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書法中的用筆原理

2020-12-23 張立傑傳書法

書法,講複雜很複雜,講簡單又很簡單。要而言之,學習書法,無非用筆、結字,再加上整幅作品的布局謀篇。這兒就其扼要,先談用筆。趙孟《蘭亭十三跋》說:「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這是說,由於社會上每個人的情性、審美都各不相同,因此每個人對於字體結構的書寫也千變萬化各不相同;然而就書法藝術而言,雖然結字變化多端,乃至無窮,可是對於書寫的筆法,卻只有中鋒與偏鋒,也就是正鋒和側鋒兩者而已,而其中更以中鋒用筆為千古不易之法。此外,又有藏鋒、露鋒等法。

一、中鋒

中鋒」是書法用筆的靈魂。所謂「中鋒」,是指寫字之時,作書者應當努力把毛筆的主鋒,儘可能地保持在字畫的當中。在古代,中鋒有時候也叫「正鋒」。如何保持用筆的正鋒運行呢?明朝趙宦光《寒山帚談·用材》講:「正鋒全在握管,握管直則求其鋒側不可得也,握管袤則求其鋒正不可得也。鋒不正不成畫,畫不成,字有獨成者乎?趙宦光的看法是,欲求正鋒,全在握筆正直得法,這是一個方面;然而在具體的書寫過程中,按照具體筆畫的轉左側右,順勢而為,隨時隨地把筆鋒調正到字畫的當中,則又是一個方面。

由於毛筆是個頂部收尖的圓錐體,毛筆主鋒周圍,平均地簇擁著很多副毫,故而用筆中鋒,一筆下去,主鋒居中,兩旁副毫鋪展,墨汁沿著筆尖順流而下,自然而然地向四面平均滲開,故而點畫自然圓潤飽滿,富有內在的生命,正如清代劉熙載《藝概·書概》所說:「中鋒畫圓,側鋒畫扁。」因此歷來書家無不主張「筆筆中鋒」,並從而造成中鋒用筆在書法當中不可動搖的根本地位。清代王澍《論書賸語》說得更加全面:「中鋒者,謂運鋒在筆畫之中,平側偃仰,惟意所使。及其既定也,端若引繩。如此側筆鋒不倚上下,不偏左右,乃能八面出鋒。筆至八面出鋒,斯施無不當矣。」

我國古代書論,為了形象地說明問題,對於中鋒用筆的藝術效果,也有稱之為「折釵股」、「屋漏痕」、「錐畫沙」、「印印泥」等等。可是實際上無論是「錐畫沙」、「印印泥」也好,「屋漏痕」、「折釵股」也好,若要創造出這種書寫筆畫線條的藝術效果,非中鋒用筆不辦。但反過來說,中鋒用筆創造的藝術效果,非僅止於「折釵股」、「屋漏痕」、「錐畫沙」而已。由於「折釵股」、「屋漏痕」在我國歷代書法創作用筆中所形成的歷史地位和重要性,這裡且擇要而述。

1、錐畫沙、印印泥

這是講書法中鋒用筆,藏鋒含蓄之妙。「錐畫沙」、「印印泥」,意謂中鋒落筆造成入木三分的效果,就好比用錐尖畫進沙裡,劃出一線,沙形兩旁稍許隆起,當中凹成一條深入的線路;又好比用印章蓋在紫泥上面(古封泥印),沉穩有力,起落清楚。當年唐朝褚遂良《論書》提出:「用筆當如錐畫沙、印印泥。」後來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就進一步發揮:長史曰:予傳授筆法,得之於老舅彥遠曰:吾昔日學書,雖功深,奈何跡不至殊妙。後問於褚河南,曰:用筆當須如印印泥,思而不悟。後於江島,遇見沙平地靜,令人意欲悅書,乃偶以利鋒畫而書之,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自茲乃悟用筆如錐劃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當其用筆,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功成之極矣。真草用筆,悉如畫沙,點畫淨媚,則其道至矣。如此則其跡可久,自然齊於古人。但思此理,以專想功用,故其點畫不得妄動。

2、屋漏痕

所謂「屋漏痕」,這是比喻中鋒用筆從上到下,筆畫需要自然而然,生動有致,就好比屋漏痕跡的蜿蜒而下,饒有韻趣,幹萬不可一口氣縱筆直下,使得筆畫僵硬而沒有變化。當年,懷素與顏真卿談論草書筆法,懷素說:「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顏真卿聽後補充:「比起屋漏痕來又怎麼樣?懷素聽後興奮得立刻站起身來,握著顏真卿的手說:「我獲得了書法用筆的箇中三昧啦。」可見前人探索書法,彼此交流啟發的良苦用心,以及對於顏真卿所說「屋漏痕」的高度認可。

