刊廣泛採用。具體來看,要成為一篇文章的作者,需要滿足一下條件:

1. 對研究工作的思路或設計有重要貢獻,或者對數據的獲取、分析以及解讀有重要貢獻;

2. 起草論文或者在重要的內容上對論文進行了修改;

3. 對將要發表的版本作最終定稿;

4. 同意對研究工作的各個方面承擔責任以確保與論文有關的準確性或誠信有關的問題能夠得到恰當的調查和解決。

所有被指定為作者的人都應該同時滿足上述 4 條標準。也就是說,所有參與實驗設計和執行的人,還需要參與論文的寫作過程,並願意擔保論文的全部內容都準確無誤。

滿足這些條件,你才可以作為論文的作者之一。這裡要注意的是第 4 點,作者們也需要對其他作者完成的工作負責,換句話說,如果是合作文章,請一定要和你能夠相信的人合作,防止被拖下水。不能同時滿足這 4 條標準的人應該放在致謝部分,對他們的貢獻表示感謝。

這裡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保證參與實驗工作人員的貢獻不被忽略,所有滿足第 1 條標準的合作者都應該有機會參與稿件的審閱、起草以及最終定稿。

所以,各位研究生同學們,根據上述規範,在遇到下述情況時,你應該這樣做:

1. 師兄畢業走了,我接手他的工作,撰寫並發表了論文,作者只有我和導師的名字

前面說了,任何人的實驗貢獻都不應該被忽視。在你打算把師兄的數據和結果寫進文章的時候,就應該和師兄聯繫,確認師兄是否同意發表文章。通常情況下,如果師兄已經不做科研了,應該都會同意的。

但是如果他已經開始獨立做研究,有可能會對已經做的實驗有別的想法,比如擴充結果以發表更好的文章,這個時候就需要你的導師和師兄共同商議,看怎麼安排你的實驗結果,合作發表,從而讓雙方都能獲得最大收益。

另外,在師兄同意由你主筆來發表文章之後,請師兄幫忙審閱草稿,最好是在給導師審閱之前,確保導師看到的是不那麼粗糙的版本;最後定稿的時候也要記得邀請師兄加入。

2. 師姐畢業了,導師讓我整理她的畢業論文投稿,這樣算抄襲嗎?中間的方法、結果和圖片都是師姐的。

這種情況下,你需要滿足規範中的第 1 條,「對研究工作的思路或設計有重要貢獻,或者對數據的獲取、分析以及解讀有重要貢獻」。仔細看,這裡並沒有說一定要做過實驗,所以如果你能夠在結果分析和討論部分提出新的東西,那麼作為論文作者,你是實至名歸的,完全不需要擔心。

3. 導師對我文章裡面的討論和結論和我觀點不一致,我們都無法說服對方。導師最後說支持我投稿但他不署名,並且跟我解釋這是正常現象,是合理的,不影響其它任何問題。我該怎麼辦比較好?論文費了很大的心血寫,現在基本已經接近投稿的要求了。

恭喜你,你有一個守規矩的導師。導師說得沒錯,看看那 4 點規範就知道了,導師不認同你的結論,所以不願意為你的論文「背書」,但是他 / 她也沒有否認你論文的價值,讓你投稿就是交由審稿人決定。所以沒必要擔心,投出去等審稿人意見再決定怎麼修改就好。

4. 前段時間帶了幾個本科生一起做實驗,現在要把實驗結果寫成文章發表,要不要把他們加到作者裡面,如果加上的話,還有幾位老師,作者會不會太多了?而且他們也不能幫忙寫文章,但是不加的話,他們確實幫我做了很多事。

作者太多現在根本不是問題,不用擔心。

作者本人也遇到過類似問題,當時我給本科生發郵件,告訴他們我會把實驗結果總結成文章發表,因為他們參與了實驗工作,如果他們願意加入到文章寫作過程,比如看草稿提提意見,可以把他們加入作者名單。他們都很開心地同意並認真地給了意見。

以上問題均選自網絡真實案例,相信很多同學都面臨過相似的問題,希望剛剛的解釋能夠給您一些幫助。今天的文章能給您一些幫助。

最後,我不得不提醒一句,這是國際慣例,幫助你了解怎樣做是正確的或者是在國際上能夠被接受的。但是我們還有中國特色,所以具體情況請參照實驗室慣例,避免激化和導師或者同事、同學之間的矛盾。

二、課題組規則

中外實驗室其實都有實驗室慣例或者課題組規則,區別僅僅在於有的規則合理,能讓人信服;有的卻不合理而受人詬病吧。

比如有些課題組並沒有完全照搬 ICMJE 規範,特別是非生物醫學研究領域,他們採用了積分制來量化作者們的貢獻度,希望用更直觀的方式確定作者順序。

1985 年,當時在美國喬治亞大學教育學院任副教授的 Roger Winston 提出了一種量化論文作者貢獻度的方法,他給出了一個數據分析類項目的給分方式作為例子:

