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署名常見規則:學生第一、導師通訊真的合適?

2021-03-01 浙大學報英文版

論文署名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作者署名首先應該從學術規範角度來考慮

一篇論文的任何署名作者均須有實質性貢獻,且知曉論文的全部內容和投稿事項。一些期刊在收到稿件時,會給每名作者單獨發信確認是否知曉自己是作者。

未有實質性貢獻的人如果是基於某種利害關係而成為作者,可能會被判定為學術不端。

即使有貢獻,在成為合著者時也需要謹慎,因為一旦論文存在學術不端現象,那麼所有作者可能都需要承擔責任。

接著需要考慮誰是第一作者和誰是通訊作者的問題

有多名作者時,人們可能會看重是否為第一作者(見《都在搶論文第一作者,怎麼解決?》),誰是通訊作者。嚴格而言,通訊作者與第一作者有不同含義。

從根本上來說,通訊作者在投稿出版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而第一個作者實際上是做研究和寫稿件的人。
作者的順序可以按照最適合於研究小組運作的任何順序排列,但提交出版必須由通訊的作者完成。
也可以是你不屬於某個課題組,想獨立發表自己的論文,那麼你很可能同時是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含義:通訊作者是在稿件提交、同行評審和出版過程中主要負責與期刊溝通的個人。通常,他或她還確保期刊的所有管理要求,如提供作者的詳細信息、倫理委員會的批准、臨床試驗註冊文件以及收集利益衝突的表格和聲明等都已正確完成,儘管這些職責可能會委託給一個或多個合著者。一般來說,通訊作者是在科學研究論文的提交和出版過程中有一些或很多經驗的高級研究人員或團隊領導。他們不僅對論文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有能力確保論文順利、成功地完成出版過程。一名通訊作者應該怎麼做?
在研究傳播的每個階段,一名通訊作者負責幾個關鍵方面——出版前後。如果你是第一次成為通訊作者,看看下面6條簡單的提示,它們將幫助你成功完成這項重要的任務:確保遵守主要截止日期準備好可以提交的稿件製作一個提交全文件包正確獲取所有作者的詳細信息確保遵守道德規範負責開放獲取事宜簡而言之,通訊作者是負責將研究(和研究人員)帶入公眾視野的人。要想成功發表,並且手握研究人員的聲譽,通訊作者總是需要記住,一篇高質量的文本是打動一群同行評閱人甚至打動更挑剔的讀者的第一步。誰該是科學論文的第一作者?第一作者通常是對稿件做出最重大智力貢獻的人。這包括設計研究,從實驗中獲取和分析數據,並撰寫實際的稿件。作為第一作者,你必須在提交和出版過程中給一大群玩家留下深刻印象。但是,首先,如果你在一個課題組,你就要抓住通訊作者的眼球。給你的稿件以應有的關注和你對通訊作者的信任的最好方式,是交付一份完美的稿件,無論是在科學準確性還是語法方面。

摘自 Author Service, Elsevier

https://scientific-publishing.webshop.elsevier.com/publication-recognition/what-corresponding-author

雖然有以上嚴格定義,但研究生導師和團隊領軍人物往往會將自己列為通訊作者。由於人們可能會看重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一部分期刊允許聲明多名通訊作者和多名共同第一作者。如果是學位論文工作產生的論文,研究生導師一般會將研究生列為第一作者。也存在資深學者主動將年輕學者列為第一作者的情形。

對於多名作者的情況,往往會依據相對貢獻的大小來安排作者排序,有的甚至在文尾部分的合適位置聲明每位作者的貢獻。

在貢獻大小區別不明顯或者相互不在乎這種區分情形下,合作者可能選擇「阿爾法貝塔」(α-β)順序排序,即按姓的首寫字母的順序排名(圖2)。這種排序往往暗示署名作者被視為同等貢獻。見《都在搶論文第一作者,怎麼解決?》。

圖2 按字母順序排名的例子  (圖片來源:SINUM)排序,並不總是意味著排名。例如,你在A方面是專家,合作者在B方面是專家,兩人用各自的特長合作了一份工作,形成了一篇結合A與B的文章,此時排序總得有左右,不管排序如何,同行還是會認同每人的貢獻。

存在一些真實作者不願意署名的情形。下面是一些大家可能熟悉的例子。

期刊《文字改革》於1958年第3期發表的「常用漢字筆畫統計」一文的作者位置顯示Y·N,即沒有留作者姓名。見https://wap.cnki.net/qikan-YWJS195803022.html 。

推送《寫作趣聞- 貓是怎樣成為論文作者的》介紹了人們使用貓作為論文作者的一些情形。

推送《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但這個人卻並不存在》提到,數十卷《數學原本》的作者尼古拉·布爾巴基並不是該書的真正作者,而是被借用的一位將軍的姓名,真實作者則是一群人。

注1:英文期刊對姓和名誰前誰後有明確規定,寫反了會導致將名誤認為是姓。具體如何排列似乎與期刊有關,一般在對錄用稿進行校樣時,邀請作者確認。

注2: 當某篇文章有多名作者情形下,人們在按作者姓氏引用該文獻時,可能只引用第一作者的姓(名),而將其他作者「等」掉,例如「Smith et al (2001) found that ...」。

本公眾號建有「論文投稿寫作交流群」若干,有興趣的用戶可加小編個人號xiaobianss,或掃以下加友:

英文潤色 由常年為我們英文刊提供語言支持的母語專家團隊提供,面向所有作者開放,點擊潤色詳情獲取更多信息,或加小編xiaobianzn好友詢問.