3、折釵股

這是比喻書法用筆在轉折處,也要筆鋒圓轉流利,挺勁有力,毫不僵硬扭曲,就好比釵股雖經曲折,依舊圓勁有力的勢態。正如姜夔《續書譜·用筆》所說:「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

以上「錐畫沙」、「印印泥」、「屋漏痕」、「折釵股",講法雖然多種多樣,取譬也各有形象,可是就其實質來說,卻都落在了中鋒用筆、飽滿渾圓而有力度的點子上。至於宋朝黃庭堅《論書》所說:「張長史折釵股,顏真卿屋漏法王右軍錐畫沙印印泥,懷素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索靖銀鉤蠆尾,同是一筆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則又是從另一角度,對於古人「折釵股」、「屋漏痕」等,體悟到了心手如一,心手雙暢的用筆法則。

二、偏鋒

這是一種與中鋒相對而言的用筆方法。其法在行筆時,筆的鋒尖不落在字畫當中,而落在點畫的一面。一般來說,由於用手執筆的生理定勢,偏鋒時筆尖所偏,就橫畫言,多偏向於橫畫的上端,就豎畫言,都偏向於豎畫的左端,就撤畫言,多偏向於撤畫的左上端,就捺畫言,則偏向於捺畫的左下端或者是右前端,都有可能。

偏鋒用筆的好處,在於「側以取妍」。這「側以取妍」從廣義來講,一是講寫字時把字的姿態寫得稍許傾側一點,二是講用筆時偶爾帶出側鋒,也就是偏鋒,從而藉以增加字的妍媚度和筆畫的妍媚度。

由於偏鋒用筆,筆的鋒尖側向於點畫的一面,故而往往引起毫腹著紙從而容易引起行筆輕重不勻,產生半邊光,半邊毛的弊病。所以在通常情況下,或者對於初學來講,並不提侶使用偏鋒,此所以古人才有力主「筆筆中鋒」的原因。

三、藏鋒

如果說「中鋒」和「偏鋒」是一個矛盾的兩個對立面的話,那麼「藏鋒」和「出鋒」,也同樣如此。所謂「藏鋒」,是指筆鋒出入的痕跡,蘊藏在點畫當中而深藏不露的一種用筆方法,即所謂的「藏頭護尾」。藏鋒的優點在於使所寫點畫蘊藉含格,迴環而有厚度。其法,寫點畫時欲下先上,欲右先左,把筆之跡完全隱藏在接下來的行筆過程當中。收筆亦然,止下而收上,止右收左。古人論藏鋒用筆,慣常愛把「錐畫沙」和「印印泥」聯繫在一起,認為兩者其實講的都是一個道理,即中鋒再加藏鋒之理,明朝潘之淙《書法離鉤.筆鋒)》就說:「張旭說:褚河南論書,用筆如印混畫沙,始不悟。後於江岸以錐畫沙,始信其言,貴藏鋒也。」

四、露鋒

與「藏鋒」相對,所謂「露鋒」,也就是出鋒,這是一種起筆時筆鋒直入不回,或者收筆時筆鋒直出不藏的用筆方法。清朝馮班《純吟書要》說:「出鋒者,末銳不收。褚雲透過紙背者也。」蔣和《書法正宗·筆法精解》指出:唐宋碑刻,多出鋒,芒鎩銛利。

藏鋒和露鋒各自顯示書寫效果,藏鋒取其蘊藉含蓄,露鋒現其神採越,兩者相反相成,既有各自的優越性,又有較大的互補性。不過按照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觀君子藏器來說,大多認為藏鋒優於露鋒,其實這種觀點放到今天來看,也未必成為定讞。

從毛筆的運用規則來看,中鋒、偏鋒、藏鋒、露鋒之外,尚有築鋒、挫鋒、縮鋒、裹鋒、絞鋒、翻筆等等,其中單就絞鋒、翻筆來看,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綴法第二十一》說:「圓筆用絞,方筆用翻。圓筆不絞則痿,方筆不翻則滯。」

