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長韓國瑜的「罷免案」投票6月6日進行,根據臺「中選會」統計,「罷韓」同意票93萬9090票、不同意票25051票,總有效票數96萬4141票,投票率42.14%,同意票超過57萬4496票的門檻,「罷免案」通過。這個票數,比陳其邁2018年代表民進黨參選高雄市長時的74萬票高,也超過當時韓國瑜的當選票數89萬票。
「罷韓案」通過,韓國瑜也成為島內第一位被罷免的縣市長。
根據臺灣地區相關規定,韓國瑜最晚於6月12日解除市長職務,且未來4年不得再參選高雄市長;由於韓國瑜所遺任期超過2年,最晚要在9月12日前補選。
「罷韓」同意票逾93萬票 超韓國瑜當選的89萬票
由親綠民間團體發起的「罷韓案」,歷經近一年的提議、連署、成案三階段,於昨日進行投票。投票結束後,高雄市選務部門隨即開始開票作業,當天下午5時15分左右,臺選務機構公布同意票超過57萬4496票的門檻,「罷免案」獲得通過。
「罷韓案」是臺灣史上第一樁「『直轄市長』罷免案」。「罷韓」團體包括「Wecare高雄」「公民割草行動」等,從2019年6月開始搜集提議書聯署;2019年12月26日,遞交3萬份提議書給臺「中選會」,正式啟動「罷韓」程序。他們提出的「罷韓」理由主要有:違背誠信,當選高雄市長4個月就宣布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市政滿意度低,政見變成謊言;發表性別歧視言論等。
此前,韓國瑜陣營認為「罷免聯署偷跑」,「罷韓」宣傳活動在他任職未滿一年時就開始宣傳並籤署提案書,違反「選罷法」規定,因此申請停止執行。臺北「高等行政法院」4月17日駁回後,韓國瑜不服提出抗告,法院5月7日裁定駁回。全案確定,「罷韓案」投票在6月6日舉行。
臺媒此前報導,高雄市選委會公告選舉人數是229萬9981人,只要「罷韓」同意票達到有投票權民眾人數的1/4以上,即57萬4996票,且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即可通過。據統計,「罷韓案」開票結果為同意票93萬9090票、不同意票25051票。
此次「罷韓」同意票超過2018年韓國瑜的當選票數89萬2545票。2018年「九合一」選舉,在幾乎沒有人看好的情況下,韓國瑜打著「庶民牌」,靠一碗滷肉飯、一瓶礦泉水,逆風翻盤,大贏陳其邁15萬票,迎來政治人生的高光時刻。
據悉,這是韓國瑜第二次遭遇罷免投票。1994年,包含韓國瑜、洪秀柱在內4位國民黨籍臺北縣「立委」因贊成「核四」興建,被「反核」團體提案罷免。根據當時「選罷法」規定,必須要有選區二分之一以上選民投票、投票票數二分之一以上同意,「罷免案」才能成立。由於當時投票率21.36%未達門檻,4位「立委」「罷免案」皆未通過。
民進黨操縱+「厭瑜」市民敢愛敢恨「罷韓」
在「罷韓案」通過後,韓國瑜召開了記者會,他感謝兩年前投票支持他的89萬人和高雄市府團隊,對未能繼續服務高雄、自己以及團隊被抹黑表達「遺憾」,並祝福高雄未來能成為偉大城市。在記者會上,韓國瑜表示,他會接受市民投票的結果;但他也特別提到此次民進黨和綠營集中了當局力量、執政資源,買通幾乎90%媒體、網軍、權力,對他進行攻打、抹黑和造謠。當晚,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強烈譴責執政黨用行政力量明目張胆操縱「罷免案」。
對於「罷韓案」通過,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個「罷免案」是一場不公平、不對稱的鬥爭,民進黨是執政黨,利用行政資源操弄了「罷韓」行動,網絡、輿論方面都是民進黨在主導、掌控,導致很多年輕世代、網絡世代的認知都出現了偏差、扭曲,因此他對於這個結果並不感到意外。
據高雄學者、臺灣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廖達琪教授觀察,這次「罷韓」投票率非常高,達到42%左右,這是「罷韓」通過的重要關鍵。她說,民進黨在高雄支持度最高峰的時候,是陳菊選市長時獲99萬票;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時,陳其邁只獲得74萬票,韓國瑜獲得89萬票。然而,這次支持「罷韓」的選票將近94萬票,可見民進黨基層支持者及「反韓」勢力幾乎是傾巢而出。「民進黨把『罷韓』定位為『政黨對決』,以全黨之力進行政治動員,炒作了選情。其中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蔡英文帶頭,促成民進黨中常會通過『罷韓聲明』,再輔之以各種政策配合,如加開高鐵班次、提供車補等,結果很多年輕選民返鄉投票。」「罷韓案」之所以會通過,韓國瑜方面也存在問題。龐建國認為,韓在當選市長不久即參加2020「大選」,這個錯誤決策,使他成為「落跑市長」,一直讓他被高雄市民討厭。「我認為,『罷韓』能通過,是『恨』的力量大過了『愛』的力量。」龐建國說。