微信加群 為方便找同行交流,我們建有以下微信群,加小編個人微信號xiaobianss好友,備註要加入的群名稱,小編會拉您進相應微信群。機構營銷廣告人員勿擾。

相關焦點

  • 論文署名常見規則
    論文署名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作者署名首先應該從學術規範角度來考慮。一篇論文的任何署名作者均須有實質性貢獻,且知曉論文的全部內容和投稿事項。即使有貢獻,在成為合著者時也需要謹慎,因為一旦論文存在學術不端現象,那麼所有作者可能都需要承擔責任。從根本上來說,通訊作者在投稿出版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而第一個作者實際上是做研究和寫稿件的人。作者的順序可以按照最適合於研究小組運作的任何順序排列,但提交出版必須由通訊的作者完成。也可以是你不屬於某個課題組,想獨立發表自己的論文,那麼你很可能同時是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通
  • 關於論文署名: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
    關於論文署名問題,作為通訊作者的導師,署名應該在哪裡?是否還可以作為論文的第一作者?這裡結合自己的經歷和見聞,說說對論文署名原則的看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首先,第一作者通常是論文工作的主要完成人,這一點當無異議。在多數情況下,第一作者也是論文的主要執筆者,但這一點常有例外。
  • SCI論文署名的事兒@說說導師學生師兄之間的署名
    所以,論文作者總數少的話,比如2,3人,這時一作可能常常是幹文章80%的活的人。通訊作者:通訊作者一般指整個課題的負責人,承擔課題的經費,設計,文章的書寫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聯繫人。最重要的是,他擔負著文章可靠性的責任。所以,通訊作者一般是導師等,常論文選題的提出者,而且是論文的負責人。以後論文的修改,校稿,通訊,甚至論文最後出問題時候,第一責任人都是通訊作者。
  • 論文作者署名規範:第一作者、通訊作者、作者順序……
    轉載:學位與寫作論文署名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作者署名首先應該從學術規範角度來考慮。接著需要考慮誰是第一作者和誰是通訊作者的問題。有多名作者時,人們可能會看重是否為第一作者(見《都在搶論文第一作者,怎麼解決?》),誰是通訊作者。嚴格而言,通訊作者與第一作者有不同含義。從根本上來說,通訊作者在投稿出版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而第一個作者實際上是做研究和寫稿件的人。
  • 科研論文作者署名必須遵守的規則是什麼?
    ;署名;規則實驗的設計者/指導者等(如科研團隊/課題負責人或研究生導師)為通訊作者;被邀請作為共同作者投稿發表論文,你會不會覺得是很榮耀的好事?籤署作為共同作者投稿論文之前,還需要意識到作者身份意味著對論文負擔的責任;更需要正確理解,自己在本論文及對應的研究中是否做出實質性貢獻、從而有資格署名作者。通訊作者承擔主要責任。通訊作者是在稿件投稿、同行評議和出版後與期刊進行溝通的主要負責人。
  • 導師同學生搶論文第一作者的署名權,學術界是否普遍存在?
    提要:導師同學生搶論文第一作者的署名權,學術界是否普遍存在?有一次科學興農在翻閱國內某高校學生的碩士畢業論文的時候,赫然發現在論文的作者簡介一欄中發現其畢業所發表的學術論文導師為一作而學生為二作,這也就是大家所爭議的導師同學生搶署論文第一作者,真的是導師同學生搶署名嗎?
  • 論文被署名第二作者,中科院碩士將導師告上法庭
    論文發表,執筆導師署名第一作者實驗成功後,劉毅、李嘯等人曾申請發明專利。紅星新聞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查詢發現,該申請於2015年4月17日提交。發明人署名中,劉毅排第一,李嘯排第二。劉毅稱,「由於學生在科研活動中所創作的作品都會提交給老師審閱,老師擁有侵佔學生作品署名權的職務便利。」法院一審判決:原告的貢獻已得以體現2018年5月21日,該案一審宣判:劉毅敗訴。
  • 大二學生擬投稿論文,導師給其三作加通訊作者,你會如何選擇?
    一篇小論文發表後,不管是幾作,通訊作者必定是認可的。之後,在學校評定獎學金、推免加分、讀研聯繫導師等環節都是認定的。以小西指導研究生生的經驗來看,這篇小論文大概率是導師一作,名下某個碩士/博士二作,給大二學生通訊作者。至於,導師讓出通訊且讓一作,我就不太相信啦!
  • 導師的idea,我的研究成果,發表後論文一作卻是導師女友?
    但絕大多數人認為導師在不告知合作的前提下發表論文,確實已經構成了對題主的侵權;更何況,倘若導師女友真的「才不配位」,此事就存有送女友論文的嫌疑。而這也就意味著該導師的確在藉助優勢地位為自己以及相關人員謀取不當利益,直白而言,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學術不端行為,所以支持題主維權。
  • 釐清論文署名規則促進跨領域科研合作
    這要從科研論文署名的慣例說起。第一種規則是俗稱的「阿爾法貝塔」(α-β)順序,論文合作者以姓氏字母進行排序,所有署名作者被視為同等貢獻。這種順序行之有年,並在有些領域一直延續至今,比如數學和高能物理等。這種規則下,只有對論文作出實質貢獻的人才會被署名,對於普通貢獻者只是以致謝的方式被提及。   這種排名規則雖然在數學界廣泛採用,卻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
