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正式施行,你的網際網路生活將被如何改變?

2021-01-11 騰訊網

2021年1月1日,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正式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中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7編1260條,幾乎囊括人一生中所有的民事行為。將貫穿中國人的一生,事關每個人的生老病死、所慮所求。

有了民法典,我們的網際網路生活將被如何改變呢?

「校園貸」、「網貸」的受害者有了法律武器

近年來,「校園貸」「套路貸」等網際網路借款中的高利貸、暴力催收等亂象頻發,借貸宣傳的背後卻是套路與圍牆,讓受害者苦不堪言。

現在,民法典的實施,將讓網貸、校園貸的違法經營者無處遁形。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條明確: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網際網路時代的個人隱私將得到保護

隨著網際網路深入到公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肖像、聲音等個人隱私保護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比如近期明星健康寶照片洩露,此前的AI換臉等事件層出不窮,但實際上這些行為已經嚴重侵犯了他人肖像權。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條明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汙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複製、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此外,民法典明確,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規定。

手機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大數據殺熟怎麼辦?

不堪其擾的騷擾電話、強行共享通訊錄、違規收集位置信息......

在網際網路時代,這些手機APP的行為實際已經涉嫌違法。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此外,第一千零三十五條明確,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

(三)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四)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

網絡上造謠、誹謗有法可依,維權有法可循

鍵盤俠的好日子到頭了。

《民法典》第1194條規定,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民法典》第1197條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遇到網絡侵權如何維權?

《民法典》第1195條規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權利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連結等必要措施。

通知應當包括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及權利人的真實身份信息。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應當及時將該通知轉送相關網絡用戶,並根據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和服務類型採取必要措施;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權利人因錯誤通知造成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除了上述列舉的種種, 民法典對於新時代公眾網際網路生活的保護可謂是全面且細緻。

根據全程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的著名法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兼法學院院長王軼的說法:

這部法典還是第一部出現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等具有鮮明信息文明時代特徵術語的民法典;是第一部對電子合同的訂立和履行作出周到回應的民法典;是第一部系統確立個人信息保護規則的民法典;是第一部為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定規矩、立規則的民法典;是第一部全面回應信息文明時代人格權益確認和保障問題的民法典;是第一部詳細規定網絡侵權規則的民法典。

(鈦媒體APP編輯饒翔宇綜合)