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各個記分項可以酌情刪減,最後計算個人總分,Roger Winston 認為總分未達到 50 分的參與人,其貢獻不足以列入作者名單。舉例來說,一個數據分析項目共有 4 人參與,他們各自的貢獻如下:

提出研究思路:學生甲提出了研究問題,並和教授乙一起確定了最終的研究方向,所以學生甲 30 分,教授乙 20 分。

文獻調研:這部分主要看個人在文獻調研上所花費的時間來給分。學生甲在圖書館用了大量時間做調研,所以有 30 分,教授乙的 3 分是因為他從個人收藏的文獻裡貢獻了兩篇和本課題相關的文章,學生丙自願幫忙整理文獻,獲得 2 分。

實驗設計:教授乙是主要設計人,獲得 20 分。學生甲和丙協助乙完善實驗設計,各獲 5 分。

設備選擇:教授乙獲得 8 分,因為他提出的實驗設備最終確定可以使用且符合項目各方面要求;學生甲搜索了使用該設備的文獻並對設備是否適用做了技術評估,獲得 2 分。

數據收集:學生甲 28 分,她利用 2 個月時間收集了項目所需的大部分數據。學生丙協助處理數據,獲得 10 分,教授乙從所教課堂上幫忙收集了一部分數據,獲得 2 分。

統計分析方法選擇:博士後丁具備統計分析背景,建議可使用一種複雜的統計分析方法來處理數據,獲得 8 分。教授乙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最終確認該方法可行,但是因為不具備專業知識,必須在丁的協助下才能處理數據,所以乙只有 2 分。

統計分析和計算:學生丙獨立輸入數據並編程進行統計分析,因此包攬 10 分。

數據解讀:博士後丁用統計分析知識幫助解讀數據,獲得 5 分。教授乙和學生甲用各自的專業知識參與數據分析,分別獲得 3 分和 2 分。

文章草稿:第一版草稿,學生甲獲得 30 分,教授乙 15 分,學生丙協助繪製表格,獲得 5 分。第二版草稿由學生甲匯總其他人的意見獨立完成,所以包攬 30 分。

定稿:中間沒有第三版或者第四版草稿的後期編輯工作,定稿過程中教授乙對第二版草稿做了簡單的語法修正,工作量不大,所以沒有把全部 10 分都分配出去教授乙獲得 6 分。

計算總分之後,學生甲 142 分,教授乙 79 分,學生丙 32 分,博士後丁 13 分,最後甲為第一作者,乙為第二並通訊作者,並在致謝中感謝丙和丁的參與和協助。

Roger Winston 的方法發表已經超過 30 年了,但是仍然被很多實驗室採用。受量化作者貢獻這一思路的啟發,有些課題組也設計了更適合自己研究領域的作者積分制度。

哈佛大學 Kosslyn 教授提出了一種滿分 1000 分的積分制度,他希望藉此減少作者排名引起的爭議,同時又能打破所謂指導教師即自動享有作者署名權的潛規則。美國南加州大學 Andrea Armani 教授課題組在此基礎上做了一些修改,形成了自己的制度。

具體包括:

新思路 250 分,這部分分值較高,因為這是研究的基礎;

實驗設計 100 分,實驗準備 100 分,包括訂購材料、設計儀器和開發軟體等等,因為學生通常在導師指導下進行實驗,所以這部分分數會在實驗人和導師之間按一定比例分配,分配比例視導師的參與程度而定;

實驗操作 100 分;數據分析 200 分,這裡的數據分析不僅僅是把實驗數據用軟體作成圖表,重點在於分析和解讀;