相關焦點

  • 書法家用0.5的中性筆,寫出了毛筆書法的感覺,不一般
    最新的考古發現顯示,甲骨文書寫用的也是毛筆,只不過筆毫是幫在竹竿或者木棍外面的,由來經過蒙恬的改造,才成了今天毛筆的樣子,我們今天的毛筆也有了改進,大多數毛筆用的並不是真的動物的毛,而是一種化學材料尼龍。
  • 初學書法,不要用這些毛筆!
    很多人問:初學書法應該用什麼毛筆?其實這個問題並不簡單,但是我們有簡單的答案,僅供初學參考的答案。第一:初學書法不建議用純羊毫。我們不少聽過這樣的觀點:初學書法要用羊毫,羊毫軟,正好可以拿來練筆力。這個觀點貌似有理,實際上沒有根據。
  • 初學書法,不要用這些毛筆
    很多人問:初學書法應該用什麼毛筆?其實這個問題並不簡單,但是我們有簡單的答案,僅供初學參考的答案。第一:初學書法不建議用純羊毫。我們不少聽過這樣的觀點:初學書法要用羊毫,羊毫軟,正好可以拿來練筆力。這個觀點貌似有理,實際上沒有根據。羊毫毛筆是在清中期才盛行的,在此之前大家一直用的硬毫。反倒是用硬毫的時代書法精彩迭出,用了羊毫之後卻乏善可陳。
  • 初學毛筆書法的兩大基本功:起筆和收筆
    五哥 文/圖初學毛筆書法,我們需要把握哪些最基本的技法呢?臨摹古代書法家傳承下來的碑帖是一種技法。所以有人把臨摹字帖比喻為學習書法的「武林秘笈」。那麼,除此之外,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毛筆書寫的起筆和收筆技法。起筆,又稱為入筆、落筆,是書寫筆畫的開始動作。收筆又稱為終筆、結筆,是書寫筆畫的結束動作。在書寫當中,無論是起筆還是收筆,都有一個筆鋒的運轉問題,如藏鋒、露鋒、方筆、圓筆、轉筆、折筆等。下面簡要介紹一下起筆和收筆的主要技巧。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毛筆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
    書法藝術用筆之法,真這麼難麼?當然不是。但為什麼這樣一個基本的動作,還不能有一致的意見呢?原因很簡單:人們離開了根本目的,不講求原理,各憑經驗就事論事使然。王羲之書法塾師還教我:寫字時手中的筆要正正地對準鼻尖,否則就寫不成正鋒。我也信了。
  • 書法用筆和筆法
    元代大書法家趙子昂在《定武蘭亭跋》中說到:「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 書法高手不擇紙筆,為啥有人這麼說,毛筆又應該怎麼選?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書法高手不擇紙筆。為啥有人這麼說呢?作為初學者的我們,毛筆又應該怎麼選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聊一下這個話題。我們常見的毛筆大致可以分為狼毫、兼毫、以及羊毫這麼幾種。筆鋒的材質不一樣,毛筆的性能當然也會有差別,寫出來的線條也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 寫字與書法的用筆差異
    書法不單是寫字,書法首先有筆法。 所謂筆法,寫字作畫用筆的方法,即中國畫特有的用線方法。中國書畫主要都以線條表現,所用工具都是尖峰毛筆,要使書畫的線條點畫富有變化,必先講究執筆,在運筆時掌握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稱為「筆法」。
  • 毛筆書法中的墨法原理
    除此之外,明朝屠隆在《考槃餘事》中,又有鑑墨三昧的經驗:「墨之妙用,質取其輕,煙取其清,嗅之無香,磨之無聲……」這裡「質取其輕」,是講墨的質地要純而不雜,製作時選用清煙佳膠。「煙取其清」,是講做墨選煙要精要淨,不可摻進雜質,否則研磨起來墨底出現沙礫,就往往會產生耗筆毀硯的弊病。嗅之無香」,是講制墨用膠,質地要求上乘。
  • 陳沫吾:談毛筆與硬筆書法的轉換問題
    而硬筆書寫執筆一般是以右手拇指,食指的指肚和中指指頭第一節的左側面捏住筆桿,其中食指稍微靠前,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彎曲並靠攏中指、枕在紙上,有人把它總結為一種「枕指法」,捏筆的高度一般在三指離筆尖2-3cm的地方,這樣書寫起來靈活自如,而且比較省力,手腕部肌肉不易疲勞。從硬筆書寫向毛筆書寫轉變第一個當然要改變執筆的方式方法。(二)用筆的方法不同。
  • 練書法如何選購和使用毛筆?
    ▲大、中、小楷筆。毛筆的規格大小分類,只是一個大致的標準。書法學習者,各種規格的毛筆,都要購買一些。毛筆常識小明上了大學,學校的校園文化氛圍很好。小明所在學校還開設了書法公共選修課。其實小明從小就喜歡書法,但從小學到中學,一直都忙於各種題海戰術中,書法這種愛好只好是放棄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學習書法的機會,小明覺得自己不能再錯過。在小明上了第一節書法公共課後,老師要求所有同學,必須自己準備好筆、墨、紙、硯等基本書寫材料。於是小明就到網上去查找有關毛筆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說明。一下子也算開了眼界。原來文房四寶書寫材料,還有這麼多的講究和門道。比如說毛筆吧,就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 書法利器,強烈推薦這些毛筆!
