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韓國瑜在高雄任職最後一天,從2018年12月25任職至今,一共一年半的時間,韓個人則在兩年多生涯中經歷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毀譽參半。至此,算是暫告一個段落。
韓國瑜的副市長李四川受訪的時候,感嘆講了一句,我們把高雄的路修的那樣平整,就是方便高雄的市民去投票罷免我們。
連陳水扁這樣的老冤家,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肯定韓國瑜,說家門口的公園修得不錯,高雄要感謝韓國瑜。
陳水扁當年連任臺北市長競選失敗,說:對進步團隊的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現在想來,進步與偉大都是主觀的,而無情卻是客觀的。
而韓國瑜呢,則在上班的最後一天,號召自己的支持者在市政府門口的草坪白衣相送。他們組織了一場民謠音樂會。韓國瑜這天也上班到最後一刻,直到下班時間才到臺上致辭,他講了十五分鐘。再三感謝了自己的團隊,讚揚他們非常優秀,只是受到自己的連累而已。韓國瑜表示,當社會多數不在乎負債、不在乎官員貪汙、不在乎經濟與安全、甚至不在乎是非黑白,只要顏色正確、言語嗆辣、仇恨對立和黨同伐異都是被允許的。但仇恨對立和黨同伐異所豢養出來的民意,究竟是民主、還是猛獸?
最後他說,暫時不會接受任何職務,他本人需要沉潛。並引用晚清戊戌變法的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的詩以表心境: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當天島內一位播報新聞知名的節目女主播念到這句詩的時候,大喊,是不是又引用了哪個武俠小說的詩啊,快查快查一下。
諷刺的是,罷免他的組織者,也以四君子自居。
6月10日,國民黨中常會安排在高雄召開,韓國瑜參會,與黨主席江啟臣一同到場。受到了在座國民黨代表的熱烈歡迎。韓國瑜表示,遭高雄市民罷免與國民黨無關,是高雄市民民意的表現,過程中好多以訛傳訛的謠言,包含國民黨中央漠不關心、置之不理,韓國瑜澄清,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秘書長李乾龍,多次來電甚至南下關心,相當盡心盡力,盼謠言應止於智者。
罷韓投票四天後,韓國瑜表態,不去上訴。以避免紛爭。雖然韓國瑜上訴也沒有任何贏面。但可以延緩時間,方便國民黨安排合適的參加補選人員將戶籍遷到高雄。韓國瑜表態之前,有人要求江啟臣參選,但江是臺中當選的民意代表,如果參選,除非辭職,不然又掉入另一個帶職落跑的指責。
而國民黨另一大佬朱立倫身邊人表態,朱願意承擔參選責任。朱過去的部署,新北市長侯友誼表示肯定。朱受訪也沒有推脫。但光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每個人都嘴上說願承擔責任,但就是不見行動。
因為這是一場幾乎必敗的補選,所以當韓國瑜表態不上訴以後,有名嘴解讀,這也是為所有人解套。因為大家都不必真的去到高雄了。國民黨高層,還好有像洪秀柱那樣的人,去年親徵臺南深綠選區。落敗後,今年依舊還在臺南深耕。
高雄也不見得能夠接納那種來了就走的國民黨所謂刺客。實際上,高雄對藍營來說,並非全無機會,韓國瑜2018年的大勝說明了人心思變。同樣,韓國瑜這次被罷免,其實最大的原因也是因為高雄對於不能安心於地方行政的政治人物的那種深深的反感。
所以,各方的建議都是培養在地年輕人。即便這次補選毫無勝選,也要打出知名度,未來至少在高雄為國民黨拼一個「區域立法委員」出來。
但詢問多人後,遲遲沒有答案。
比較國民黨的意志消沉,民進黨方面,則內鬥到刀刀見骨。
先一度傳出就讓陳其邁代理高雄市長。因為多方屬意未來還是由陳其邁接手高雄。但消息傳出,高雄一位名不經傳的民進黨議員高閔琳出來發聲,舉出陳其邁代理的三大不合適:
陳未來參加補選,現在代理市政,有球員兼裁判之嫌。
其次,代理市長應該由中性一點,政治色彩不那麼重的事務官員任職比較合適,因為這些人「政治色彩不會太濃」,比較不會牽動罷韓後部分民眾的情緒,使人民聯想到政治操作。