寫作 250 分,如果多個人參與草稿的寫作,分數按照最終稿裡面個人寫作的部分所佔比例來分配,如果寫了草稿,但是所寫內容沒被最終稿採用,不給予分數。

這裡 Andrea Armani 教授希望能夠鼓勵組員和學生有效地工作,而不是單純地為了獲得高分就無意義地增加用於寫作的時間。

看了這幾種確定論文作者和作者排序的方法,你更認同哪一種呢?希望國內越來越多的實驗室能夠採用更透明的作者排名規則,讓所有真正做事的人的貢獻都能夠得到認可。

來源於生物學霸

相關焦點

  • 關於論文的署名,你需要知道這些規範!
    ICMJE 規範裡提出了應該怎樣確認文章的作者身份,這一規範目前被很多醫學甚至生物領域的期刊廣泛採用。具體來看,要成為一篇文章的作者,需要滿足一下條件:1. 對研究工作的思路或設計有重要貢獻,或者對數據的獲取、分析以及解讀有重要貢獻;2. 起草論文或者在重要的內容上對論文進行了修改;3.
  • 關於論文署名: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
    關於論文署名問題,作為通訊作者的導師,署名應該在哪裡?是否還可以作為論文的第一作者?這裡結合自己的經歷和見聞,說說對論文署名原則的看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首先,第一作者通常是論文工作的主要完成人,這一點當無異議。在多數情況下,第一作者也是論文的主要執筆者,但這一點常有例外。
  • 論文作者署名規範:第一作者、通訊作者、作者順序……
    轉載:學位與寫作論文署名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作者署名首先應該從學術規範角度來考慮。一篇論文的任何署名作者均須有實質性貢獻,且知曉論文的全部內容和投稿事項。一些期刊在收到稿件時,會給每名作者單獨發信確認是否知曉自己是作者。未有實質性貢獻的人如果是基於某種厲害關係而成為作者,可能會被判定為學術不端。即使有貢獻,在成為合著者時也需要謹慎,因為一旦論文存在學術不端現象,那麼所有作者可能都需要承擔責任。
  • 論文署名常見規則
    論文署名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作者署名首先應該從學術規範角度來考慮。一篇論文的任何署名作者均須有實質性貢獻,且知曉論文的全部內容和投稿事項。即使有貢獻,在成為合著者時也需要謹慎,因為一旦論文存在學術不端現象,那麼所有作者可能都需要承擔責任。從根本上來說,通訊作者在投稿出版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而第一個作者實際上是做研究和寫稿件的人。作者的順序可以按照最適合於研究小組運作的任何順序排列,但提交出版必須由通訊的作者完成。也可以是你不屬於某個課題組,想獨立發表自己的論文,那麼你很可能同時是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
  • 院士校長張希:科技論文的署名不是榮譽,而是責任
    科技論文的署名作者有多有少,一些論文僅有一個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第一作者,而有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第一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通訊作者,而一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通訊作者,等等。這是否是合理的現象?誰應該是論文的署名作者?通訊作者意味著什麼?第一作者又意味著什麼?署名作者如何排序?
  • Nature連發兩文,揭露兒童署名學術論文造假
    最近關於昆明小學生署名的科學研究「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碾壓博士生水平的信息一直在傳播。很多朋友問我怎麼看?意見一,拼爹有理。父母根據自己所能,引導孩子從小喜歡科學,鑽研學問,這是好事。意見二,造假有罪。
  • 中國科協:論文署名作者必須有實質性學術貢獻
    然而,學術不端現象仍然屢禁不止,中國科協將組織所屬200多個全國學會,發動科技工作者就學術不端行為開展專項自查,杜絕因藉助第三方而產生的學術不端行為,並發布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五不」行為準則,具體內容為:第一,不由第三方代寫論文,科技工作者應基於自身研究工作和真實的實驗數據完成論文撰寫,堅決抵制第三方提供論文代寫服務;第二,不由第三方代投論文,科技工作者應學習掌握科技學術期刊的投稿程序,親自完成遞交論文
  • 論文署名常見規則:學生第一、導師通訊真的合適?
    論文署名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作者署名首先應該從學術規範角度來考慮。一篇論文的任何署名作者均須有實質性貢獻,且知曉論文的全部內容和投稿事項。一些期刊在收到稿件時,會給每名作者單獨發信確認是否知曉自己是作者。未有實質性貢獻的人如果是基於某種利害關係而成為作者,可能會被判定為學術不端。即使有貢獻,在成為合著者時也需要謹慎,因為一旦論文存在學術不端現象,那麼所有作者可能都需要承擔責任。
  • 學術畢業論文的格式規範
    對於這些國家標準,不少作者了解得不多或者理解的不全面、準確,以至於在具體寫作實踐中出現一些不規範的問題。  一、題名  1、概念。在具體寫作實踐中,常用題名形式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論(談、淺談、淺議、芻議、淺析)XX(問題)》;《 XX 存在 的問題與對策(之我見、管見)》;《 XX(問題)探討(初探、之我見、管見)》;《關於(對)XX(問題)的問題探討(幾點認識、思考)》。需要注意的是,在這種題名中,介詞「關於」和「對」不可連用,只能用其一。  3、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項。
  • 釐清論文署名規則促進跨領域科研合作
