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無疑是民進黨不顧民主政治、傾全黨之力對韓政治追殺的結果。但也應看到,國民黨對韓國瑜被罷免也負有一定責任,有著深刻的教訓應該汲取。
一是缺乏戰略眼光。2018年底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取得意想不到的大勝,縣市長席次由原6席一舉擴大到15席,佔據臺島的大半壁江山,形成了地方包圍「中央」態勢。以過往規律,縣市長選舉獲得多數,自是有利於贏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勝利,奪回執政權,國民黨因此士氣大振。也因此,國民黨內被勝利衝昏頭腦,看不清形勢,認不清自身的問題和劣勢,似乎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大位已經在向該黨招手,黨內有意參選者眾,包括黨主席吳敦義、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前新北市長朱立倫、高雄市長韓國瑜、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等,似乎誰出馬都能勝選似的,與2016年「大選」懼戰、無人參選的情況形成鮮明對照。
而民進黨受敗選影響,蔡英文被迫辭去黨主席之職,黨內一片低氣壓,加之施政荒腔走板,政績乏善可陳,施政滿意度一降再降,不滿意度不斷攀升。民進黨內由於對蔡英文缺乏信心,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決定參選,公然向蔡發出挑戰。
應該說,2020年「大選」伊始,國民黨的形勢明顯好於民進黨。只是國民黨一手好牌未能打好,由於缺乏戰略眼光,缺乏長遠考慮,只一味盯著選舉,在意眼前利益,而不能著眼長遠,一手好牌打成了一把爛牌,不僅輸掉選舉,也有了現今的韓國瑜被罷免,丟掉了得來不易的高雄市。
如果,當時國民黨有戰略眼光,考慮長遠,著眼未來,妥善推出2020候選人,由韓國瑜好好經營高雄市政,穩住陣腳,就不會出現當前糟糕的局面,既便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失敗,韓國瑜也不會被罷免,重鎮高雄市失守,賠了夫人又折兵。
二是少點全局觀念。韓國瑜被罷免,國民黨沒有全局觀念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018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取得大勝後,在隨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國民黨缺乏通盤考慮,沒有全局觀念,2020年「大選」之初,國民黨內似乎誰出馬都能勝出似的,以至於初選群雄四起,多人表現出強烈的參選意願。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更應有大局觀念、全局觀念,應統籌兼顧,協調好人選,這樣才有利於選舉,有利於國民黨的發展。然而,事實上,國民黨則是相反,既無大局觀念。也缺乏全盤考慮,而是放任自流,任憑各候選人無序競爭,造成黨內惡鬥、嚴重不團結的硬傷。
原本國民黨推出韓國瑜出馬參選,想藉助韓參選高雄市長形成的韓流衝擊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在黨內尚無強棒參選的情況下,無可厚非,可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吳敦義、王金平、朱立倫等人氣勢不高,出馬角逐,難成氣候。但當郭臺銘宣布參選後,國民黨應居間協調,而不是放任競爭。
郭臺銘決定參選,為國民黨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即非韓國瑜出馬不可的兩難局面,畢竟韓當選高雄市長不久,改換跑道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正當性不足,觀感不佳,易於被對手拿來做文章。但不參選,國民黨就推不了強棒。郭臺銘參選,改變了這一情況,郭當時的氣勢與韓不相上下,支持率與韓一樣高過蔡英文。
如果,當時國民黨從大局出發,統籌得宜,協調好由郭臺銘出馬參選,韓一心高雄施政,鞏固高雄市執政地位,情況會大不一樣,即便贏不了大選,也不至於輸得如此之慘,15個縣市執政,卻在16個縣市得票都是敗績,尤其是不會發生後續的韓國瑜市長被罷免的情況發生,使國民黨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大敗後,雪上加霜,再遭沉重打擊。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作者 楊澤軍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臺研所教授
責任編輯:左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