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文章比較趕,寫完了發布了,才知道韓國瑜實際是被93萬票趕下臺的。大於他當選時候的89萬票。所以,不服不行。但韓國瑜最後上臺講話非常不好,他依舊指責民進黨政府對於他的抹黑與霸凌。他至始及終都沒有為他負託選民期待,半途落跑道歉。之前他在議會僅是為他的請假三個月道歉,也搞的像是不得了的事情。趙少康說他的罷免感言,說聽上去他還是不肯善罷甘休的。他要真的再出來,比如選下一任國民黨主席,估計所有的國民黨人都要猛然一驚。韓國瑜依舊有韓粉加持,但人數可疑。韓國瑜現在已是國民黨的負面資產。如果他起心動念還想做國民黨領袖的話。那他絕對是送國民黨最後一程。
但高雄議長許半夜自殺,這是這次罷免案中其實真正叫人驚訝的地方。政客浮沉,何至於以死明志。也或許我們世故太久了,不相信人間還是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道義所在。值此,我還是對這位南部國民黨員充滿敬意,與那些北部精英不同的是,他直截了當不加掩飾。然後不懼生死。
當然,我如今關心的不是這個,而是想真正檢討一下,我觀察臺灣的政治,究竟觀察到了什麼。
我沒有去過臺灣,也沒有接觸過幾個臺灣人,我對臺灣了解的一切,都是通過網絡得來。我觀看他們的節目,以及他們的臉書。起初純粹是出於無聊以及對於外部世界的好奇。好處是當時我不設立場。幾乎藍綠節目都看,甚至綠的節目也看多一些。但後來看多了,立場也就漸漸出來了。對於他們的政治人物,也大致有了完全個人的好惡。這會不會影響到我評論文章的客觀性呢,肯定是會的。
以韓國瑜為例,當初他選高雄的的時候,我非常欣賞這個人,他說什麼都是對的,他的一些失言,我都覺得有其道理的地方。而等到他起心動念選大位的時候,我忽然對這個人開始厭惡起來,於是接下來他的舉手投足都讓我討厭,基於我支持藍軍的立場,我只是努力不把話說的更難聽而已。去年我寫文章否定韓國瑜的參選,被一大票無腦的大陸韓粉攻擊。一時氣憤賭氣放棄了若干平臺。直到我意識到,我的情緒可能會影響到我的判斷,所以才自我克制起來。
這次罷免,假如我是高雄人的話,我大概率會去投罷免票的。但如果罷免成功了。我反而覺得,這似乎就是在賭氣。
一年多前他們選擇一個空降的外地失業男,一年後以更大的熱情趕走了他。再然後,可能會選擇上次的那位失敗者陳其邁。假如陳出來選的話(陳可能不會參加補選。),抑或是其他人。大致兩個結果,選一個按部就班的人,或繼續選一個能煽動熱情的人。但問題,無論是誰,可能都不會解決高雄事實沒落的問題。就好像電視雖然不好看,但至少遙控器在自己的手上。
有時候為了彰顯手上有選擇的權利,甚至是不計較電視節目到底是什麼。比如說,韓國瑜團隊這一年來到底做的怎麼樣。我作為一個大陸人,無法插嘴。但一個臺北人,似乎也沒有那麼大的資格去評頭論足。但很多住在外地的高雄人回去投票罷免市長。很多人為了罷免韓國瑜可能去換了戶籍。
他們接受的,可能就是來自臺北的態度。而這種態度又空降到高雄這個地方。可能又會影響到了那些在地人。當然,也不必迴避本地人的那種憤怒。
罷免確實出氣,但不解決問題。韓國瑜當年指出的那些問題,提出的那些想法,至少迎合了他們對於地方的危機感。但最後看來,那些問題,想法,甚至有些做法。都不重要了。他們願意回到過去。我記得韓國瑜在選高雄的後期,陳菊的形象已經打到谷底。而之前,十幾年,陳菊的五星級市長一直高居民調第一。
荒唐的地方就在這裡。
陳菊那時候到底做的好不好,我們不清楚。但韓國瑜說陳菊做的很爛,結果高雄人都相信了。而後韓國瑜做的好不好呢,不知道,但我們記得九合一大選的時候,全民最大黨是討厭民進黨。但一年不到的時間,民進黨幾乎什麼都沒有做,就是因為國民黨比爛,比到最近蔡英文的民調一度高達七八十。蔡英文做對什麼?
過去的社會結構穩定,對於政治人物的選擇,更多放在那些老成持重有能力有辦法的人身上。因為他們也能帶來繼續的穩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中產階級越多的社會,往往是政治最穩定的社會。而那些貧富懸殊的國家,一旦選擇所謂民選政治,無不掉入一種混亂之中。
但全球化似乎打破了這種固有印象。尤其在網絡社群化的浪潮中,同溫層現象,以及低智化傾向。都讓人感到深深的擔憂。過去的臺灣,據說年輕人投票率極低。而今,從柯文哲開始,到當時的韓國瑜,到後來的蔡英文,再到現在的罷免。似乎都是年輕人在主導。而政客們更是極力討好年輕人,對了,蔡英文也不是沒有做什麼,去年大選的時候,她幾乎和所有的網紅做節目。
討好年輕人某種程度是很簡單。不像你去忽悠一個中產階級中年,你必須要拿出實實在在的政策,比如減稅,比如如何有效的建設。比如如何促進安全與健康。你的主張必須是正向的,積極的。帶來希望的。中年人希望穩定,以此獲得對於未來的預期。
而迎合年輕人呢,似乎就完全不需要這些了。你得和他們講正義,講恐懼,講對抗中國。幾乎一講就好。黃舒駿歌裡唱的,每天都說愛你愛你,也不管米缸裡有沒有米。每天講消滅這個消滅那個,某某黨不倒臺灣不會好之類。可是民主政治,不就是制衡政治嗎?可以指責彼此無能,但至少不要彼此的忠誠吧。
如果一個黨天天指責另一個黨叛國。那麼,這不是選舉,這肯定就是內戰。無非沒有動槍炮而已啊。而臺灣目前兩黨的態勢,差不多就是這個德性。民進黨勢大。國民黨作為在野黨都不能批評。反而天天被媒體檢討。國民黨完蛋了。民進黨會怎麼樣呢?其實看看2018年就知道了。
他們真的不管米缸裡有沒有米,他們只管打落水狗打的快活不快活。
韓國瑜從高雄趕走,國民黨差不多就此也別想再染指高雄。高雄回到了原狀。如此安詳生活若干年,直到大廈將傾。萬青歌裡這麼唱著。
臺灣只是小小的縮影。世界都陷入類似的撕裂與對立當中。然後唯一形成的共識就是找敵人。而那些疑似敵人的自己,也會自覺不自覺的成為一個敵人。註定不會和解,那就時刻準備對撞。因為你時刻準備對撞,那就一定會對撞。
於是保護自己成為封閉的最大理由。我總是覺得疫情是今年最大的一個現實的隱喻。病菌至少是有形的,仇恨是無形。而基於善意的對話已經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