    然而除卻手上功夫之外工具之優良亦不可少白蕉先生著名書法家白蕉先生在他的書法理論著作《書法十講》中曾有文字專講毛筆:「筆的分類,大別可分為三類,即硬、軟和適中。。。。。。社會上一般所用的筆,大概不外乎羊、兔、狼毫三種。自唐以前,多用硬筆,取材狸、兔、狼、鼠。羊毫雖創始於唐,它的行盛,當始於宋代。取獸毛的時節,必須在冬天。獸毛的產地,北方又勝於南方。因為冬臘的毛,正當壯盛時期。北方氣候寒冷,地氣高爽,故毛健而經用。
  • 《書法字體和毛筆使用對照表》
    】編輯老師們最容易被問及的問題之一是:「我學書法應該用什麼毛筆呢?」我們先大概可以參考如下的《書法字體和建議用筆對照表》:序號書法字體建議用筆1秦漢至唐代碑帖紫毫25公分以下字小狼毫310公分以上字1.3以上狼毫45-10公分字及日常練習兼毫5大字、榜書等大白雲等軟毫以上表格較為簡略;大家請看下方,我們給大家詳盡解答。先分析下。我們知道,毛筆大致分為軟毫和硬毫及兼毫。
  • 你的書法毛筆,買對了嗎?
    你的書法毛筆,買對了嗎?近期在某短視頻平臺,看到一位書法大師書寫作品的視頻非常火,書寫時那揮筆自如的瀟灑,如行雲流水,又激起無數人對書法的興趣愛好,但是對於新手來說,選好一支毛筆非常重要,今天辰煜和大家聊聊,如何選一支適合初學者的毛筆?使用毛筆時需要注意哪些日常保養?
  • 練好了毛筆書法,硬筆書法自然就好了嗎?
    毛筆字練好了,硬筆書法自然就會好,這種說法是正確的,我也是有親身經歷的。我之前一直是練習毛筆書法的,硬筆書法很少拿出專門的時間來練習,但是寫著寫著就會發現硬筆字和毛筆字越來越像。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首先區別就在於它們的工具不同。對於毛筆書法來說硬筆書法還是比較簡單的,因為毛筆的筆毫是軟的,它的筆法會非常的豐富,把毛筆寫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而硬筆書法它的工具並不難掌握,而且我們生活中隨處可用,硬筆書法的難點就是結構。
  • 中西方文化的邂逅---毛筆英語書法
    書法藝術以漢字為載體。中國書法離不開漢字,漢字的特殊性是書法特殊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漢字點畫的形態、偏旁的搭配都是書寫者較為關注的內容。與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形式意味很強。書法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土壤,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漢代以來的書法理論,具有自己的系統性、完整性與條理性。
  • 書法初學者應該如何選用毛筆?
    我們學習書法最重要的工具準備,就是對於毛筆的選用,可以說如何選用毛筆直接決定了我們書寫效果的好壞,一個好的毛筆可以為我們的書法增添色彩,而一個壞的毛筆可以讓我們的書法陷入非常奇怪的陷阱。我嘗試寫了非常久,但是最終的效果始終達不到,後來有一天,我偶然用另外一隻毛筆來寫這個筆畫,非常順利的就寫出了我自己想要得到的效果。實際上這就表明不是我寫不好這個字,也不是我對這個筆畫掌握的不到位,而是我所使用的這隻毛筆出了問題。筆鋒不夠聚攏,所以導致了我在書寫的過程中沒有辦法聚精會神。在這個問題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工具實際上對於書寫效果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 以簡單易懂的物理學原理,揭秘古人書法論著中神秘的筆法
    東漢書法家蔡邕在《九勢》中有言:疾勢,出於啄磔(zhé,指捺畫)之中,又在豎筆緊趯(tì,指跳躍的樣子)之內。掠筆,在於趲[zǎn,指快走]鋒峻趯用之。澀勢,在於緊駃[kuài,迅疾]戰行之法。橫鱗,豎勒之規。
  • 一生一支筆,用毛筆書寫他的非遺人生!
    在文房四寶之中,有筆、墨、紙、硯,而不論進行書法的寫作還是國畫的創作,首當其衝的都離不開毛筆,由此可見毛筆在中國文學歷史進程中擁有的至關重要的地位與作用。
  • 漂亮的毛筆字,名家毛筆書法作品欣賞
    毛筆書法作品欣賞,中國歷史文化悠久,獨特的書法文化幾乎貫穿古今,自古以來中國人揮毫書畫,書法已不僅僅是中國的一門獨特藝術,更是中國的文化象徵,是中華民族展示給世界的瑰寶。歷史上湧現出眾多的書法大家,筆意人生,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去研究書法,留下了眾多的寶貴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