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假聰明」,蒙蔽父母的同時也誤了自己

2020-11-27 育兒女神Miss劉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是「小天才」「小機靈鬼兒」,盼望著自己的孩子天賦異稟,聰明伶俐。

但聰明和聰明也不同,有的孩子是「真聰明」,懂事乖巧,讓家長又驕傲又省心,但有的孩子卻是「假聰明」,小時蒙蔽父母,時間長了害了自己還不自知。

如果家長不能從小分辨孩子的想法,引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長大後一事無成不說,可怕的是誤入歧途,走上邪路

女兒小時候就愛恃強凌弱,父母卻認為是天賦,最終釀成惡果

有個朋友的女兒樂樂,從小長得高挑漂亮,家裡很是寵愛,養成一副大小姐脾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公主病」。

進入小學後,樂樂也享受眾星捧月的快感,用大方的零花錢吸引了一大幫的小朋友,組成了所謂的小團體,要是有小朋友不順她的心意,樂樂就帶著她的小團體排擠他人,恃強凌弱。

班主任找過朋友說起樂樂的情況,朋友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還覺得樂樂這是有當領導的天賦,組織能力強,將來一定能夠幹成一番事業不受制於人。

久而久之,樂樂越來越強勢霸道,升入初中後更是發展成校園霸凌中的一員,險些被開除,因為要維持小團體成員的推捧需要零用錢,樂樂甚至從爸爸媽媽那偷錢

進入高中後,這些情況變本加厲,樂樂因為聚眾鬥毆被學校開除。朋友為此以淚洗面,直言自己太后悔了,沒有從小正確教育樂樂,釀成今天的惡果。

其實樂樂小時候,就有很多人提醒過朋友,應該教育樂樂不要這麼霸道,但朋友始終認為這是樂樂天賦異稟有領導才能,聰明精明,還經常給她講一些名人離經叛道的故事,沒有管束。

沒想到樂樂並不是真的有當領導的才能,反而自傲自大,以自我為中心,最後把自己害得很慘。

李玫瑾: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假聰明」,蒙蔽父母的同時也誤了自己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深的,卻也最容易當局者迷,看不清自己的孩子真正的問題。

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專家、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通過不斷地分析和對犯罪心理的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罪犯從小就有了端倪,養成一些惡劣的壞習慣,又沒有受到正確引導,最終導致他們走上了違法犯罪這條道路。

李玫瑾教授一直呼籲:家長要抓住孩子早期教育的關鍵時期,識別孩子的真實想法,看透孩子是真聰明還是假聰明

有些孩子有點小聰明,外向又嘴甜,發現甜言蜜語可以哄得老師的誇獎,父母的獎勵,親戚朋友的小禮物,嘗到了甜頭更愛油嘴滑舌,投機取巧。長大後,沒有學本事的心思,一心想像小時候一樣靠著溜須拍馬前進。

但這樣的假聰明就像稀鬆的一盤沙,風一吹就散了,成不了氣候,而有些孩子比較內向,也比較踏實,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有真本領傍身,幹什麼成什麼。

學會辨別孩子的內心,是家長們要學會的重要一課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都喜歡認真聽李玫瑾教授的育兒講座,因為她講的很多道理,都不是空話,而是根據真實事件推敲而來的,也就是我們說的「血的教訓」。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發出感嘆,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假聰明」,蒙蔽父母的同時也誤了自己。真正的聰明,應該是寬容、善良的,行正道,做正事,不搞旁門左道,這樣的孩子心眼明正,長大後也不能不被眼前蠅頭小利迷惑。

聰明孩子能夠控制情緒、解決問題,而不是想方設法避開問題。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氣的孩子是真聰明,他們知道亂發脾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應該求助該求助的人。

育兒路上,沒有一件事是小事。有些家長只知道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學習班、興趣班,卻把管教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全權交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機會,給了孩子耍心機的可乘之機。

【一】立好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必須從小給孩子立下界限的概念,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一定要說清楚。比如有的孩子好說謊,有的孩子會拿父母的錢,更有的孩子一言不合就打其他小朋友,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父母沒有在他們心中,立下分明的界線。

【二】做好情商啟蒙

智商來自先天,情商卻是可以後天培養的,而情緒管理、人際交往、抗壓能力等,在進入社會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很多都來自於童年父母的情商培養。特別是在現在複雜的社會,有時情商甚至比智商更重要。

其實,不管孩子是天才還是平凡人,活潑還是內向,只要孩子有一顆善良的心,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就是爸爸媽媽最開心的事。