她特別提醒民進黨高層,要記得陳其邁是韓國瑜2018年時的手下敗將,讓一個落選者代理現任市長,「在正當性有很大的疑慮!」
高前面兩個理由還算成立,但所謂同黨同志直接打臉陳其邁是敗將不宜言勇。可見,內鬥已經不避嫌了。
高被認為是菊系(陳菊)立委,雖然她也承認,讓陳其邁參加補選是民進黨高層目前不言自明的默契和共識,但還是要跳出來批陳。使陳難堪。
陳其邁當年在黨內初選中擊敗被視為陳菊接班者的劉世芳,導致了與陳菊派系的市政人馬不合,以致與韓國瑜大戰期間,菊系不但沒有盡力幫忙,最終也是因為在市政上出了大包,一場大雨導致六千個坑洞。讓韓國瑜異軍突起。
而這次罷韓活動,讓很多人表現踴躍,躍躍欲試,比如陳其邁的黨內老競爭對手趙天麟,比如罷韓四君子,以及高雄的基進黨都集聚了相當的政治能量。他們能不能就此輕易放手給陳其邁還是有待觀察。
臺灣的政治風向向來是說變就變。就像當年參選臺北市長的姚文智向賴清德表功,說丞相起風了。哪裡知道,風是起來了,但風向卻是變了。
6月12日,臺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最終宣布,高雄市代理市長由市政府參事楊明州擔任,於13日上午10時交接。行政管理機構發言人丁怡銘表示,楊明州在高雄市政府服務36年,此次獲任是基於市政專業等綜合考量。
陳水扁則認為,高雄市代理市長由楊明州出線。楊曾任陳菊的副市長,也當過韓國瑜的秘書長,可說是藍綠都能接受具工程師背景的技術官僚,任職市府長達36年,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市政。代理市長人如選許立明或陳其邁,都有人推薦,也都有雜音,楊明州則是各派系都能接受的妥協產物。
但楊明洲當年就任高雄工務局長,因為當年高雄氣爆事故請辭,氣爆事故發生在2014年8月1日凌晨,當時高雄市前鎮區多條街道陸續發生可燃氣體外洩,並引發多次大爆炸,造成32人死亡,321人受傷。事後,當時的陳菊市政府並沒有對事故受害者盡到善後責任,反而在賠償問題上玩了很多花樣,比如以善款代償,以及市政府作為責任當事人之一,卻代理起災民求償事宜以混淆責任主體,還用賑災款高價聘請律師團隊幫市府脫責等一系列醜聞。以致此刻傳出楊明洲代理高雄以後,名嘴陳鳳馨憤怒指出,民進黨之傲慢,由此可見,因為全然不顧高雄人的感受。
陳其邁只有悻悻作罷,等待民進黨黨團徵召。預計下周三正式宣布。
以菊系之壞事,陳其邁未來即便正式參選,也不見得就是十拿九穩板上釘子。
而國民黨的消沉,民進黨的內爭。則讓民眾黨的柯文哲見到一線曙光。他放話要藍白合作,要與國民黨聯手。大家一起商量在高雄推人。柯文哲更是方方面面槓上蔡英文,批其一黨獨大,不留在野黨生存空間。批其在野時候呼籲黨政軍退出媒體和校園,而今大權在握,卻食言自肥,無不掌握。
韓國瑜被罷免後,柯文哲顯然是民進黨下一步目標。柯唇亡齒寒,一邊在市府議會上戲言,希望大家忘了他的存在,一方面則炮火四射。前有其妻陳佩琪炮轟民進黨明星官員陳其中,後面柯文哲直接去槓蔡英文。
民眾黨雖然是新成立的黨,內部也存在很多問題,包括人事傾軋等等。所以要麼混吃等死,要麼奮力一搏。唯有戰鬥,才能使自己的組織存續下去。
所以民眾黨希望與國民黨結盟,也是合理的。
只是國民黨總覺得柯文哲與人合作的記錄不佳,猶猶豫豫。
此情形宛如魏蜀吳三分。魏國獨大,但吳蜀勢必聯手才能博得一線生存空間,但此刻,各自心懷罅隙,不見得就能合作。國民黨北市議員王鴻薇認為,藍白合作是必然趨勢,但她分析藍白雙方沒有互信基礎,只靠媒體上放話,等到兩黨談出合作人選,補選差不多結束了,根本來不及;徐巧芯也反對說,兩黨還沒有共識。新北市議員葉元之質疑,柯文哲的善變與不可信,很多合作過的黨或人,後來翻臉,國民黨要步上後塵嗎?國民黨如果一味和民眾黨曖昧,只會讓藍白界線模糊,中蔡壁如圈套。國民黨如林郁方則憂本黨支持者相對均衡,與民眾黨合作,會導致自己的年輕支持者流失到民眾黨。
而民眾黨恰恰也確實大吃藍營選票。以及挖角國民黨的基層幹部。