    原標題:釐清論文署名規則促進跨領域科研合作   【新聞隨筆】   近日,中國覆蓋面最廣的數學學術性組織中國數學會發布了一份《關於數學學術評價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就如何正確開展學術評價提出4點意見。
  • 3分鐘搞清楚論文寫作規範
    我們就根據以上這些理論依據,從學術道德規範、學術法律規範、學術寫作技術規範3個方面對基礎層次學術規範的基本內容體系加以簡要的概括與分析。請注意,都是基礎層次,也就是說是最低標準的要求,不能再低了。再低,就是不合格的論文。
  • 實驗者要求在科技論文上署名為第一作者,法院應當支持嗎?
    即使按照創作作品付出的勞動等來確定署名順序,李某作為涉案論文的主要撰寫者,是對涉案論文的創作付出最多勞動的人,在署名順序上位列第一位也並無不當。 劉某為涉案論文所做的貢獻主要在於實驗數據的獲得和分析,這些貢獻均不屬於著作權法意義上的對作品創作所做的勞動,而是對自然科學領域學術成果的其他貢獻,其對涉案論文的貢獻已通過署名得到了體現,其署名權未受到侵害。
  • 學術論文格式規範的幾大要素
    對於這些國家標準,不少作者了解得不多或者理解的不全面、準確,以至於在具體寫作實踐中出現一些不規範的問題。 一、題名 1、概念。在具體寫作實踐中,常用題名形式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論(談、淺談、淺議、芻議、淺析)XX(問題)》;《 XX 存在 的問題與對策(之我見、管見)》;《 XX(問題)探討(初探、之我見、管見)》;《關於(對)XX(問題)的問題探討(幾點認識、思考)》。需要注意的是,在這種題名中,介詞「關於」和「對」不可連用,只能用其一。 3、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項。
  • SCI論文署名的事兒@說說導師學生師兄之間的署名
    比如某些人才計劃,就要求填寫你是否為第一作者。再比如,如果你去評職稱或者你碩士畢業想去讀博,某些院校在考核你的時候,就只問你是否為文章的第一作者,所以在這些方面來說,第一作者佔據了很大的優勢。那麼對於通訊作者呢,一般來說,通訊作者是文章idea的提供者,掌握文章大局,並且起到了把關收官的作用。作為通訊作者,如果別的研究學者看了你們的論文,覺得有意思。別的研究學者會直接和通訊作者聯繫。
  • 一篇Nature署名近6萬名作者!這些論文徹底刷新了我的認知!
    但凡是一些大的科研項目,如腦的研究、人類基因組學、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學家之間、學術團體之間、國內外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署名作者相應也會很多。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已經不是新鮮事情了,可是6萬個作者署名的論文,你見過沒?下面,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那些作者過千的硬核文章。
  • 2018 年重磅復盤:中國產出全球 25% AI 論文、政府署名 AI 論文...
    3)子類別下圖展示不同子類別的 AI 論文的發表情況。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子類別之間並非排他關係。自 2007 年以來,中國政府署名 AI 論文經歷了 400% 的增長,同期中國企業署名 AI 論文的增長只有 73%。美國的 AI 論文很大比例都是由企業產出的,單就 2017 年而言,其企業署名 AI 論文的比例是中國的 6.6 倍,歐洲的 4.1 倍。
  • 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格式要求及規範
    kittyxier(我的朋友圈經常分享職稱、論文以及各省市相關政策及常識)  論文寫作都有它嚴格的要求,要求是對論文的科學規範也是告訴同學們論文的一些學術的嚴謹性,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學術論文格式要求及規範,供大家閱讀查看。
  • 杭師大教師因論文抄襲被處分 署名單位南藝回應:正在調查
    近日,杭州師範大學在職教師郭彥努被指涉論文抄襲一事引發關注。8月19日晚,學校發布通報稱,該教師論文抄襲等情況基本屬實,給予其記過處分並調離教學科研崗位。8月11日,有微博用戶發帖稱,入職杭州師範大學設計系的博士郭彥努涉嫌論文抄襲。刊登於《浙江建築》的期刊論文《紹興石宕園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為例》涉嫌抄襲豆瓣用戶「心匠」的文章《深山藏古寺(八)——古宕石佛寺》。8月19日晚,杭師大通過官方微博發布通報。
  • 超級詳細的論文寫作規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科技論文是以文字材料為表現形式的科研產品,是科研工作者腦力勞動的成果.一篇好的科技論文,不但要有獨到的學術見解、科學的分析論證,還應有嚴謹的論文結構、清晰的段落層次,同時還不能忽視語言的通順、用詞的準確.但有不少的科技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不太注意後面的這些問題
  • 一篇Nature署名近6萬位作者!這些論文徹底刷新了我的認知!
    但凡是一些大的科研項目,如腦的研究、人類基因組學、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學家之間、學術團體之間、國內外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署名作者相應也會很多。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已經不是新鮮事情了,可是6萬個作者署名的論文,你見過沒?一、5700多人署名的Nature:通過多人聯機遊戲預測蛋白質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