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選會」日前公告高雄市議員黃捷罷免案成立,將於明年2月6日投票,罷免門檻約7萬1957票,能否過關備受關注。TPOC臺灣議題研究中心今(23)日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監測,以目前的網絡輿論來看,形成「全臺熱、地方冷」現象,且「報復性罷免」仍是主要的號召訴求,讓罷捷案能否順利通過更啟人疑竇。
臺灣議題研究中心表示,據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監測,臉書粉專上提及黃捷的貼文中,高雄地方性粉專的貼文量,和非地方性粉專差了20倍,貼文平均互動方面,也差了2.5倍,地方性粉專的動能明顯較低。另參照鳳山區近年的選舉結果,韓國瑜在2018「九合一大選」拿下11.8萬票、2020「大選」拿8.2萬票、區域「立委」則拿8.6萬票,在「罷捷」未在地方燒起來的情況下,要衝破7萬多票門檻實屬難事。
臺灣議題研究中心並根據QuickseeK快析輿情比較地方與非地方性臉書粉專中,討論黃捷的內容差異,結果發現,在非地方性粉專中,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及「韓粉」是最常被提及,由此可見,現階段全臺民眾看待黃捷的罷免案,仍是定調為「報復性罷免」。此外,韓國瑜近2年在鳳山區掉了3萬票,今年鳳山同意韓國瑜被罷免的票數則是11萬,此消彼長間,還把「挺韓」當作罷捷運動的精神象徵,能創造多少效益令人懷疑。
究竟罷捷運動要如何號召,才能催出最多票?臺灣議題研究中心表示,以高雄2018年和2020選舉票數來看,在歷經韓國瑜競選失利並遭罷免後,市長陳其邁的選票卻不增反減,可見「韓國瑜投不下去、卻也不想投給民進黨」的「討厭藍綠2黨」,影響力不容忽視。
臺灣議題研究中心認為,近日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宣示,國民黨決定正式協助推動罷免綠營民代,民進黨方面也表示將聲援黃捷,和多位前「時力」戰友組成挺捷陣線,屆時罷免案若成藍綠對決,比得便是雙方動員力,在近年高雄選舉不斷,選舉團隊結構都較為完整的情況下,誰勝誰負並不好說。
綜合臺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