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罷韓」投票落幕,韓國瑜被罷免。在臺北、新北、桃園、臺中、臺南、高雄這六個島內頗為重要的城市,對任職未滿一年的主政人啟動罷免程序,是臺灣地區的頭一遭。
這是一場從高雄「綠地變藍天」那一刻,就開始醞釀的戲碼;隨著韓國瑜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更是愈演愈烈;蔡英文連任之後,追殺非但沒有停止,反而手段盡出。
終於,韓國瑜敗,國民黨輸。
那麼誰贏了呢?民進黨嗎?
恐怕還談不上——這事兒,對高雄,對民進黨,都遠未到塵埃落定,談論輸贏的時候。
實錘與硬傷
民進黨方面集全黨之力,甚至動用手中的執政權來「罷韓」,花樣迭出、言辭激烈。不過,雖然他們擺出的理由很多,但真正稱得上是「實錘」的只有一個——韓國瑜擔任高雄市長剛半年就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
雖然韓國瑜「承諾」如果當選,一周裡要安排3天在高雄上班,但對高雄市民而言,更直接的體會是,韓國瑜參選之後,周末頻頻安排造勢活動,甚至有時要擠佔正常的公務時間——哪怕所有的活動都在周末,又有多少市民能不擔心韓國瑜「分心」呢?
若攻防之間,韓國瑜團隊以數據論,認為高雄今年主打「路平、燈亮、水溝清」的市政建設,此前高雄暴雨,過去幾天才會退去的市內積水,這次幾小時內便退。而這次新冠疫情期間,高雄至今仍維持本土零案例,反倒是境外輸入中,包含了蔡英文當局決策失誤造成的「敦睦艦隊」的確診病例。
但「致命」的還是韓國瑜的「政治誠信」:你韓國瑜不是號稱要「人進來、貨出去、高雄發大財」嗎?可是你還沒有實現,就去競選地區領導人了,原來高雄只是你的跳板嗎?曾經表示「絕對不會離開高雄」,國民黨一徵召,怎麼又「yes, I do」了呢?
其實要說「不守承諾」,民進黨如今對韓國瑜群起而攻的人中,食言而肥的更不在少數。比如現任臺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就曾在咬定不會再度「出山」後,同意「回爐」擔任行政部門負責人一職,還在今年續任。
這恰是一個民進黨在政治惡鬥中,最為擅長的招式:比爛。倘若不與它比爛,則永無勝利之日;倘若真的與它比爛,那麼它就會把對手拉到「爛」的層次,然後用自己的經驗打敗對手。
最終韓國瑜的被罷免,「實錘」自然是「實錘」,可卻未必就是「硬傷」。但只要給民進黨一個剛好抓手的「實錘」,它就能造出一連串讓人翻不了身「硬傷」。
那麼,為何「罷韓」的一方仍能夠將韓國瑜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一事渲染成不顧民生福祉,煽動他人同意罷免案呢?
北與南
都說民進黨這次搞了「仇恨動員」,高雄人對韓國瑜,究竟有著什麼「仇恨」可以這樣動員?