留言板話題:你家孩子是不是「假聰明」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假聰明」現象愈演愈烈,蒙蔽了父母的雙眼,也毀了孩子的格局
    這大概是中國父母的普遍情況,當代父母溺愛嬌慣孩子,孩子們逐漸演化出了「假聰明」的表現,殊不知,這樣的角色加持,並不能帶來美好的收穫,更為重要的是,「假聰明」毀了孩子的人設格局。出門在外,將「假聰明」的孩子當作自己可以在旁人面前稱道的炫耀資本,殊不知,歪風正在被助長。
  • 李玫瑾:性格活躍的孩子多是「假聰明」,「苯孩子」更有潛力
    想要成為小孩子的先生,自己要先成為小孩子「這孩子真聰明」幾乎每個孩子小時候都被長輩這樣稱讚過,但是長輩眼中的聰明孩子,長大後卻變得越來越平凡,這又是為什麼呢?:父母和長輩認為的這種聰明其實是「假聰明」。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
    自從有了孩子後,父母都深刻地體會了帶孩子的辛苦。尤其是三四歲的小孩子,仿佛有無限的精力,每天從早玩到晚都不嫌累。孩子是開心了,可是家長卻苦不堪言,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最為鬧騰的時候,孩子對身邊的所有事物都會感到好奇。不管前方有沒有什麼危險,孩子都會義無反顧地衝上前。
  • 越難帶的孩子,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很聰明
    越難帶的孩子,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但其實,這事兒還真就未必是一件壞事兒。在育兒界非常有威望的李玫瑾教授,就曾針對這件事,發表過觀點。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很聰明:喜歡對父母的觀點提出質疑相信對於很多家長來說,生活中最討厭的事情,就是孩子會對我們的話提出質疑。畢竟還是有不少家長,受過去思想影響較為嚴重。他們認為,家長在孩子面前應該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孩子的質疑,卻讓他們有些下不來臺,所以,有不少家長反感這件事。但是,孩子能在家長說完話以後,快速地對家長的話提出質疑,也是說明了孩子的反應很快,非常聰明。
  • 李玫瑾:這3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卻沒出息,父母要警惕
    李玫瑾教授說了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不能百依百順,很多例子都是父母慣出來的。」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輕鬆地就解決了父母們教育孩子的大難題,足可以見李玫瑾教授在育兒方面的造詣。現在的父母都在乎自己家孩子聰不聰明,而李玫瑾教授這句話正是要點醒一些父母,有三種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卻沒出現,父母們一定要警惕。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父母就偷著樂吧
    經常有父母抱怨孩子難帶,尤其是只有兩三歲的孩子,能跑能跳精力無限,只要父母一個不留神,孩子就能化身&34;,直接把家給拆了。不知道有多少父母了解過,為什麼孩子到了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會突然變得很皮很難帶呢?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
  • 孩子性格活躍就「聰明」?真相令父母吃驚,李玫瑾:不是學習的料
    文/甜心奶爸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以後能夠有好的前途,能夠有幸福的生活,所以在孩子幼年時期就非常在乎孩子的教育問題,希望孩子能夠聰明一些。性格活躍的孩子是「假聰明」,因為他們缺少這個特性很多父母在孩子還沒上學之前,都有一個普遍的認知,那就是性格機靈、活躍的孩子就是聰明的孩子,以後肯定會有出息,但是很多父母再回想孩子的成長經歷,似乎這樣的說法就有些站不住腳了。
  • 李玫瑾:老實巴交的孩子大多學習好,活潑的孩子大多不是學習的料
    李玫瑾:老實巴交的孩子大多學習好,活潑的孩子大多不是學習的料我國著名的青少年問題研究心理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指出「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其實與他的注意力有關,而不是智商。」那麼她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呢?她說:那些很活躍的孩子大多是愛表現自己,表現自己能說會道,表現自己有什麼特長,都是為了刷存在感,譁眾取寵而已。
  • 李玫瑾:這3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卻沒出息,父母要警惕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因此有些家長對孩子總是很縱容,甚至自家的孩子那些小動作在他們眼裡都是可愛又聰明的表現,所以對孩子的行為不僅不加以教導,還會誇讚。孩子小不懂事,做什麼說什麼都是模仿別人,或者隨自己的心意做事,如果父母不制止反而大力誇讚的行為無疑是加深孩子的這種意識,等他們長大後,再想改過來就難了。
  • 孩子出現「假聰明」,有這3個弊端,父母卻還當成炫耀的資本
    所以常常就會把孩子捧在手心裡,不管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都會答應,時間一長,孩子自然就變得嬌慣,放縱的性格,這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正是因為家長的寵愛,孩子便形成了不少的壞習慣,其中「假聰明」就最為明顯,不過這種「假聰明」常常成為父母們拿來炫耀的資本。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大多都很聰明