所以國民黨能不能與民眾黨合作還得另說。在國民黨內部還存在著各種聲音的情況下。柯文哲則透露,已派「5人小組」和國民黨談判。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說,國民黨朝自提人選前進,將來民眾黨覺得國民黨推出的人選不錯的話,歡迎共同支持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
韓國瑜的被九十三萬高票罷免,確實很難找到合適理由跋扈。藍營意見領袖趙少康先前質疑,罷免門檻僅僅57萬票就可以罷免一位89萬票選出來的市長。是制度問題。但因同意罷免票高過韓國瑜當選得票的時候,趙少康便成了輿論奚落對象。島內輿論往往斷章取義,本來一個制度的討論,變成了一個針對個人判斷的嘲笑。
韓國瑜罷免,導致國民黨一些主戰派站出來,如臺北羅志強,桃園陳學聖孫大千等,陳學聖甚至放言,如果不能成功罷免掉綠營一兩個民意代表,國民黨不如解散。而今越來越激進的趙少康也跟風呼籲,藍營應該全線出擊,對綠營進行報復性罷免。趙大批國民黨一堆窩囊廢,趙認為,國民黨只有置之死地而後生,要不計代價,哪怕同歸於盡,只有抱有絕不退讓的決心,才能逼得民進黨服氣,低頭與國民黨協商。
但趙的言論給國民黨帶來了很大被動。國民黨內部更是主戰主和飄搖不定。江啟臣最終表態,不反對所有黨職或黨員參與罷免聯署。但國民黨黨中央不參與。
另一個過去認為偏藍的意見領袖蔡詩萍也反駁趙少康的說法,認為其計算方式有誤,雖然藍營達到25%的同意票就能罷免目標人物。但目前綠營當選地區,本身就是綠大於藍的選票結構。綠營不但可以組織反罷免。而且藍營事實上也是執政黨,畢竟島內目前多數縣市是藍營執政,以島內社會目前反國民黨的這個氛圍,真正全面發動的話,藍營可能更加深受其害。
藍營各縣市地方首長,或許秉持當家不鬧事原則。大都低調不做反應。
針對目前重點罷免目標之一的高雄民進黨議員黃捷,雖很早就就開始聯署事宜。但最近民調,顯示,不同意罷免的人數還是遠大於同意罷免人數。也就是說,目前臺灣社會這個氛圍,並不支持報復性罷免。
可是呢,匹夫不可奪志,三軍不可奪氣。藍營一直以來受綠營打壓,同樣一件事情,綠的可以做到風生水起,而藍的則絲毫不敢逾越分際。比如之前國民黨員李來希批評因孩子路上被殺的小燈泡母親王婉瑜,被時代力量徵召為民代後,就不該以死去小孩名義從政甚至針對毫無關係的事情亂加批評(針對王婉瑜批評韓國瑜),被綠營大批沒有人性,國民黨則立即與李切割,並最終對其做出停權兩年的處罰。而民進黨梁文杰針對許昆源不幸離世譏其是不是賭很大。一樣激起民眾極大憤慨。而蔡英文卻做出各黨都需要克制這樣含糊其辭的表態。梁則不過沉默些時日,毫髮無傷。
所以一直被對方壓制的情況下,很多藍營支持者悲憤無以復加,如其中很多軍公教人員就成了當初韓粉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那樣熱烈且不計代價的支持韓國瑜,就是因為韓國瑜奪回高雄,為他們出了一口惡氣。
而今,兩年不到,國民黨兵敗如山倒。處處受挫。六個月前輸掉大選,六個月後依舊被趕盡殺絕罷免了高雄市長。雖然箇中原因複雜,但在那些滿懷希望的鐵桿深藍看來,絕對是到了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的地步。所以抗爭意識激烈。
尤其在高雄議長許昆源決絕自殺以後,悲情效已被放到極致。且在許即便以死明志,還被綠營奚落調侃,無所不用其極。所以趙少康建議國民黨全線反擊,並非毫無道理。因為士氣可用。
而國民黨的理由則是,罷免韓國瑜是民進黨的外圍組織,也就是所謂的民間團體推出。民進黨只是到最後才臨門一腳推波助瀾而已。如果現在國民黨大咧咧出來發動,顯然觀感不佳。而國民黨這些年,最缺少的是所謂外圍組織。
等到新黨青年軍發動罷免臺中民代基進黨的陳柏惟的時候,國民黨又吞吞吐吐起來。覺得新黨背景過於親大陸,怕又被戴上紅色帽子。不肯靠近。
朱立倫則乾脆說,國民黨要摘掉親中的帽子。
國民黨的大陸政策一直被認為有利於兩岸和平,以及島內經濟平和發展,而朱立倫的建議卻是不惜調整國民黨最有優勢的大陸政策,以往所謂臺灣的主流民意靠近。
可惜,他忘了柯文哲剛剛說的,臺灣絕大多數媒體掌握在民進黨手上,還有那麼多的所謂1450政府網軍。所謂民意,不過是民進黨帶的風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