相關焦點

  • 「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民法典正式施行 這些變化你該知道
    央視網消息:首部民法典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是我國第一部法典,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離世,都離不開民法典的保護。民法典實施後,我們的生活將帶來怎樣的變化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 今天民法典正式施行,婚姻法繼承法合同法等廢止,將這樣影響我們的...
    今天,我國首部民法典正式實施。這部民法典歷時五年編纂,共7編、1260款條文、總字數逾10萬,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法典化時代。 首部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
  • 《民法典》將正式施行 事關房子的這些條款你都了解嗎?
    《民法典》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 事關房子的這些條款您都了解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下文簡稱:《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距離施行時間已不滿一周時間。《民法典》中涉及到的一些與房產有關的內容,與我們的利益息息相關。
  • 【重點關注】民法典正式施行,你的生活將有大不同!(附第二批司法...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這部法典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今後你我生活將迎來哪些重要變化?戳圖一起康康吧!
  • 民法典正式施行,你的生活將迎來這些重要變化,多地首案開庭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這部法典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今後你我生活將迎來哪些重要變化?
  • 民法典正式施行!最高法明確了這些婚姻大事,2021年你的生活將有...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這部法典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今後你我生活將迎來哪些重要變化?戳圖一起看看吧!
  • 民法典正式施行 婚姻法繼承法合同法等廢止
    今天是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將正式施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這部法典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今後你我生活將迎來哪些重要變化?戳大圖一起康康吧!
  •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後,從1985年起施行的繼承法將被替代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 題:關於繼承,民法典的這些新規你需要了解  新華社記者孫少龍、白陽、黃安琪繼承,關係著自然人死亡後財產的傳承,事關千家萬戶。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後,從1985年起施行的繼承法將被替代。從妥善管理遺產,到減少遺產糾紛,民法典在繼承編中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規定。
  • 《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2020-11-13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的力量更在於施行
    《民法典》不僅為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確立了強有力的制度框架,而且以相對具體的條文回應了當前許多現實關切,諸如強化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醫學和科研活動的倫理要求,加強對性騷擾的防治,平衡物業服務各方權利義務等社會關切的問題等,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在新時代對依法處理社會熱點的普遍需求,充分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原則。
  • 民法典如何保護智慧財產權?聽聽專家怎麼說
    本期活動在民法典正式實施之前,探討了智慧財產權有關的落地與使用,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法律百科」,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強力保障《民法典》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中與網際網路相關的條款與規則,不僅是為了規範、約束,更是為了推動我國方興未艾的網際網路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相信隨著民法典的施行,一個穩定、可預期的法律制度環境將日趨完善,中國的數位化、信息化腳步將走得更穩、行得更遠。」薛軍副院長說道。
  • 【民法課堂】《民法典》施行後如何正確處理新舊法律的銜接與適用?
    《民法典》即將於2021年1月1日施行。根據《民法典》第1260條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 《民法典》施行後如何正確處理新舊法律的銜接與適用?
    根據《民法典》第1260條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正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草案)》的說明」中所言:「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彙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編訂纂修,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因此上述九部法律在《民法典》施行後廢止,並非是因為立法機關制定了全新的法律,而是因為立法機關在對這九部法律進行修改完善後將其編纂進了
  • 《民法典》的出臺,「一典立、九法廢」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的出臺,「一典立、九法廢」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都說,「一典立、九法廢」,《民法典》的出臺,意味著《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物權法》等九部法律同時廢止。這部將在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被稱作「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幾乎囊括了你自出生到讀書、到工作、到買房買車、到生兒育女、到分家析產、到安享晚年的一切大事小事。
  • 網絡時代民法典如何影響生活?為網民提供哪些保護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民法法典化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實現了民事基本法律制度體系化,還深化和明確了社會生活中諸多領域的行為規範。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民法典是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點的法典。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迭代,面對相伴而生的新問題,民法典作出了積極回應,對網絡虛擬財產、電子合同、網絡侵權責任等一系列新問題都作出明確,從而形成了一套新的網絡民事行為規範。網絡時代,民法典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將為網民提供哪些保護?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編審姚佳近日接受記者採訪作出解答。
  • 《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根據《民法典》第1260條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正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草案)》的說明」中所言:「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彙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編訂纂修,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因此上述九部法律在《民法典》施行後廢止,並非是因為立法機關制定了全新的法律,而是因為立法機關在對這九部法律進行修改完善後將其編纂進了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 2021年將要施行的民法典,有這八大亮點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很多人不知道民法典到底有什麼作用,其實民法典的編撰早在1954年就提出來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到今年才終於問世,民法典的施行可以說對我們日常生活影響非常大,我們以前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比如說孩子花費大量金錢給主播刷禮物,法典生效後,這種事情可以輕鬆解決,可以說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的頒布在我國法治建設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 民法典明起施行!這些要點與你息息相關 一張長圖全看懂 生活難題都...
    原標題:民法典明起施行!這些要點與你息息相關,一張長圖全看懂,生活難題都有解   2021年1月1日,中國即將進入民法典時代!
  • 「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民法典》與生活同行,護航網絡安全
    那麼,平時用智慧型手機各種刷屏的你是否留意過自己的網絡安全呢?發生手機軟體竊取個人信息、網絡暴力、人肉搜等網絡糾紛要怎麼辦呢?《民法典》這時就要一展英姿了。 誕生於網際網路時代的《民法典》,自然少不了對大眾關注的網際網路安全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