結論可能是,他們之前就被騙怕了,現在自然也信不過初來乍到就出現了誠信瑕疵的韓國瑜。
臺灣南部向來被說成是民進黨的「大本營」,從南部走出的位高權重者也不在少數,但臺灣經濟的地區差距卻從來沒有減少,南部相對北部的「掉隊」,反而被越拉越大。
比如曾經在臺南市得到「支持率神話」的賴清德,當上行政部門主管後,關心的是諸如「一例一休」這樣的議題,喊的是自己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這樣的口號,卻從來沒有為臺南市發聲。要知道,臺南是現在臺灣地區的六個所謂的「直轄市」中,經濟最落後的地方。
而長期主政高雄市的前蔡英文辦公室「大管家」陳菊,「北上」後做出的事情包括說服蘇貞昌「回鍋」接手賴清德留下的爛攤子,遊說蔡英文和賴清德和解避免民進黨在2020年選舉中失利。而幾十年的貧困,高達3300億元新臺幣外債的高雄,並不在她的考慮範圍內——順便一提,韓國瑜過去一年治理的蚊災水患,也大多是這位高雄人稱「花媽」的陳菊任內沒有解決的老問題。
再看看將新北視為「祖傳票倉」,想傳給女兒蘇巧慧的蘇貞昌,其實發跡於臺灣南部的屏東市,不過後面的故事大家都清楚,他的主要政策措施都在北邊,幾度出任行政部門主管也沒有考慮過任何向南部發展傾斜的措施,反倒是成功讓人忘記他來自南方。
在南部發跡,由南部「北上」,將南部當作票倉,卻每每只在需要選舉投票前才記得回南部走街串巷,也難怪沒有人會相信臺灣政治人物嘴裡說出的「北上」後重心仍然會在南方。
資源
其實臺灣地區的南部不是沒有發展機會。像高雄市南部的經濟中心,南部的海陸大門,有著優良的世界等級的國際港口。除了港口資源外,旅遊業也是高雄的主要收入之一。
但對於高雄而言,最大的優勢,也可能在政治操弄下變成最大的「掣肘」:它最主要的合作城市,都在大陸。
2013年,當時的高雄市長還是陳菊,她曾經率團訪問天津、深圳、廈門、福州四座城市。那個時候的陳菊曾經說,這些城市距離高雄近,實質往來也最多,未來城市間能否有更多交流互動、經濟發展,包括觀光、郵輪航線創造雙贏,合作很重要。
諷刺的是,陳菊所提及的「合作」可能性,沒有被當時執政的國民黨阻礙,卻被後來上臺的民進黨所扼殺。因為拒不承認兩岸合作的基礎——以一個中國原則為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識」,兩岸民間雖仍保持往來,但官方層面的合作卻基本停擺。此前,韓國瑜上任後走訪香港、澳門、深圳、廈門四個城市,為高雄尋找商機。一行人一路走來,媒體曝光度極高,成果也頗為豐厚,籤了不少訂單。但是回去之後,臺灣方面陸委會卻是多番審查,主委陳明通還諷刺說,做人若只求「顧腹肚」,那跟禽獸有什麼差別?
陳明通「禽獸論」引發眾怒,不得不鞠躬道歉,但堅稱僅是「用詞不當」
沒有政策傾斜,還扼殺與外界合作機會,不管經濟發展,只想著政治手段,像高雄那樣的南部城市也只能是空有資源。
政治惡鬥
單就高雄市政而論,韓國瑜此次被罷免,多少有些「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意思,先天得自民進黨多年的積弊,後天更是由於民進黨集全黨之力的抹黑。
然而被罷免的,卻是一名國民黨籍的高雄市長。
而此次「罷韓」得逞的還會在政治惡鬥的方向上帶來兩重後果:
第一,這種罷免機制一開「先河」,可能會讓臺灣陷入無限的政治撕扯中。如果高雄這樣的城市的主政者都能輕易罷免,那縣市議員、裡長恐怕也可以效仿此法,臺灣地區會出現更多的政治鬥爭的議題。
第二,回到本文最開始的問題,民進黨贏了嗎?並沒有。民進黨的打敗對手,從來都不是勝利的結尾,而是狗血的開端。「外鬥滿身大汗,內鬥頭破血流」幾乎是民進黨政治鬥爭的鐵律,何況如今,還放著高雄這麼大的一塊蛋糕。
事實上,民進黨內部為了爭奪「罷韓」的功勞,已經開始了內鬥。陳菊在卸任蔡英文辦公室「大管家」後一直沒有新的動作,外界猜測曾經的「南霸天」陳菊,將在高雄開始自己的「菊系」與蔡英文「英系」之間的地盤爭奪之戰。
外界更猜測,此前在市長競選中落敗的陳其邁將可以接任高雄市長的位置。而與陳其邁多有嫌隙的陳菊,並不會直接將地盤拱手讓給前者。高雄市的「菊系」市議員已經開始動作,他們在臨近「罷韓」投票時,就發布了第一屆所謂的「金罷獎」,想方設法給自己刷存在感。
罷免韓國瑜後高雄人可能將要面臨一個新的選擇題:想要當哪個民進黨人「北上」的跳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