對此,廖達琪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她說,「罷韓」能通過,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多數高雄市民對韓國瑜參加2020「大選」舉動無法原諒。「在高雄市民看來,原本他們厭倦了民進黨在高雄執政,於是當初選擇讓韓國瑜當高雄市長。可韓國瑜根本違背承諾,有負重託,即便後來『大選』輸了,但高雄市民的氣根本還沒消,所以『罷韓』的氣勢一直維持到現在。」
昨日,導報駐臺記者在結束採訪返回酒店的計程車上,與司機黃大哥聊起投票時,他表示他是堅定「罷韓」的,「因為高雄人最重感情,韓國瑜當初丟下高雄去參選2020等於玩弄了高雄人,罷免他是理所應當的。」
「罷韓」打開「潘多拉魔盒」藍綠恐陷「以罷制罷」惡鬥
有觀點認為,韓國瑜被罷免,將助長綠營氣勢,甚至掀起罷免其他藍營縣市長的後續效應。也就是說,未來國民黨執政縣市長若做得不好,或者綠營「看不順眼」,很可能推動罷免。
對此,廖達琪表示,如果民進黨不斷升高政治鬥爭,後續再推動對其他藍營縣市長的罷免,那正當性就會快速流失,反彈力道將傷害民進黨。「所以,我並不認為民進黨會推動下一波的罷免行動。」
不過,廖達琪也透露,現在有傳出「韓粉」正醞釀對一些不稱職的綠營村裡長、市議員的罷免行動,「以罷制罷」。「對村裡長和議員的罷免門檻更低,通過的機率更大,但影響不了大局,這只是『韓粉』表達不爽情緒的一個宣洩口。」
龐建國則認為,「罷韓」通過了,執政的民進黨的日子未必會好過。他指出,當前疫情和「罷韓」引領島內輿論,如今「罷韓」落幕,疫情也好轉,接下來,外界將聚焦民進黨的執政成效以及如何拼經濟,而如果蔡英文做得不好,不滿者將利用罷免門檻降低,發起「罷蔡」,猶如當年「紅衫軍」的「倒扁」。此外,龐建國也擔憂,此次「罷韓」恐是打開「潘多拉魔盒」,「朝野」或陷入冤冤相報之境地。
而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昨日也發表聲明,痛斥「罷韓案」是非常醜陋、邪惡的偽裝劇,執政黨連最基本的行政中立都未遵守、甚至發動綠媒圍剿!根本就是假藉民主之名踐踏民主,製造仇恨對立,已然埋下臺灣不公、不義、不安的種子!
島內媒體則認為,「罷韓案」的效應非常深遠。「罷韓案」不只是韓國瑜的危機,也是國民黨的危機、高雄的危機,甚至是臺灣的危機。綠色選民可以罷免藍色市長,藍色選民同樣可以拉下綠色市長,因為罷免門檻很低,只要團結就很容易出現輪迴式的罷免。而罷免一旦成為政黨政治常態,政黨間互相下手不手軟,惡鬥更不會停止。
市長補選9月登場「藍天」變回「綠地」?
由於韓國瑜所遺任期超過2年,根據臺灣相關規定,「罷韓」通過後,最晚要在9月12日前進行補選。不久後,一場牽動人心的「高雄市長補選」即將登場,各方勢力也蠢蠢欲動。
韓國瑜「中箭落馬」,早已布局補選的民進黨會派誰參加補選?據廖達琪觀察,一般認為臺行政機構副負責人陳其邁出戰是大概率事件。廖達琪認為,陳其邁確實是民進黨的頭號戰將,但也不排除其他選項。因為,打贏「罷韓之戰」才是民進黨內鬥的開始,綠營內部重要派系之一的「海派」,日前就放話批評陳其邁在「罷韓」之戰中不積極,不應該坐享其成。
國民黨方面,龐建國認為高雄副市長李四川是個可能的人選。針對有輿論提到,臺灣民眾黨「立委」蔡璧如已經遷籍高雄也有可能會參選,龐建國表示,民進黨執政高雄20年,高雄已高度「綠化」,民進黨、國民黨、臺灣民眾黨在高雄可謂「一大一中一小」,他認為民眾黨在北部的空間比較大,想要紮根南部不行。
廖達琪則提到,按照規定,若要參加高雄市長補選,最少必須提前4個月將戶口落到高雄。「朱立倫、江啟臣等國民黨『一軍』都沒有遷戶口,高雄副市長李四川、葉匡時參選意願也不高,藍營派誰出戰尚不明朗。目前被點名的戰將,其中就包括臺東前縣長黃健庭。」不過,廖達琪強調,「國民黨在補選過程中不會束手就擒,一定會拼盡全力打出氣勢,為2022年高雄市長選舉操兵和鋪墊」。
針對「罷韓」通過和高雄市長補選,已有臺媒「斷言」,「罷韓」通過宣告高雄政治版圖將回歸2018以前的樣貌,繼續由民進黨長期且穩定的執政。臺媒分析說,國民黨長期疏於在各地計劃性栽培選將,黨中央及大佬吝於交棒,加上「勇於內鬥爭搶好處、怯於御外開疆闢土」的政黨習性,這些在「綠油油」的南臺灣,更成為藍營致命傷,如今「港都」藍天即將變回綠地,除非綠營出現致命錯誤激發民眾普遍反感,或鬧分裂讓藍營有機會坐收漁利,否則國民黨要想在南臺灣的單一選舉翻身,真的很難。
海峽導報·新福建客戶端 記者 林連金 吳生林 駐臺記者 洪偉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