  • 科學網—南開本科生稱發論文遭歧視 無法署名第一作者
    「本科生為什麼不能做第一作者?」楊超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楊超獨立寫出了這篇論文,投稿時也是獨立署名。經過審稿,雜誌社給了他答覆。這家赫赫有名的學術期刊編輯部表示,論文符合發表要求,建議他根據審稿人的意見稍作修改,最後還特別提出,希望「最好」把導師的名字署上,而且導師必須是第一作者。 這讓楊超感到為難。
  • 學生和導師共同完成的論文,誰應該做第一作者?
    從問題的描述來看,我覺得題主真正想問的是:那位同學所作的貢獻是否大於其導師的貢獻,從而應該作為文章的第一作者? 仔細想想,這個問題其實包含著兩個小問題:一,兩個人誰的貢獻更大?二,論文署名應按什麼標準排序?我覺得這樣一划分,就更容易看明白之前網友們給出的答案了。
  • 詳解論文署名3大困惑:一作、通作與單作
    「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或者「共同通訊作者」的標註審查非常嚴格,如果標註含糊不清就有弄虛作假之嫌,這讓一些申請者困惑不已,甚至有人因此吃了虧。其實「一作」的定義最清楚,就是署名排第一位的作者,通常被認為是對論文做了實質性和最大貢獻的作者(這一點有爭議)。但如果一篇論文的作者比較多,可能不只一個作者的貢獻最大,這時也許有必要啟動「共同第一作者」機制,以維持署名的公平性(這一點也有爭議)。由於「共一」的名字不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要在他或她的名字上做出標記,比如打個星號。
  • 常州兩導師被指論文抄襲,原來是學生抄襲後導師未盡監管責任
    對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辦公室經調查核實,認為文章第二作者祝磊在論文撰寫過程中抄襲剽竊了他人論文的公式和算法,在未經導師朱正偉(被署名第一作者)、共同導師饒鵬(被署為通訊作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投稿發表,存在抄襲剽竊的問題。針對此事朱正偉回復澎湃新聞稱,正等待組織對其處理意見。
  • SCI|第一作者vs.通訊作者
    現如今幾乎所有的職稱文件中對申報人員發表職稱論文都有作者排序的要求,一般來說,最常見的就是要求申報人員是第一作者或是通訊作者,第一作者更多見一些,有的作者問到通訊作者作用大於第一作者嗎?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二者作用是不同的,至於以通訊作者發表論文還是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作者要看具體的評職文件的要求,而且國內學術界和國外學術界對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認可程度也是不同的。
  • 大三想保研,實驗數據被導師給師姐,論文署名二作該怎麼辦?
    比如說:1.本科生參加校內導師的課題,過於"功利"。在不少導師看來,這類學生來做點實驗,僅僅是為了發論文,便於日後保研或者考研加分。在這個過程中,自身可能對科研完全沒有興趣,日常實驗中也沒有思考,對個人能力的鍛鍊提升不大。
  • 院士校長張希:科技論文的署名不是榮譽,而是責任
    科技論文的署名作者有多有少,一些論文僅有一個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第一作者,而有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第一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通訊作者,而一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通訊作者,等等。這是否是合理的現象?誰應該是論文的署名作者?通訊作者意味著什麼?第一作者又意味著什麼?署名作者如何排序?
  • 論文發表後導師女友秒變一作:選導師要警惕「夫妻店」
    但絕大多數人認為導師在不告知合作的前提下發表論文,確實已經構成了對題主的侵權;更何況,倘若導師女友真的「才不配位」,此事就存有送女友論文的嫌疑。而這也就意味著該導師的確在藉助優勢地位為自己以及相關人員謀取不當利益,直白而言,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學術不端行為,所以支持題主維權。
  • 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哪個作用大?
    現如今幾乎所有的職稱文件中對申報人員發表職稱論文都有作者排序的要求,一般來說,最常見的就是要求申報人員是第一作者或是通訊作者
  • SCI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哪個重要?
    來源:SCI編輯:學長  現如今幾乎所有的職稱文件中對申報人員發表職稱論文都有作者排序的要求,一般來說,最常見的就是要求申報人員是第一作者或是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