    這一階段,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對孩子的培養和引導,使孩子形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作為國內研究青少年心理發展領域首屈一指的專家,李玫瑾教授具有一定的參考性和權威性。對於新手父母來說,「帶娃」時看一些李教授的專著,可以幫助您事半功倍。作為國內知名的育兒專家,她在許多育兒類欄目中與我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越是聰明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會有這3種「難帶」的表現。
  • 這3種孩子大多是「假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還沾沾自喜
    這3種孩子大多是「假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還沾沾自喜每個家長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天資聰穎,智商超群,雖然天才兒童不常有,情商智商都在線的孩子還是比較常見。這些孩子通常學習,比較勤奮,成績比較優異,但是有一些孩子雖然說看上去比較聰明,但大多是假聰明。他們會習慣性的在生活裡耍些小心機,而這個時候家長別沾沾自喜了,而是應該提高警覺。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父母,怨不得其他人
    然而,情商和智商也有很大的不同,智商多半是受先天因素決定的,而情商大多是依靠後天培養的。很多父母都知道,情商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但仍然沒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這是為什麼?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情商和智商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數都有這樣的父母,怨不得其他人。」李玫瑾:這3種父母,容易教出「低情商」孩子,你還在這樣做嗎?
  • 孩子越聰明越不好帶?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特徵,父母就偷著樂吧
    喜歡聽育兒講座的家長,肯定都聽說過李玫瑾教授,她是中國公安大學教授,同時也是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總喜歡根本實際案例,去分析孩子的心理,從而告訴家長教育心得。近幾年來,李玫瑾在網上分享了很多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講座,所以,受到了廣大父母的認可,而且李玫瑾分析孩子的問題總是一針見血,然後給出家長解決方法。
  • 李玫瑾教授:孩子的2大表現,家長易誤以為是聰明 長大後很吃虧
    雖然說家長們平時嘴上對自己家孩子的挑剔永遠比別人家孩子多,但總歸是自己生的,表現就算再差勁,家長們最終也會覺得,自家的孩子很不錯。還有一些家長有些「自戀」了,當看到孩子的一些表現時,往往認為自家孩子很聰明,實際上,有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
  • 李玫瑾教授:孩子的2大表現,家長易誤以為是聰明,長大後很吃虧
    雖然說家長們平時嘴上對自己家孩子的挑剔永遠比別人家孩子多,但總歸是自己生的,表現就算再差勁,家長們最終也會覺得,自家的孩子很不錯。還有一些家長有些「自戀」了,當看到孩子的一些表現時,往往認為自家孩子很聰明,實際上,有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
  • 李玫瑾:孩子是否聰明,看手就能一清二楚,完全不用智商測試
    這讓樂樂媽覺得有一些擔憂,「現在學習的內容還比較簡單,孩子就已經學不明白了,真不知道以後的學習要怎麼辦?」思來想去之後,樂樂媽決定帶孩子去檢測智商。當樂樂媽說出自己的想法後,樂樂爸卻不同意。「你有必要大驚小怪嗎?你不怕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嗎?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讓所有父母偷著樂的3種表現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比較聰明李玟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不過,家長們可別只看到孩子吵鬧的一面,孩子喜歡問問題、話多通常是語言能力強、好奇心強的表現。這種能力會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更快的了解這個世界。
  • 李玫瑾:這5種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養出來的孩子大多低情商
    李玫瑾認為,孩子的情商養成主要受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言行舉止不注意,養出來的孩子相對情商也會比較低。這5種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養出來的孩子大多低情商第1種:老是打擊嘲諷孩子的父母這類父母普遍表現為在外人面前不給小孩子面子,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理想目標之後一昧的打擊孩子,以及給孩子施加過重的壓力,用家庭裡的經濟條件來給孩子增加負擔。
  • 李玫瑾:聽話老實的孩子大多學習好,「活潑」的孩子不是學習的料
    比如李玫瑾教授作為目前兒童教育專家,就曾經在一次講座上下過這樣的結論。學習好的孩子大多是比較老實和聽話的孩子。在一個班裡,那些看起來非常聰明卻"活潑"的孩子其實不是學習的料。李玫瑾教授談孩子的學習李玫瑾教授曾經就一次講座中提到,在一個班上其實優生和後進生他們是一個群體。各有各的特點。那些學習好的孩子他們往往具有這樣的特質:老實和聽話。那些學習較差的孩子他們也或許具有這樣的特質:活潑。那麼李玫瑾教授到底說的對不對呢?